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最美偷情詞,詞人勾引尼姑,後私情敗露寫下一首詞,反成絕唱

歡迎關注我的“文化點心鋪”:詩和遠方並不遙遠,它就在眼前。多數時候,這裡只談文學;偶爾也會看看窗外,聊聊外面的精彩;

宋代最美偷情詞,詞人勾引尼姑,後私情敗露寫下一首詞,反成絕唱

俗語說“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在古代社會,文人對美女的偏愛,一直都是古典詩歌中經常出現的內容。諸如描寫女子美好的體態,以女子口吻抒發相思離愁等等。在宋代,由於商品經濟的發展,市民文化的流行,文人士大夫在男女情事上也相對開放很多。

但多數文人礙於封建倫理道德,在男女關係上大多還是止於對“美色”的欣賞與讚歎,更加註重精神上的交流。然而,也有一些文人對美女的愛好超越了倫理道德的底線,甚至有些令人不齒。例如北宋著名詞人張先,就是一個因“好色”而出名的文人。

宋代最美偷情詞,詞人勾引尼姑,後私情敗露寫下一首詞,反成絕唱

作為一個文人,張先的詞寫得很不錯,與柳永齊名。但在男女情事上,張先的行為確實有些令人不齒,據傳他80多歲時還取了一個十幾歲的小妾。他對美女的愛好,已經不止於欣賞,更多的還是情慾上的放縱。例如他的這首《一叢花令》堪稱宋詞壇的絕唱,卻也是宋代詞壇最美的一首偷情詞。全詞如下:

北宋·張先

傷高懷遠幾時窮?無物似情濃。離愁正引千絲亂,更東陌、飛絮濛濛。嘶騎漸遙,征塵不斷,何處認郎蹤?

雙鴛池沼水溶溶,南北小橈通。梯橫畫閣黃昏後,又還是、斜月簾櫳。沉恨細思,不如桃杏,猶解嫁東風。

宋代最美偷情詞,詞人勾引尼姑,後私情敗露寫下一首詞,反成絕唱

這首詞唯美深情,歷來為後人盛讚,但其背後隱藏的卻是張先年輕時的一段風流韻事。傳說,他年輕的時候, 在京城一座寺廟禮佛時,偶遇一貌美小尼姑,霎時怦然心動。於是,張先便使勁各種花言巧語,贏得小尼姑芳心,夜夜與之私會。

後來,二人私情敗露,被迫分手。臨別時, 張先對小尼姑不勝眷戀,於是寫下了這首《一叢花》寄託情意。這首詞寫成以後,轟動京城,連當時的領袖歐陽修都對其讚歎不已,還送給張先一個“桃杏嫁東風郎中”的雅號。

宋代最美偷情詞,詞人勾引尼姑,後私情敗露寫下一首詞,反成絕唱

整首詞是站在女子的角度,描寫情郎離去後,抒情主人公內心的萬般相思與憂愁。上闕寫離別場景。開頭一句劈空而來,省去了此前的許多往事,深沉感慨。女子對情郎思念日久,可是再多的情話都化為一句“登高望遠無時窮”了。

而後,詞作列舉了一系列的意象:柳絮、離愁、東陌、嘶騎,為讀者塑造出了一幅暮春送別的憂傷景象。柳絮翻飛,猶如女子的情思;情郎騎馬而去,只留下女子痴情凝望的身影。上闕以“離別”為中心,處處寫愁,處處含情,唯美深婉。

宋代最美偷情詞,詞人勾引尼姑,後私情敗露寫下一首詞,反成絕唱

下闕寫離別後的情景。詞作通過幾個場景的轉換,以離愁為線索,形象地塑造出了一個深陷憂愁中的痴情女子形象。她思念情郎,愁緒滿懷,一個人孤獨地在院落中徘徊。她走過小橋,看到成雙成對的鴛鴦,心情卻愈發憂愁。於是,她轉回畫閣,一個人在房間裡待著,直到斜月爬上簾子。

這些景物描寫中透著深深的孤寂感。主人公與情郎離別後,煢煢孑立,無比孤獨寂寞。在無數個淒涼孤獨的夜晚,女子輾轉難眠,想到自己的處境,想到過往的情感,心中傷感極了,在詞作最後,她懷著深深的恨意,想到自己的命運還不如飄零的桃花杏花,一片自傷自憐。

宋代最美偷情詞,詞人勾引尼姑,後私情敗露寫下一首詞,反成絕唱

在宋代詞壇,張先是以寫豔詞出名的。他的那些描寫豔情的詞作大都感情淡薄,空有其表。可是這首詞卻充滿深情,感人肺腑。我想,即便這首詞寫的是他年輕時的一段風流韻事,然而那時的他確實也是付出了一片真情的。

(注:文中圖片皆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本作者刪除。在此,感謝圖片的提供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