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內閣首輔張居正,生活極度奢侈,為什麼仍然被稱為一代名相?

明朝首輔張居正,生前奢侈,死後被抄家,為何仍被稱為一代名相?

嘉靖二十六年,張居正考中進士,成為庶吉士,開始了官場生涯。也許張居正自己也無法預料,從隆慶六年到萬曆十年,他會成為帝國的最高統治者,甚至連皇帝和太后都要按照他說的來辦。

巨大的權力可能伴隨著腐化,張居正雖身負大才,但同樣是人,是人就會有慾望,所以張居正的生活作風問題也經常被人詬病。就連著名的抗倭英雄戚繼光,也經常給張大人送禮,送補藥、送美女,並自稱“門下走狗小的戚某”。

一方面可以看出張居正權勢很大,一方面可以看到張居正確實存在生活奢靡等問題。既然如此,為何張居正仍被稱為一代明相?


明朝內閣首輔張居正,生活極度奢侈,為什麼仍然被稱為一代名相?

明朝中期改革難度很大

歷朝歷代的中期改革都是最難的,而改朝換代之後則相對容易。一般來說,一朝的制度始自開國之君,就好比朱元璋廢掉了丞相制度,這才有了後來的內閣。好比是宋太祖規定不允許殺文臣,北宋才開始了真正意義上的君臣共治。

天下都是開國之君打下來的,規定製度那是理所當然的事,且幾乎沒有人敢於反駁。大多新王朝都會興利除弊,對前朝制度進行創新或者改良,這同樣是改革,但中期改革卻不同。

就拿嘉靖朝為例,從1522年到1566年,長達45年,這已經是明代中期,各種制度已經趨於完善,而那些弊端和問題則都顯露出來。嘉靖皇帝最喜歡煉丹,還喜歡玩弄群臣於股掌之中,要說作為守成之君,嘉靖做得真不怎麼樣。

嘉靖二十一年,十幾個宮女連夜刺殺嘉靖,差一點就成功了,而由於一名宮女系死了繩結,才讓嘉靖皇帝逃出生天,可見這個皇帝多麼遭人恨。作為一國之君,改革必須經過皇帝的同意,如果皇帝不同意,再牛的大臣也沒有辦法。

嘉靖明顯是個不太喜歡改革的皇帝,張居正在嘉靖朝還沒有進入權力核心,而數不清的苦難都擺在他眼前,要實現理想和抱負,只能慢慢積蓄力量,無比困難。

明朝內閣首輔張居正,生活極度奢侈,為什麼仍然被稱為一代名相?

嚴嵩是嘉靖的頭號權臣,權傾朝野20年,無惡不作,史料記載:

“嵩無他才略,惟一意媚上,竊權罔利。”

徐階臥薪嚐膽十幾年,耍了無數的“花招”,這才解決了嚴嵩,而張居正才能出眾,也無法撼動嚴嵩分毫。

網上經常說要跳出舒適區如何如何,人是有惰性的,如果長時間呆在一個舒服的環境中,不是想跳出來就跳出來的。況且這些人可能是個利益集團,就像嚴嵩父子一黨,三法司和六部,哪個都有其爪牙。

要想改變整個朝廷局面,那就得先獲得無與倫比的權力,在掌握權力之前,根本用不著考慮什麼改革,那根本是實現不了的。張居正就是在無比險惡的政治環境下生存了下來,嚴嵩、徐階、高拱一個比一個難對付,張居正憑藉其權謀和手段,楞是撐到了最後,還遊刃有餘。

王安石變法是宋神宗全力支持的改革,最後仍是無疾而終。而張居正則不然,張居正是主動掌控了權力核心,推動整個改革運動並全繫於他一人。在遍地荊棘、舉步維艱的環境下,張居正做到了所有人無法做到的,這就是他的偉大之處。

改革就會觸犯到其他人利益,這也導致了他死後被清算,但他的成績也需要時間來驗證,明神宗抄他家,明熹宗給平反。


明朝內閣首輔張居正,生活極度奢侈,為什麼仍然被稱為一代名相?

擅於用人

所謂眾人拾柴火焰高,哪怕一個人再牛,也無法撼動天地,這需要他人的幫助。史料記載:

“兩廣督撫殷正茂、凌雲翼等亦數破賊有功。浙江兵民再作亂,用張佳胤往撫即定,故世稱居正知人。”

殷正茂、凌雲翼、張佳胤等都是張居正手下能臣,也正是有這些人的輔佐,改革才能順利進行下去,天下才能太平和安穩。

萬曆五年,申時行任吏部右侍郎,申時行字寫得好,文采同樣出色,含蓄寬容的申時行被張居正看在眼中,隨後提為東閣大學士,進入內閣。此時正是改革的重中之重,而張居正被迫回家祭父,張居正所選的人必定是身負大才且行事穩重的,申時行就是其中一位。

從萬曆十四年左右,萬曆皇帝就開始了罷朝之旅,原因大致是言官的針鋒相對。皇帝不上朝,那朝廷也得有個管事的吧,全部責任落在了申時行的頭上,假若申時行如嚴嵩一樣,那麼明朝多半要完蛋。

申時行並沒有旁的心思,而是一心為國辦事,萬曆前十年時間張居正打好了基礎,萬曆十年到萬曆二十年,就是由於有申時行坐鎮,這才穩定了局勢。

明朝內閣首輔張居正,生活極度奢侈,為什麼仍然被稱為一代名相?

史料記載:

“評事雒於仁進《酒色財氣四箴》,帝大怒,召時行等條分析之,將重譴。時行請毋下其章,而諷於仁自引去,於仁賴以免。”

申時行的主要工作在於疏通上下級的關係,他的領導是皇帝,下面還有一大批大臣。有位不識趣的官員,上疏萬曆《酒色財氣四箴》,大罵萬曆貪財好色,惹得萬曆皇帝大怒,本來是想重罰雒於仁的。

申時行則詳細分析了此次事件的來因後果,多次奉勸萬曆大事化小,這才保住了雒於仁,也平息了萬曆的怒火。申時行雖然沒有張居正的才幹,卻也是個股肱之臣,正是在他的疏導下,整個明帝國才能順利週轉。

萬曆十年的時候張居正已經去世,而申時行依舊可以為國發光發熱,用人是個大學問,作為高層領導者,在用人這方面張居正做得很出色。


明朝內閣首輔張居正,生活極度奢侈,為什麼仍然被稱為一代名相?

面對重重阻力,仍堅持改革

有的人心性堅定,不畏挫折,有的人容易自怨自艾,一碰到挫折就妄自菲薄,所以無法成就大事。張居正為了他的抱負已經犧牲了太多,直到他拿到了帝國的最高權柄,他仍在繼續努力。

改革會刺激經濟發展,卻也會觸及很多人的利益,這也是歷朝歷代眾多改革失敗的原因之一。張居正也不例外,改革讓很多官員失去了原有的利益,於是乎有一大批既得利益者開始反對張居正。

在明代,父母去世後,必須回家丁憂三年,再回朝做官,哪怕張居正位居首輔,也無法逃避這個問題。萬曆五年,張居正父親去世,理論上張居正必須回家居喪,而此時正是改革的關鍵時刻,假若張居正不在,那麼改革可能功虧一簣。

反對派的人抓住了把柄,嚴辭要求張居正回家丁憂,一則張居正改革得罪了太多的人,很多人想除掉張居正,一則那些沽名釣譽言官,想借此顯示一下自己的身份,於是大家群起而攻之,上疏皇帝禁止張居正奪情。

明朝內閣首輔張居正,生活極度奢侈,為什麼仍然被稱為一代名相?

史料記載:

“時彗星從東南方起,長亙天。人情洶洶,指目居正,至懸謗書通衢。”

此時彗星從天空劃過,人心惶惶,很多人都認為張居正有不良企圖,合夥攻擊張居正,甚至有人在街巷路過貼上了誹謗張居正的海報。

面對如此局面,張居正鎮定自若,沒有受到他人的影響,只是穿著孝服上朝,面對重重阻力,張居正堅持了下來。這可能只是改革當中的小插曲,究竟有多少困難擋在張居正面前,我們也不得而知。

想來張居正也很清楚,他在位的時候,大臣們畏懼他,才順從他,如果他去世後一定沒有好下場。既然知道如此為何還堅持改革,難道張居正全是為了他自己?事實不言而喻,

為此,我們不應過多關心張居正的個人問題,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我們應對偉人致以最崇高的敬意,他的功勳也將被萬世牢記。


明朝內閣首輔張居正,生活極度奢侈,為什麼仍然被稱為一代名相?

別忘了,歷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張居正奢侈也罷,不奢侈也罷,都是為了宣傳的需要。但是他所推動的改革,卻是真真正正給明朝續了命,說他是一代名相也就不為過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