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這條老街很江南,是網紅打卡新寵,沒有一絲商業味

希望,有一天

你也會站在我曾駐足的地方,看一看我現在向你所描述的風景

輕聲說一身,“真好!”

蘇州這條老街很江南,是網紅打卡新寵,沒有一絲商業味

攝影:應志剛

文圖/應志剛

蘇州相城的太平老街,我是第二次去。

有意思的是,兩次去的路徑都不一樣,實際上當地人也說不清楚,進入老街的主入口究竟在哪。

從沒去過的朋友,可以把車泊在老街附近任何一處可以停車的地方。

這裡的人很淳樸,哪怕停在人家門口,客客氣氣跟人打聲招呼,沒人會為難你。

蘇州這條老街很江南,是網紅打卡新寵,沒有一絲商業味

攝影:應志剛

蘇州這條老街很江南,是網紅打卡新寵,沒有一絲商業味

攝影:應志剛

蘇州這條老街很江南,是網紅打卡新寵,沒有一絲商業味

攝影:應志剛

跟當地人打聽一下老街大概的位置,確定一下方位,然後你可以隨意選擇一條弄堂,往裡走就行

有時會走到人家的院子裡去。院子大都很美,牆上攀滿藤蔓類植株,掛著不知名的果子

不要擔心尋不見出路,院子盡頭還有出口,繼續往裡走。

穿過幾個院子,你會被一條河擋住去路。恭喜你,你已經站在了老街上。

蘇州這條老街很江南,是網紅打卡新寵,沒有一絲商業味

攝影:應志剛

蘇州這條老街很江南,是網紅打卡新寵,沒有一絲商業味

攝影:應志剛

蘇州這條老街很江南,是網紅打卡新寵,沒有一絲商業味

攝影:應志剛

如果你不是很趕時間的話,先不要忙著自己去尋找風景,和依著牆根曬太陽的老人聊聊天,他們會告訴你很多關於老街的故事。

當然,這也是為你尋找到老街最美的風景做準備

蘇州這條老街很江南,是網紅打卡新寵,沒有一絲商業味

攝影:應志剛

蘇州這條老街很江南,是網紅打卡新寵,沒有一絲商業味

攝影:應志剛

蘇州這條老街很江南,是網紅打卡新寵,沒有一絲商業味

攝影:應志剛

站在老街的任何一處地方,你的視線都繞不開一株高大的銀杏樹。

我去的時候,銀杏的葉子還不太黃。

這兩天去,如果陽光燦爛的話,應該是金燦燦的一片,高聳的華蓋如此,地上也如此。

這株銀杏已經有800多歲,據說是南宋太尉王皋的第二個兒子種植的。

蘇州這條老街很江南,是網紅打卡新寵,沒有一絲商業味

攝影:應志剛

蘇州這條老街很江南,是網紅打卡新寵,沒有一絲商業味

攝影:應志剛

蘇州這條老街很江南,是網紅打卡新寵,沒有一絲商業味

攝影:應志剛

王皋因為平叛救駕有功,後又被南宋高宗封為柱國太傅。

在護送高宗到蘇州時路經此地,王皋發覺這是塊風水寶地,於是安居於此。

數百年來,王氏一脈在此開枝散葉,由此成為“三槐王氏”的近祖地之一。

此地水網密佈,又有一條重要水道,古稱荻川、荻溪,現今叫做濟民塘,聯通蘇州、無錫兩地,因水運交通而日漸繁盛。

到了明清時期,濟民塘兩岸的街市,商賈來往不絕,成為一座繁華集鎮。

蘇州這條老街很江南,是網紅打卡新寵,沒有一絲商業味

攝影:應志剛

蘇州這條老街很江南,是網紅打卡新寵,沒有一絲商業味

攝影:應志剛

蘇州這條老街很江南,是網紅打卡新寵,沒有一絲商業味

攝影:應志剛

銀杏樹是太平老街的地標。

老人們說,銀杏樹的根通往地下龍宮,所以800多年不枯,年年結果,還在樹幹上長出一株百年枸杞,護佑一方百姓平平安安。

樹旁有一口古井,甘泉常年不絕,遇到乾旱之年,哪怕周邊的河浜都乾涸了,井裡的水卻是怎麼取都取不盡。

蘇州這條老街很江南,是網紅打卡新寵,沒有一絲商業味

攝影:應志剛

蘇州這條老街很江南,是網紅打卡新寵,沒有一絲商業味

攝影:應志剛

蘇州這條老街很江南,是網紅打卡新寵,沒有一絲商業味

攝影:應志剛

古井依著太平禪寺的牆根。這裡起先是王氏宗祠,明朝起,改為王氏家庵,稱永裡庵。

後來又改做猛將堂,到了2004年4月,易名太平禪寺。

寺內建有大雄寶殿,正中供奉高1.6丈的釋迦牟尼如來佛金色座身及助侍迦葉、目健連菩薩.佛堂東西兩邊排列著形象各異的18 尊羅漢金身;佛堂朝北供奉著南海觀世音菩薩,兩側朝南供奉著文殊和普賢菩薩。

太平禪寺現已成為當地舉辦非遺項目“廟會”的重要場所。

蘇州這條老街很江南,是網紅打卡新寵,沒有一絲商業味

攝影:應志剛

蘇州這條老街很江南,是網紅打卡新寵,沒有一絲商業味

攝影:應志剛

蘇州這條老街很江南,是網紅打卡新寵,沒有一絲商業味

攝影:應志剛

到太平老街,除了欣賞古銀杏的春華秋實,更應該去看看那6個形似蒙古包的磚砌糧倉

傍著濟民塘南的荻溪倉舊址,始建於明代,是典型的江南儲備糧食的社倉。

到了民國十八年,這裡開辦了太平鎮上第一家由機器軋米的碾米廠。

上個世紀60年代末,碾米廠停辦,改建成太平糧管所北庫,新建糧倉17間,磚園倉7座,可儲存糧食165萬公斤。

蘇州這條老街很江南,是網紅打卡新寵,沒有一絲商業味

攝影:應志剛

蘇州這條老街很江南,是網紅打卡新寵,沒有一絲商業味

攝影:應志剛

蘇州這條老街很江南,是網紅打卡新寵,沒有一絲商業味

攝影:應志剛

修葺一新的荻溪倉舊址,仍能尋找到石砌駁岸房、帳房、司稱房等10來間廠房。現在大都成為了文創空間,多了一份小清新的味道。

秋日的午後,保留至今的6個穹頂式儲糧倉,帶著厚重的年代感,立在藍天之下,已成眾多遊客的“網紅打卡地”。

糧倉撩動著人們懷舊的情愫,人們在此合影留念,不僅僅因為它留存著歷史的印記,更是我們懷念逝去青春的一種儀式

蘇州這條老街很江南,是網紅打卡新寵,沒有一絲商業味

攝影:應志剛

蘇州這條老街很江南,是網紅打卡新寵,沒有一絲商業味

攝影:應志剛

蘇州這條老街很江南,是網紅打卡新寵,沒有一絲商業味

攝影:應志剛

來到太平老街,我請你一定要慢下腳步,細細尋味暖陽下新收蘆葦的香氛,去觸摸那斑駁的老牆,看苔痕蔓延,恍若時光輕慢流淌

你可以去當年抗日健兒們聚集的革命遺址,聽一聽崢嶸歲月裡的“風在吼,馬在吼”。

可以去京劇《沙家浜》中胡傳魁的原型——胡肇漢的老宅,看看這個反覆無常的漢奸那破落的宅院。

在這裡,你或許會明白,一個人在歷史抉擇關頭,怎樣做個摸著良心敢說自己頂天立地的人

蘇州這條老街很江南,是網紅打卡新寵,沒有一絲商業味

攝影:應志剛

蘇州這條老街很江南,是網紅打卡新寵,沒有一絲商業味

攝影:應志剛

蘇州這條老街很江南,是網紅打卡新寵,沒有一絲商業味

攝影:應志剛

太平老街的故事,講也講不完。

我在利民橋頭偶遇第一次帶我遊覽老街的龔仁芝先生,他是當地的文史專家。我向他打招呼,他問我姓名。

報上名號,他一下就回憶起來,跟邊上的人說,“他是第一個寫我們老街的作家。”

我們再次暢聊許多,他的心裡藏著一部關於老街的鉅著,我又趁機翻了幾頁。

蘇州這條老街很江南,是網紅打卡新寵,沒有一絲商業味

攝影:應志剛

蘇州這條老街很江南,是網紅打卡新寵,沒有一絲商業味

攝影:應志剛

蘇州這條老街很江南,是網紅打卡新寵,沒有一絲商業味

攝影:應志剛

站在高拱的利民橋上,腳下的荻川水潺潺流淌,穿過街巷,浸漫過沃土芬芳的田野,向著遠方而去。

日色漸斜,水波金色盪漾,老人收起曬了一天的花被子,我能聞見,那被子上溫暖的氣息。

一條狗跟了我很久,送我到橋的那一頭,走出老遠,它還在對我搖尾巴。

善良是能被萬物感應的。如同老街深藏的故事,有緣的人總會讀懂。

蘇州這條老街很江南,是網紅打卡新寵,沒有一絲商業味

攝影:應志剛

蘇州這條老街很江南,是網紅打卡新寵,沒有一絲商業味

攝影:應志剛

蘇州這條老街很江南,是網紅打卡新寵,沒有一絲商業味

攝影:應志剛

應志剛,浙江寧波人

資深媒體人: 任職媒體20載,曾任人民日報《中國經濟週刊》記者、人民網蘇南頻道新聞中心主任、中國日報網江蘇頻道總編。

旅行達人: 樂途靈感旅行家(央視形象代言人)、同程旅行家、驢媽媽旅行達人、途牛大玩家、中國國家地理網專欄作者等。

文旅作家: 已出版小說《最高使命》,散文集《突然有了鄉愁》、《散落一地的溫柔》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