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中魯智深和武松誰的武功高?

一介書生1011


魯智深與武松是《水滸傳》中關係最鐵的一對兄弟,一個是正經剃度且有文憑(出家度牒)的僧人,另一個則是”借殼出世”的頭陀行者。雖然身份一真一假,但兩人從本願而言,都不想出家當和尚,都是因為殺人放火不得已出了家。

因為履歷大致相當,又有相同的佛家標籤。所以,魯智深與武行者意氣甚是相投,經常一起參與梁山武裝行動。打大名府時,魯智深、武松伴做行腳僧人混入城內做內應。二次攻打曾頭市,這二位又帶領孔明、孔亮一同攻打正東大寨,在混戰中亂箭射死蘇定。最著名的一次是打東昌府時,為引誘張清中計,魯智深與武松假裝押運糧草,大模大樣的並肩行走在月色下。魯智深彷彿很愜意,竟然忘了提防張清的石子,結果,把張清一石子打破光頭。武松見狀,拼死相救,迅速保護魯智深脫離戰場。

這二人早在二龍山時就開始並肩作戰,有非常深厚的戰鬥情誼。所以,兩人不可能放對廝殺,誰的武功更高,也就無從直接做比較。

何況,這二人武功各有所長。魯智深善使器械,六十二斤水磨禪杖是花和尚自己置辦的。武松的鑌鐵戒刀是孫二孃從一個真頭陀那裡得來的,贈送給武二爺佩戴,原本是道具。在此之前,武松是沒有兵器的,行走江湖所提哨棒,不過是隨身稱手以及挑包袱的。武松與人幹架,最喜歡用拳腳。殺人的時候用刀,但並不全是自己的刀。鬥殺西門慶,用的是衙門的佩刀,屬於捕快的標配武器。大鬧飛雲浦、血濺鴛鴦樓所用之刀則是從殺手那裡奪過來的。這把刀後來砍缺了,武松便到廚房裡拖了把菜刀繼續殺人。

這樣比較來看,論器械應當是魯智深稍佔優勢,論拳腳則是武二郎在上風。施耐庵專門介紹了武松的拳腳功夫,”玉環步”、”鴛鴦拐”,說明武松的拳腳功夫是《水滸》一絕。

不過,武松堪稱武學天才,戒刀一到手就使得非常自如。蜈蚣嶺殺淫道士,只幾招就就將道人的頭顱斬下。後來,武二憑藉這對戒刀東征西討,立下不少戰功。

魯智深沒有赤手空拳打硬仗的事蹟,三拳打死個屠戶並非是拳腳功夫了得,而是力氣比較大。上五臺山後,迫不及待的打造了禪杖,說明花和尚於拳腳方面尚未達到武松那般境界。

比較兩人武功,還得從力氣上加以考察。武松徒手幹掉一頭白額吊睛虎,還在孟州牢城輕鬆抱起四五百斤的石墩,然後往地下一墩,竟然打入地裡一尺多深。力氣相當不小了。魯智深的力氣更不容小覷,拔掉一棵柳樹,簡直就是神力。武松打虎用的是巧力,比蠻力幹不過魯智深。一個往地下砸,一個望地上拔,這二人的力氣幾乎可以打成平手。

上二龍山後,直到梁山排座次時,武松幾乎都沒出戰與一流高手對過陣。原因其實很簡單,馬上作戰非武松強項,這一點比不過魯智深。第五十六回書“徐寧教使鉤鐮槍,宋江大破連環馬”寫呼延灼在梁山戰敗之後,往青州逃跑,路上被桃花山李忠偷走了御賜踢雪烏騅馬。呼延灼前往討還馬匹,周通出戰,只打了六七個回合就氣力不加敗下陣來。李忠等人見呼延灼太厲害了,便趕忙投奔二龍山,請魯智深對付呼延灼。果然,魯智深在馬上與呼延灼大戰五十回合沒有見輸贏。

而武松卻沒有馬上作戰的記錄,大概是不諳騎馬見陣之道吧。想必魯智深是軍官出身,又在西北邊陲幹過關西五路廉訪使,騎馬打仗不在話下。武二郎則是草莽出身,哪裡得訓練正規作戰?

武松步戰了得,但是,魯智深的馬下功夫也不是白給。在上二龍山前跟楊志鬥了五十個回合不分勝敗。楊志曾經在梁山惡鬥林沖四十回合,也沒有分出勝敗。看來,魯智深的步戰功夫也是相當厲害的,可以與林沖等人並列為梁山一流高手。當時大戰呼延灼,打完之後,楊志也上去跟呼延灼幹了四十個回合,只打得呼延將軍心裡直誇讚。所以,馬上本事,和尚也有躋身五虎將或者八驃騎的實力。

武松不善正規作戰,拳腳、步戰很是不錯,與魯智深應當在同一個檔次上。都說武松沒有打過一流高手,其實,《徵四寇》中,宋江攻破混天陣時,武松一刀砍斷太陽將耶律得重的馬頭,並將其擊殺。佂田虎,又斬殺晉王手下偏將沈安。最值得一提的是徵方臘時,先攔截三大王方貌,略斷了方貌的馬腳,武松趕上去一刀砍了三大王。後來,攻打杭州時,魯智深與鄧元覺大戰,五十餘回合難分輸贏,武松擔心魯智深有失,飛舞戒刀出陣助戰。寶光禪師見武松前來幫忙,趕緊拖了禪杖,往城裡便走。武松奮勇追趕。方臘這邊的二十四將之一的貝應夔趕緊出馬,接住武松廝殺。兩人在吊橋上交手,只一個回合就被武松連人帶槍拖下馬來,一刀剁下了貝將軍的頭顱。

武松打仗憑藉的是馬下過人功夫,以及一身神力。如果以上敵人都不算一流高手的話,武松在景陽岡打死的那隻猛虎,應當是超一流的對手了吧。所以,說武松沒有過硬的戰績,恐怕有時公允。

綜上所述,武松拳腳勝過魯智深,步戰與魯和尚持平,馬上要輸給花和尚。所以,這兩人的武功是半斤對八兩。一定要分出高低來,那也是5.0000001對4.999999,魯達稍微贏在馬上。不過,兩軍對壘,馬上戰將才是主力,武松不善馬戰,確實是一種缺憾。

施耐庵在座次時,武松比魯智深低一位,排第十四名。而武松在職務級別上,也是在魯智深之後,名列十員步軍頭領的第二位。施耐庵在考慮魯智深年齡稍大於武松的同時,大概也綜合評判了兩人的武功實力吧。


綠野萍蹤01


水滸傳雖寫一百單八將,但真正著墨多的好漢就是那麼幾條,林沖、魯智深、武松、楊志等等。話說,魯智深、武松是一對過命的兄弟,都有精彩的故事,絕倫的武藝,兩人孰高孰低,也是議論不完的話題。

今天就來說道說道,力求公正客觀,魯迷、武迷稍安勿躁。

一、力氣

要比較這兩條好漢,首當其衝的就是力氣!縱觀水滸全書,兩則極力渲染好漢力量的事例,分別著落在魯、武二人身上:魯智深倒拔垂楊柳、武松天王堂耍石礅。

據施大爺描寫,魯智深“右手向下,把身倒繳著,卻把左手拔住上截,把腰只一趁,將那株綠楊樹帶根拔起”,可知魯智深主要是通過腿部和腰部力量拔起楊柳。從樹上有鴉巢可以推知,那株楊柳應在8米到10米左右,要連根拔起,必須得有起重機般的力量。

武松在天王堂耍石礅,石礅重量在三五百斤左右。武松總共做了抱、撇、提、扔、接五個動作,其中一提是單手發力,其餘都是雙手。全套動作做完,武松臉不紅心不跳。

這兩個事例,僅就展示的絕對力量而言,魯要強於武。不過書中也提到,魯智深拔樹後說,明日再演練器械,力氣似已完全用盡。武松耍石礅,則根本沒有影響體力,幾乎還是滿血狀態,堪稱深不可測。

更重要的是,魯智深更多展示的是蠻力,而武松則是爆發力,這些也決定了兩人的武力特點。

二、空手狀態

空手狀態的武松,絕對稱得上水滸無敵。空手打死老虎,完全超越了人類的生理極限,儘管那是一隻幾天未進食的餓虎。拳擊主要靠的是爆發力,武松連續出拳,應當是造成了老虎腦震盪而死,這一點僅靠絕對的蠻力,未必能行。

魯智深的空手戰績,一是三拳打死鄭屠,二是暴揍小霸王周通。毆打鄭屠,魯智深絕沒有殺人的意思,但仍失手打死其人,可見下手力度掌握不好,不是空手格鬥的行家。可見,空手狀態的花和尚,不如行者。

三、器械狀態

竹海君在之前的文章裡探討過,武松的空手狀態要遠強於器械狀態。手持雙刀的武松,要在十餘回合後才能殺掉飛天蜈蚣。舍刀殺貝應夔一戰,也表現出他對自己空手格鬥的自信。

魯智深是軍人出身,一條水磨禪杖神出鬼沒,連林沖也歎服,馬上可戰平呼延灼,十足的梁山五虎將實力。顯而易見,以手持器械論,魯強於武。

四、臨戰經驗

不論空手格鬥還是執械格鬥,單論紙面上的實力未免片面,各種危急情況下能不能隨機應變,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壓倒對手,也極端重要。

武松慣走江湖,見多識廣,格鬥是家常便飯。看他殺西門慶,一起手將潘金蓮的頭擲過去,擾亂心神。醉打蔣門神,先調戲蔣的娘子,要將對手激怒。這些手法,行伍出身的魯智深是難以體會的。

看瓦罐寺一戰,魯智深因為飢餓,被生鐵佛、崔小乙逼得敗走,如果換作武松會怎麼樣?


竹海印象


看單兵作戰能力,就要看士兵的武器裝備,魯智深所使用的六十二斤鑌鐵禪仗加戒刀,武松之前所用梢棒,也就是一個棍子,在打虎時被樹枝所斷,後來使用雪花鑌鐵戒刀,看官注意了!有道是一寸長一寸強,禪仗重量驚人,長度亦在一米八九左右,能使得這種重型裝備的人肯定是鮮有對手,更何況魯智深還能倒撥垂楊柳!這等神力加上又長又重的單兵殺器,誰敢輕易接招!

雖然武松武功了得,單看所用兵器就略輸一二,閃轉騰挪或許佔優,可還是不能跟魯智深過招,畢竟誰都承受不住這千斤之力的打擊,馬上林沖,馬下武松,這也只是作者需要描述武松時的用意,好讓看官知道武松在《水滸》中的重要地位。

若要對比倆人的個人能力,我覺得魯智深更強一些,那麼隨著梁山隊伍的壯大,所面對的對手可是朝廷!這樣一來,單兵的武藝高低實際上作用不大,這時候就需要這些壯士的帶兵能力了,也正是如此,兩者再一對比,高下立判,魯智深明鮮高出武松很多,武松的出場和揚名,無一例外的跟酒有關!酒在武松的生命中擔負著更多的責任!這樣的人在當下社會中也有,平時好模好樣,酒一下肚看誰都不服!

所以說武藝的高低,實則是個人綜合能力的體現,再加上武松竟然還能打女人,竟然打死了我們最愛看的章節中的女人?金蓮啊!你是被醉漢打死的。





邊陲後主


魯智深,武松是梁山好漢中步下將官,武功高強,雖然出場順序不同,但施耐庵都用了大量篇幅去描寫二人,使他們成為水滸故事發展主線上重要人物。既然武功都高強,好事者就想猜測一下,兩人比較,誰高誰低。

魯智深出世後,先後打過鎮關西,生鐵佛,史進,三拳要了鎮關西的命,因為肚子餓,又有惡道幫忙,和生鐵佛第一次打鬥魯智深敗走,還丟了行李,遇到史進,二人因天黑,沒認出彼此,打鬥數合,未分勝負,主要也因為智深和尚飢餓並和生鐵佛消耗了體力,才有這樣的結果。吃飽後,再戰生鐵佛,幾十回合後,鏟斃生鐵佛。上二龍山落草,和楊志因誤會大戰一場,略佔優勢,贏得武松,楊志尊敬。後期戰場太多,不能一一道來,徵方臘,魯智深大戰方臘國師,在方臘大勢已去情況下,寶光和尚有些愜陣,讓魯智深戰場揚名。

武松出世便遇到宋江,印象尚可,為後期加入梁山埋下伏筆。景陽岡打虎,打死西門慶,醉打蔣門神,帶著刑具斬殺刺客,血洗鴛鴦樓,等等,突出武松俠客氣質。在十字坡,假裝被迷倒,後暴打孫二孃,而魯智深也來過十字坡,卻被孫二孃迷倒,都是因為張清,一次解救智深,一次解救孫二孃,可見江湖見識上,武松高出一籌。魯智深佔據二龍山後,武松經引薦,投智深,後一直稱呼智深大師父,在水滸中,能讓武松如此尊敬的不多,說明武松評估二人武功,認為魯智深不在其下,加之智深豪爽義氣,二人相處融洽。徵方臘時,武松也屢建戰功,並獨臂擒方臘。

綜上所述,二人武功在伯仲之間,武松自認比智深稍差。




家常理短708


智深和武松都是三十六天罡之一、從兵器看智深力大於武松,武松是從私仇開始與官府對立!智深從公門行俠到淪落為所謂草寇!智深舍公門濟貧弱這一點高於武松!武松有豪勇之氣,膽識過人,神勇可嘉!他們都不是寇!是正人君子!他們都是被腐臣庸官汙吏所逼,而走向違法的!他們都是俠義之士!兩個步下頭領!梁山的上將!


弓千里


魯智深的是死功夫,從哪裡學的沒有說清楚,極有可能是家傳武功。後面用的是禪杖,在前面用雙拳打鎮關西的過程描述,打法很正統,應該是有師傅傳的功夫。而武松的功夫是自學成才的,沒有正經拜過師,在打老虎和在飛雲鋪雙手被鎖的情況下,武松都能絕地隨機應變,這就是悟性,說明他天生就是個殺人機器。後來被飛刀砍了臂,一般都認為是失敗,但我認為這是沒有辦法的情況下讓飛刀砍手臂,但可以保住命,換別人可能是頭被飛刀砍了。我這麼說,就是想說明,武松的武功是沒有止境的,每天都在提升進步,魯智深在這方面是輸給武松的,所以結論是武松的武功成就當然比魯智深高。


愛國客家人了乙乙


1,武松只是普通的雙刀,魯智深是特別訂製的62斤的月牙鏟,換一下兵器,武松用的動嗎?

2,魯智深出家前是提俠,屬於武官,相當於地方保安隊長,至少是官方認可的正規武官。

武松最高職務是陽穀縣捕快班頭,縣級公安隊長。

3,武松最大槽點,就是獅子樓,持刀突襲要殺,毫無防備正在吃飯的西門慶,竟然被這個搞女人的富二代公子哥卸了兵器,打了很久險些被人家搞定……

心態上,武松是為親哥哥報仇,在殺死潘金蓮後,抱著必死的決心去擊殺西門慶,拼命去的。(武功高強還用持刀拼命,要不打不過)

而魯智深同樣幹掉了當地著名的惡霸,一個強壯的持刀屠戶,只用了三拳就被魯智深活活打死,相當於現代一流的重量級拳擊選手……

心態上,魯智深是管閒事,另外對鎮關西這個綽號很不爽,他是地方武官,還有人敢號稱鎮關西,只是去打打他的威風,戲耍一下,不想殺人,卻不小心三拳打死人命……

一個是拼命報仇,持刀偷襲,故意殺人,險些自己掛了。

一個是消遣玩玩,找茬打架,等對方持刀先動手,結果打出人命,誰武功更高?

這一比,傻子都能衡量,誰的武力值更高了。


周老師208294507



若果是正常情況下的比武,武松武功雖高,心狠手辣。。魯智深,力大無窮。加上一把禪丈,體型上已佔絕對優勢,對付智深比對付老虎更難。毫無疑問力量上武松,一定輸。武松最厲害的是醉八仙,,當他喝了酒進入了瘋狂八神的狀態。。嘿嘿嘿。。大師也不能力敵啊


華英雄168


在《水滸傳》中,被武松打敗的人有西門慶、孫二孃、蔣門神、張都監、張團練、飛天蜈蚣和孔亮,但卻沒有一個一流高手。

魯智深就不一樣了,死在魯智深禪仗下的就不說了,和魯智深三十回合不分勝負的就有九紋龍史進(在瓦罐寺外與史進發生誤會,惡鬥三十回合。),也和青面獸楊志在二龍山下鬥三十多回合不分勝負,三山聚義打青州時在馬上和乎延灼惡鬥三十多回合不分勝負,而這些人都是梁山一流好漢,由此可見魯智深武功非同一般。

所以武松上二龍山之後心甘情願的在魯智深楊志之後坐了第三把交椅,上梁山之後的排位也在魯智深之後,這一切說明武松的武功應該在魯智深之後。


jianchi


《水滸傳》作為中國四大名著之一,塑造了了許許多多的英雄人物。魯智深和武松都是公認最仗義的好漢,魯智深在梁山排名第十三,位居十大步軍頭領之首。武松在梁山排名第十四,位居十大步軍頭領第二名。可以說他們兩個排名非常靠近,這就比較簡單的能夠說明他們倆實力比較的接近。那麼他倆到底誰更勝一籌呢?那就讓我細細道來:

1.身體素質:魯智深曾有過倒拔垂楊柳,武松曾有過徒手打死猛虎。但是要論赤手空拳的話,梁山上可能沒有人是武松的對手,大戰飛雲浦、血濺鴛鴦樓就是最好的證明,同樣的盧俊義和林沖就只能束手就擒,魯智深的力量可能會稍勝一籌,但是耐力就不如武松了,有一回魯智深肚子餓了被兩個道人打敗且和史進打了個平手,這完全就不是魯智深的真實水平,可見魯智深也有他的弱點。

2.戰績:這一項魯智深明顯佔優,因為武松至始至終都沒有和頂尖高手交手過。魯智深就不一樣了,魯智深曾有過和戴著枷鎖的林沖戰鬥不分勝負、和楊志戰鬥不分勝負、和呼延灼戰鬥幾個回合後呼延灼跑了、三拳打死鎮關西,並且魯智深的破壞力是非常大的。武松雖有打死老虎、大戰飛雲浦、血濺鴛鴦樓等等,但這些裡面對方都沒有實力過強的高手,因為每次出手幾乎都是秒殺,沒有很強的說服力。

3.心理素質:不得不說魯智深和武松都是屬於膽大心細的那種,粗中有細、遇強則強,有非常豐富的江湖經驗,從而能夠面對各種各樣的突發事件。

4.影響力:魯智深可能是梁山上最講義氣、最講兄弟情的英雄人物,劫富濟貧,為兄弟赴湯蹈火,甘願付出所有,但是他從不濫殺無辜,相反武松在這方面就不如魯智深了,因為武松經常會濫殺無辜,比如血濺鴛鴦樓那段,他居然把毫無罪過的夫人和丫鬟全都殺了,確實有點過了。

總之,魯智深和武松都是難得的英雄好漢,如果非要排個高低,魯智深可能會稍勝一籌,但是不管怎麼說,他們倆都是實打實的好漢,並且兩個人都得到了善終,他們倆也都以師兄弟而稱:魯智深聽潮而圓,見信而寂,成為了佛,武松在寺裡面陪著魯智深活到了八十多歲。

謝謝大家閱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