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瓶:历史上吉祥的瓶

这大概是历史上最没有疑义的瓶型:葫芦瓶。名称的来源无需解释,含义之丰富却值得大书特书。葫芦与福禄音近,大吉;而葫芦的样子又像中文的“吉”字,又吉;道教之中,葫芦是法器,《西游记》里就常现身,第三十三回 “外道迷真性,元神助本心”里,金角大王就有个厉害的紫金葫芦,孙大圣也对付不了,最后靠做局,用“装天”的葫芦爷爷骗了过来--还是葫芦。如此法宝,吉上加吉。所以,葫芦瓶干脆又被叫做“大吉”瓶。

因大吉大受欢迎,葫芦瓶的造型上日益丰富,装饰上更多姿多彩。蔚为大观。

瓷器史上最著名的一件,全名叫:清乾隆浅黄地洋彩锦上添花万寿连延图长颈葫芦瓶。这件瓷器原本籍籍无名,古玩界也并不重视。不过2010年10月7日当它现身苏富比拍场最终以2.5亿港币成交时,它一下子成为了世界的焦点。


葫芦瓶:历史上吉祥的瓶


它看上去是一个拉长的葫芦,上面的圆球伸出长长的颈,拉升的力量把球体都变小,与下面的球体形成夸张的对比。这很难说是一次成功的设计、变形,放在葫芦瓶的家族里也很是特立独行。

它的装饰极尽繁复与浮夸,用尽精巧的装饰,充满各种吉祥寓意与象征,每一处空白还要以暗刻的花纹填满以显示出无以复加的精巧与奢华。但在文人看来,这显然不是什么高明的手法。但又一次,品味让位于金钱。

经典的造型是上下两球体积接近,上口疾收,像真葫芦。不假繁复的装饰,只用单色釉。红的蓝的绿的,干干净净,都好看。有一种青瓷葫芦瓶,加了盖,盖是尖的,如从藤上新摘。


葫芦瓶:历史上吉祥的瓶


类似的器形还有很多变化,但不过是大小高矮以及口部的收缩,大同而小异。


葫芦瓶:历史上吉祥的瓶


葫芦瓶:历史上吉祥的瓶


葫芦瓶:历史上吉祥的瓶


但也有大变化的。

有一种在两边要加上耳,耳制成绶带模样,让端庄的器形飘飘欲仙。有单色釉的,不假装饰;有的不满足,装饰上就下大功夫。前者茶叶末釉是代表,古穆幽雅。有一件虽然也是单色-青釉,但刻满了花纹,远看不显,近看则觉得啰嗦。装饰多的也未必不好,台北故宫一件红地描金,极尽奢华,却不琐碎,气派非常。而且还把球形压扁,正看侧看效果完全不同,极见匠心。工艺的难度也不可同日而语。


葫芦瓶:历史上吉祥的瓶


葫芦瓶:历史上吉祥的瓶


更挑战难度的有一种三管葫芦瓶,像是把三个葫芦挤在了一处,复杂而精巧,非常有趣。


葫芦瓶:历史上吉祥的瓶


另一种看上去似乎要简单的多:只是半个葫芦,叫壁瓶,可以挂在墙上,正面看,就是个葫芦瓶。其实是纵向一剖为二。但瓷器的制作上当然不是一剖了事,工艺之复杂远比单个的难得多,甚至比三管的还要磨人。但皇帝似乎极为钟意,形形色色,做了很多件。每件还都不同。有画满的,有在圆球部分开窗中间题诗的--瓶子本身成了精彩的画框。


葫芦瓶:历史上吉祥的瓶


葫芦瓶:历史上吉祥的瓶


因为跟道教的密切关系,求长生的嘉靖皇帝对葫芦瓶似乎特别着迷,下旨烧造了很多,但多数都很笨,有一种下面改成方形,是拙中见巧,气势非凡。或是工艺太复杂,后世不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