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到十五:九種習俗,九種忌,瞭解

年時將近,年味漸濃。鼠年到,鼠來寶,幾種禁忌要記牢,風俗習慣遵循好,新的一年樂淘淘。


初一到十五:九種習俗,九種忌,瞭解

初一到十五:九種習俗,九種忌,瞭解

九種習俗等你記


1、初一拜年“新年好”

正月初一是新年,新的一年從一句喜氣洋洋的問候開始吧。

正月初一挨家挨戶拜年是一種習俗,晚輩給長輩拜年,不僅是一種問候,同時也是一種祝福。拜年吉祥話後,長輩也會給晚輩紅包,當做新一年的彩頭。

給親戚朋友拜完年後,左鄰右舍也相互拜年,希望新的一年大家都能萬事順心。


2、初二回孃家

正月初二回孃家是我國的傳統習俗,在古代,女兒嫁出去了一般不會輕易回孃家,兄弟姐妹間也很難團聚。

正月初二,就是姐妹團聚的日子,大家團坐在一起,陪在父母身邊,交流感情。


3、初四迎接灶王爺

按照民間傳說,初四灶王爺要清點人口,所以人人都要在家不出門,點燃鞭炮,焚香敬果迎接灶王爺的到來。

初四這一天,按照傳統,最好不要出門。同時這一天還要把過年來吃的剩菜合在一起,做大雜燴。

初一到十五:九種習俗,九種忌,瞭解


4、初五“破五”迎財神

初五作為財神的誕辰,很多商家會選擇在這一天開業,人們在這一天迎接財神到家,希望自己在新的一年財運亨通。

初五又稱“破五”,是說過了初五,初一以來的所有禁忌都可被打破,不再遵守了。


5、初七“人日”七寶羹

傳說女媧先造出了豬牛馬等牲畜,第七天才造出了人。正月初七,就是人誕生的日子,這天是所有人的生日。

在初七這天,按照傳統要吃七寶羹、吃麵條等,七寶羹是由七種蔬菜熬成,分別有韭菜、芹菜、蒜、芥菜、白菜等,各地多有不同。


6、正月十一請子婿

傳統民歌中有“十一請子婿”的說法,正月十一這天岳父要請女婿吃飯。

初二女婿大包小包來岳父家,十一這一天岳父要回請女婿。


7、正月十二搭燈棚

傳說正月十二是老鼠娶親的日子,在這一天裡,要藏剪刀、捏老鼠嘴、收舊鞋等。

正月十五賞花燈,從十二開始就要準備好,開始搭燈棚了。

初一到十五:九種習俗,九種忌,瞭解


8、正月十三點灶燈

中國風俗,從正月十三開始上燈,到正月十八落燈,有“十三十四神看燈”的說法。

“上燈圓子下燈面”,正月十三上燈日要吃圓子。


9、正月十五看花燈

“一年明月打頭圓”,古稱“上元節”,這一天大家都出來看花燈,猜燈謎,盡情享受新年的滋味。


初一到十五:九種習俗,九種忌,瞭解

初一到十五:九種習俗,九種忌,瞭解

九種禁忌要記牢


1、初一忌動掃帚

初一當天不要動掃帚,動掃帚會把新一年的福氣掃出去。初一是拜年串門的日子,大家都喜氣洋洋的,在這個時候動掃帚掃地,也有一種把客人往外趕的感覺,所以最好不要。


2、初四忌出門

傳統習俗認為,初四是灶王爺來人間的日子,所以這一天要迎接閻王爺不能出門。


3、正月忌剪頭髮

正月裡不能剪頭髮,其實“正月剪頭死舅舅”是一種誤傳,本來應該是“思舊”。源自於明末清初人們懷念舊朝,以不剃頭表示思念舊朝。


4、吃魚留下頭和尾

過年每家都會有一條魚,表示年年有餘。但餐桌上的這條魚不能都吃乾淨了,要留下頭尾,表示新的一年不僅能吃飽喝足還能有富餘。


5、初一當天別借錢

過年期間別向別人借錢,也別催債,新年開始就被金錢糾纏,一年都會過的不順心。過年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一個好心情,新年有好心情,新的一年才有幹勁。

初一到十五:九種習俗,九種忌,瞭解


6、初一早上吃剩飯

初一早上要吃年三十的剩飯,表示舊一年的延續。其實除了寓意,很多人年三十都會整一大桌菜,這些菜通常一頓吃不完,初一早上吃剩飯也是節約糧食,落實光盤行動。


7、新年忌啼哭

新的一年不要哭哭啼啼,人們認為新開始就哭哭啼啼,那新的一年也會黴運不斷。新的一年保持好心情,別生氣,別哭鬧,啥事也沒有開心過年重要。


8、不要打破器具

人們認為新年打破碗、杯子等都是不吉祥的,但其實歲歲平安,打破東西可能也會預示著你新的一年有所突破。


9、初九不能曬衣

初九這一天是“天公日”,就是玉皇大帝的生日,這一天不能曬被子。

過年的習俗和禁忌其實都是一種文化,雖然很多在當代人看來是一種迷信,但它更像是一種過年的標誌,好像有了它就有了年味。


金屬鬧春,鼠你最有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