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花錢的人,才更會賺錢,是真的麼?你怎麼看?

小北778888


有賺錢能力,會不會花錢都會賺錢,沒賺錢能力,怎麼花錢也不會賺錢,花錢只是會賺錢的有錢人的動力,不是不會賺錢窮人的動力


用戶豆豆


怎麼叫會花錢?以前有個很有名的段子,假設你月工資2000,而且是月光族,現在發工資了,你怎樣用2000泡到一個妞兒?如果能做到,就是這個人能把2000花成比2000更高的價值。

甲用1500塊給妹子買了個電子產品做禮物,還有500元打算留著跟妹子吃飯過夜,然後騎著電瓶車就去接妹子,結果是夜沒過上,妹子吃完飯就說他是一個優秀的好人,結果就消失了。

乙先花700租了輛寶馬,然後去花市用300買了99朵玫瑰,接上妹子以後說,咱們去吃我最喜歡的路邊攤好不好,100塊錢搞定晚飯,最後的900開了個五星級酒店的房。

這個段子已經存在10年以上,放到現在不知道還能不能成立。一些轉載者給出的說明是,在成本不足的情況下絕不能拼成本,要拼營銷,就是怎樣把你自己包裝起來一個意思。會花錢指的是會包裝以及會製造賣點,每花掉的一分錢都不是白白花掉,隱隱有能翻倍賺回來的意思。


夢裡瀾濤


是真的!
這句話裡面最重要的一個字就是“會”,會花錢就是不亂花錢,每一分錢都能用到該用的地方。
會花錢的人絕對是高智商的高人,能讓花出去的錢產生普通人意想不到的超值的效果。
案例一
比如20年前甲,乙都25歲同時擁有50萬元;
甲會給父母,愛人,子女買幾身新衣服,去品嚐一下以前沒享受過的美食,去以前沒去過的地方旅遊,剩餘的20萬存入銀行。
乙用50萬作為首付,在北京買了8套房產,自己繼續像以前一樣打工還月供,過普通人的生活。
20年以後甲,乙45歲,甲銀行裡的存款和利息約40萬。
乙將全部房產出售變現9000萬,實現財務自由。
案例二
甲,乙兩個城市同時收到100億資金;
甲城市用這些資金投資建安置房,每戶一套,讓老百姓都有房子住。
乙城市用這些資金修建公園,道路,綠化,學校,醫院。
20年以後甲乙城市的房子都已經舊了,但乙城市成為環境最美城市,已經吸引很多行業精英來定居,也有很多大型跨國公司來這裡,城市的居民找工作很方便,收入也高,老房子也升值了很多倍。


都是花錢,都花的有價值,但結局不同,與“會”字有關!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512,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i-0022/140d8e6552e34d029637ea561f0f067c\

奇門燉雪


會花錢的人,才會更賺錢,我理解有三層意思:

第一層,會花錢享受生活,會更有動力去賺錢,因為這時候賺錢不僅僅是為錢,而是為了自己理想的生活在奮鬥,如果一個人不知道錢能過給他帶來什麼,他對金錢的慾望和動力就沒有那麼強,更容易停留在舒適區。

第二層,花錢有很多種方式,會花錢的人,是帶著投資的心態在花錢,把錢都花在投資自我或者投資未來上,未來更有可能帶來更多的回報,而不會花錢的人則把錢都花在消遣娛樂上了,相對來說賺錢的能力比前者就弱了不少。

第三層,一個人財商能過駕馭的金錢是有限度的,正所謂:德不配位、必有災殃,如果一個人得到了他無法駕馭的財富,最後帶來的往往是災難,去百度那些中彩票大獎的人,大部分其實最終都變得比以前更加貧困,大量的資金會在短期內消耗一空甚至帶來大量負債。 所以一個人花錢的能力,如果沒有修煉好,一方面賺錢動力不足,另一方面,無法守住賺到的錢,最後結果反而更差。

學會賺錢之前,先看看自己會不會花錢,查一查支付寶賬單,梳理下過去一年的消費都在哪些方面?為什麼會這麼花? 花的每一筆錢背後藏著的是你對金錢的態度。



生涯規劃師方文波


花錢和賺錢兩件事情都是練習,通過這樣的練習和探索,讓我們通過花錢和賺錢的行為,看清楚自己的價值取向,看見自己的思考方式,也理解金錢的工具價值、資本價值和慾望價值的不同層面價值,從而能夠更好地運用金錢和資本,來創造價值。

“會花錢的人才會賺錢”這句話本身只是一句用來安慰購物狂的話,有很多人買了一輩子,還是不懂得如何掙錢。也有很多人買買買就能當成買手,買成時尚博主,意見領袖。其差別何在?根本差別永遠不在花的多還是花的少,

而是你是否有“生產性/投資性消費”的思維模式。

同樣是買一支口紅,你是買來自拍完就丟到一邊(純慾望性消費),還是拍個試色,發個公眾號,還拿它來搞個活動吸粉轉化(生產性/建設性消費)?

同樣是買一本書,你是看完就丟到一邊,甚至沒看完(衝動型消費),還是看完之後,寫個書評,認識作者,跟同樣的閱讀者交個朋友持續深入的探討(生產性/建設性消費)?

同樣是上一門課,可能是你自己花大價錢上的課程,或是網絡上的MOOC,你是上完就開開心心地走掉(消磨時間型消費),還是上完之後認真做筆記在網絡上分享,結交到志同道合的朋友,甚至促進大家一起做點事情完成一些項目(生產性/建設性消費)?

所以,越會在生產性/建設性項目上花錢的人,自然也是越能賺錢的。但相信聰明的你也發現了,之所以願意投資在生產性/建設性項目上的人如此之少,就是因為“投資”比買買買難多了,它需要你付出更多的精力,更多的思考,和更多的努力,它絕對不能帶來“買買買”給予的一時爽快。

無論你現在掙多少錢,儘可能地多留出一些給生產性/建設性消費投資的比例,隨著你在這部分花錢能力的增強,你將會更容易理解錢的價值,也會讓你整個人變得更有價值,自然,你一定會賺得更多。


鹹魚Note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會花錢的人才更會賺錢,要看你從哪個角度去理解他。

1,第1種會花錢的意思。

這個問題乍一看會花錢,就是那種很捨得花錢的人。

不過單單說一個人很捨得花錢,就說明他很會賺錢的話,那麼這個說法肯定是立不住的。

我有好幾個朋友,大方的不得了,特別特別會花錢,有錢就花,有錢就花。

身邊也一大堆的狗肉朋友,大家都非常的喜歡他,為啥呢?因為他特別捨得花錢嘛,不計較。

但是我想告訴你的時候我這幾個朋友窮得一塌糊塗,有錢的時候狗肉朋友全部跑過來了,沒錢的時候窮的一個人待在家裡吃泡麵。

他們都特別的會花錢,也特別的捨得花錢,但是他們並不會賺錢,所以單純的會花錢就很會賺錢,這是說不通的。

因為有一種邏輯肯定是說會花錢,身上就沒錢了,沒錢了肯定就會有動力去賺錢。我覺得這種邏輯肯定立不住。

2,第2種會花錢的意思。

還有一種會花錢的意思,就是你知道你的錢花在哪裡是有價值的,那麼這種會花錢,那麼肯定就可以賺到更多的錢。

舉個例子吧,比如說你一個月工資是3000塊錢,你把這3000塊錢都拿來吃喝拉撒,比如說買菸抽買檳榔吃去KTV等等等等。

這種情況你也教會花錢,當你把這3000塊錢全部花完之後,你又要去努力的賺下個月的3000塊錢。

如果你每一個月都這樣花的話,那麼我可以肯定你未來每個月都要為了下一個月的3000塊錢而去努力。

因為你的錢全部花在消耗上面了,這些錢並沒有給你帶來任何的成長和增值。

當自我沒有成長的時候,沒有爭執的時候,你就無法去賺到更多的錢了。

所以這種就屬於不會花錢。

反過來如果你每個月3000塊錢,你願意拿出一半來去學習和成長自己的大腦或者做投資的話,那麼這種情況就屬於會花錢了。

一個月三千塊錢一年就有三萬塊錢十年就有三十萬塊錢如果你在三十萬塊錢如果能夠花對地方

每一分錢都能夠去花,在成長自己學習和投資上面的話或者理財上面。

那麼我就會認為你這個錢算花對地方了,這個就叫會花錢的人,那麼你的未來就會去賺到更多的錢。

所以有一句話叫做賺錢是一種能力,而花錢是一種藝術。

人和人比的不是賺錢的能力,而是誰更會花錢的能力,只要把錢花對地方了,那你一定就能夠賺到更多的錢。

人和人之間一輩子比的是什麼,就比兩個東西第一,你把時間花在哪裡了?第二你把錢花在哪裡了?如果你的時間和錢都花對地方了,那麼你的人生必然大成


吳萬巋


謝謝提問,其實我也一直有這種想法,會花錢的才會更賺錢,花錢也要有度,而且要有計劃,無計劃的花錢再多也不聚家。

曾有句老話說得好,吃不窮,穿不窮,不會計劃一世窮,在我的觀念裡,錢是掙出來的,不是省出來的,有計劃的花錢是越花越有。無計劃的花錢,幾世都會被敗光。

年輕人無論多少給自己的錢應該要劃分為五份平分開,一份給父母,一份給投資,一份給交友,一份給充電(買書或學習),留一份存著。有人說這樣子是不是對自己太苛刻了,要何年馬月才會買得起房子,但是在年輕人的圈子裡,應該不只是要去存錢,而是需要有更好的理財方式,才能更迎合世態的變化。

父母恩是無論任何時候都不能少的,

生活中要給自己定一份合理的投資,合理投資,才能讓自己的生活過得越來越好。年輕人還需要有自己的圈子,要想圈子混得好,總得要跟人打成一片。


農家姐妹


懂得經商



8613674361661


會花錢的人才更會賺錢,往往是剛出社會小白被上級主管“洗腦”的說法。

為什麼這麼說?

消費往往並不產生真正的動力和能力,因為你始終超前消費,比如還使用上當前年輕人慾罷不能的信用卡、花唄、借唄,甚至現金貸等槓桿來促進消費,花錢時沒有感覺但慢慢的逐漸成為了超前消費的奴隸。

我的看法真正對未來賺錢有幫助的有兩件事:

1、儲蓄,跟主標題相反。因為有了一定儲蓄後,才敢於在真正需要投資做事時擁有膽量和決策權。

2、教育或培訓自我,最應該投資的永遠是自己的大腦,提升自己的能力,具備賺錢能力後還有什麼可擔心的,自信的去面對未來。


遊寰


首先,會花錢的前提是你懂得投資,把錢都投到需要的地方去,並且能在未來創造收益,比如教育、培訓,給親朋好友買禮物。前者得到的是在未來的技能回報,後者得到的是送禮物當下的感情升溫和感謝。

我相信會花錢的人才更會賺錢,因為有錢了可以做很多事滿足自己的需求,哪怕這些需求是幫助別人的。

企業給人才提供高薪和福利、空間也是一種花錢和捨得,這樣才能覓得鳳凰擇木而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