上海交通大學的11所附屬醫院,為什麼有兩種冠名叫法?

江海神醫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XX醫院,醫院人事任命隸屬於醫學院,為原上海第二醫科大學附屬的醫院,換句話說是“親生兒子”,像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醫學院附屬九院等。 上海交通大學附屬醫院人事關係隸屬於上海申康醫院發展中心,不是交大醫學院的“親生兒子”。

其實上海所有三甲醫院都有自己的辦醫主體:復旦系(中山、華山、兒科、婦產科、腫瘤、五官科醫院)、交大系(瑞金、仁濟、新華、九院、兒中心)、申康系(華東、六院、兒童、十院)、同濟系(同濟口腔、同濟、肺科)、中醫大系(龍華、曙光、岳陽)、軍醫大系(長海、長征、東方肝膽)……

所以,醫學院附屬和附屬,就是親兒子和乾兒子的區別。

同理,復旦的親兒子只有六所:中山、華山、兒科、婦產科、腫瘤、五官科。其他附屬都是山寨的……


fofo2


題主提及的問題其實和2000年左右的綜合性大學和醫科大學的合併有關(成立醫學院或部),如當時的上海交通大學和上海第二醫科大學、中南工業大學和湖南醫科大學、四川大學和華西醫科大學、華中理工大學和同濟醫科大學的合併組建,當然也有合併失敗的不少案例。高校和醫科大學的合併組建都面臨著很大的問題,畢竟每個學校都是幾萬人,在合併的協商過程中,彼此都會有條件和讓步。

上海交通大學在和第二醫科大學協商中進展受限後,選擇上海第一人民醫院和上海第六人民醫院成為附屬醫院,準備組建自己的醫學院(多元化發展,比如北京的...),在劃分給交大後,隸屬關係未變化,僅在前面冠名“上海交通大學附屬”,如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一人民醫院和第六人民醫院。後續上海市兒童醫院、上海胸科醫院同樣劃給交大作為附屬醫院,冠名上海交通大學附屬兒童醫院和胸科醫院。

在2005年,上海交通大學在和第二醫科大學正式合併後,,原上海第二醫科大學附屬瑞金、仁濟、新華、九院、兒中心、寶鋼(2005年改附屬第三人民醫院,2014年與附屬第九人民醫院合併成為九院北部院區)等醫院因學校合併,將原名稱中的“上海第二醫科大學”改為“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即“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等。在合併後,上海市將中福會國際和平婦幼保健院、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以及2013年新合併成立的同仁醫院也都劃給交大作為附屬醫院,同時冠名“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某某醫院”。

其實,在合併中學校更多的是希望保留自己原有的傳統和文化,這就導致名稱的不一致,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帥小西De


上海交通大學附屬某某醫院,從行政關係上某某醫院是交通大學直屬機構,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某某醫院,行政關係是醫學院直屬機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