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士兵在正常情況下,多久能當到將軍?

哨兵小虎


常言道: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那麼,一個士兵在正常情況下,多久能當到將軍呢?首先我們應該定義一下將軍這個軍銜。由於各國軍銜制度不一樣,所以本回答中所指的 “將軍”在美國中意味著准將軍銜,在中國、日本中意味著少將軍銜。接下來讓我們分析一下吧。


美國

在這裡我們拿第二次世界大戰美國著名的軍事將領小喬治·史密斯·巴頓(George Smith Patton Jr.)來舉例子。他戰功赫赫,最終擔任陸軍四星上將,可以說是很具有代表性了。巴頓1909年6月畢業於美國西點軍校,同年被調往美國第一集團軍騎兵第十五團任少尉,開始了他的戎馬生涯(插個題外話,別看巴頓在之後成為了將軍,但是在學校時卻表現不佳,在第一學年,因外語、數學成績較差,留級一年。)

上為小喬治·史密斯·巴頓

1917年美國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巴頓作為潘興的副官,同赴法國。同年11月,負責組建美軍第1個裝甲旅。獲“優異服務十字勳章”。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雖然巴頓致力於坦克的研究。但隨著美國孤立主義思潮的抬頭及裁減軍務,導致刀槍入庫,馬放南山,巴頓又被調回騎兵部隊。

法國將軍斐迪南·福煦(Ferdinand Foch)在1919年凡爾賽條約簽訂後憤怒地說“這不是和平,這是二十年的休戰”。此語不幸中的,1939年德國入侵波蘭,英法對德宣戰。由於德國閃擊波蘭時坦克大放異彩,巴頓受命組建裝甲旅,晉升准將。

總結:巴頓1909年從軍校畢業,1939年成為將軍,歷時30年。


日本

說到日本就很難不讓人聯想到侵華戰爭,於是答主選取了挑起九一八事件的石原莞爾為例。

石原莞爾在東北

石原莞爾有著“日本第一兵家”的別稱,在侵華戰爭中犯下了滔天罪行。石原莞爾1889生於日本山形縣鶴岡市,其父石原啟介曾任鶴岡市警察署署長,用“武士道”精神教導石原莞爾要勇敢而不懼艱險,使年幼的石原養成不信邪,不畏權勢,頤指氣使的作風。

1915年石原莞爾考入日本陸軍大學。1918年以第2名的成績從陸大第30期畢業(實際上是第1名,但由於在學習時過於狂妄自大,與老師關係不佳,故被剝奪了取得第一的資格)。1920年4月,他被派往駐漢口的日軍華中派遣隊司令部,開始了他在中國的罪惡生涯。石原莞爾用一年多的時間考察了中國各地,蒐集情報,形成“大陸擴張”侵略戰略思想,總結出了對付中國軍閥的辦法——“比起武力會戰,收買、宣傳具有更大的價值”。

1931年是一個值得銘記的年份,就在這一年的9月18日,“9.18事變”爆發,日本在東三省成立偽滿洲國政府,由於蔣介石實施不抵抗政策,數千萬東北人流離失所。而這次事件的主謀就是石原莞爾、板垣徵四郎。石原莞爾用中國人的血肉鑄成了他通往大佐軍銜的階梯,升任參謀本部戰爭指導課課長,隨後兼任參謀本部最核心的課長——第一部(作戰部)作戰課長。

1936年2月26日,凌晨5時,香田清貞大尉、安藤輝三大尉、河野壽大尉、野中四郎大尉等9名政變核心軍官帶領千餘名官兵,從駐地武器庫中奪取了步槍、機槍等武器,然後從位於皇宮外的第1師團駐地出發,踏著厚厚的積雪,分頭刺殺“天皇周圍的壞人”。雖然他們成功刺殺了兩名前內閣總理大臣,但在裕仁天皇的偏幫下,二二六兵變失敗。二二六兵變中,石原莞爾堅守崗位,在整備參謀的任上果斷指揮嚴厲鎮壓,得到統制派好評(石原非統制派成員),1937年3月晉升為少將,並被任命為參謀本部作戰部部長。

總結:石原莞爾1918年從日本陸軍大學畢業到1936年升為少將,歷時18年。


中國

最後中國壓軸出場,答主選用的是粟裕將軍為例子。粟裕將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十大大將之首,令人尊敬。

粟裕將軍

粟裕將軍1907年8月10日出生於湖南懷化市會同縣伏龍鄉(今坪村)楓木樹腳村,從小學習成績優良。1924年春到常德,入湖南省立第二師範學校讀書,參加中共領導的學生運動。粟裕1926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27年5月參加葉挺為師長的國民革命軍第24師,任教導隊班長。6月轉入中國共產黨。

1927年8月1日,標誌著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鬥爭和創建革命軍隊的序幕的八一南昌起義爆發了,在這場起義裡,粟裕任起義軍總指揮部警衛隊班長,頗受中央信任。1928年朱德、陳毅在宜章縣發動湘南起義,智取宜章縣城,組建了湘南第一支農軍——工農革命軍獨立第三師。粟裕參加湘南起義後到了井岡山。因屢立戰功粟裕於1933年擔任紅十一軍參謀長。而我們應該關注到,副軍職對應少將和大校,軍參謀長一級就是少將軍銜。

總結:粟裕將軍從1927年5月參加葉挺為師長的國民革命軍第24師到1933年擔任紅十一軍參謀長,歷時6年。


不談歷史的文文


實事求是,正常情況下士兵不太可能當上將軍。別說當上將軍,就是當上軍官也是千難萬難,畢竟現在做軍官都需要科班出身。一個普通的士兵如果沒有特殊情況,很難被軍校錄取。

很多人拿張召忠舉例,即使是精通阿拉伯語、英語、日語三國外語的張召忠,那也是經歷了30多年艱苦的奮鬥,才做上了將軍。基本上國防大學的校長,政委,系主任,都是將軍級別,可是這些人畢竟在數量上微乎其微。很多國防大學的教授,哪怕是功勳卓著,著作等身,也到頭就是一個大校軍銜,如果不能晉升系主任,也就到此為止了。我認識好幾個國防大學的教授,他們也都是大校,沒有做上少將。



(楊利偉就是少將軍銜。可是全國又有幾個楊利偉?)

如果是地方上的軍校,或者軍醫院,也不容易當將軍。

一般地級市的駐軍就是師級單位,比如軍分區就是師級單位,軍分區司令員就是師長級別。地級市的軍校的(副)校長、政委,也最高就是大校。我一個親戚就是副校長,大校軍銜,他既使在有生之年晉升為正的校長,也依然就是大校了,不能繼續升級為少將了。畢竟單位編制上的級別已經到頭了。除非他是省會城市的軍校校長。

而省會城市的軍醫院的院長、政委、科室主任,就有機會做少將,但也需要資歷。我一個朋友是省會城市的軍醫院的政委,但他年紀輕,資歷不夠,所以還是大校。如果晉升少將,他還得等好些年。而他們醫院裡面掛在牆上的那些頭髮花白的院士,都是少將軍銜。但畢竟院士屬於鳳毛麟角,全國也沒有幾個。

一個普通士兵,如何在有生之年做到省會城市的軍校校長,如何做到軍醫院院長、院士?想一下難度!


懷疑探索者


我的答案是至少需要20年,這個時間並不是空口無憑,而是根據我軍的晉升規則得出的。

我軍軍官軍銜制度

我國軍官軍銜主要分為3等10級。

尉官級別:上尉、中尉、少尉

校官是4級:大校、上校、中校、少校

將官級別:上將、中將、少將

1988年以後,我軍對於軍官軍銜晉級期限再次做出改革並延續至今,其中少尉晉中尉是3年,後續每晉一級均需要4年時間,直到獲得大校軍銜,而校官晉升將官則是選升,這個選升的要求是以軍官所任職務、德才表現以及對國防建設的貢獻為依據,標準還是非常嚴苛的。當然這是在和平時期的軍銜晉升規定,戰時的制度會由中央軍事委員會根據實際情況來做出判斷。

根據這些規定我得出的結論是至少20年,下面可以給大家舉一些示例,這樣會更明顯一些。

比如我們的航天英雄楊利偉,於1988年獲得中尉軍銜,在2008年的時候晉升為少將,時間上剛好是20年,不過這是與楊利偉少將的卓越貢獻相掛鉤的,很多人會卡在大校這一級別上,除非有特殊的戰功。

在比如我們的馬偉明院士,是我國海軍的核潛艇技術專家,也被稱為電磁彈射之父,從1982年海軍學院畢業到02年晉升少將,也是20年,但這個速度和其卓越的貢獻依舊掛鉤,先後榮獲兩次一等功,在軍事理論和實際操作中更是推動了我國潛艇技術和航母技術的發展,明顯符合選升的條件,所以晉升少將。

當然這裡的20年只是一個明面上的數字,除非有著特別的貢獻,否則從大校到少將這一級將會一個難以逾越的門檻,這個晉升的時間或許會拉長10年、15年,甚至到退休依舊是大校軍銜。

所以士兵到將軍,至少需要20年,但是正常情況下需要的時間估計是在30年左右,前提還是能達到選升的條件。

那麼我國現在擁有多少名將軍呢?依據2018年的統計數據

上將:100人

中將:442人

少將:3438人

文職:165人

共計:4100人


軍武視界


正常情況下,普通士兵晉升到將軍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和平年代的晉升本來就比較困難,更何況現在更加註重“科班出身”,這在國內外都是很正常的現象。下面舉個例子,自己參考一下。

“局座”張召忠的將軍之路

局座張召忠退役時的軍銜是海軍“少將”,而其也多次在節目中講述過自己的軍旅生涯,我想這對很多有志於“當將軍的士兵”是一個極好的參照。總結說起來,局座能從一名“普通”士兵晉升為將軍,關鍵因素和大多數職業領域的晉升都差不多,主要就是“學歷、能力、志向、機遇”缺一不可。

張將軍在入伍之前,在一個學習機電專業的中專生,然後在1970年入伍,各位不要感覺中專生的起點低,要知道在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軍隊裡能收到的中專生是相當稀少的,那稀缺程度不比現如今軍隊裡的研究生差。因此可以說局座在入伍當兵時的學歷和專業技術功底是遠超絕大部分士兵的,可以說起點很高。

另外,六十年末到七十年代初,國際環境比較複雜,隨時有爆發戰爭的風險,所以全軍的備戰程度很高。張召忠在進入部隊以後,作為一名高學歷人才,被分配到岸艦導彈部隊成為一名導彈兵(高技術兵種),而且其機電專業的背景,在導彈部隊尤其能發揮其特長。所以四年以後被部隊推薦上大學,原本可能是要被選送到哈爾濱船舶工程學院學習潛艇專業,但是由於北大的招生負責人認為當時的張將軍五官端正,是一個當外交人員的好苗子(局座節目中自述),於是年輕的局座就被部隊送到北京大學學習阿拉伯語。可以說,局座入伍之初這段時間,是有一個比較強的學歷技術基礎,當時國際形式所迫,軍隊對人才及其渴望,而局座在部隊的表現有很突出(因為有技術基礎,所以作為導彈兵有先天優勢,理工科背景對於導彈知識的接受速度和深度要遠超普通士兵),因此被選送北大上大學。(這一節可以看出,局座的學歷背景、工作能力、機遇、外加名校“鍍金”全有了)如果放在今天,可以試想一下,就算是個本科生入伍當兵,在部隊裡也是“稀鬆平常”而已。

北京大學四年的阿拉伯語學習,不僅僅是讓局座掌握了一門外語+名校學歷,這一番經歷又為局座見識真正的戰爭提供了機遇。1979年剛剛畢業沒多久的局座,就被選派到伊拉克擔任翻譯,第二年就爆發了“兩伊戰爭”,戰爭中伊拉克和伊朗兩國使用了大量蘇聯和美國的先進武器,這一番經歷不僅讓局座親睹戰爭的殘酷,並且極大的開闊了眼界,用局座自己的說法“公路上每天都有坦克、裝甲車開往前線,我站在路邊,這些武 器的型號、性能居然完全不瞭解。伊朗飛機時不時來空襲,當地人就問我扔下來的都是什麼炸彈,威力怎麼這麼大。我一個導彈兵出身的人,還是一句也說不上來。當時我就感覺,強軍還得靠科技”。這一番經歷,對局座來說就是前一番機遇,造就了後一番機遇,對於一個軍人來說能夠身臨其境的感受戰爭,也算是一場幸運,使得局座不僅對戰爭有了更加客觀的認識,並且打開了局座“鑽研技術、科技強軍”的人生目標。反觀現在的一些年輕人,其實確立明確的人生目標是很難的。

▲兩伊戰爭

80年代張召忠回國後,有感於“兩伊戰爭”帶來的震撼,返回原導彈部隊繼續深鑽導彈技術,而八十年代到2000年這近二十年的時間,我國國防建設走上了“建設現代化軍隊”的道路,同時對於海空軍的建設也格外關注,軍隊急需一批武器裝備的研究人才,於是局座又被借調到海軍裝備論證中心搞研究。在研究技術的過程中,局座很快發現最新、最前沿軍事技術資料都是英文,而亞洲當時的許多技術文獻又是日語編制的,所以主動自學了英語和日語。這種主動學習的態度和能力,為後來局座接觸最新的軍事知識,研究軍事學術有了很大幫助,可謂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試問如今的普通士兵,有多少能掌握三門外語的?

此後的局座,由於掌握三種外語、有理工科背景、有導彈兵經歷、有名牌大學的學歷、在伊拉克直面過戰爭、到英國工作和學習過、有科技強軍的夢想和實際行動、在軍事學術領域有不俗的造詣、參與或主持過多項榮獲科技進步獎的科研項目,於是成就了其國防大學教授、軍事科技與裝備教研室主任、海軍少將的地位(1998-2000年左右)。

總體來說,張召忠將軍從當兵入伍,到成為海軍少將,花費了差不多三十年。而其中自身的不懈努力和時勢造英雄的機遇,必不可少。


裝備空間


從列兵到軍長需要多久?簡單的說吧,從列兵到軍級需要晉升16個級別,算它5年一晉升吧,從列兵到軍級需要80年。所以就算你在部隊幹到90歲你都幹不到軍級,何況上了團級就很難再升了。

再說現代化普通士兵若沒參加過戰役也沒有優異的軍功和領導作戰的能力想當將軍?就送你兩個字:做夢!就算你具備我說的所有的條件,若沒有伯樂賞識你這匹千里馬,就算你再有本事你頂多也就是個團級。



錦鵬i


一個戰士想從基層幹起,直到最終當上將軍,往往要比從軍校畢業後最終晉升將軍要困難得多,所需時間也更長,但這並不代表基層戰士無法當上將軍。

要知道新中國在1955年首次實行軍銜制時,很多當上開國將軍的元勳都是窮苦人出生,絕大部分都沒上過軍校,照樣打勝仗,照樣當開國元帥、大將、上將、中將、少將的。並且當時被授予將軍軍銜的元勳不乏有很多不到40歲的年輕人,擱現在幾乎不可能實現。


比如:在我國最年輕的開國少將吳忠將軍,年僅34歲以40軍軍長的身份被授予開國少將軍銜,不過吳忠將軍參軍較早,1933年12歲的吳忠就參加紅軍,到1955年被授予開國少將銜時,僅有22年的軍齡。


22年兵齡由一個未成年小兵成長為開國元勳,放眼世界都是罕見的,擱現在的解放軍中,22年的兵齡還只在從軍校畢業後,所能達到的最高軍銜頂多是上校軍銜就了不起了。

比如國防部發言人吳謙大校,他現在屬於正師級,軍齡約有28年,還是畢業於解放軍國際關係學院,正宗的科班出身,也還無法達到少將級別。當然吳忠少將和吳謙大校不能放在同一個時空來對比,畢竟所處的環境是不一樣的。


現今,無論是戰士亦或軍官要想往上晉升,是需要全面考核的,既需要軍事指揮技能、又需要紮實的理論功底等各方面因素。


有些軍官即使是從軍校畢業,如若未能達到考核要求,也會在少校或中校的半路上作復員考量,轉業地方,總之不會再往上晉升。同樣地,有些戰士即使是高中畢業,只要你的軍事技能過硬,理論思想紮實,照樣有機會當上軍官。


按照現有的慣例,想從普通戰士晉升為軍官,一方面在軍中立有一等功等大功勞可以被保送上軍校,軍校畢業後,分配到戰鬥單位直接就是軍官。另一方面除非該戰士的軍事技能絕佳,是個不可多得的軍事指揮人才,同樣有可能被保送上軍校。我之前連隊的中隊長就是這樣,剛入伍是個戰士,後晉升士官,由於軍事能力非常過硬,最後被上級單位保送上軍校,成了中隊的軍事主官,現已提拔為少校。

但是這類戰士被保送上軍校的軍官自然要比一開始就上軍校的軍官所花費的時間要長的多。我們參照解放軍軍官軍銜晉升條例來看:

  • 少尉晉升中尉,大學專科以上畢業的為二年,其他為三年;

  • 中尉晉升上尉、上尉晉升少校、少校晉升中校、中校晉升上校、上校晉升大校各為四年;
  • 大校以上軍銜晉級為選升,以軍官所任職務、德才表現和對國防建設的貢獻為依據;


從這裡可以看出,在本科畢業的情況下,一個軍官從少尉晉升到大校至少得23年,通常情況下會比這時間更長。再次提到前面的吳謙大校,他於2016年由上校晉升為大校軍銜,至今已有三年時間,但當他由大校再晉升為少將時,必然會比這個四年一晉升的時間要長,可能得30年左右的兵齡。


目前我軍現役最年輕的少將是1970年12月的出生的第83集團軍副軍長蘇榮,他於2016年晉升為少將,此時他46歲。如果按照他最低的參軍年齡16歲參軍的話,那麼他從士兵到少將也足足花了30年時間,當然可能會更長,畢竟16歲並不是參軍的法定年齡。


而普通士兵在入伍後,很少有在義務兵時期就被保送的,至少也要晉升為士官之後了,我們假設一個士兵在初級士官就被保送,算上5年的兵齡,在軍校學習三年的標準來推算。等畢業後,已經花費了8年的時間,再加上由最低級軍官少尉到少將至少得30年時間,綜合起來也需要38年時間,這還只是按照最最優秀的情況來推算的。


所以,大致推算一個士兵想晉升為少將至少得38年左右的時間,可能更長。如果是直接從軍校畢業的大學生,或許在戰場立過赫赫戰功的軍官,這38年的兵齡或許已經是中將、甚至上將軍銜了。比如我國現役最年輕的上將高津,1959年出生,1978年入伍,到2006年晉升少將時僅有28年軍齡,再到2017年58歲時晉升上將,才有39年的軍齡。


襄遇阿雨


張發奎曾於1935年在重慶機場問一個士兵:你們旅長(少將)有幾個女人?有沒西式洋房?該士兵回答說長官有四個女人,也有洋房。

張又問,那你為何還要跟這樣一個作風類似軍閥的長官幹?士兵答道,你錯了,等我混成少將旅長,這些東西我也會有!

在那個年代,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想當將軍的士兵也未必就是好士兵。

從一個士兵到將軍,到底需要多少時間呢?就我們就以黃埔生為例來加以闡述吧。

胡宗南(後排左四)

黃埔學生從入校起,就會被編入入伍生隊或者學兵連,也算士兵了

黃埔畢業生畢業後,大多會直接以副排長、排長身份進入作戰部隊,貌似一出道就開始充任下級軍官了。

其實並不是這樣的,黃埔生的軍旅生涯,從進入軍校校門就開始了。在軍校期間,他們的身份就是普通士兵,與行伍出身的普通兵不同的是他們的晉升通道比較寬廣。


從黃埔畢業後,前四期的學生,優秀者通常能在10年內晉升為少將

黃埔1-4期學生,分別畢業於1924年11月、1925年9月、1926年1月、1926年9月。也就是說,第四期的學生,也僅比第一期晚畢業了兩年不到時間。

青年範漢傑

先說說一期的幾個代表。1927年4月,胡宗南出任第一師副師長兼第二團團長,軍銜為少將;範漢傑晉升為少將師長(警備師),甚至還早於胡宗南;

1932年,24團團長杜聿明因戰功被擢升為少將團長,從士兵到將軍,他用了八年時間。

第二期就以邱清泉舉例說明,他於1933年升任中央陸軍軍官學校政治訓練處少將處長;

王耀武和戴安瀾同屬黃埔三期,前者在1933年的宜黃之戰後,升任補充第一旅少將旅長,後者則在1937年8月就任25師73旅少將旅長。

第四期的胡璉、張靈甫,分別於淞滬之戰後榮升為67師119旅少將旅長、1938年中期晉升為51師153旅少將旅長。

也就是說,他們都在畢業後12年左右混成了將軍級別。同是四期的廖齡奇,甚至比胡、張還要早些當上將軍,他在淞滬會戰火線中就成為了少將旅長。

胡璉

也就是說,戰爭年代的黃埔前四期學生,從進入軍校成為學生兵算起,到成為少將,最快者只用了三年時間,晉升較慢者也基本能在十五年內扛上一顆將星。這種情況,你說算不算正常呢?


我是@司馬砸光,敬請關注交流


司馬砸光


我理解這應該是一道思辨題,而不是簡單的羅列人所共知的將校尉這種現代軍隊的軍銜等級制度。

關健要看什麼時代。

和平時期,比如在現有體制下,普通士兵一輩子都當不上將軍,那怕軍齡幾十年,最幸運也就是幹到軍士長封頂,身份等同地方上的工人,而軍官即便是最基層的排長,身份卻是幹部。因為正常情況下,軍官都出自軍隊院校畢業生,原則上不在士兵中提拔。

戰爭年代,湧現了許多年輕的猛將名帥,如近代的林元帥和肖華上將,前者二十出頭就當軍團長,後者十六歲就當少共國際師師長,至於古代就更多了。

原因是:(一)戰爭年代,將才在槍林彈雨中自動脫穎,與和平時期的逐級選拔機制不同。(二)冷兵器及火器時代與信息時代的戰爭形態不同,現代將軍必須具備相應的前沿軍事知識和專業技術素養,普通士兵受教育有限,很難勝任。(三)古代唸書的沒有幾個人,現在多數人都接受高等教育,人才是優中選優。

現在無論是先上軍校後參軍、還是先服兵役再進軍校深造,總之是要取得軍校文憑、轉變身份,否則,別說當將軍,就連當排長的資格都沒有。

英雄起於草莽、將帥出於卒伍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武丁仗劍決雲霓


為了說清楚這個問題,我簡要從三個方面來回答:

一、在我軍,將軍通常是指被授予少將軍銜以上的高級軍官,包括少將、中將和上將三個銜級。

二、同樣在我軍,高級軍官要被授予少將軍銜,其職務或職級必須達到副軍職(專業技術5級)。換句話說就是,一名士兵要想成為將軍,就必須是在職務或職級上提升到副軍職(專業技術5級)的軍官。

三、那麼,究竟一名士兵在正常情況下要多少年才能成為將軍呢?咱們以一名地方高考生為例來算算:18歲高中畢業考上軍校;4年後即22歲畢業到部隊任副連職軍官;再3年後即25歲提升為正連職軍官;又3年後即28歲提拔為副營職軍官;再3年後即31歲提升為正營職軍官;又3年後即34歲提拔為副團職軍官;再3年後即37歲提拔為正團職軍官;又3年後即40歲提拔為副師職軍官;再3年後即43歲提升為正師職軍官;又3年後即46歲提升為副軍職軍官。這個時候,這名高考生就具備授予少將軍銜的資格和條件了。換句話說就是,可以成為將軍了。

從以上可以看出,一名士兵正常情況下在部隊服役28年,歲齡在46歲左右就可以成為一名將軍。

如果是按照部隊現行的工資標準,副軍職少將的月工資可以拿到23000元左右。


潤友


士兵除非考上軍校,否則幾乎沒有當將軍的可能,因為當將軍的前提是已經是軍官了。當然如果士兵擁有本科學歷,這樣可以直接提幹當軍官,從而有機會當上將軍。

按照我軍的軍官本科化的要求,本科以下學歷的士兵,基本上沒有當將軍的可能,頂多就一士官。

我軍的將軍分為三級:上將、中將、少將。其中最低的是少將,所謂當將軍,當然是以少將為最低標準。那麼一個本科學歷的士兵,多久為升到少將呢?

本科學歷的士兵,可以提幹為副連級排長,而少將對應副軍職和正軍職、副戰區職。這個問題其實可以簡化成為:從排長到副軍長,大概要多久的問題。

按照我軍標準的晉升程序:排長升連長需要3年,連長升營長5年,營長升團長5年,團長升師長6年,師長升副軍長6年,也就是3+5+5+6+6=25年。也就是正常情況下,從士兵到將軍大約需要25年。

即便不以作戰部隊的副軍長為最終目標,那麼其他單位副軍職級別的軍官,也是不容易的。如科研院所、軍事院校和軍隊醫院的副軍職軍官,這些職務的標配是少將,然而士兵要去這些單位任職,也是難於上青天。


其實這25年只是理論上的數值,少將的下一級是大校。其實從大校晉升到少將是非常難的,大部分大校都面臨著轉業或者離休的問題,只有少數大校能到少將,當上將軍。許多軍人從少尉或者中尉到少將所需的時間,基本上都超過了25年,有的甚至長達30年。

如果一個22歲的應屆本科畢業生,大學畢業後立刻到部隊服役,等他當上將軍時,年齡大約在50歲左右,還有很多人是超過了50歲才當上將軍的。

隨著我軍新一輪軍事改革,軍官晉升少將當將軍的難度將會越來越高。因為我軍對軍官的要求只會越來越高,要想當將軍,必定是特別有能力,同時還付出巨大努力的軍人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