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匡胤為什麼非要殺李重進?

愛科學1977


老趙欺負後周孤兒寡母,通過兵變得天下,他也知道得位不正,心中有愧,所以對後周遺臣還是相當的寬容。無奈李重進心存野心,勾結李筠,打出反宋復周的旗號,公開與趙匡胤打擂臺。老趙再寬容,也不會對反叛者無動於衷。

李重進為何要反叛趙匡胤?難道僅僅是出於對後周的忠誠?恐怕也沒那麼簡單。

李重進,一位難以馴服的驕兵悍將

李重進是後周太祖郭威的外甥,因為這層關係,他得到了信任和重用,與郭威的女婿張永德一起,成為後周最重要的將領之一。

郭威駕崩前,李重進已經官至殿前都指揮使。殿前都指揮使是當時的中央軍最高軍事長官,由殿前都點檢兼任。由此同時,張永德只是殿前都虞侯,被李重進壓了一頭。

郭威在世時,李重進軍中第一人的地位無可動搖。不過,郭威駕崩前的一個舉動很值玩味:

“重進年長於世宗,及周祖寢疾,召重進受顧命,令拜世宗,以定君臣之分。”

郭威去世前,讓李重進在他的床前跪拜柴榮,確定君臣名分。這段話暴露了後周的一個政治隱患——皇位繼承危機!原來郭威的兒子們,早被後漢隱帝屠殺,郭威已經絕後。柴榮是郭威的皇后柴氏的內侄,郭威的養子。

郭威在無子的情況下,決定將皇位傳給養子柴榮,按理也可以說得過去。不過,很顯然郭威對李重進不放心,五代十國就出現過外親奪位的事。比如後晉開國皇帝石敬瑭,原本是後唐明宗李嗣源的女婿,他就從李嗣源的養子李從珂手上奪過了皇位。

為何郭威沒有讓女婿張永德床前拜柴榮,張永德此人一生小心謹慎,不是那種有野心的人。李重進則是野心和實力都具備的大老虎,萬一他不服柴榮,後晉代替後唐的事真有可能重演。

郭威的舉動,昭示了李重進的為人,他就是一個野心側漏,難以馴服的驕兵悍將!事實上,柴榮繼位後,就對李重進則採取了明升暗降的手法,奪他的中央軍軍權,打發他到地方任節度使去了。

李重進的這個性格特點,就是他日後遭遇被殺命運的發端。

趙匡胤的調虎離山,逼反了李重進

李重進對柴榮即位都不服氣,何況八竿子打不著的老趙?舅舅無子,李重進眼饞半天,愣是被迫低頭,柴榮能力確實也夠強,李重進只好低頭,你趙匡胤算什麼東西,竟然敢變天?

對李重進的秉性,趙匡胤也熟知,必須要想辦法把他關在籠子裡,否則早晚要出事。這也顯示出趙匡胤的識人之明,他對後周駙馬爺張永德就是另外一副態度,始終尊敬有加,對李重進則如臨大敵。

所以,趙匡胤一紙調令,讓李重進從歸德節度使調任青州節度使。李重進的氣還沒捋順,就被調虎離山,李重進火冒三丈,他直接把使者趕跑,拒絕執行命令。同時,他又讓人聯絡澤潞節度使李筠,準備公開對抗趙匡胤。

有人說,李重進反叛,是趙匡胤處理不當,逼反了他。表面上看確實如此,不過,讓趙匡胤再做N次選擇,我估計結果都一樣。原因就是趙匡胤看穿了李重進,一是此人早晚要反,而是此人成不了大事,不足懼。

柴榮即位後的高平之戰,李重進是立下大功的,但是也沒有逃過柴榮的打壓,這就說明,李重進就是個渾身長滿刺的傢伙,傷人就是他的特性,對他除了拔刺沒有更好的辦法。

李重進之死,政治和軍事的雙重失敗

李重進謀反,就像拿了塊大泡沫扔進河裡,看著嚇人,結果連個響動都沒有。石守信和王審琦的大軍到達後,只用了一天時間,就攻破了李重進的城池,李重進感嘆之下舉火自焚。

在舉兵前,李重進派幕僚聯繫“反宋鬥士”李筠,準備兩軍聯合,共同對付趙匡胤。可惜李重進眼拙,他的幕僚翟守珣暗中投靠了趙匡胤,他卻渾然不知。在翟守珣的操控下,李重進錯失良機,眼看著趙匡胤消滅李筠,自己毫無作為。

等李筠被消滅後,趙匡胤對李重進呲牙,李重進才感覺到大事不妙。

這時候如果李重進懸崖勒馬,或許不至於身死。但是狂妄的自尊,讓他不顧一切地舉起了反宋復周的大旗。

有政治盟友的時候自己無所作為,盟友都失敗了,自己玩單幹,這個邏輯實在想不通。由此可見,李重進也就是個有勇無謀的武夫一枚。

既然決定造反,你總得有軍事部署吧?大本營該如何防守,自己的軍事計劃是什麼,等等。可是李重進打出旗號後,什麼都沒做,靜等老趙來滅他,甚至防守工作也沒做好,一天時間被人家幹滅火了!

政治上和軍事上都無所作為的李重進,失敗難道不是必然嗎?

綜上所述,趙匡胤之所以要殺李重進,其實就是兩個心理作用:一是忌憚,這傢伙養不熟,必須幹掉;二是蔑視,這傢伙不值一提,幹掉他很容易!


尋根拜祖


李重進起兵造反是必然的。

李重進是後周禁軍統帥之一,太祖郭威第四姊福慶長公主之子,趙匡胤當時和他是同級的禁軍統帥,以李重進的出身和性格,有理由相信他和趙匡胤不太合得來。(史料記載,他與同為郭威女婿的張永德兩人明爭暗鬥,相互怨妒猜忌)

後周廣順元年(951年),太祖郭威即位,以外甥李重進為內殿直都知,後升李重進為小底都指揮使

翌年(952年),郭威以李重進為大內都點檢兼馬步都軍頭,後又以李重進為殿前都指揮使

兩年後,郭威病危,傳位養子柴榮,臨終前特命李重進向柴榮行君臣禮,以免其覬覦皇位。

顯德元年(954年),世宗柴榮即位,以姑表兄李重進為侍衛親軍馬步軍都虞侯,掌侍衛親軍。

高平之戰後,李重進以戰功加使相銜,升侍衛親軍都指揮使,母福慶長公主追封燕國大長公主。

北宋建隆元年(960年),宋太祖趙匡胤即位,命令韓令坤代替李重進,將李重進移鎮至青州,李重進拒絕調動。

李重進作為後周姻親,數年拔擢數次,身居高位,受皇帝倚重,結果一夕之間就從皇親權臣變為一個即將被削兵權,受到監視,看皇帝臉色的人臣(以孟昶李煜和杯酒釋兵權來看)從天上到地下的反差自然讓李重進心有反意。

他本身就是一個頗有野心的梟雄,此時北宋新立,人心不穩,加上他在淮南節度使任上又得民心,造反成功是似乎是唾手可得的。

至於趙匡胤在揚州大開殺戒,我孤陋寡聞並沒有聽說過,據我所知揚州歷史上遭受的幾次屠殺,唯一和趙匡胤扯上關係的,是世宗柴榮攻打南唐,趙匡胤屯兵六合。


福子說歷史


李重進是郭威的外甥,有後周的血脈,也是一名驍勇的將軍。在柴榮在位時期,他與張永德、趙匡胤等人分掌兵權。後來張永得涼了,兵權就被趙匡胤與李重進兩人把持。

趙匡胤上位後,馬上調整李重進職位,削減他的兵權。趙匡胤這一舉動讓李重進疑神疑鬼,時不時覺得趙匡胤要對自己下手。李筠起兵反宋的消息傳來,李重精神一振,終於找到組織了,決心和李筠一塊造反。

他派心腹翟守珣暗中聯繫李筠商談聯合的事宜。翟守珣來到李筠的城池,到那兒一看,壞咯,李筠被團團圍住,危在旦夕。他一見情況不妙啊,就跑去見宋太祖趙匡胤告密!把李重進的想法都跟太宗說了。趙匡胤不愧是見過大世面的人,沒有驚慌,宋太祖告訴翟守珣,他回到李重進身邊後,拖住讓李重進,重重有賞。翟守珣回到揚州後,忽悠李重進,不能輕舉妄動。李重進被翟守珣忽悠瘸了,採取觀望的態度。可是這一觀望,就把自己給搭進去了。在解決李筠後,宋太祖並沒有直接掉頭攻打李重進,而是修正了一段時間。

當時李重進還沒有造反。趙匡胤為了早點解決。於是開始逼他造反,趙匡胤下令把李重進調為平盧節度使。這下子李重進更加確定趙匡胤要下黑手了,害怕自己在去上任的路上就被殺了。因而。出於保命,他拒絕朝廷的調令,另一方面修築城池,積蓄物資,積極備戰,公開造反。

趙匡胤一看時機成熟,建隆元年十月,派大將率領精銳禁軍部隊討伐李重進。趙匡胤又搞一出親征,由於趙匡胤親自為士兵打氣,前線官兵像是打了雞血一般,以一當十,不久揚州告破。李重進與李筠同病相憐,結局也差不多,但更悽慘,更狠辣,在城破的那一刻,他放火燒死的不是他一個人,還包括他的家屬,都在沖天的火光中消散。

趙匡胤先後平定李筠與李重,保住了新興的大宋,也穩住了國內局勢,為趙匡胤進行下一步打下良好基礎。李重進與李筠的叛亂,被趙匡胤很好的當作了殺雞儆猴的那兩隻雞。趙匡胤經此兩次戰役,很好的樹立了威信,也基本確定了趙家天下的局勢。









趙匡胤薄情寡義,拋卻周世宗柴榮對他的知遇之恩,欺負後周孤兒寡母,通過叛亂奪了後周天下,他也知道得位不正,心中有愧,所以對後周遺臣還是相當的寬容。

無奈李重進心存野心,勾通李筠,打出反宋復周的旗號,公然與趙匡胤打擂臺。趙匡胤再寬容,也不會對叛逆者無動於衷,孤而殺之。


潮哥1495582530712


公元960年後周的殿前都點檢趙匡胤在陳橋驛站兵變而皇衣稱朕。而後對於後周的皇親國戚都做出了比較寬厚的處理,如張永德(後周太祖郭威的女婿)和符延慶(後周世宗柴榮的丈人)。但是對於李重進趙太祖卻做出來十分不信任,而猜忌,甚至是逼迫他造反而出兵剿滅。權威的歷史著作《續資治通鑑長編》(南宋李韜著)和《宋史》(元蒙政權組織編纂的)對於此事都有記載,但是都沒有關於趙太祖逼反李重進的原因有所記錄。但是我覺得趙匡胤是柴榮的殿前司的一把手殿前都點檢,李重進是柴榮的侍衛司的一把手叫馬步都指揮使。而柴榮三徵南唐(淮南),趙太祖與李重進都做過總指揮,而二人武藝都十分高強的。應該在郭威和柴榮執政時是有一些不愉快的事件,而恰好沒有被史學工作者們記錄吧。畢竟趙太祖是一個人。報復心還是有點的吧


大宋藝祖趙匡胤


李重進為周室懿親,對趙匡胤謀篡周室心懷不滿在情理之中。太祖對其存防範意識也屬自然。.太祖即位,加封其為中書令,命其從揚州移鎮青州實欲奪其舊地斷其根本就近控制。重進為周室唯一執掌兵權統帥一方的親舊重臣,本就懷有二心疑懼不安,移鎮之事益使其認識到宋主見忌,事宋不易。若乘宋主忙於潞州戰事結援南唐與北漢聯手加兵於宋,或有列土自保的生機,故爾起兵拒宋。太祖正欲剪除異己,便借平叛為名親自將兵南下,逼使重進兵敗自焚。


渺渺小子


不殺李重進,怎麼釋兵權?!


TonyDeng


權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