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O型腿90%是後天造成的,媽媽注意這3點,避免寶寶“O型腿”

好多媽媽總覺得孩子的腿看著有點彆扭,因為孩子的兩條腿看上去不怎麼直。然後就會問人:我家孩子羅圈腿怎麼辦?

寶寶O型腿90%是後天造成的,媽媽注意這3點,避免寶寶“O型腿”

大家都知道,新生寶寶的雙腿肯定是有些”O“型的,也就是我們俗稱的“羅圈腿”。可等孩子長到1歲半,兩條腿還是像“O“型腿;這時,媽媽們就有些著急了,心想孩子鈣片也吃過了、維生素D也是按規矩吃的,飲食也很注意,怎麼會這樣呢?這麼下去弄成個羅圈腿,長大了可怎麼辦呢?

寶寶O型腿90%是後天造成的,媽媽注意這3點,避免寶寶“O型腿”

一.O型腿百科

O型腿醫學上稱為“膝內翻”,也叫羅圈腿,因為造成O型腿的原因裡有遺傳因素,也有後天性疾病以及不良習慣所致,缺鈣缺維生素D3、過早站立、使用學步車等會導致寶寶出現O型腿。

寶寶O型腿90%是後天造成的,媽媽注意這3點,避免寶寶“O型腿”

胎兒在媽媽子宮內蜷曲身體,雙腿彎曲內收,致使很多嬰兒出生後雙小腿內彎,會隨著長大逐漸變直。大部分孩子在嬰幼兒時期都會經歷O型腿,X型腿,直腿之間的來回變化,這是孩子生長過程中的正常現象。

寶寶O型腿90%是後天造成的,媽媽注意這3點,避免寶寶“O型腿”

二.如何判斷孩子是否是O型腿?

讓孩子自然平躺,把紙尿褲和褲子都脫掉,然後輕輕的將孩子的雙腿拉直併攏,雙腳自然靠近。這時家長可以測一下孩子的膝關節間的距離。

寶寶O型腿90%是後天造成的,媽媽注意這3點,避免寶寶“O型腿”

如果這個距離小於3cm,說明正常;

如果膝關節距離在3-6cm之間,家長可以觀察,大多數學齡前兒童屬於生理性的,隨著生長髮育會自行改善,只有極少部分屬於病理性的,家長需要密切觀察,必要時需要就診檢查。如果膝關節間距離超過6cm ,則說明孩子可能存在O型腿的可能,這時建議家長帶孩子去就診,請醫生進行進一步的明確判斷。

寶寶O型腿90%是後天造成的,媽媽注意這3點,避免寶寶“O型腿”

三.什麼情況下需要及時就診呢?

1.孩子兩歲以後還是O型腿,而且膝關節間距離大於6cm。

2.孩子兩條腿明顯不對稱。

3.孩子的腿彎的比較厲害。

出現了以上三種情況,建議帶孩子去醫院進一步諮詢,遵醫囑接受更詳細的檢查。

寶寶O型腿90%是後天造成的,媽媽注意這3點,避免寶寶“O型腿”

四.如何預防矯正?

1.不要過早學走路

媽媽、奶奶都喜歡和比人攀比。看到別人家孩子會走路了,自己就開始心急了,就駕著孩子學走路,或者讓孩子用學步車。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發育計劃,家長打亂了計劃,就會給孩子帶來傷害。腿部肌肉發育不好,骨骼鈣化不完全,很容易導致寶寶腿部的永久畸形。

寶寶O型腿90%是後天造成的,媽媽注意這3點,避免寶寶“O型腿”

2.帶孩子多曬太陽

一般來說,患上O型腿的主要原因就是孩子的身體缺乏鈣元素,導致骨質比較軟,所以走路的時候雙腿承受不住的重量就會出現O型腿的症狀。想要緩解這種情況,我們就可以選擇多帶寶寶去曬曬太陽,加速體內鈣元素的合成,增強骨密度。讓孩子的骨質變得更加強,相信隨著年齡的增長,這種情況能夠得到一定的緩解。

寶寶O型腿90%是後天造成的,媽媽注意這3點,避免寶寶“O型腿”

3.不要久坐,多切換走站坐模式

儘管端坐對脊柱傷害小,但是坐著依然是比站著躺著對脊柱傷害大。所以當孩子坐著不動窩的時候,家長要多提醒孩子切換一下模式。起來走走跑跑跳跳,不要一直一直坐著。這些都是有一定道理的,長時間久坐對身體的負面影響,會因為你坐姿正確而減少,但不可能完全消除。

寶寶O型腿90%是後天造成的,媽媽注意這3點,避免寶寶“O型腿”

4.補鈣

有的寶寶是因為缺鈣導致的O型腿,這時如果寶寶能夠充分的補償到鈣就可以了。還可以選擇一些鈣含量高的食物給寶寶吃,還要多給寶寶曬太陽,這樣能促進寶寶鈣的吸收,對寶寶補鈣有了很大的幫助。(您的轉發與收藏,是對我們的最大鼓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