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試時,HR問“你還有什麼想問的”,其實是想問什麼?怎麼回答會更好?

新東方初中數學趙老師


【沈理職談】的觀點,這個問題很關鍵,也是一個大坑,可以透漏出來很多面試者關心的問題,因此一定要弄明白麵試官為什麼這樣問,應該從哪些方面來問。你認真讀完我這麼多年的總結,肯定收穫滿滿,具體細節建議如下:

第一、雷區:千萬不要問類似於薪酬、加班情況、公司戰略和已知的問題,也千萬不要說沒有想問的問題。

如果你說自己沒有想問的問題,除非面試官對你非常滿意,否則被pass掉的可能性是很大的,因為你如果說沒有什麼想要問的,說明你入職的意願並不強烈,對公司情況並不感興趣,也沒有深入思考想要知道什麼。<strong>也許你擔心問的多了暴露出來自己的劣勢,但是你不問的話,失去這個機會基本等於面試失敗,回家也等不到消息。

a、有的人第一個問題就是薪酬情況,這個就錯了,薪酬是可以問的,但是肯定不要放在第一位,顯得你還沒有工作就這麼關心收入,功利心太強;

b、也不要問加班的情況,因為這個只能證明你不願意付出,你是抗拒加班的情況的;

c、公司的戰略也不要去問,隱私問題在你沒有入職之前是不會告訴你的;

d、也不要問一些在官網和百度上可以查到的問題,比如公司的發展歷程,成功案例之類的,這樣只會證明你沒有提前做功課,問了以後是減分項目。

以上都是雷區,面試時候是需要體現自己積極向上和努力工作的風格的,不要關注個人得失和利益問題,這些等你入職了自然就明白了。

第二、可以問一些涉及個人成長、職業發展、培訓、行業對比等方面的問題。

具體加分的問題有哪些?

a、公司有沒有定期的職業培訓活動,讓我在這裡能夠得到不斷的提升。這個問題證明你是願意學習,願意成長的,是可塑之才。

b、公司的晉職晉薪政策是怎麼樣的,晉升渠道怎麼樣?這個問題證明你是在意職業發展的,肯定會為了自己的未來而努力,是一個奮鬥的好青年。

c、我在的部門有多少人,具體工作分工和安排是怎麼樣的?這個問題證明你現在已經很關心自己的工作了,做好入職準備工作了。

d、公司現在需要我急需解決什麼問題,我需要做哪些準備?這個問題證明你已經開始為公司著想了,已經把自己當成公司一員了。

e、根據我對行業的研究,目前咱們公司的業務發展和XX公司是差不多的,咱們現在有什麼優勢和特色?這個問題自己一定要做好功課,證明你是瞭解這個行業的,一般大boss願意回答你這個問題。

注意,最多問兩個問題就行了,不要超過三個,不然會適得其反。

第三、針對不同面試者和不同的崗位還要區別對待和問相關問題。

面試要分很多輪的,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1、如果面試你的是HR:<strong>你可以問一些關於組織架構、企業文化、培訓、發展、升職等相關正能量的問題;

2、如果面試你的是部門經理:你要問一些具體業務相關的問題,證明你懂業務,想了解業務,表現出自己的專業程度;

3、如果面試你的是大boss:你要問一些關於行業對比、自己行業看法,自己的建議相關的問題,證明你的格局很大,關注點也挺高的。

以上問題的內容肯定不是臨時發揮的,是需要提前做準備的,基本上逃不出這幾個方面,不打無準備之仗。

第四、面試官的心理活動是怎麼樣的?

面試官問這個問題,心裡主要考慮的是那些方面:


1、想讓你更清楚的瞭解公司,多給你解答疑問,面試官的基本工作;

2、想看看你的思維出發點,更看重哪些方面,便於綜合給你打分;

3、想了解你入職的渴望度,有多想在公司就職的興趣;

4、想了解你的面試準備程度,是否做了充分的準備;

5、想了解你的崗位匹配度,有沒有專業性的問題爆出來。

明白了面試官想要的是什麼,你才知道你可以說些什麼!

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幫助你,多交流、共進步!


沈理職談


HR最想知道的是,你對目前這個崗位有多少了解,以及從你關注的方面,可以看出你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01

把“我想知道”,換成“我確認一下”。

曾經我還是一個職場新人的時候,面對這樣的提問,我會問“具體的上班時間是怎樣的?”。

很長一段時間內,我都以為這個提問還不錯,至少挺中性的,反正沒提到錢嘛,也不是什麼敏感的話題。後來我問了一個做人力資源的朋友,她說這個問題並不能給自己加分。

因為人事聽到你這樣問,很可能會覺得你之前並沒有好好研究過他們公司,尤其是正規的公司,在招聘信息那裡是有說明的。

我建議把這個關於上班時間的疑問,換成“之前有看到咱們這邊上班時間是XX,我想確認一下是這樣的嗎?”

這樣會讓HR覺得,你之前真的有認真瞭解過他們公司,而且做事情嚴謹。

不要以一種「你之前什麼都不知道」的狀態去問,至少要讓面試官知道,你之前是有仔細看過他們招聘信息的。

這一點很重要。

02

問入職之後是否有專業的培訓?

新的工作一定和你之前的工作有所不同,需要學習適應。

作為一個新人,問到這方面,讓HR覺得你確實是認真來面試的,而且你願意到這公司來的意向挺強。關心入職之後的培訓,是積極上進的一個表現。

同時,從HR的回答上,你也可以看出來,公司的培訓流程是否完善。

03

問這個崗位的晉升路徑是怎樣的?以及對應的薪酬待遇如何?

我剛開始工作的時候,很不好意思談工資,覺得那樣留給對方的印象很不好。

直到在職場中吃了虧,才知道公司並不會因為你好說話就主動給你,即便有時候那些是你應得的。

一家正規還算完善的公司是有明確的晉升路徑和薪酬制度,薪酬出於保密,不便多說可以理解。如果HR連晉升路徑都回答不出來或回答的不夠清楚,說明公司就真的沒有,至少存在很大漏洞,你去這樣的公司無異於跳進了一個坑。

我一個朋友最近在職場就遇到了這樣的問題。

她入職新公司已經兩個多月了,做運營工作(會涉及到轉化率以及金額)。因為當初面試的時候,那是一個新項目,處在跑通從0到1的階段。朋友的性格也比較被動,所以雙方誰都沒有說到任何的提成獎勵。

我這個朋友工作很拼,能力也強。雖然才進去兩個月,課程轉化率已經做到了整個運營部門第一,業績遠遠超過第二名、第三名。而她付出的是晚上11點多、週末和中秋節依然在做轉化。

而且領導隔兩天就設置一個新指標,朋友都可以完成。以至於到現在,朋友覺得這很不公平,應該和領導談一下獎金的事情。

我很支持她主動去聊這件事。


因為職場中,能看到你業績、給你主動加薪的領導是少數,大部分領導是「你不提,他也不說」。

那就自己去搞明白這件事。把規則立好,會避免很多不必要的矛盾,甚至是糾紛。


and夏小麥:日更2000字,職場5年,一起變更好吖!

and夏小麥


10年國企7年HR經歷的人來告訴你,這個看似是個走過場的問題,實際是個雷區,稍不注意就會踩雷,把前面的分數拉低。

但同時也是你最後一次加分的機會,前面即使得分較低,也可以通過這個環節掙得不少分數,甚至實現逆轉。

一、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先要搞清楚問這個問題的目標是什麼?

我參與過的面試大大小小也有近百場,以前我也覺得這個問題就是個象徵性的問題,走過場的問題。後來經歷的多了,才發現這個問題真的很有必要。

因為整個面試的主動權其實是掌握在面試官手中,面試者是處於弱勢地位,這個環節是面試者唯一的一次主動權在手中的機會。

面試官就是想通過這個問題得到以下4個方面的信息:

1、 你的入職意願有多麼強烈?

畢竟找工作也是個雙選的工程,公司選中了你,也得要你有意願來入職。

2、 你的入職動機是什麼?或者說你的期望是什麼?

是為了錢?為了提升自己?為了公司平臺?還是你自己都沒搞清楚?還是其他的一些原因。

3、 看看你的思維格局:看看你的眼界在那個層次和位置。

4、 覺得差不多了,準備結束這次談話了:給你一個機會,看看你能不能給自己前面的表現做個補充

二、這個問題中埋著3個雷區,踩中就是分數大打折扣

哪怕你什麼都不問,說你沒有問題了,也比踩著3個雷區好。前者至少不會丟分,踩雷卻可能讓你前面的努力表現付之東流。

雷區1:問加班

問公司加班的時候多不多、加班有什麼補貼呀之類的問題。會讓面試官覺得你在拒絕加班,不是一個努力的人。

雷區2:問休假

公司一週休幾天?一年可能休假幾天?最長可以請多少天假?你都沒有入職就在問休假了,完全會讓人誤會你是個貪玩的人,

雷區3:問一些顯而易見的問題

公司主營什麼業務?這個崗位主要幹什麼?拜託,你連這些都沒搞清楚來參加什麼面試。

三、3種回答方式讓你展現你的不同之處

1、 問薪酬

關係到你的切身利益,要問清楚。一個人如果連自己的切身利益都不關心,那我也不覺得你的意願會有多強烈。

2、 問提升

公司能夠提供哪些培訓機會?晉升的機制是什麼樣的?晉升的通道什麼樣的?

3、 問期望

如果我入職的話,公司對我有什麼期望?需要我做什麼樣的角色定位和能力提升?

總結來說這個一個沒有標準正確答案,但是有明確的錯誤答案的問題。回答的好還會為自己加分增色。

更多精彩好書解讀,職場攻略、精彩品評請關注本頭條號“經管勵志書籍評級”!


經管勵志書籍評級


怎麼這麼巧,我剛面試完了一個自己相對滿意的候選人,最後就問了他你還有什麼想了解的。

候選人也顯然瞭解我問這個問題背後的目的,所以他問了與崗位和業務相關的兩個問題:一是要我再具體介紹一下公司目前的業務場景;二是讓我介紹一下設置這個崗位的目的及入職後的核心工作有哪些。

通常來講他提出的這兩個問題是大部分候選人在最後階段如果面試官給提問時間時最常問的兩個問題。

問這兩個問題有什麼好處呢?

首先你通過這兩個問題面試官的作答明晰了企業及崗位的基本情況,面試官向你介紹的情況一般會比你僅僅從網上去了解到的更為具體和全面,瞭解到了這些信息有助於你更好地判斷該企業是否合適自己。

其次,說句實在話,這兩個問題也是面試官想聽到的問題。因為我們可以通過候選人選擇提什麼問題,來判斷他此次換工作的主要目的和在乎的點到底在哪裡。

如果說候選人最後提的問題僅僅是這個崗位的薪資待遇如何,面試前面的精彩表現印象分會大打折扣。

而如果候選人問的是這個崗位是否有配套的培訓培養機制以及職業發展路徑是怎樣的,我們會判斷候選人對個人職業發展也比較關注,所以也會向他坦誠公司內部的實際,供他參考。


職場HR老王


說下我的經驗吧,我在面試過程中,最後一個環節的時候基本上都會問一句:“你還有什麼想問的?”我問這句話目的主要有以下幾個。

一、對這個面試者比較滿意,專業能力上比較符合我的要求,所以給面試者一個瞭解公司情況的機會,比如薪資福利情況,公司制度情況等等。

我是業務負責人,所以在面試過程中,聊的最多的是業務層面的事情,對公司的薪資福利,公司制度等說的比較少,所以我會給面試者一個提問的機會。讓面試者瞭解一下公司的相關福利情況,比如每個月的工資是怎麼發放的,工資構成是如何的,年終獎是怎麼發放的,和績效考核是個什麼樣的關係。公司上下班制度是如何的,有無一些公司層面的培訓等等。當然這樣的問題,面試者也可以直接問HR,如果面試者不問,HR一般情況下也不會主動告知。

二、留給面試者一個提問的機會,我想知道面試者對公司當下業務的一些想法,給其一個自由發揮的空間,準確的來說,這也是一個面試環節。

面試過程中的話題,受考官的限制比較大,考官不可能和麵試者談到所有的話題。所以這個時候,我需要面試者自由發揮,提出他對業務的一些想法,尤其是從面試者的角度來看,公司當下的業務有哪些地方做的不夠好,並且能夠提出自己的解決方案。除此之外,我也希望面試者能夠問到公司的發展策略,公司的發展戰略。我想看一下他自由發揮時候能說些什麼,對公司能提出什麼樣的建設性意見,以及給出什麼樣的解決方案。三、工作是一個雙向選擇的過程,我不僅僅是在挑選面試者,面試者也在挑選我,他如果不挑選,我反而會覺得他能力一般,因為有選擇權的人往往更加有底氣,更加有能力。

提問的這個環節,我想知道面試者的選擇權到底有多大。如果對方敢於說出公司當下的一些業務問題,並且明確表達這麼做不妥,我會覺得他也在做選擇,他不一定要選擇我們公司,他有一定的選擇權,換句話說,不愁找不到工作。這類人一般對自己比較自信,這樣的人我比較喜歡。

四、通過提問環節,我希望找到能和公司非常契合的人,無論是企業文化,還是業務發展的想法,包括對工作的未來預期,希望大家沒有太大的分歧。

很多人跳槽之後,會遇到一個很大的問題,比如各自對對方的判斷都出現了問題。領導對入職員工期望太高,而入職員工可能並不清楚。領導希望員工能夠解決某個業務問題,但員工可能覺得自己過來不是做這個事情的,等等。這就是面試環節出了問題。正常的面試過程,考官是佔主動權的,但如果考官一味的佔據主動權,雙方的信息溝通就會出現偏差,因為面試者一直是在圍繞考官的具體問題來展開敘述的,討論的內容就會侷限在面試考官這裡。所以,我會通過面試者的提問環節,瞭解面試者的所思,所想。來判斷和我們當下的崗位契合度到底如何,考官和麵試者都能夠自由發揮各自的想法,信息溝通就會更加全面,雙方瞭解的信息也更加完善,如果面試者覺得公司的企業文化,接受不了,那就不要進來了,否則上家公司辭職了,來了新公司,發現不是自己想要的,那也挺坑爹的。

五、純粹怕自己有哪些問題可能忘記說了,給到面試者一個提問的機會

這也是一個原因,面試時間畢竟有限,說著說著,有些事情不一定能夠涉及到。這個時候給到面試者一個提問的機會,萬一自己有些地方沒說到,那麼面試者可以提醒我一下。

綜上所述,提問環節,學問還是蠻大的,你需要好好準備,基本上按照我以上的幾個點準備就可以了。如果考官沒有給提問環節,你也要主動的表達出自己的一些問題,因為這代表一個人的思考能力和底氣。


八魚先森


1. 一般面試面最後,HR都會習慣性地問 : 你還有什麼想問我的 ? 其實是為了考查你有沒有提前上網查資料,提前做好準備 。 如果你面試前沒有做好足夠的查閱和思考的話,這時人資會立刻看出來,並知道你不是一個做事細緻的人。




2. 通常,如果你己經根據公司的名字上網查了相關的資料, 並且通過專業的網站查了公司的背景、生產的產品和相關報表,那麼這個時候,你提前準備好的問題就可以發揮用場了.


3. 你可以反過來問人資以下幾個問題, 並在與 HR 互動的過程中展示自己明晰的思路。

(1) 我所面試這個崗位,後續主要跟哪幾個部門打交道比較多?

(2) 我面試的這個崗位,公司年終績效評估的主要指標有哪些?

(3) 公司的主要竟爭對手或合作伙伴主要有哪幾個?

(4) 公司短期、中期、長期的營運目標是什麼?


4. 很多人都容易犯一個小錯誤 , 那就是,當 HR 問 “ 還有什麼想問的 ” 時,直接了當三句有二句離不開工資或獎金 。正常狀況下 ,你可以適當提一下工資表示關注,但是千萬不要給HR 留下只在乎錢的印象。


5. 總之,面試的每一個環節都要提前做好準備並適當演練一下 。 當HR感受到你對這個工作非常重視 ,並且與眾不同時,成功基本就在眼前了。

加油!



對外漢語老師


一定要回答有,特別是面試大型公司時或者比較重要的崗位時更是要回答有,不然自己被拒絕的概率很大,那我們為什麼要問、問哪些問題、又有哪些問題問了就掉坑了。

為什麼一定要問

1、面試是雙向瞭解和選擇的過程。一開始面試時都是面試官在不停的發問,我們在小心翼翼的回答問題的,既然我們雙方都是平等的關係,自己當然有權利問面試官問題的。

我們先給了面試官權利,問我們學業、崗位職能、工作業績、能力、資源等方面的問題,平時都不說的,現在都告訴面試官了。所以我們同樣擁有權利問面試官問題的。

2、面試官問這個問題時心裡是這麼想的,我已經問完你了,也充分了解了你的情況,難道你就不想了解了解我們嗎?瞭解那些在公司官網和各大媒體網站都無法獲知的情況嗎?這裡有可能是你今後幾年甚至十幾年工作的地方啊。

如果不問就代表自己根本不重視這次面試,要麼就是來積累面試經驗的,要麼就是廣撒網的,對不起,恕我不能錄取你,請出門右轉乘坐電梯。

絕不能問的問題

1、我沒有什麼問題了。

此話一出,瞬間打破自己在面試官心中的偉大形象,之前對你所有的期望統統消滅掉了。本來工作就難找,何必自我傷害啊,哥們,長點心吧。

2、薪資待遇問題。

一個月多少錢啊,餐補車補房補多少錢,實行雙休嗎?帶薪年假多長時間啊,面試官一聽,你不是看重工作崗位本身的,而是關心錢和休假的,算啦,還是不要他了吧。

這類問題不是不能提及,要在我們與面試官談薪酬時再提及是非常合適的,在對方沒有說明或意向談薪資時最好自己也不要提及。

3、堅決不問伸手黨的問題。

比如公司屬於什麼行業,有哪些產品,行業中有哪些競爭對手等等,這些問題都是可以自己收集到的,公司官網或其他網站都是可以的。

如果自己問了這些問題,面試官立馬意識到我們是比較懶得,是一個典型的伸手黨,把工作交給你真的不放心啊。

這些問題都是好問題

1、想了解公司培訓學習的機會。

請問您部門為員工進行過哪些培訓?

請問之前給員工報銷過哪些學費?

請問公司之前有多少人可以去總部學習?

如果面試官回答的支支吾吾,顧左右而言他,這時自己就要小心了,很可能公司沒有相關的培訓,也可能他也不怎麼了解。

2、想提前瞭解面試結果。

我們還會再見面嗎?這是一種比較直接的問法。

您覺得這份工作所需要的能力,我還有哪些不具備的?如果面試官在回答中提出了不具體的地方,可以就有機會找補回來。

3、想了解這份工作適不適合自己。

您在公司一天是如何度過的?

能否給我簡單介紹下貴公司的業務?

貴公司最讓您自豪的企業文化是什麼?

團隊現在面臨最大的挑戰是什麼?

通過這一系列問題,我們可以瞭解很多信息的。

未來工作中有沒有自己感興趣的地方,最差勁的地方自己能不能接受。

自己未來進入的團隊氛圍自己能否適應。

如果自己成功入職了,未來工作的挑戰或困難是什麼。

總之,我們明白了那些問題是可以問的,面試官為什麼要問這類問題,我們就可以誠懇的自信的反問了,在問問題時千萬不要發揮自己的演技,小心聰明反被聰明誤的。


馮少俠聊職場


先分析問這個問題的出發點。

一、判斷自己說的是否足夠清楚。

面試過程中HR會問求職者很多問題,相應的求職者在這個過程中也有有所反饋,有所提問。專業的HR面試是有一整套流程的,而不是想到哪兒就是哪兒。當HR把流程內所有問題都溝通完了,詢問求職者“還有什麼問題想問的”是因為自己在這個面試過程中難免有所疏漏,有些地方沒說清楚,所以必須要讓求職者提出問題。


二、判斷求職者對自己公司的興趣程度。

當一個求職者對一家公司很感興趣的時候,他一定會想要更詳細地瞭解這家公司。因此,對這家公司確實有意向的候選人,他們往往還會深入問一些問題。恰恰是那些對這家公司不感興趣的求職者,可能在這個環節就以沒有問題搪塞過去了。

因此,在這個過程中,HR就可以大概評估求職者對自己公司的意向程度,然後再決定錄用與否。

應對策略:

一、詢問晉升空間。

詢問晉升空間,這個能讓求職者知道自己在這家公司能有多大的發展,而且也能讓用人公司意識到求職者對這家公司興趣度比較高。

而對於求職者而言,通過這個問題,也可以判斷出這家公司的發展。如果對方只是說只要表現得好的一定有晉升機會,那麼這種情況下多半是畫餅。而如果對方明確地說出公司內部關於員工晉升的機制,那就說明相對規範。還有一種,對方為了確保自己說的晉升使你相信,而且在公司有擴大規模的情況下,他們一般會說自己公司處於擴張狀態,未來需要的管理人才都會從現有公司裡提拔。這個時候求職者就可以順著這個往下問,大概處於怎樣的擴張方向。但不要問太深入。

二、不要問敏感話題。

最後一關提問環節,不是什麼問題都可以問。我就曾碰到求職者在這一關張口就來,什麼公司利潤能有多少、員工平均工資多少等等。這些問題問了HR也不會回答。

求職者在提問環節只能並不是什麼問題都問,涉及公司機密的內容就不適合問。

三、問的問題不要太多。

面試到了這個環節就進入了尾聲了,一般來說,問一兩個問題就足夠。


筆記先生


我自己做HR也好幾年了,每次面試別人的時候,每一個人我都會問這個問題,其實沒有什麼特殊的含義,之所以這個問題會放在最後,其實是對整個面試環節的一個反饋。

面試是一個雙向選擇的過程,在面試官考察求職者是否符合公司錄用標準的時候,同樣求職者也有權利考察公司提供的崗位,是不是自己想要的。我所有的面試過程,都是基於這樣一個雙向選擇的選擇。

我在面試第一部分是瞭解求職者的基本信息,包括:個人信息、工作經歷、求職意向等。中間一部分會給求職者詳細介紹公司整體情況,崗位的詳細信息,包括:工作內容,上班時間,薪資福利待遇等,這部分是為了讓求職者對他應聘的崗位有充分的瞭解,便於自己做選擇。最後一步就是詢問他“您還有什麼需要了解的嗎?”是怕他有不清楚的地方,有我沒有介紹到的地方,他會詢問他關心的問題,這樣有利於他做選擇。

很多企業面試的時候,就是巴不得讓別人趕緊來上班,把公司好的地方說出來,壞的的地方隱藏,這樣會造成公司人員流失率很大,會造成不必要的再招聘成本,還會影響公司在本地的口碑。

樓主不必擔心這個問題,有什麼想問的你就直接問,這是你瞭解公司的時候,是你的權利,有助於你更好的做出選擇。如果實在沒有問題,你就說“您剛才講的很清楚了,我都瞭解了,如果之後還有什麼不清楚的地方,我再聯繫您。”

最後祝您好運哦!




一打小七


這個問題的核心其實是面試者對未來所要加入公司,以及職位的深度思考,同樣的面試者也會從這樣的問題中可以更深度的瞭解面試公司的需求以及現狀。

當然關於這個問題來說,對於不同層級的人意味著不同的切入點。

剛畢業/基層的位置

對於剛畢業的同學或者基層的職位來說,很多的條件信息是在面試環節中已經獲取了,學歷背景,工作經驗,以及薪酬待遇等,這個時候你應該把關注點放在自己的未來成長上,更多的關注自己是否可以在新的公司獲得晉升,培訓等機會,可以通過問與此相關的問題來獲取信息。同時給對方已積極上進的態度。在這個層面儘量不要問過於敏感的問題,因為,作為年輕人首先還是獲取機會,獲得成長。

中層職位

此時的職位已經是需要領導一個團隊了,那麼既然已經走到了面試環節說明整體的能力素質是合格的。那麼對你來說,此時應該更關注於你的目標,以及公司的組織結構等,同時需要關注與你進行合作的部門的風格等。此時你的提問應該多圍繞這些方面,這樣你可以比較清晰的把握住,你未來所面對的困難等,以加強自己的判斷預期。

高層職位

基本上對於高層職位來說,應該不會面臨還有什麼想問的這樣的問題,因為高層職位多是總經理或者董事長/會面試,很多問題都會談的透徹。

你所關注的更應該是你的授權範圍,即你有多少做事和執行的權力,這樣的責權是否可以保證你在範圍內完成你被期望的目標。否則,你會非常的掣肘。

所以,對於每一個面試者來說,更重要的針對自己的職位以及所面對的情景進行提問和回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