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不識龐士元,差點失去良才。最終龐統為漢室江山做了哪些事?

天耀東方


諸葛亮、龐統、法正,是劉備創業的三個關鍵謀臣。

但龐統卻只是一顆璀璨的流星,雖然耀眼,卻非常短暫!

龐統對劉備的主要作用,體現在了取西川中。

龐統為劉備設計計策,利用楊懷、高沛迫切希望劉備出川的心理,擒拿了劉璋的這兩位名將。《三國志》記載:

楊懷、高沛,璋之名將,各仗強兵,據守關頭,聞數有箋諫璋,使發遣將軍還荊州。將軍未至,遣與相聞,說荊州有急,欲還救之,並使裝束,外作歸形;此二子既服將軍英名,又喜將軍之去,計必乘輕騎來見,將軍因此執之,進取其兵,乃向成都。

劉備因此打通了去向成都的通道。

但龐統為劉備服務,並不等於為漢室江山立功。

事實上,當時的曹操、劉備、孫權沒有一個人為漢室江山著想,他們都是實質上的軍閥。

而劉備取西川的對手,同樣是漢室宗親:劉璋。

所以,龐統於漢朝是沒有實質性功勞的。


歷史迷猴神通


龐統早傳於孔明齊名,可孫權一看其貌不揚,不以為然。到了劉備,劉備不經意,給了他

一個縣官。劉備想,自己當年歷經曲折,才

好不容易帶領關張在沙場上冒死奮戰,才得

到平原令,總不能阿狗阿貓一張嘴出將入相

吧。

在龐統下放時,劉備握著他的手:龐公是與

臥龍齊名的鳳凰,今特讓你下去搞市場研究,

希望看到你的好成績。龐統一臉困惑,要做

縣令早在曹操處,至少副處到廳吧。

有半年,劉備不見龐統,無一文一字,連幹

部聯席會都不曾出席。就吩咐張飛去看一看,

再三關照:你只能動口,不能動手。

張飛一到,找不見人影,後來在後花門園爛

醉如泥。

張飛氣得暴跳如雷,可人家照樣安靜如故。

等到老龐醒了,張飛才一連責怪:公務堆積

如山,你倒獨自快活。

龐統說毛毛雨丶毛毛雨,一時片刻全處理完,

張飛倒是暗奇,分分秒秒解決了廳長處長每

天干不完的活、還用了一個連的幹部。可毛

龐三塗二抹乾淨利落。

張飛拿著彙總向劉備彙報。諸葛早笑開顏:

主公,此時你可用龐士元,正是最佳時機。

後來老龐到曹操處,曹操大喜:老龐,孫

劉皆目光短淺,只有我識貨,你先幹個海

軍參謀,等赤壁拿下孫吳,一定讓你做大

官。龐統隨曹操去看水師,向曹操獻了連

環計,將鐵船連在一起,成世上最早原始

特大的航空母艦,曹操大喜,何愁天下不

定。

後來火燒赤壁,曹軍大敗。曹操猛驚,再

找龐統,其已到劉備處:龐統前來報到!

劉備大喜,一手挽住龐統丶一手握著諸葛,

高聲叫道:我有臥龍丶風雛,何慮天下!


夏雨風


司馬水鏡先生力薦了臥龍、鳳雛,但劉備還是沒有重視龐統。都說劉備善於識人、用人,由此可見一般。但經過諸葛亮的大力推薦之後,劉備終於認識到了龐統的才能,與諸葛亮一起被任命為軍師中郎將。

由於龐統早亡,他就為蜀漢,不能說是漢室江山,就做了兩件事,但其意義,在豹眼看來,甚至要超過諸葛亮的隆中對。

01

力主劉備接受劉璋邀請入川。

這件事,豹眼多次說過,這裡就不多說了,喜歡看豹眼問答的友友,耳朵都出老繭了,再絮叨就惹人煩了哈。

只強調一點,劉備認為接受邀請而圖謀益州不地道,拉不下這個臉。諸葛亮是不會去勸劉備做這樣的不義之事的。

當初諸葛亮勸劉備攻佔襄陽,劉備以為與劉琮都姓劉,不好意思噻,弄了諸葛亮一個大紅臉。劉璋也姓劉,這次諸葛亮就保持沉默了哈。

龐統以“逆取順守”來給劉備一個臺階,讓劉備冠冕堂皇的去佔據益州。這是龐統為了蜀漢做得第一件大事。

沒有龐統給劉備這個臺階下,就可能沒有劉備入川,那麼猴年馬月取益州呢?

02

建議上中下三策取成都

劉備入川一年多,劉璋派給劉備攻打張魯的兩萬人馬,被劉備歸化的差不多了。

龐統適時提出了奪取成都的上中下三策,劉備採納中策以奪取成都,決定與劉璋翻臉。

這三策是:出奇兵偷襲成都,一舉而定,此為上策;斬殺白水軍將領楊懷、高沛,吞併其部隊為中策;退守白帝,連引荊州,徐圖益州,此為下策。

劉備採納中策,順利攻佔涪城。由於劉備得意忘形,與龐統鬧了個大紅臉。或許龐統為此糾結,在攻打雒城時還記著這個茬,貿然率軍攻城,被流矢射中身亡,年僅三十六歲。

諸葛亮在赤壁之戰中代表劉備,與孫權建立聯盟,為劉備取得荊州南四郡立下了汗馬功勞。龐統雖然出師未捷身先死,不管咋說,龐統為劉備奪取益州,居功至偉,功不可沒。

從鼓動劉備入川,到謀取成都,這兩件事都是龐統一手策劃。這也是龐統為蜀漢所做的、最具影響力的事,其他方面也乏善可陳。

龐統自己也很謙虛的認為,這兩件事其實是一件,而且八字還沒有一撇,沒能最後成功,以下圖為證。這是人家低調,後世不能這麼看待吧。


豹眼看歷史


龐統因為壽命較短,36歲就死於箭下,所以與“臥龍”諸葛亮其後的耀眼相較,未免讓人覺得“鳳雛”名不副實。但實際上,龐統在劉備帳下不過五年時間,卻也立下了絕大功勞。

“隆中對”名揚天下,諸葛亮提出了三分天下的戰略目標,但是促成這個目標能夠實現的,正是龐統。可惜天不假年,不然“臥龍”“鳳雛”分駐荊、益,蜀漢的發展猶未可知。

龐統二十多歲就成了南郡功曹

龐統死得早了一些,他其實比諸葛亮還大兩歲,成名乃至入仕更是在“養望”的諸葛亮之前。兩人之所以“臥龍”“鳳雛”並稱,倒不是天下英雄無敵手了,而是兩人是一個“朋友圈”的,而且兩人還有那麼一點沒有血緣的親戚關係。

諸葛亮躬耕南陽時住的地方離龐統家很近

荊州的名士圈裡聲望最隆的就有一位叫龐德公的,而龐統就是龐德公的從子,也就是家族子弟。諸葛亮呢,他的姐姐嫁給了龐德公的兒子龐山民。“臥 龍”“鳳雛”之名,就有史書說的龐德公點評的。

《先賢傳》:鄉里舊語,諸葛孔明為臥龍,龐士元為鳳雛,司馬德操為水鏡,皆德公之題也。

司馬德操也就是司馬徽的名氣更大,因為他屬於全國性人物,《三國志》說,“潁川司馬徽清雅有知人鑑。”司馬德操從混戰的中原到荊州之後,就去拜訪了龐德公這般名士,於是也就認識了諸葛與龐統,所以也有說法,是“臥龍”“鳳雛”是司馬德操提出來的。

《清江三孔集序》:“諸葛孔明、龐士元隱約襄漢之間,不輕以身從人。司馬德操曰:孔明臥龍,士元雛鳳也。先主用之,俱以為軍師。”

《襄陽記》:劉備訪世事於司馬德操。德操曰:“儒生俗士,豈識時務?識時務者在乎俊傑。此間自有伏龍、鳳雛。”備問為誰,曰:“諸葛孔明、龐士元也。”

不過,劉備一開始只是“三顧茅廬”了諸葛亮。如果排除劉備重視諸葛亮的劉表拐彎外甥和荊州豪族親戚的身份,他沒有當時招攬龐統,是因為龐統已經做官了。

南郡是誰的地盤 龐統就成了誰的手下

司馬德操雖然推薦了諸葛亮和龐統,但是史料中記載,因為最先接觸了龐統,所以他認為龐統是南州第一人。

《三國志·龐統法正傳第七》:龐統字士元,襄陽人也。少時樸鈍,未有識者。潁川司馬徽清雅有知人鑑,統弱冠往見徽,徽採桑於樹上,坐統在樹下,共語自晝至夜。徽甚異之,稱統當南州士之冠冕,由是漸顯。

南州這個詞所以不確定地名,按照當時的史書,一說是南陽,也就是諸葛亮“臣躬耕於南陽”的南陽,一說是整個南方,《晉書·羊祜傳》:“南州人徵市日,聞祜喪,莫不號慟。”

那個時代流行“舉薦制”,想要任官就需要好名聲,名士的評價很重要,於是龐統就在劉表手下擔任了南郡功曹。功曹是一郡主官的主要佐吏,負責考察記錄官員業績和選拔人才,什麼時候這種職能可都是關鍵位置。

赤壁之戰 南郡三易其手

劉表死了,曹操來了,劉琮降了,因為南郡幾乎被曹操佔據,所以這段時間,沒有龐統的什麼消息,但當時南郡的襄陽、江陵都落入曹操之手,很難說一郡功曹的龐統有沒有在曹操手下繼續為官,因為他當時並沒有逃離。而曹操佔據江陵沒多久,應該還來不及瞭解當地的人才情況。

等到赤壁之戰後,周瑜佔據了江陵,這時候龐統搖身一變又在周瑜手下為官,而且應該是相當得周瑜器重,至少兩人私人關係應該不錯。

吳將周瑜助先主取荊州,因領南郡太守。瑜卒,統送喪至吳,吳人多聞其名。

龐統可不是江東人士,所以能送葬一直到吳,要麼是官階夠,要麼是與周瑜親善。不過,送葬只是送葬,哪怕很多東吳之人都慕名來見,但當時孫權麾下人才濟濟,想必也沒有特別關注這個荊州人士。

外國友人都認為龐統是大材小用

“臥龍”“鳳雛”起名,兩人對自己都是極為自信的。

諸葛亮自比管仲樂毅,而龐統則自稱能輔佐帝王。

論帝王之秘策,攬倚伏之要最,吾似有一日之長。

只是,曹操、孫權都錯失了這位“鳳雛”。兜兜轉轉一圈之後,龐統又到了劉備帳下。

怎麼到的劉備處,史書無記載,但是可以推斷一下。就是周瑜死了之後,孫權為了讓劉備在前面頂著曹操幹仗,於是將江陵那一塊原南郡之地借給了劉備。龐統從孫吳回到南郡後,自然而言的就接著當官,只不過這一次當的是劉備的官。

劉備的勢力絕對不是哭出來的

但是,四十多歲的劉備風風雨雨這麼多年,對於龐統這種有名氣的小青年也沒怎麼上心,

先主領荊州,統以從事守耒陽令,在縣不治,免官。

讓龐統當縣令,可是龐統還沒幹好,被免官了。不過很難說這不是龐統為了引起劉備註意而以退為進的計策。一般人不敢這麼幹,但龐統不是一般人啊,他的朋友圈更非一般。

先是外國朋友看不過去了,魯肅給劉備寫了封信說他大材小用,

龐士元非百里才也,使處治中、別駕之任,始當展其驥足耳。

這時候諸葛亮也發話了,劉備這才親自接見了早就被司馬德操推薦過的“鳳雛”龐統。

先主見與善譚,大器之,以為治中從事。親待亞於諸葛亮,遂與亮併為軍師中郎將。

劉備的態度可謂是一百八十度大轉彎,對龐統的親善只在諸葛亮之下,而且和諸葛亮又在官職上並肩了,可謂一時統亮了。

一勸劉備藉機取益州

諸葛亮雖然在“隆中對”中已經明言劉備欲得勢必取益州:

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劉璋闇弱,張魯在北,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劉備聽了直接曰:“善!”就是這種戰略也深得他的心。只不過當時只是兩人在那叨叨。

赤壁之戰後,劉備得了荊襄四郡半之地,實力還是很弱小。那該怎麼辦呢,自然是想取益州了。

劉備前後花了近五年才奪了益州

丞相一笑,還得有人在邊上問您為啥笑呢,搶宗親而且是派軍幫自己抗曹的宗親地盤肯定是不仁不義的,(張松因說璋曰:“劉豫州,使君之肺腑,可與交通。”璋皆然之,遣法正連好先主,尋又令正及孟達送兵數千助先主守禦,正遂還。)劉備自己不能說,總得有人挑頭吧。這個人就是龐統。

當時劉璋因為曹操要征討漢中,他怕漢中張魯再反過來衝擊益州,於是就向劉備求助,請他到北邊幫著對付張魯。當然不是白幫,劉璋不僅給兵還負責輜重糧草。

在劉備權衡利弊的時候,龐統說話了:

今益州國富民強,戶口百萬,四部兵馬,所出必具,寶貨無求於外,今可權藉以定大事。

古人做事有時候口是心非是難免的,劉備馬上就大義凜然地說了,

“今指與吾為水火者,曹操也,操以急,吾以寬;操以暴,吾以仁;操以譎,吾以忠;每與操反,事乃可成耳。今以小故而失信義於天下者,吾所不取也。”

龐統肯定知道劉備是怎麼想的,不然勸劉備做失信於天下的事,劉備早就把他推出去砍了。於是他又勸了一句,

權變之時,固非一道所能定也。兼弱攻昧,五伯之事。逆取順守,報之以義,事定之後,封以大國,何負於信?今日不取,終為人利耳。

這話說的有水平吧。先是替劉備給劉璋畫個大餅,讓劉備心理負擔小點,就是說等您統一了天下後再封給劉璋一個大大的封國就行了。然後又嚇唬劉備,您要是不去奪益州,小心益州就被人奪去了。

劉備馬上就以實際行動做出了選擇,“備遂行。”

二勸劉備襲殺劉璋

因為忠於建文帝而被朱棣誅了十族的方孝孺曾經評價諸葛亮與龐統:

然徽以孔明、龐統並稱,吾竊有疑焉。論者惜統早死,故功業不及孔明;餘謂使統不死,終非孔明比也。孔明之學,庶乎王道;而統之言,皆矯詐功利之習。

說的諸葛亮行王道,而龐統為詭道。認為龐統狡詐功利就是因為他勸劉備殺劉璋。

當然這只是方孝孺在為劉備漂白。因為他只是選取了龐統給劉備出的一個計策。

劉璋之迎昭烈,或說昭烈就取益州,昭烈恐失信於天下,統則請就其來迎而襲殺之;昭烈之不即從,所以堅益州之民服從之志,猶有王者之用心也。

而這只是龐統作為軍師給劉備提的建議之一。可以說,若沒有龐統的直抒胸臆,劉備還在那裡扭扭捏捏的呢。

方孝孺說的這個計策,是在劉璋帶了三萬人去迎接劉備入蜀之後。劉璋這個地主做的好,一個地主之誼就讓劉備全軍吃喝了三個月。

三個月白白浪費了,龐統自然擔心自己計策失效,於是勸說劉備,

今因此會,便可執之,則將軍無用兵之勞而坐定一州也。

劉備當然不傻,這時候殺了劉璋,劉璋的兒子們還都在蜀中各地呢,就算有法正、張松這些帶路黨,可是一旦打起來,到時候他這萬把人怎麼可能得益州。於是否決了龐統的建議,

初入他國,恩信未著,此不可也。

這話回答的也有水平,就是彆著急啊,等我的仁義恩信之名傳遍了益州再說。

而《後漢書》記載的則是蜀奸張松也勸劉備:“於會襲璋。”劉備的回答很有劉備範兒,“備不忍”

好吃好喝一頓之後,劉備就帶著劉璋配給他的白水關二萬人馬浩浩蕩蕩北上了。

劉備名為幫著劉璋打張魯 結果在此待了一年多

三勸劉備速速拿下益州

劉備在葭萌關一待就是一年多,打張魯那是不可能的,他就在那招牌似的“厚樹恩德,以收眾心。”

劉璋雖然算是三國好親戚,要兵給兵,要糧餉給糧餉,可是他也不是傻子,一年多了,你劉備來了個北線無戰事,很顯然是有問題的。

於是雙方矛盾就有了,這回就該圖窮見匕了。給劉備出主意的又是龐統,給出了上中下三計。

上策是挑選精銳孤軍突襲成都做斬首行動;中策是搶了劉璋配給劉備的白水軍,用這兩萬人掉頭去打劉璋;三是退回白帝城再做圖謀。然後說,可不能再猶豫不決了。

劉備選的是中策,用手段把白水軍的將領楊懷高沛喊過來直接殺了,又把軍中將士的家屬扣在白水關作為人質,發兵南下攻打劉璋。給出的理由很強大:你劉璋答應給我的兵沒給夠,答應給我的輜重糧草也沒給足。

先期趁著劉璋軍沒有防備,再加上益州東州派帶路黨的幫助,可謂勢如破竹,但是一旦劉璋反應過來,他的兒子據守城池之後,劉備這個自己打仗很難打贏的特點就暴露出來了,被阻擋在雒城。沒辦法,劉備不得不把諸葛亮、張飛、趙雲等全招來攻打益州,而未能全功的龐統則在亂軍中為箭所射殺。

“進圍雒縣,統率眾攻城,為流矢所中,卒,時年三十六。”

德陽市羅江縣白馬關鎮的龐統祠

在龐統死後沒多久,荊州二路大軍一路攻城略地,終於三軍會師,又得本投了張魯的馬超背主來助陣,成都開城投降。

劉備終於拿下了益州,“隆中對”似乎就落在了實處。可惜,鎮守荊州的關羽身邊沒個得用的謀士,最終為東吳所破,將劉備勢力壓制在了益州一隅。

對於己方的背信棄義,龐統雖然是出謀劃策之人,但是內心也許有所自責。《三國志》說,劉備在拿下涪城後,置酒作樂,還告訴龐統玩得開心些。龐統沒客氣,“伐人之國而以為歡,非仁者之兵也。”這臉打的,劉備也生氣了,說武王伐紂還前歌後舞的,怎麼就不仁了,你給我滾出去!

裴松之註解《三國志》時評論說:謀襲劉璋,計雖出於統,然違義成功,本由詭道,心既內疚。

而對於劉備,他則說:備酣宴失時,事同樂禍,自比武王,曾無愧色,此備有非而統無失。

當臣子的內疚,當主子的毫無愧色,可見,劉備之前所謂的各種“不忍”全都是糊弄鬼的。而正是因為龐統早就知道劉備存了什麼心思,所以在他的勸說之下,劉備終於放下包袱開動機器,背信棄義地拿下了益州,終於才有其後三分天下的格局,對此,相較一直沒有發言的諸葛亮,早死的龐統自然是功不可沒的。

參考資料 :《三國志》《後漢書》《九州春秋》《襄陽記》


遼風物語


龐統,字士元,號鳳雛,與臥龍諸葛亮齊名,當時人稱“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在曹操佔據荊州之後,避難於江東。魯肅將他推薦給周瑜,但兩人還未來得及相見,赤壁之戰便爆發了,於是周瑜請龐統入曹營獻連環計。

之後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就不必贅述,赤壁戰爭後,魯肅就把龐統引薦給孫權。結果孫權看龐統長得比較怪異心裡就有點不太喜歡,又見他在言語中輕視周瑜,就更不願用龐統了。魯肅和諸葛亮便寫信將龐統推薦給了劉備。

劉備也是久聞龐統大名,結果一看之後,就想:這人怎麼長得這麼醜啊!再加上龐統沒有拿出魯肅和諸葛亮的推薦信,就也有點輕視龐統,不過劉備比孫權好點,雖然不喜歡但也給了龐統一個耒陽縣宰的小官。

結果這龐統到了耒陽之後,天天喝酒不理政事,就被人舉報到了劉備那裡。劉備大怒,派了張飛和孫乾帶人巡視荊州諸縣,看到有不法之徒就嚴懲不貸。

張飛來到耒陽,見龐統大白天的還宿醉未醒,當下就怒了要治他的罪。可是龐統卻不慌不忙,只用了半天的時間就把積累了一百多天的公事處理完畢。這下張飛傻眼了,啊呀,這可是個人才啊!

至此劉備終於知道龐統是個真正的大才,於是拜他為副軍師中郎將,與諸葛亮同為謀士。可是龐統還沒有來得及展現才華,就在隨劉備入蜀時遭到張任的伏擊,被流矢射中,隕落於落鳳坡。

以上,是大家一般熟知的,《三國演義》中龐士元的生平。其實這之中有很大的漏洞!

龐統入曹營的時候,不光蔣幹,就連遠在北方的曹操都聽過鳳雛龐士元的大名,結果不光就在隔壁的孫權,連每天心心念念臥龍鳳雛的劉備都好像不知道鳳雛是龐統一樣。估計連羅貫中先生也覺得不合理,就把原因歸在了龐統的長相上。

於是龐統的風評就這樣被害了,光《三國演義》電視劇就算了,甚至連以正史自居的一些三國影視作品也是把龐統定位為一個絕世醜男。

其實歷史上的龐統長的不醜,只是小時候看起來比較“樸鈍”,也就是我們現在說的這孩子有點老實木訥,和長相完全沒有關係。正是因此龐統小時候沒什麼人認識,也就沒什麼名聲。

不過荊州名士,龐氏大族的領袖人物龐德公卻非常看重自己這個親侄子,並評價他為“鳳雛”(臥龍諸葛亮,水鏡司馬徽也是出自龐德公的評價)。不過這在別人眼中就有點家中長輩拔高自己子侄的嫌疑了。

所以龐統十八歲那年,就親自去見司馬徽。當時司馬徽正在採桑葉,兩人就坐在桑樹下交談了起來,這一談直接從白天到了晚上,並讓司馬徽大為驚異,稱讚龐統是南州士之冠冕。有了水鏡先生的評價,龐統在荊州的名氣就慢慢的大了起來。

於是郡裡就任命龐統為功曹,這點同民間故事和演義中就有了很大的不同。之後龐統一直在南郡擔任功曹,無論是曹操來了,還是周瑜來了,都沒有變過。至於詐獻連環計,在歷史上是沒有的。

周瑜死後,龐統作為他的功曹,護送靈柩回東吳。當時龐統在東吳已經有了很大的名聲,陸勣、顧劭、全琮都與他友好。

龐統回荊州後,劉備提拔龐統以從事任耒陽縣令。前面提到,演義裡龐統是故意不理政事的,但現實中畢竟不是所有人都是全才,也許龐統真的沒有治理地方的才能,因為政績不佳,被免官。

龐統被免官後,魯肅寫信給劉備說:“龐統不是治理百里之地的人才,請讓他擔任治中,別駕的官職,才能展現他的才能。”同時諸葛亮也這麼和劉備說,於是劉備親自招來龐統,交談之後發現果然有才,便任命他為治中從事。

在很多影視作品中,諸葛亮和龐統好像不太熟悉,甚至都有一種競爭關係,其實諸葛亮和龐統不光認識,甚至兩人還是親戚關係。龐德公有一個兒子叫龐山民,娶了諸葛亮的二姐,所以龐統是諸葛亮姐夫的堂兄弟。

從此之後,劉備對龐統的待遇僅次於諸葛亮,同為軍師中郎將。公元211年,劉璋派法正接劉備入蜀幫助抗擊張魯,於是諸葛亮留守荊州,龐統則隨同入蜀。

當劉備和劉璋在涪會面時,龐統曾經建議道:“趁這次會面,將軍把劉璋抓了,就可以不費一兵一卒的佔據一州之地。”

劉備說:“我剛到別人的國家,還沒來得及確立威信,這個辦法不可行。”

會面結束,劉璋回到的成都。龐統又建議:“我們暗中挑選精兵,徑往成都,劉璋沒有防備,一舉便定,是上計;楊懷、高沛是劉璋的名將,各自把守關口,而且數次諫言劉璋送將軍回荊州。我們可以謊稱荊州告急,要回去救援,楊懷、高沛聽說一定高興,親自前來送行,可以趁機抓住他們,吞併兩人的兵馬,再進軍成都,這是中計;退回白帝城,聯合荊州,緩圖益州,這是下計。如果猶豫不去,就會有大變故,不能持久。”

劉備聽取建議,選擇了比較穩妥的中計,果然斬殺了楊懷、高沛,並向成都進軍。後來在圍攻雒縣,龐統親自率兵攻城,結果運氣不好被流矢射中而亡,年僅三十六歲。

劉備對此非常痛惜,一談起龐統就會流淚,為了表彰其功勳,任命龐統的父親為議郎,後來又升為諫議大夫。龐統追賜為關內侯,諡號靖侯,兒子龐宏為人比較剛直,與劉禪的寵臣尚書令陳祗關係不和,受到打壓,卒於涪陵太守任上。

龐統之後,龐氏在蜀漢的發展並不順利,相反在魏國發展的反而不錯。龐統的堂兄弟,諸葛亮的姐夫龐山民,官至魏國黃門吏部郎,但早卒,其子龐煥,西晉時任牂牁太守。龐統的弟弟龐林在夷陵之戰時以荊州治中從事隨鎮北將軍黃權徵吳,兵敗後隨黃權一起投降魏國,後來官至鉅鹿太守,封列侯。


潘不安講究史


龐統字士元,號風雛,漢時荊州襄陽人,是水鏡先生的門徒。其貌不揚,胸懷韜略,素有大志,與“臥龍“孔明一樣文才武略轟動天下。三國裡曹操擁兵自重“挾天子以令諸候",孫權佔據江東,地域遼闊,土地肥沃,劉備乃漢室正統血脈,形成了三國鼎立的局面。

龐統原投奔東吳,被魯肅推薦給周瑜,獻上連環計,把大小船隻搭配,首尾用鐵環鏈接,後又周旋於曹操處,使赤壁之戰大獲全勝。周瑜去世後,孫權有眼不識泰山,再者東吳政治生態及孫權安於現狀不適應他。於是他投奔劉備,劉備仁義寬厚,又是劉皇叔,乃是漢室正統。剛投奔劉備的龐統,被劉備不屑一顧後才得以重用。

“風雛"的龐士元為劉備進取西蜀,而得三分天下,獻上計謀以戰死身軀邦劉備奪取益州牧。後在進圍雒縣時,率領功城時不幸被流矢所中而死亡,亨年三十六歲,英年早逝,劉備悲痛萬分,追賜龐統為關內候。





一帆風順jxh


正所謂“臥龍鳳雛二者得一,可安天下”。如果鳳雛龐統不死,對蜀國的發展和天下局勢究竟會有什麼巨大影響,為世人所爭論探討。

這句廣告打的很響的話來自於《三國演義》,為水鏡先生司馬微所言。

而在正史上記載的原話為 “儒生俗士其識時務?識時務者在乎俊傑,此間有伏龍鳳雛”。司馬微這個老師,向招聘公司老闆劉備推薦兩個同樣優秀的應屆畢業生。

在司馬微看來,諸葛亮、龐統這兩個學生才能屬於一個檔次和類型。

很可惜,這樣的人才,在輔助劉備收取益州時為流箭射中而死,諸葛亮等人不得不從荊州趕往益州支援。

劉備為什麼不識龐士元

龐統在民間的名氣很大,甚至遠超諸葛亮,諸葛亮在隆中隱居時自比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不出茅廬,大部分人都是不認同的。

而龐統“少時樸鈍,未有識者”,但自從20歲的時候和襄陽名士龐德公一番會晤之後,被對方誇為“南州士之冠冕”,瞬間名聲大震,這種名望,諸葛亮當時是沒有的。

《太平御覽》注引《荊州先德傳》:周瑜領南郡,以龐士元名重,州里所信,乃逼為功曹。任以大事,瑜垂拱而已。

龐統出仕首先跟的老闆是孫權,而且是被周瑜強迫入仕,在周瑜經理下擔任小小的郡功曹,相當於秘書或者助理。

劉備親自前往江東借取荊州南郡時,周瑜密表孫權扣留劉備,這事龐統也是知道的。

周瑜病故於巴丘後,龐統護送周瑜靈柩返還東吳,“吳人多聞其名”。臨走之時,東吳的名士陸績、顧劭、全琮都來為龐統送行。此時,龐統顯露出他最擅長也是最喜歡的特長——品評人物。

《三國志•龐統傳》:統曰“陸子可謂駑馬有逸足之力,顧子可謂駑牛能負重致遠也”

謂全琮曰“卿好施慕名,有似汝南樊子昭。雖智力不多,亦一時之佳也”

漢末以來,品評人物成為重要的公眾活動,關係到是否能在社會上立足。

不僅獲得正統的榮譽,還有民間的聲望。比如曹操死纏爛打從許劭那獲得“君清平之奸賊,亂世之英雄”的評價,直接抬高曹操的社會聲望,史書稱這成為曹操仕途的起點。

劉備是個什麼人呢,正史中記載其“不甚樂讀書,喜狗馬、音樂、美衣服”。可見劉備年輕時候一個不愛學習的古惑仔,雖然日後他在社會上摸爬滾打,認識到知識分子的重要性。

對於那些有名無實、愛放嘴炮的名士,劉備打心眼裡還是不屑一顧的。

只聞其名,而沒充分了解過的龐統,劉備覺得只是無用的人物品評家,對興復漢室又有何用?重用諸葛亮是認為他是有才能的實幹家和戰略家。

諸葛亮和魯肅的推薦

劉備借得荊州南郡,在南郡當官的龐統也被孫權當做“贈品”給了劉備,改任區區耒陽縣令,“在縣不治,免官”。

表面上龐統連個縣令當不好,筆者覺得他就是沒心思當,治國大才會連縣令事務都做不好嗎?蜀漢後期的重臣蔣琬,首先也是當個縣令,被劉備巡察時發現案上公務堆積,喝的爛醉。大怒呵斥拖出去斬,諸葛亮求情而罷手。

龐統被免職後,諸葛亮與魯肅紛紛向劉備推薦龐統,劉備與龐統相見,十分投機,這時候劉備才意識到這不是個簡單的評論家,而是助自己掃平天下、運籌帷幄的“張良”。

龐統和諸葛亮共同擔任軍師中郎將,劉備對他的待遇僅次於諸葛亮,龐統的才能得到認可後,開始建議劉備進圖巴蜀。“蕭何”諸葛亮留守荊州,“張良”龐統跟隨著劉備開始向益州進軍。

英年早逝——劉備痛惜流涕

在這亂世,政治單純的益州牧劉璋也敢邀請劉備入蜀共拒張魯,可謂引狼入室。

劉璋本身是個無能的庸主,手底下張松、法正兩個益州高官暗通劉備,主動給劉備貢獻益州機密情報,諸如各處駐軍,兵器府庫,險要地勢等。

在涪縣,劉備和龐統帶著荊州數萬步兵與劉璋會師,大家都是漢室宗親,開始度蜜月時期,吃喝暢談了一百多天。

期間龐統和益州內奸張松、法正建議直接動手擒拿劉璋,不廢一兵一卒,瞬間拿下益州。而劉備卻以“此大事也,不可倉卒”為由拒絕了,剛受到邀請就劫持人家州牧,沒有恩信益州民心怎會歸附?

劉璋給劉備增兵增糧,負責駐守益州漢中交界的葭萌關,也就是充當討伐張魯的前鋒,甚至給予部分益州部隊的兵權——令督白水軍。荊州軍部隊擴張到三萬多人,“車甲器械資貨甚盛”。

前線就這麼交給劉備,劉璋帶著信任的目光跑回成都了。

開什麼玩笑,梟雄劉備怎麼可能大老遠跑過來給你劉璋當小弟呢。劉璋讓劉備去打張魯,劉備不傻,不可能去白白消耗兵力。且不說漢中險峻,就算成功打下來也是塊飛地,不好守,沒法守。

在關城,劉備壓根不管張魯,甚至假裝襲擊張魯的軍事行動都懶的搞,專注於收買人心,“厚樹恩德,以收眾心”。

拖到第二年,劉備以曹操南征為由向劉璋表示要撤軍回荊州,獅子大開口,請求補充軍隊一萬人及軍資供應。明擺著收錢不幹事,劉璋哪裡肯接受,出於情面只給四千人,軍資給半。

眼瞧劉備要走,張松即刻給劉備寫信“今大事垂可立,如何釋此去乎”,張松兄弟廣漢太守張肅是個慫包,懼怕牽連舉報張松。張松被斬,劉備與劉璋正式翻臉。

此時,劉備將對下一步軍事行動如何抉擇呢?龐統獻出平蜀三策,劉備選擇了最穩妥的中策。這是龐統唯一對漢室做出的貢獻了,因為他在之後攻打雒縣時為流箭射殺,年僅三十六歲,劉備的反應是“痛惜,言則流涕”。

注意這個“惜”字,龐統剛剛加入劉備集團不到兩年便過早犧牲,如果龐統不死,關羽獨守荊州或者劉備東征孫權的局面要好很多。

上計:陰選精兵,晝夜兼道,徑襲成都。璋既不武,又素無預備,大軍卒至,一舉便定。

中計:楊懷、高沛,璋之名將,各仗強兵,據守關頭,聞數有箋諫璋,使發遣將軍還荊州。將軍未至,遣與相聞,說荊州有急,欲還救之,並使裝束,外作歸形。此二子既服將軍英名,又喜將軍之去,計必乘輕騎來見,將軍因此執之,進取其兵,乃向成都。

下計:退還白帝,連引荊州,徐還圖之。


譜寫歷史長歌


雖說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但人長得帥,確實可以加分不少。

特別是面試的時候,假如你是面試官的話,想招養眼的美女呢,還是招相貌一般的女生呢?

應該都想招個美女吧!

以貌取人是天性使然,三國時期更是如此,像諸葛亮、周瑜、孫策這樣的帥哥,廣受歡迎,而像龐統、張松這樣的醜男,只能靠才華了。


龐統剛出來找工作的時候,先是找到了孫權,可是孫權是個顏值控,他覺得龐統長得太磕磣了,有礙觀瞻,就把他攆走了。

隨後,龐統來到了荊州找劉備,劉備也是個顏值控,隨隨便便地就把龐統打發到了耒陽縣幹縣令。

龐統相當不爽,哥這麼大的才能,你讓我幹七品縣令,這不是埋汰我嘛!龐統到任之後,啥正事不幹,晚上胡吃海喝,白天呼呼大睡。

劉備聽說了之後,非常惱火,大罵道:“這龐統啥玩意啊,什麼鳳雛,我看就一醜雞!”。

第二天,劉備就派張飛前去“興師問罪”,劉備擔心張飛把龐統打死,於是派了老成的孫乾一同前往。

到了縣政府,張飛發現龐統不知去向,一問方知昨晚喝高了,正在家裡睡覺呢!


張飛大怒,當即便要捉龐統,胖揍一頓,孫乾趕緊拉住了張飛,勸道:“怎麼滴人家龐統也是個名人,咱們得尊重人才。不如讓他先過來,聽他如何解釋?”

不一會兒,龐統晃晃悠悠地來了,張飛質問:“你這個鳥官,怎麼天天睡大覺啊?”

龐統笑道:“耒陽小縣能有多少公務啊,將軍稍坐片刻,看俺處理公務。”

這時候,下官抱來了一堆一堆的材料,不一會兒,堆滿了半個大堂,龐統一邊聽下官彙報,一邊刷刷地寫著,一個上午,居然全部搞定了!

張飛看的目瞪口呆,回去之後,就把這事和劉備說了,劉備一拍腦袋,說道:“哎呀,我的失誤,我以貌取人了!快把龐先生請來!”

當天,劉備就把副軍師將軍的大印交給了龐統。



龐統跟了劉備之後,做了哪些貢獻呢?

一是,勸劉備取西蜀。

劉備得到了荊州之後,龐統極力勸說劉備攻打西蜀,但西蜀是劉璋的,劉璋也是漢室宗親,劉備不忍心奪走,這時候龐統來了句狠的“今日不取,終被他人取耳”,劉備說“好吧!”。

二是,獻了上中下三條計策。

上計是佯裝回荊州,待楊懷、高沛過來相送,趁機殺了他們。

中計是先打涪城,再打成都。

下計是暫回荊州,以後再說。

劉備認為上計太過冒險,下計太不靠譜,所以選了中計。


一半秋色


龐統、孔明同為曠世奇才,為何二人境遇大不相同?

龐統外號風雛,相信看過三國曆史的人並不陌生。龐統見過孫權、曹操和劉備。除了曹操能與之相談甚歡,並採用了他的連環計。孫權和劉備見龐統第一面時均不喜歡。論才華,龐統和諸葛亮在伯仲之間。論名氣,兩人不相上下。但龐統的運氣似乎要差一些。先是孫權放話:吾誓不用之。後是劉備打發他到耒陽做一小小縣令。全沒有孔明受劉備三顧茅廬的風光。劉備以仁義寬厚著稱的,對他卻虛以委蛇。可見龐統身上卻有著先天不足的毛病。

一、龐統看重功名,孔明淡泊明志

諸葛亮是劉備上門去請的,龐統是主動上門來投的。這一請一投就拉開了兩人在劉備心裡的敬重感。龐統為何急於相投呢?因為赤壁之戰後,三國鼎立的雛形已形成,此時再不出山,待三國都穩定下來,就沒有什麼機會了,這一點龐統作為一流人才是看得清的,所以當魯肅將他推薦給孫權時,他立即答應,孫權不用後。魯肅又介紹他去劉備處,令孫、劉兩家無相攻擊,同為破曹。龐統當即表態:“此某平生之素志也。”乃求肅書,(請注意這裡是龐統求魯肅寫推薦信的)。

一一上圖為龐統

劉備早聞龐統大名,然龐統來到劉備面前,劉備雖客套一番,但全沒有當初三顧茅廬渴求孔明之情。只讓他任一小小的縣令。一是此時的劉備已擁有一定實力,不是起家落魄之時,對人才的需求已沒有當初那種迫切心情了。二是對這種主動上門自我推薦的人信任度不高。古時聖賢隱於山中,多半是欲有人相請才肯出山,一半是提高身價,一半是讓對方重視,生活的哲理告訴我們:太容易得到的東西往往不會珍惜。

而龐統急於出山,無非是借平身所學圖世俗功名。一個按捺不住,急於表現的人多半是為了引起別人的重視,藉機以得到自己的利益。

龐統到耒陽上任後,由於不滿意這個低級職務,鬧起了情緒,整日喝酒不理政事,儘管後來他展現了能力,令張飛佩服,但他求取功名之心已暴露無疑。後諸葛亮巡視回來,劉備啟用龐統做了副軍師中郎將後,再也沒見他天天喝酒爛醉如泥。

二、龐統心胸狹隘,孔明重情重義

在孔明弔喪周瑜時,江邊遇到龐統,面對老友在東吳不得志的狀況,諸葛亮專門給他寫了一封信,把他推薦給劉備。體現了孔明對朋友的情誼。

在攻打西川雒城時,諸葛亮來信提醒夜觀天象,在雒城之分,主將帥身上多凶少吉,切宜謹慎。龐統不但沒有感謝之情,反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書中寫道:龐統暗思:“孔明怕我取了西川,成了功,故意將此書相阻爾。”

當劉備告訴龐統,自已夢見一神人,手執鐵棒擊其右臂,醒來還覺臂疼。懷疑此行可能不佳時。龐統大笑曰:“主公被孔明所迷惑了,他是不讓我獨成大公,故以此言騙你。”

龐統死於落風波皆因他貪功冒進所致,如果沒有搶攻私念,也不致於落此下場。龐統死後,孔明痛哭亡友。

孔明關心龐統,而龐統卻猜忌孔明,兩人的胸懷大不相同,人品高下可知。

一一此處為三國時落風坡

三、龐統行事促狹,孔明做事正統

劉備是劉璋看在同宗的份上請來抵抗張魯的。剛剛入川時,劉璋待劉備誠心誠意,同時劉備想圖川也需時間在民眾中立恩樹信,劉備打的是仁義招牌。劉璋和劉備見了一面後,龐統就建議劉備下次宴請劉璋時,於壁衣中埋伏刀斧手殺之。這個提議毫無人情,屬下作手段,不符合劉備的處事原則,這樣做會毀掉劉備的聲譽。後來龐統又自作主張讓魏延登堂舞劍,尋機下手,後被劉備責之:“公等奈何欲陷備於不義耶?今後斷勿為此。”

而諸葛亮做事是依照劉備心思走的。劉備三讓荊州,諸葛亮也未有異常舉動,只是勸諫劉備收取,從未有違劉備仁義寬厚原則。這樣一比,龐統和諸葛亮行事手法高下立見。

一一上圖為孔明

四、龐統狂妄自大,孔明虛懷若谷

龐統外貌不中看。濃眉掀鼻,黑麵短髯,形容古怪,孫權見第一面就不喜。孫權問他:“公平生所學,以何為主。”龐統回答:“不拘於某一項,隨機應變。”當孫權問他和周瑜相比如何?他毫不謙虛說比周瑜強。孫權平生最喜歡周瑜,見龐統輕視周瑜,心中越加不快樂。於是禮貌地拒絕了他,事後孫權對魯肅講,這人是狂士,用之無益,吾誓不用之,從此斷了龐統東吳這條路。

面見劉備時,龐統長揖不拜,劉備見龐統貌陋,心中亦不悅。孔明當時出山時,對劉備是拜服並口稱主公的。而此時的劉備己非昔日劉備,擁有一批文臣武將及數萬兵馬,且擁有荊州、南郡等地,已經成為一地之主。而龐統未見寸功,對劉備卻不施君臣之禮,只象朋友見面作個揖,怎麼能讓劉備高興呢?可又不能失去天下人才來投奔的積極性,於是只給龐統一個縣令,劉備本意是讓他知趣而退。可這回龐統竟然去上任了。因為投曹操會毀了自已名聲。所以龐統只能忍氣吞聲,先留下來再圖認後。看來龐統也真的是無路可走了,不抓住這次機會,不然以後的功名就全沒了。

諸葛亮一表人才,人設就比龐統勝了一籌,且無論在哪裡,又從不玄耀自己才華。以德服人,鞠躬盡瘁,死而後己。上下左右無不拜服,就連關羽那麼傲氣的人,對諸葛亮也是敬重有加。

有以上四個對比,為何龐統和孔明境遇大不相同,答案就不言而喻了。


金全有


題目當中的“龐士元”,是三國中的龐統,士元,是龐統的字。龐統為自己起了“士元”作字,就是表達了自己要作天下士大夫的準則,成為他們的榜樣。事實上,龐統也做到了這一點。

諸葛亮有“臥龍”的雅號,那麼“鳳雛”就是赫赫有名的龐統了。劉備“臥龍、鳳雛得一,則安天下”,就是指的這二位。



龐統諸葛亮都胸懷安邦濟世的志向,後來他二人都被劉備所有,成就了劉備的西蜀霸業。有趣的是,他們倆人還有姻親之誼。諸葛亮的二姐嫁給了龐統的堂兄弟龐山民。

龐統出仕的時候,是在吳國。他曾在周瑜為南郡太守時做過他的屬下功曹。在周瑜死後,龐統親自扶靈柩奔赴江東。可見龐統對周瑜的肝膽。

龐統與孫權的帳下名士陸績、顧邵、全琮等關係頗深,可謂英雄惺惺相惜。劉備重用龐統、諸葛亮等這些與江東淵源極深的人,對建立鞏固的蜀吳聯盟,是很有幫助的。

在赤壁之戰後,劉備以秋風掃落葉之勢,取得了荊州南部四郡。龐統就跟隨了劉備。一開始劉備只讓他當了耒陽縣令,龐統不太重視這個崗位。有一次,張飛巡查此地時,發現龐統醉酒,差點被張飛砍了頭。

當時,魯肅連忙給劉備寫了一封信說:“龐士元不僅可以有治理一縣的才能,應該讓他擔任治中、別駕這樣的官職,才能發揮他的所長。”《三國志 龐統》詳細記載了這一史事:“先主領荊州,統以從事守耒陽令,在縣不治,免官。龐士元非百里才也,使處治中、別駕之任,始當展其驥足耳。”



於是,劉備開始重用龐統,提拔他為軍師,為劉備的腹心。諸葛亮負責穩定後方,偏內政。而龐統負責軍前獻策,偏計謀。可見,劉備對龐統的信任不亞於諸葛亮。二人相當於曹操的荀彧和荀攸。

龐統出現,諸葛亮就可以騰出手來,專門處理荊州事務,打理與東吳的聯盟。龐統為劉備實現“隆中對策”,提供了人才幫助。龐統一犧牲,劉備立刻調諸葛亮入蜀弛援,只留下了關羽就獨守荊州。



同時,在龐統的策劃下,劉備得以率軍入蜀,開闢新的根據地。龐統的話記載在《漢晉春秋》裡,他的原話是這樣的:“荊州荒殘,人物殫盡,東有吳孫,北有曹氏,鼎足之計,難以得志。”

龐統的才能,就是和帝王縱談治國理政的計策,還能提出靈活的戰略戰術。在劉備奪取蜀地的過程中,龐統深入淺出的分析了平定益州的上中下三策。劉備採取了中策,斬殺了楊懷、高沛,取得涪城大捷。



劉備在涪城大宴群將時,對龐統說:“今日的相聚,真是高興啊!”龐統可能也喝得差不多了,說了一句話:“攻取別的國家,還覺得是好事?這不是仁者之師。”劉備一聽就不高興了,率出了一句話:“武王伐紂,前歌後舞,這難得不是仁者嗎?你言論不恰當,迅速退出!”

龐統一走,劉備馬上就後悔了,派人將龐統重新請來。龐統又坐回原位也不稱謝,飲食自若。劉備忍不住問道:“剛才的話是誰的錯?”龐統說道:“君臣皆失。”劉備因此大笑。

可見,龐統在劉備的面前除了足智多謀之外,就是率性而為,絕對是劉備的肱股之臣。為後來的劉備佔據益州、三分天下有其一的蜀漢基業打下了基礎。

然而在雒城的攻取戰中,由於守將是劉璋的兒子劉循並非庸才,龐統在指揮攻城時,不幸被流失所中身亡。



這個死亡來的太突然,給劉備一個措手不及,讓劉備過早的失去了一個良輔之才。因為龐統才三十六歲,若是盡情的施展才華,或許蜀漢大業可能會有更大的變數。真是“孤之有士元,猶虎之有翼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