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預防腸癌?

HonE一個人


腸癌包括了結腸癌和直腸癌,是我國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腸癌從正常腸上皮→過渡增生上皮→早期腺瘤→中期腺瘤→晚期腺瘤→癌的演變過程已較清晰,一般需10年以上。根據流行病學研究結果顯示,腸癌的發生與環境、飲食和遺傳因素密切相關。

哪些人容易得腸癌?

1.有家族史

有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和遺傳性非息肉病性大腸癌的人,都是腸癌的高危人群。有資料顯示,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患者25歲時腺瘤的惡變率,30歲時為50%,而60歲時幾乎達到100%,中位惡變年齡為36歲。而遺傳性非息肉病性大腸癌國內研究報道平均發病年齡為40~45歲。

2.個人史

(1)炎症性腸病

炎症性腸病相關性腸癌主要與病程長短和病變範圍有關。病程>20年,患腸癌的幾率在12%~15%,而病程>30年者,腸癌的幾率增加到50%。

(2)膽囊疾病

早在1978年外國科學家就首次報道了膽囊切除可增加大腸癌的發病率,並引起了國內外學者的關注。目前膽囊疾病導致腸癌的發病機制尚不明確。業界認為可能與膽囊切除後,膽汁流動動力學及膽汁成分的改變導致機體出現一系列病理生理改變有關。

(3)下腹部放療史

許多研究資料顯示,女性生殖系統腫瘤如宮頸癌、子宮內膜癌、卵巢癌以及男性的前列腺癌等接受放療後,患腸癌的幾率明顯增加。

(4)糖尿病

國外有報道既往有糖尿病史的患者患直腸癌的風險是健康人的2倍多。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與大腸癌都有相似的生活方式和環境危險因素如肥胖、體力活動少、飲食中低膳食纖維而高糖等。

3.飲食、環境影響

飲食中高糖、高脂、低纖維,常吃辛辣、煎炸、紅肉等食物,以及久坐、運動過少等人群,都是腸癌的高發人群。而環境和水汙染同樣不容忽視。

如何預防腸癌?

1.一級預防

一級預防以健康生活方式為主。飲食應以低脂、低糖、高纖維素為主,研究發現攝入較多蔬菜、水果,與腸癌的發病危險呈顯著負相關。另外,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平時多飲水,養成每日排便的習慣,減少腸道內致癌物質的停留,從而降低腸癌的發生率。

2.二級預防

針對有家族史、腺癌性息肉、40歲以上中老年人、出現原因不明的大便異常者,應到醫院進行大便潛血、脫落細胞和腸鏡檢查,及時發現癌前病變和早期腸癌,並予以治療。

3.三級預防

對腸癌患者進行積極治療,以提高生活質量,延長生存期。主要是以根治性手術為主的綜合治療包括根治性手術、化療、放療、分子靶向治療及中醫中藥、免疫治療等。


藥師方健


我個人認為多吃紅苕,包穀,水果,青萊,少吃所為高級食品。我在幾年前住院的時候有一個我們四川的老鄉,他自己是開醫院的,而且是大醫院,他住45號床,我住46號床,有時候大家就講我們為什麼會得癌症,我記得他老婆講的最多的就是他們吃的都是有機食品,因為他們是醫生吃東西是很講究的,聽他老婆的意思只要能買得到的價格不是問題,很多人一輩子都沒聽說過個只要好他們都吃,可她老公是腸癌,死的時侯才43歲。要死之前我問他下輩子做什麼,他非常堅定的說,假如有下輩子就做農民。後來我想他說的很對,如果沒得錢多吃一些紅苕苞谷的可以80歲他也不一定會是死於腸癌吧。只是我個人認為。


影視領域創作者李師


你好,我是齊冬梅醫生,一位中醫腫瘤科的老中醫。長期從事腫瘤科的診治、教學、科研工作20餘年。很榮幸能夠回答您的問題,希望這篇文章能夠幫助到你。

腸癌是近些年發病率較高的惡性腫瘤,其中包括結腸癌和直腸癌。腸息肉一般是指良性的息肉,包括絨毛狀管狀腺瘤、管狀腺瘤、錯構瘤。良性息肉較小,表面光滑,質地柔軟,平時沒有明顯症狀。

而腸癌是一種惡性腫瘤,分型包括管狀腺癌、黏液腺癌、未分化癌;腫瘤表面凹凸不平,質硬,可伴有出血或潰瘍,體積可能較大;腸癌早期也是無明顯症狀,腸癌中晚期患者可能出現腹痛、消瘦、便血、膿血便,甚至肝肺轉移等症狀。的確有95%的腸癌是由良性息肉發生癌變而導致的。

引發腸癌的主要因素就是遺傳,如果是家中有患得過腸癌的人,則患腸癌的機率會比普通家庭高出15%,家族關係越密切,患癌的概率也就越高。另外腸癌的形成大部分和飲食相關,比如進食過多紅肉的的高蛋白、高脂肪飲食都可能會導致腸癌。想要預防腸癌,阻斷腸癌的發生,在日常生活中就要從小事做起!

定期進行針對性的癌症篩查,腸鏡是最直接,可早期發現病變的一種檢查方式,由於結腸迂曲冗長、患者腸道準備條件差異等原因,可能一次腸鏡檢查不能發現全部問題,但在患者充分腸道準備後,明顯病變可第一時間直接發現。糞便隱血、腹部CT、x線鋇劑灌腸等都是可以輔助檢查腸癌的方式,定期檢查是有效發現腸癌的重要方法,早發現、早治療、早康復。

中醫治癌在醫學中是比較重要的方式,“中醫三位一體療法”採用內服與外用,局部和全身,臟腑和經絡穴位相結合的綜合療法。消減瘤體局部病灶,增強機體的免疫力,保障免疫監視系統正常運行,以使機體主動消滅轉移的癌細胞,實現長期帶瘤生存。

除了定期檢查,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營養合理,保證營養均衡,保證自己每日營養的補充,按照患者自身的情況,適當的進行有規律的、持續的鍛鍊,提高人體的免疫機能,增強體質,有助於抵抗癌細胞的侵蝕。

以上就是我的解答,歡迎關注和轉發,大家有什麼癌症方面的疑問,都可以私信、評論您的問題,我將盡力為您解答您的疑問。


齊冬梅院長


腸癌可以說是一種比較常見的腸道腫瘤,前面的時候,我媽媽因為排便異常,做了一個腸鏡的檢查,但是還真是提心吊膽,生怕會有什麼腸道的問題,幸好結果一切正常。

腸癌的發生跟遺傳有一定的關係,尤其是一些家族有遺傳性腸息肉的病史的人群,屬於腸癌的高危人群。如果自己家族中有著類似的病史,平時最好多關注一下自己的腸道健康。

那麼如何能夠更好地保護好自己的腸道呢?

首先,好好吃。腸道是我們人體主要的消化吸收器官,腸粘膜如果長年累月接觸的都是一些不健康食物,比如燒烤,辛辣,油炸食物等等,或者高糖高鹽高脂飲食等不健康飲食,也會危害到腸道的健康。

然後,好好拉。我們吃進去食物,經過吸收消化,營養吸收了剩下的就是廢品了。這些沒用的廢品如果不及時排出去,一直呆在腸道里頭,那麼就可能會讓腸道吸收更多的致癌物,所以,養成健康的排便習慣,也是可以預防腸癌的。

做好了這些,還有一個非常關鍵的,就是做好日常的健康體檢。不要等到症狀明顯了才知道去醫院,平時最好一年能夠進行一次健康體檢,對於異常情況可以早發現早治療,把疾病扼殺在萌芽狀態!


婦產科女司機颯姐


對於腸癌的預防其實還是非常好預防的,做到以下幾點就可以有效預防


1、少吃大油炒菜,也就是炒菜少放油,這是醫學界對大腸癌的一個建議,舉例:宮保雞丁,由於整個雞丁都需要用油炸過然後在抄然後在熟了的時候在淋明油,這道菜雖然好吃但是油太多,這類菜儘量少吃

2、西方人大腸癌比例是亞洲人的十幾倍,正是他們的飲食結構造成的,早上牛排,中午吃牛排,晚上還是牛排,正是這種飲食結構促進了腸癌的發生,少吃肉多吃菜,尤其是粗纖維蔬菜更要多吃


3、多吃雜糧,營養價值多,而且利於人體健康

4、多走動減少久坐時間,促進腸道蠕動

5、大便每天至少一次,不憋大便,一定要及時排出,切勿感覺自己沒事好幾天不排,這都是毒素,對身體非常不健康

6、超過40歲男女,建議做腸鏡肛門指撿,可以及時發下直腸、大腸、息肉、一旦發現建議切除,將腫瘤消滅在搖籃中

7、慢性潰瘍性腸炎需要及時治療切勿延誤,因為長期炎症會導致腸癌的發生

8、家族史中直系親屬有人患過癌症,尤其是消化系統癌症的需要注意檢查自己的身體,最好每年做一次體檢,另外驗血中的腫瘤標記物不是判斷癌症的標準,一旦血液總髮現標記物,那麼說明腫瘤已經在身體中,這點需要格外注意

原創不易,每一次點贊評論都是給我最大的鼓勵,希望我的回答可以給你幫助,哪裡說得不對多多指教,謝謝^-^


小魚大魚看世界


腸癌是發生在消化道中的惡性腫瘤,與預防大多數腫瘤相同,人們可通過一些預防措施避免患此疾病。

腸癌的發病原因目前尚不清楚,多數認為與不良的生活方式如吸菸、食用紅肉和加工肉類、飲酒、缺乏運動以及肥胖以及遺傳因素有關。


因此日常生活中,人們可通過戒菸戒酒、少吃豬肉和牛肉等紅肉、少吃加工肉類、少吃醃製食物、增加運動量、減肥等措施預防腸癌。

對於家族中患有此病的人群,除了做到以上幾點外,還應每隔一年去醫院做相關體檢等預防該病的發生。



胃腸醫生楊景哥


腸癌指腸道的惡性腫瘤,它的發生是和多個因素有一定的關係。部分腸癌患者具有一定的家族遺傳傾向性,其它患者的發病和不規律的生活習慣和飲食習慣有一定的關聯。而腸癌患者早期可無明顯症狀,而後發展迅速,大多到被明確診斷時已是中晚期。因此,在日常生活中,預防腸癌的出現,要做到以下三點。

1、多自檢

若有反覆腹痛、突然消瘦、便血、大便變細等症狀出現,應儘早到醫院行相關檢查。有高危遺傳因素的人群可考慮定期進行糞便隱血檢測,用於發現各種消化道出血性疾病,尤其是腸癌的早發現早診斷。

2、邁開腿

肥胖,尤其腹型肥胖是獨立大腸癌的危險因素,同時,體力活動過少也是大腸癌的危險因素。建議每週進行三到四次的低強度長時間的運動,如慢跑、快走等,這樣可減少患大腸癌的機率。

3、管住嘴

合理安排飲食,適當增加主食中粗糧、雜糧的比例,不宜過細、過精,少食生冷、辛辣刺激食物。


小醫健康說


第一,健康飲食

大量的研究已經證實高脂肪高熱量飲食與結腸癌的發生密切相關。還有,長期紅肉飲食也會增加大腸癌的發病率。所以,應該清淡飲食,多吃新鮮水果和蔬菜,少吃油炸食物,少吃豬肉,羊肉等紅肉,多吃魚類,蝦類等優質蛋白。



第二,戒酒

有研究發現長期飲酒會增加大腸癌的發病率,需要戒酒,少喝酒或者不喝酒。

第三,體育運動,保持體型

有研究發現,肥胖也是大腸癌的高危因素,建議適當的體育鍛煉,保持標準的體重。

第四,定期體檢。

大腸癌的篩查收到包括大便潛血試驗和腸鏡檢查,推薦40-50左右的人群開始接受篩查,如果腸鏡沒有發現問題,可以5年後再做一次腸鏡。如果發現腸息肉,需要再腸鏡下切除,一年後再次複查腸鏡,檢查有沒有息肉復發。



大腸癌是可預防的,而且早期癌症的治療效果也是非常好的。


普外科曾醫生


一.飲食適量適時

作為消化道常見的惡性腫瘤,腸癌的發生和我們日常的飲食習慣有著極大的關係。其中,晚餐尤其需要注意,不宜吃的過晚和過早,人到中年以後,消化道功能不能像年輕人一樣強大,如果晚餐吃的過晚和過飽,容易造成消化不完全,產生大量有害物質累積在腸道中,加大了患腸癌的風險。

二.多吃粗糧蔬菜

粗糧對於精糧,含有更多更豐富的營養物質,更重要的是含有更多的膳食纖維。膳食纖維素對於消化道是大有益處的,它可以促進腸道蠕動,減少腸道垃圾的沉積,使腸癌的發生概率大大降低。

三.減少脂肪攝入

高脂肪高膽固醇的食物不僅是心腦血管的天敵,更是腸道健康的一大隱患。比如豬油,肥肉,動物內臟等食物,如果吃太多容易誘發結腸癌。

四.按需補充維E,多補充硒元素

日常生活中多吃一些富含維生素E的食物,比如核桃,海產品,奶製品等等。硒元素是被廣泛證明和癌症有密切關係的元素之一,缺硒可能導致直腸癌的發病率增加。常見的含硒元素較多的食物有大蒜,蘆筍,芝麻等等。

五.餐後慎吃甜食

本來晚餐就不宜吃的過飽,如果再加入高熱量的甜食,就更加重了腸道的負擔。

六.積極參加運動

通過運動來平衡日常飲食攝入,同時可以幫助腸道進行蠕動,有利於排洩物通過腸道,降低了有害物質在腸道的積累。


美小護蘭蘭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國腸癌發病率處於快速上升的階段,成為排名第三位的惡性腫瘤。之前世界多數國家認為腸癌的篩查階段應在50-75歲,但最近幾年法國提交的研究顯示,45-49歲人群腸癌發病率是40-44歲群體的400%。這麼看腸癌的檢查應該進一步的提前,那麼在現在的醫療條件下,腸癌哪種檢查準確性更高呢?

腸癌哪種檢查準確性更高呢?

目前各醫院根據自身條件,對腸癌的檢查包括:腸鏡檢查、大便隱血檢查、腫瘤標誌物檢查、CT結腸成像檢查和糞便基因檢查。下面分別介紹下。

CT檢查被很多人所認可,尤其是患者已經有了遠端轉移的情況,比如腸癌中最容易的肝轉移準確率很高,但是CT檢查對於早期(I期)的準確率較低,使用較少。

糞便基因檢查是一項比較新的檢查技術,主要是通過檢測出糞便中的癌基因來確定是否有大腸癌,檢查時間短,準確率也比較高。但也有一定的侷限性,比如有效率大約是70%,這就會造成一部分患者被漏檢。

大便隱血檢查是一項比較傳統的腸癌方式,基本上所有的醫院都可以進行,但對於隱血陽性只是懷疑,並不能夠確診。而且對於是否有轉移也無法得出結論。

腫瘤標誌物檢查是另外一種血液檢測方式,在很多腫瘤檢查中都有運用。在針對腸癌患者時,可以注意CEA(癌胚抗原)、CA199(糖鏈抗原199)和CA50(糖鏈抗原50),這三個指標偏高往往與消化道腫瘤(胃癌、肝癌、胰腺癌、膽囊癌、腸癌)相關,但是對於確診為腸癌還是準確性不高。

腸鏡檢查幾乎可以說是最為準確的一種方式了,腸鏡可以使醫生能直接看到病灶部位,甚至對於一些組織可以直接刮取,進行病理檢查。而病理檢查也是目前所有檢查方式中最可靠的一種。

除此之外對於術中的病理檢查與腸鏡一樣;但是很多人提到的體檢中心的指檢可靠性就較低了。

看完以上不同方式的介紹,對於腸癌哪種檢查準確性更高已經不用再說了。需要說明的是,在就醫檢查時,為了確診癌症的原發病灶,轉移情況,病理分型等,需要做多種檢查,也請患者能夠耐心配合。畢竟只有對腸癌檢查的準確性越高,治療方案才會更有針對性,效果也會更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