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晃20回合敗給顏良,他又沒受傷,為什麼不繼續打?是故意放水嗎?

今古講堂


徐晃和顏良打了20回合就主動敗退,這是一個嚴重違反戰場紀律的行為。二人並沒有分出勝負,顏良連徐晃的毫毛都沒碰到,曹操也沒有鳴金收兵,徐晃自己就主動撤了。而且曹操也沒有追究他的任何責任,就收兵回營了。要知道,就算是現在打仗,沒有得到上級的命令,主動撤退也是要追責的。這個事情怎麼看都透著古怪。今古講堂為您做個分析,感興趣的朋友,我們以後可以繼續討論:

我們先看看《三國演義》裡的原文:“操駭然,回顧呂布舊將宋憲曰:‘吾聞汝乃呂布部下猛將,今可與顏良一戰。’宋憲領諾,綽槍上馬,直出陣前。顏良橫刀立馬於門旗下;見宋憲馬至,良大喝一聲,縱馬來迎。 戰不三合,手起刀落,斬宋憲於陣前。曹操大驚曰:‘真勇將也!’魏續曰:‘殺我同伴,願去報仇!’操許之。 續上馬持矛,徑出陣前,大罵顏良。良更不打話,交馬一合,照頭一刀,劈魏續於馬下。 操曰:‘今誰敢當之?’徐晃應聲而出,與顏良戰二十合,敗歸本陣。諸將慄然。曹操收軍”。


之所以引用了這一大段。是要提醒大家注意這個細節:這一場對戰顏良,曹操陣營一共出了三名將領。首先出場的是宋憲和魏續,這兩個人是呂布的降將,剛歸順不久,上去就送死。第三個出場的才是徐晃,打了20回合,就退下來了。此時,徐晃已經歸順曹操有幾年了,已經成為曹操的核心將領。奇怪的是,曹操並沒有受到真正的損失,也就是死了兩個降將而已。曹操就不打了,收軍回營。這根本不符合曹操的性格。等到再次對陣時,就讓關羽上了,而關羽恰巧又是還沒有歸順曹操。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曹操故意讓宋憲和魏續先上,就是把他們當成試驗品。反正這是兩個投降兵,先檢驗檢驗這兩個人行不行?這兩個人剛歸順,也想拿個表現。稀裡糊塗就送了命。所謂“曹操大驚曰:‘真勇將也!’”其實是故作驚訝,說穿了是一個表演秀,目的是讓魏續也上去交手。

我們也可以看出曹操的用心:作為一個領導,往往都很偏心。什麼苦活髒活,領導都是首先讓自己不太信任的人去做。而自己的親信,領導總讓他去做一些關鍵的事情。出力的、不討好的事就讓自己不信任的人去做好了。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就可以得出徐晃為什麼20回會就戰敗?


一,徐晃明顯保存實力。徐晃戰顏良、文丑,其實都沒有使用全力,他都是上去打了幾十個回合,就主動敗下陣來了。其實他完全有能力繼續戰鬥。如果真的跟對方拼命,鹿死誰手就很難說。 像這種情況在徐晃身上發生過不止一次:徐晃戰龐德時,也是打幾個回合,就詐敗退走。

徐晃實力有多強?他能和許褚打個平手。而許褚是曹營中武力值相當高的的大將,許褚曾和呂布大戰20回合不分勝敗,許褚裸衣鬥馬超,和馬超武力值相當。按照三國演義的設定,蜀漢五虎大將武力處於同一檔次,很難分出誰高誰低。這樣比較的話,徐晃自身的武力值並不低於關羽多少。在襄樊之戰中,徐晃甚至擊敗了關羽。



二、曹操事先關照了徐晃,讓他故意放水。由於顏良也是袁紹營中一員很猛的戰將。曹操不願意自己手下的大將太冒風險。關羽作為一個外來戶尚未歸順,讓他去斬殺顏良非常合適。這就和讓呂布的降將去出戰一個意思。但是曹操不好一開始就讓關羽出場。故意讓兩個不重要的降將去打一打,再讓徐晃去做個樣子。這樣就可以讓關羽出馬了。其實曹操陣營中,猛將如雲,對付一個顏良,並不一定要關羽出馬。

三、這是曹操的一石三鳥之計。一是讓關羽殺了顏良;二是因為當時劉備在袁紹軍中,關羽殺顏良可以起到離間袁紹和劉備的作用。說不定袁紹就能殺了劉備,這樣曹操就少了一個潛在的競爭對手。但他想不到顏良被殺後,劉備幾句話,就把袁紹忽悠了;三是可以讓關羽歸順。如果袁紹殺了劉備,關羽就只好死心塌地的跟著曹操了。關羽是一個非常講義氣的人,肯定要為大哥報仇。怎樣才能報得了仇?顯而易見,只有在曹操帳下賣命了。

關羽能那麼快斬了顏良,並非兩人實力懸殊太大。一是顏良以為關羽是來投奔劉備的,少了防範之心,沒有做好戰鬥準備。關羽殺了他一個措手不及。二是關羽的赤兔馬太快。一下子衝了下來,顏良來不及反應。

說穿了,關羽斬顏良,聽上去很威猛。其實是關羽以君子之心度小人之腹,被曹操當槍使,受人利用而不自知。

關於這個問題,大家還有什麼看法呢?歡迎關注留言討論!


今古講堂


白馬之戰,顏良三合斬宋憲,一合劈魏續,之後,更是以二十合速敗徐晃。徐晃曾經與曹營頭號猛將許褚鬥過五十多個回合不分勝負,說明徐晃武力和許褚應該相差不會太遠,怎麼在顏良面前僅支撐二十個回合就敗走呢?當時的徐晃並未受傷,徐晃有放水的嫌疑嗎?

答案是肯定的,沒有放水。當時,徐晃初降曹操,急於在曹操和諸將面前顯露自己的武力和威風,面對速勝兩場的強大對手,一馬當先,奮勇迎戰。因此,可以肯定,徐晃當時絕對是傾盡全力,惡鬥顏良。哪怕終究要敗逃,也會竭力多拚幾個回合。無奈實力不如人,支撐了二十回合之後,徐晃深知,再打下去,就危險了,隨時都有受傷,甚至被斬殺的可能。因為自己受傷或被斬殺,不僅改變不了戰局,還會嚴重影響己方士氣,所以寧可選擇全身而退,而不冒險拚命。其實,演義中一般武將單挑,弱勢方都會在危險降臨之前選擇全身而退。比如,在關羽的奮力死戰之下,許褚、徐晃沒有力拚,選擇退走;在馬超面前,張郃也僅支撐了二十回合,選擇全身而退。

當然,假如徐晃冒險力戰,多拚一二十個回合也不是沒有可能。正如曹洪為了保護曹操,拚死力敵馬超,居然支撐了四五十個回合!


蒼狼208


徐晃五十回合與許褚戰平,卻二十回合敗給了顏良,其實這並不奇怪啊,因為許褚也不是顏良的對手。

都知道許褚的武藝在曹營是數一數二的,僅次於典韋,又是典韋之後曹操的頭號貼身保鏢,其實徐晃的武藝與許褚相差無幾,兩人能在五六十回合戰平,說明武藝距離不大。

白馬之戰時,顏良作為袁軍主帥出戰曹操,並在戰場上不到三個回合分別斬殺了宋憲與魏續,按道理來說,徐晃對顏良的武藝應該有了一個基本的瞭解,徐晃之所以敢出戰顏良,根本原因就是對自身武藝自信,同時也自認為武藝強於宋憲與魏續。

徐晃能作為參照的就是宋憲和魏續,這兩個人原是呂布手下的八健將之二,強將手下無弱兵,宋憲與魏續怎麼也是跟著天下第一的呂布混了很長時間的,結果一出場就這麼容易被顏良所斬殺,只能說明顏良技高一籌。

在宋憲和魏續相繼被殺之後,曹操也膽戰驚心,向著身後的武將們問道:誰敢出戰?只有徐晃應聲而出,挺刀縱馬去戰顏良。

當時曹操手下有許褚、徐晃、夏侯惇、張遼、夏侯淵、李典、樂進、于禁等將領,武力排名靠前的也就是許褚和徐晃了,許褚是曹操的貼身保鏢,需要保衛曹操,暫時不能出戰,這個徐晃如果不站出來迎戰顏良,曹操就會尷尬了。

徐晃幾乎是應聲而出,可見即使曹操不問,徐晃基本上也會出戰了,徐晃藉著能與許褚戰到平手的自信,與顏良交手,結果一直戰場,二十個回合就被顏良實打實的擊敗。

高手對戰,不需要很長時間就能感覺到勝負,徐晃與顏良一交上手不到五個回合,就明白了,他原來是輕視了顏良,等雙方打到十個回合時,徐晃已經感到難心為續,然後徐晃又用了十個回合,才勉強從顏良手中撤回。

當時是兩軍對戰,幾十萬雙眼睛牢牢地盯著戰場,徐晃與顏良的一如一式,盡在眾人眼中,所謂的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就在此時涇渭分明,武藝是高手的,一眼就看出徐晃不是顏良對手,二十回合之後必敗,而一般的士卒是看不出兩人誰勝誰負的。

徐晃僅僅二十個回合就敗下陣來,如果徐晃死戰不退,會發生什麼情況呢?

對於徐晃個人來說,如果死戰不退的話,非死即傷,不是死亡就是受傷,因為不是對手,所謂的對手,就是能力相當的人才能稱為對手,如果能力差距太大,就不是對手了。

徐晃繼續戰下去,不是受傷就是死亡,在沒有外援來幫忙的情況只有這兩種選擇。

顏良這個敵人是不可能放水讓徐晃逃走的,他倆又沒有交情,而徐晃本人武藝本來就不如顏良,就更加不可能放水故意戰敗了,何況還有曹操站在身後,還有數萬將士看著呢。

徐晃會放棄自已的生命嗎?當然不會,他沒有必要死戰不退,又不是拼命的時候,只要點到為止,分出勝負,相信曹操也會理解徐晃。

徐晃會戰到自已受傷再退下來嗎?也沒有必要,刀槍無眼,誰知道受傷會不會是致命傷,就算不是致命,來個終身殘廢,恐怕這輩子更加難受。

敗了就是敗了,沒必要為了面子硬著頭皮繼續在戰場上苦撐,就算是徐晃苦撐,曹操也會看出問題,曹操也會愛惜手下將士的生命中,比如呂布來挑戰時,曹操同時讓手下的典韋、許褚、夏侯惇、夏侯淵、樂進、于禁六將一起迎戰呂布,管他面子不面子,性命要緊,六個打一個怎麼了,能贏就行,能贏就是硬道理,曹操也是注重實際的人。

當然了,如果徐晃在戰場上死戰不退被顏良斬首的話,對曹操軍隊的打擊會更大,因為曹軍陣營排名第二的名將戰死,曹軍哪裡還有士氣,萬一顏良率領大軍衝殺過來,那麼曹軍豈不是更加慘敗。

所以,徐晃在二十回合被顏良擊敗後,就理智的退出了戰場,這是當時戰場上不成文的規定,技不如人就是技不如人,沒有繼續打下來的必要,還不如早點退下來,但是要說到徐晃是否放水,那是根本不可能的,畢竟幾萬雙眼睛在戰場上盯著呢!

況且還有曹操這個天下領導在,別人看不出來,曹操一定能看出來,徐晃不僅不會放水,還要在曹操這個領導面前表現一把,能立功最好,不能立功也只有退下,但是徐晃放水絕無可能。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三十六計,走為上計,正面硬上是上將潘鳳的戰法。

亂世,活命才是最重要的,沒有幾斤幾兩還是不要強出頭。

徐晃的確是打不過顏良,顏良是袁紹上將,可不是浪得虛名的。

顏良三合斬宋憲,一合秒魏續,此二人,乃是呂布當年勇將,顏良之強,躍然於眾人耳。

徐晃武力值並不出眾,唯一亮點就是襄樊大戰關羽八十合,不過關羽右臂少力,實力下降。

徐晃也是降將,所以急於表現,曹操問:"誰敢當之",徐晃應聲而出,二十合後敗歸本陣,不是徐晃不想展示威風,實在是打不過,硬拼恐有性命之憂。

就像紀靈戰關羽,三十合後就不敢再出戰,派副將出馬,那也是自知不敵。

戰場之上,保命最重要,徐晃也算有自知之明,比起那些白白送命的武將強多了。


你們的每個關注,都將成為小白前進的動力。

小白又改名了



徐晃二十合敗給顏良,確實沒有受傷,不過再繼續鬥下去的話,受傷是必然的。當徐晃與顏良單挑二十合之後,羅貫中特地交代了“敗歸本陣”,說明徐晃確實毫無抵抗之力了。如果徐晃還能戰的話,原文應該這樣說“徐晃料敵不過顏良,遂拔馬而走”。

況且根據當時的情況,徐晃哪裡敢放水啊!曹軍中已經摺了兩陣,如果徐晃再輸了,就成了三連敗了。三連敗,特別是以勇猛著稱的徐晃也被擊敗了,這意味著什麼?諸將慄然,兵無鬥志,軍心渙散。這個時候放水,就是將曹老闆往絕路上逼。

除非徐晃跟曹老闆有仇,否則不可能放水……


或許我們可以來分析一下,河北猛將顏良,有沒有二十合擊敗徐晃的實力?

白馬一戰中,撇開徐晃不說,顏良還有斬殺宋憲、魏續兩項記錄。

宋憲、魏續,是呂布麾下的八健將之一,在徐州的時候,呂布與曹操、劉備、袁術等各路諸侯周旋的時候,經常會看到宋憲、魏延兩人的身影。二人的武藝雖然算不上頂級,但不可否認他們身經百戰的事實。其中!他們對戰過的最牛逼的武將,應該是蜀將張飛,在與張飛的打鬥中,二人雖然敗陣,卻可以全身而退。

說明這二人的自保能力還是可以的。

同時!說明顏良在取勝手段上,應該不輸於張飛……


——或者從文丑分析

顏良是河北第一上將,袁紹口中的驕傲,而文丑在顏良面前,顯然只是弟弟,有顏良在,文丑只能稱個河北第二上將。

然而,文丑的競技水平。曾打平過初出茅廬的趙雲。在磐河一戰中,雖然常山趙子龍初出茅廬,不過以他當時的水平,同樣是絕對的頂級高手。後邊一戰,衝殺袁紹陣營,數合斬殺大將鞠義等等,這些都是證明。

說明文丑的競技水平,至少也是頂級高手。既然文丑都是頂級高手了。那麼!顏良就更不用說了。


在延津一戰中,文丑慌忙敗逃之際,面對曹營猛將張遼、徐晃的雙雙追擊。文丑調轉馬頭應戰。先是兩箭射落了張遼,緊接著三十合戰退了徐晃。在這種慌忙敗逃之際,都可以從容應對張遼、徐晃兩大猛將的夾擊,而且最終完勝了對手。

如果在正常鬥將的情況下,那徐晃勢必是接不了三十合的……

所以!二三十合敗徐晃,文丑都能夠完成的戰績,顏良沒理由不行。

顏良二十合擊敗徐晃,絕對是硬實力的體現


愛尚文史


題主這話說的,交手不是說一定要受傷了才叫戰敗,徐晃敗給顏良不是放水,而是真打不過。

徐晃二十合敗給顏良,是發生在白馬之戰時,顏良先後殺死了宋憲和魏續兩人,曹操又命徐晃出戰,結果徐晃也被顏良二十合給殺敗。

徐晃這種情況在《三國演義》裡並不少,兩軍陣前武將交手,覺得打不過了就承認敗了這是很正常的事。像虎牢關公孫瓚對呂布,是數合就敗下陣來,還有張郃在潼關對馬超,也是二十合就敗。實際上在遇到高手自己不敵的情況下,能及時脫身也是本事,像李通在對戰馬超時沒有及時撤退,就被一槍殺了。

而且徐晃在這一戰裡很明顯沒有放水。首先來說,徐晃和顏良大戰時曹操和曹軍眾將都在觀戰,這個時候的徐晃在軍中地位不低,不可能故意放水,這樣敗了沒面子不說,曹操肯定也會對他不滿。

其次書中寫到,徐晃被擊敗以後,曹軍“諸將慄然”,曹操也是覺得無人能戰顏良,因此心中憂悶。在曹軍眾將中,此時自然是以許褚為最強,徐晃次之,夏侯惇、夏侯淵、張遼等人緊隨其後。如果徐晃在戰鬥中有所放水,顏良不是真的那麼厲害,那麼別人不說,許褚肯定不會坐視。但是事實是許褚也不敢出戰,說明許褚自己覺得沒有把握,才不敢上去挑戰顏良,由此可見顏良武藝還在許褚之上,徐晃敗在他手上不冤。

所以徐晃敗給顏良,是真的技不如人,並非放水。


不沉的經遠


三國演義裡面寫的很清楚了,徐晃確實敗給了顏良。

徐晃在沒有受傷的情況下為什麼不繼續和顏良打?原因並不複雜,因為他知道久戰不利,長久的和顏良拖下去,自己必然會因為氣力盡失而露出破綻,他自知久戰自己必敗,所以寧願在激戰二十回合以後,就敗下陣來。

實際上徐晃這屬於明哲保身,所謂“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徐晃沒有必要一定要和顏良拼個你死我活,所以他知道自己打不過,乾脆留一點氣力逃回了曹營,這是非常明智的,但我們不能說這是因為徐晃膽小。

在《三國演義》第十四回中,徐晃彼時跟隨的還是楊奉,曹操帶著漢獻帝等人準備移駕許都,楊奉、韓暹等人帶兵在半路攔截,徐晃當時一馬當先的攔在前面,曹操一方則派出了許諸交戰,兩人交戰了五十回合而不分勝負。

可見徐晃的戰鬥力總體上和許諸是持平的,因此徐晃自感無法打敗顏良後,就退回了曹營,徐晃退回曹營以後,其它的曹將是什麼反應呢?這時候的曹操不乏許諸、夏侯淵、李典、夏侯惇、樂進等猛將。

卻說這許諸在爭奪袞州之戰中硬是同呂布大戰二十回合不分勝負,但是徐晃退回曹營以後大家是什麼反應呢?《三國演義》形容說叫“諸將慄然”,什麼意思呢?就是說大家都有點心虛和緊張,覺得這顏良太厲害了。

但實際上這樣的設定有點不符合邏輯,按理來說,許諸能夠和呂布大戰二十回合而不分勝負,就算許諸總體上實力不如呂布,畢竟人家呂布後來是因為曹軍六將一起出馬才把他打敗,無論如何,這許諸和顏良交戰個四五十回合應該沒問題吧?

而徐晃也同許諸大戰二十回合不分勝負,說明徐晃搞不好和呂布過上幾招的可能性都有,但是羅貫中只寫了徐晃和顏良交戰二十回合就敗下陣來,連讓許諸等人出手的機會都不給,這說明什麼呢?其實許諸、典韋這樣的猛將是有能力同顏良交鋒的,但是這時候曹營有一個關鍵人物,那就是關羽。

關羽剛剛才被曹操收留,怎麼著也得讓他表現表現不是?所以程昱立馬就獻計說只有一個人可以斬殺顏良,這個人就是關羽。所以關羽就奉曹操命去斬殺顏良,為此羅貫中描寫的十分有氣勢,叫做“關公奮然上馬,倒提青龍刀,跑下山來,鳳目圓睜,蠶眉直豎,直衝彼陣。河北軍如波開浪裂”,這就凸顯出關公很強。

但他更強的地方在哪裡呢?一刀就斬殺顏良於馬下,其實要我說這羅貫中太不厚道了,為了塑造關羽的“英雄”形象,真的可以說用一場大戰和一群大將來襯托他,而且還不讓人家顏良出手,你說人家顏良冤不冤?

所以,羅貫中筆下的三國武將的武力值是有漏洞的,這些都是因為羅貫中帶著有色眼鏡去寫的緣故,當然了他也非常成功的塑造了關羽的光輝形象,只不過咱們讀者真的要替顏良打抱不平呢,所以說到底“白馬之戰”是一場專門為關羽準備的戰爭,是他在曹營的首場個人秀。


圍爐談史


顏良的武力值高於徐晃,打不過就跑唄,還有什麼原因呢?要知道,顏良的武力值可以比肩關羽甚至在關羽之上,關羽白馬斬顏良靠的是赤兔加上劉備的“見到我二弟替我打聲招呼”上,靠的是出其不意。關羽如果真和顏良交手,未必能佔到便宜。那麼,三國演義後期一對一戰平了一個只能用一隻手的關羽的徐晃,又怎麼會是顏良的對手呢?徐晃是大將,不會逞匹夫之勇,打毫無勝算的一對一,所以在察覺到顏良武力比他高時,就只能撤啦,故意放水是不可能的。

另外,說一個言外話,三國演義武將間的單挑,基本上都是要麼幾個回合以內分個勝負,要麼就是幾十回合戰平,很少有打了幾十回合上百回合,一個人賣了破綻把另一個人解決的。這麼看來徐晃二十回合敗走也符合羅貫中的寫作習慣……


雲雀的雲豆醬


徐晃和顏良打了20回合就主動敗退,這是一個嚴重違反戰場紀律的行為。二人並沒有分出勝負,顏良連徐晃的毫毛都沒碰到,曹操也沒有鳴金收兵,徐晃自己就主動撤了。而且曹操也沒有追究他的任何責任,就收兵回營了。要知道,就算是現在打仗,沒有得到上級的命令,主動撤退也是要追責的。這個事情怎麼看都透著古怪。今古講堂為您做個分析,感興趣的朋友,我們以後可以繼續討論:

我們先看看《三國演義》裡的原文:“操駭然,回顧呂布舊將宋憲曰:‘吾聞汝乃呂布部下猛將,今可與顏良一戰。’宋憲領諾,綽槍上馬,直出陣前。顏良橫刀立馬於門旗下;見宋憲馬至,良大喝一聲,縱馬來迎。 戰不三合,手起刀落,斬宋憲於陣前。曹操大驚曰:‘真勇將也!’魏續曰:‘殺我同伴,願去報仇!’操許之。 續上馬持矛,徑出陣前,大罵顏良。良更不打話,交馬一合,照頭一刀,劈魏續於馬下。 操曰:‘今誰敢當之?’徐晃應聲而出,與顏良戰二十合,敗歸本陣。諸將慄然。曹操收軍”。

之所以引用了這一大段。是要提醒大家注意這個細節:這一場對戰顏良,曹操陣營一共出了三名將領。首先出場的是宋憲和魏續,這兩個人是呂布的降將,剛歸順不久,上去就送死。第三個出場的才是徐晃,打了20回合,就退下來了。此時,徐晃已經歸順曹操有幾年了,已經成為曹操的核心將領。奇怪的是,曹操並沒有受到真正的損失,也就是死了兩個降將而已。曹操就不打了,收軍回營。這根本不符合曹操的性格。等到再次對陣時,就讓關羽上了,而關羽恰巧又是還沒有歸順曹操。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曹操故意讓宋憲和魏續先上,就是把他們當成試驗品。反正這是兩個投降兵,先檢驗檢驗這兩個人行不行?這兩個人剛歸順,也想拿個表現。稀裡糊塗就送了命。所謂“曹操大驚曰:‘真勇將也!’”其實是故作驚訝,說穿了是一個表演秀,目的是讓魏續也上去交手。

我們也可以看出曹操的用心:作為一個領導,往往都很偏心。什麼苦活髒活,領導都是首先讓自己不太信任的人去做。而自己的親信,領導總讓他去做一些關鍵的事情。出力的、不討好的事就讓自己不信任的人去做好了。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就可以得出徐晃為什麼20回會就戰敗?

一,徐晃明顯保存實力。徐晃戰顏良、文丑,其實都沒有使用全力,他都是上去打了幾十個回合,就主動敗下陣來了。其實他完全有能力繼續戰鬥。如果真的跟對方拼命,鹿死誰手就很難說。 像這種情況在徐晃身上發生過不止一次:徐晃戰龐德時,也是打幾個回合,就詐敗退走。

徐晃實力有多強?他能和許褚打個平手。而許褚是曹營中武力值相當高的的大將,許褚曾和呂布大戰20回合不分勝敗,許褚裸衣鬥馬超,和馬超武力值相當。按照三國演義的設定,蜀漢五虎大將武力處於同一檔次,很難分出誰高誰低。這樣比較的話,徐晃自身的武力值並不低於關羽多少。在襄樊之戰中,徐晃甚至擊敗了關羽。

二、曹操事先關照了徐晃,讓他故意放水。由於顏良也是袁紹營中一員很猛的戰將。曹操不願意自己手下的大將太冒風險。關羽作為一個外來戶尚未歸順,讓他去斬殺顏良非常合適。這就和讓呂布的降將去出戰一個意思。但是曹操不好一開始就讓關羽出場。故意讓兩個不重要的降將去打一打,再讓徐晃去做個樣子。這樣就可以讓關羽出馬了。其實曹操陣營中,猛將如雲,對付一個顏良,並不一定要關羽出馬。

三、這是曹操的一石三鳥之計。一是讓關羽殺了顏良;二是因為當時劉備在袁紹軍中,關羽殺顏良可以起到離間袁紹和劉備的作用。說不定袁紹就能殺了劉備,這樣曹操就少了一個潛在的競爭對手。但他想不到顏良被殺後,劉備幾句話,就把袁紹忽悠了;三是可以讓關羽歸順。如果袁紹殺了劉備,關羽就只好死心塌地的跟著曹操了。關羽是一個非常講義氣的人,肯定要為大哥報仇。怎樣才能報得了仇?顯而易見,只有在曹操帳下賣命了。

關羽能那麼快斬了顏良,並非兩人實力懸殊太大。一是顏良以為關羽是來投奔劉備的,少了防範之心,沒有做好戰鬥準備。關羽殺了他一個措手不及。二是關羽的赤兔馬太快。一下子衝了下來,顏良來不及反應。

說穿了,關羽斬顏良,聽上去很威猛。其實是關羽以君子之心度小人之腹,被曹操當槍使,受人利用而不自知。


桑曉靜


兩個原因。第一徐晃也是剛投降時間不長。他不願意在曹操營中過早的出頭。避免引起別人的妒忌。第二,徐晃自己就是喜歡保存實力。他看自己沒有把握戰勝,乾脆就先退回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