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五大英年早逝的君王,若多活二十年曆史必將改寫

封建統治者生命的長短,影響的絕不是其個人,還有代表的王朝、所在的時代,甚至整個中華民族的命運。一個堅挺的王朝離不開一代傑出君主的雄才大略,更離不開其旺盛的生命力,

只有健康強有力的君主才能保證自己政策自己理念的一慣性與一致性,保證王朝長時間在自己設定的軌道上運行,如果英年而終再宏偉的雄圖也未必實行的下去,因為後繼之君會有自己的一套政策或風格,王朝的統治者經常中斷或更改會讓這個王朝一事無成。

中國歷史五大英年早逝的君王,若多活二十年曆史必將改寫

大宋仁宗皇帝

漢之漢武54年,唐之李治武氏56年,宋之仁宗42年,明之洪武31年,清之康熙61年(孫子乾隆更變態63年,清初統治者如果皆短命,滿清不可能坐華夏267年江山),一個王朝出現的傑出而活得久的君主越多,王朝便越堅挺。清初如果皆咸豐同治之流“胡無百年國運”就會實現。元朝只有區區幾十年便是此原因。

不是每個雄才大略的君主都那麼好運,中國歷史有五位皇帝,如果能多活二十年,只怕“中國王朝不破三百年”的魔咒會被打破,他們也必將鑄造出屬於自己的時代。


漢昭帝劉弗陵

享壽21年,在位13年

中國歷史五大英年早逝的君王,若多活二十年曆史必將改寫

漢昭帝劉弗陵

漢武帝打了一輩子仗,窮兵黷武,到了最後留了個民生凋敝的爛攤子給兒子。劉弗陵主張修生養息,上臺伊始便實施了一系列有利於民生的好政策,廢黜冗官,減輕賦稅,開啟了“昭宣中興”的局面。如果不是英年早逝,必是一代中興大有為之主,可惜歷史沒有給他展示才華與抱負的機會。


唐憲宗李純

享壽43年,在位15年

中國歷史五大英年早逝的君王,若多活二十年曆史必將改寫

唐憲宗李純

李純是唐朝第十一位皇帝,在位期間任用賢良、削弱藩鎮、勵精圖治、力求中興,開創了“元和中興”。無奈中年崩逝,否則必將挽大唐於水火。


周世宗柴榮

享壽38年,在位6年

中國歷史五大英年早逝的君王,若多活二十年曆史必將改寫

周世宗柴榮

柴榮是郭威養子,郭威去世傳位給了柴榮,柴榮即位便立下了“以十年開拓天下,十年養百姓,十年致太平”的宏願。柴榮任內減賦練兵,西敗後蜀、南摧南唐、北破契丹,為後來北宋取得天下打下了基礎。

如果柴榮多活二十年,就沒有後面趙匡胤什麼事了,更不會有以文立朝的北宋被少民欺負的歷史了。屆時的大周,必定“富”而“強”。


明宣宗朱瞻基

享壽38年,在位10年

中國歷史五大英年早逝的君王,若多活二十年曆史必將改寫

朱瞻基復原像(網絡圖片)

朱瞻基是明成祖朱棣的“好聖孫”,可相比清代那祖孫倆,朱瞻基就沒那麼好命了。都是25歲左右做的皇帝,“好聖孫”乾隆做了60年皇帝活到89歲,雖說“十全武功”有水分也有點自大,但畢竟是開疆拓土,維護了清帝國內部與邊疆的安定,將清朝統治推向了巔峰。朱瞻基任內用賢臣,安民生開創“仁宣之治”本也可將明朝推向巔峰,成為一大有為之君主,無奈英年早逝,壯志未酬,手上一堆好牌沒來得及打便匆匆撒手人寰,從此大明再也沒出現既長壽又雄才的皇帝,明朝的國運也在皇位的頻繁更迭與變動中走向終結。

有趣的是,明朝偏偏是兩個不思進取的皇帝坐了93年的江山,真是既蹉跎了時間又浪費了機會。如果這93年牢牢掌握在朱棣或者朱瞻基的手上,或許明朝的經濟與制度將一舉超越西方,而滿洲盛開的種子也將被扼殺在萌芽。


明孝宗朱祐樘

享壽36年,在位18年

中國歷史五大英年早逝的君王,若多活二十年曆史必將改寫

明孝宗朱佑樘

自古廟號為“孝”的皇帝都不會差,朱佑樘就是這麼一位。可能是歷史覺得朱瞻基沒抓住機會有點可惜,又給了明朝最後一次機會施展抱負。無奈現實就是那麼無奈,大明朝果然又沒抓住,朱佑樘是位好皇帝,只是和他曾祖父一樣短壽,自朱佑樘之後,明朝皇帝就一個比一個作,一個比一個短了。

朱佑樘寬厚勤政開言路,鋤奸重司,勵精圖治,開創“弘治中興”,歷時18年開創了只有自己年號的中興,可見其賢。明朝萬曆年間的內閣首輔朱國楨就說:“三代以下,稱賢主者,漢文帝、宋仁宗與我明之孝宗皇帝”。

朱佑樘一去,明朝興盛的國運也跟著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