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時候,窮人有機會,也不知道怎麼用”你怎麼看?

時光瀲灩滴墨盛放1


思想的侷限性!人脈、資金、精力都相對比較有限。一旦失敗,就將揹負的債務等,較難翻身。窮人相對而言會更畏手畏腳,害怕失敗帶來更大的傷害。



阿春63797593


我覺得人窮不僅僅是命運的事,還有他們的思維和見識也貧瘠。我有個女同學,一直惦記我另一位男同學家的一個門市房,以前,同學家房子對外出租,根本就沒機會。前幾天,同學的父親找到我,說房子不租了,讓我跟他合作,我因為忙,怕顧不過來,就告訴女同學,問她是否還想用這房子,要是想,就和同學父親合作。女同學讓我和男同學父親講條件,就是讓同學父親出房子及合作的所有費用,她來參與。我覺得很無語,男同學父親都80歲了,我怎麼忍心這麼做這麼說呢。




叢輝


很多時候,窮人有機會,確實不知道怎麼用。

我爸就是這樣的。他原來在一家建材廠當貨車司機,那時廠還屬於國企,後來98年單位改制時他被裁員了。他的一個好哥們老王也一起下崗。當時正好遇到鋼材需求旺盛,他們單位本來也是搞這個的,我爸經常拉貨不僅知道貨源,相關人員也很熟悉。老王就找到我爸,商量兩人開個鋼貿公司。因為我爸路熟,只用出三分之一的錢,他出三分之二的錢,賺了兩人平分。我爸一看還要出錢,家裡就這麼點積蓄,萬一賠了怎麼辦?就沒答應,自己找了一個看倉庫的活,一個月2000塊錢。後來老王又找了另外一個司機兩人幹了。我06年結婚的時候,看到老王也來了,是開著保時捷來的,聽說資產已經快上億了。

後來到08年的時候,在省城上大學的表哥畢業回來工作了。他向我們透露現在大城市的人都開始買房子了,可能以後會漲價。後來家裡親戚都買了,就我家沒買。我媽說那時正好沒過次貸危機,我爸說房子不安全,還是把錢存著最安心。等後來人家房價都翻多少倍的時候,我爸又在那懊悔了。

所以啊,有的人,再怎麼有機會,都和他無關。


心靈大蘿蔔


是的,確實是這樣。最簡單的舉個例子,無錫15年的時候,高端小區的普通高層,不是什麼別墅、躍層,就普通高層,11000一平,我家溧陽那邊的高端小區普通高層,12000一平,用屁股想想也知道無錫肯定要漲價的。但一套房180萬,你來買吧,窮人有機會麼?現在就這個小區已經25000往上了,窮人沒有機會。


江東妖兔


是啊,機會把握不住,稍縱即逝。

是一個同事,以前他給我講起過他們家的一件事,我現在回想起來,還時常感嘆。

零幾年的事了,因為一條鐵路經過他們家門前,在漢口那邊,他媽媽手上跩著幾十萬的賠償款望風,看了好多房子覺得不滿意,覺得買房子不划算。

這麼多年過來了,現在還是租的房子在住著,所以說呀,有機會不知怎麼把握,機會也稍縱即逝。

不得不承認,富人都存在在金字塔頂端,發現機會機遇比窮人大也是事實。所以富人會越來越富,窮人越來越窮。




PT烏蠅哥


對此,我不敢苟同。

並非只有窮人只會出現遇到機會卻不知道怎麼用,富人也可能出現遇到機會不知道怎麼用的時候。人人有擅長的領域,人人也有自己的缺陷,人人也不是完美無缺的。窮人與富人都會存在出現機會卻無法把握的情況。

富人相對於窮人,他可能在金錢、資源、能力方面更為優渥一點,但是,“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有些事情恰恰是窮人的擅長點和富人的短板,那樣反而是窮人更有機遇與能力做好事情。

富人不是萬能的。有錢、有資源、有人脈確實是做事業的優點,但並不是做成事業的充分條件,做成自己的事業還要自身的能力、資質、機遇等因素。我有一個朋友,家裡條件相當好,他想從事律師工作,然而國家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卻是屢考不過,雖然身為富人,也是無可奈何。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當你是個窮人的時候,不要氣餒不要失望,確實有些條件我們不具備,有些資源我們沒有,有些人脈我們結交不上,但是,人是在憂患中成長的,我們能夠在憂患中磨鍊自己的能力,學習自己的本領,形成自身的核心價值,而“溫水煮青蛙”的富人更容易“耽於安樂”,迷茫於生活的安逸之中。

不管是窮人還是富人,都應在機會來臨之前做好準備,而不是在機會面前徒嘆奈何。當你14歲時不去學游泳,20歲遇到心儀的對象邀你一起游泳,你只能說“我不會啊”,當你16歲時候不認真學習英語,28歲時遇到一份待遇優厚需要英文的工作,你也只能說“我不會啊”。我們在機遇來臨之前,就要規劃自己的人生,認真學習,掌握必要的技能,考取相關的證書,提升自己的能力。富人應如此,因為只有這樣,才能不浪費金錢、資源優厚的條件,做出更偉大的事業;窮人更應如此奮鬥,才能在人生的旅途中成就自己的人生,改變自己的階層。


迷茫的平凡人


不好意思,大多數窮人沒機會。

首先接觸的人群有限,也就意味著獲得的信息有限。那麼機會就會相對變少。不是不會用,而是沒機會。

有個詞叫做“下沉”,用白話說就是某個行業從一線城市開始,業務收割到一定程度,開始向二三線城市發展,最後想鄉鎮發展。比如說58同城,現在有了58同鎮。

再比如說微商。這個行當從零幾年就在一線城市如火如荼的割韭菜了,但都快2020年了,鄉村寶媽還在被洗腦是否做微商。

再再比如說某音某手平臺,這個平臺是誰開發的呢?又是誰在使用?又是誰在購買付費?

所以,信息時代,信息決定了機會的多少。


琳妝女人


這是一個赤裸裸的現實。窮人因為沒錢,沒資源,無法接觸更優質的領域,視野自然也不會太寬闊,也不會有過於前瞻性的眼界。這一切,都導致了當窮人突然面對機遇時,沒有一個正確選擇的標準,對機遇缺乏透徹的辨識度,有的人會有眼無珠地錯過,有的人即使看到了,知道這是機遇,但不會正確的把握,所以從機遇那裡得到的福利也不會太多。

電影《夏洛特煩惱》,夏洛夢中回到學生時代,讓傻友大春趕緊把房子賣了在北京買房。幾年後卻得知房子雖然買了,但只漲了兩百就賣了,氣得捶胸頓足。大春家不富裕,別的同學過節送禮送收音機、電視,他送的卻是掛曆,所以也是典型的“貧困家庭”。當他面對均價“瘋長”兩百時,以他的認知層面,覺得賺的已經不少了,根本想不到如今的天價,錯過了暴富的機會,後面只怕再買房還要倒貼錢。

所以,“窮人有機會也不知道怎麼用”,並非對“窮人”的歧視,實則是思維的侷限性,限制了對機會的把握和運用能力。


Max翊森


我對這個機會的理解是,

凡是窮人能看得到的、能抓得到的、能做得到的,這樣的機會才叫機會。否則,所謂的機會只是別人的機會,與窮人無關…

比如,對於一個只有初中文化的人來說,或沒有一點文化基礎的人來說,他都可以平等去竟爭,都可以參加去高考,去考研…,那麼這樣的機會,對於他們來說,真是個機會嗎?

同樣的,對於一個身無分文的窮人來說,銀行將發行債券,年利率100/100,這樣的機會,對於他們來說,算是個機會嗎?

窮人也想成功,他也想抓住機會,他也看到了這一步,所謂的信念、知識他都有,因為沒本錢,所以沒魄力。他用什麼用?他拿什麼去抓住機會…?

所以說,有時候機會雖名為機會。但卻是別人的機會,不是他的機會。

機會無處不在,但也只留給特定的人群。留給有眼光的人,留給有實力的人,留給有準備的人,留給能夠抓住機會的人…,而不是留給沒有任何資源的窮人的,所以,有時候所謂的機會不叫機會…

如果窮人的機會降臨,但他沒有眼光看不到,沒有智慧做不到,沒有實力抓不到,沒有運氣輪不到,那仍然不叫機會…

機會是什麼?說白了,真正的機會就是運氣。俗話說,“心比天高,命比紙薄"。他儘管有沖天的志氣,有聰明的頭腦,有必勝的方略…,但因命運不濟,時運不佳。機會來了他還是抓不住,還是等於沒有機會…

所以說,機會啊!豈能是窮人想看就可以看得到?想抓就可以抓得到的?…


邀你看夕陽


是的,我覺得這個問題非常對,舉個例子,在前2014年,當時,某地房價並不是很高,有個朋友向我請教現在要不要買房子,因為當時筆者在國內一線城市上班,相比之下,他那個城市和一線城市的房價簡直就不算什麼,作者當時的想法是三線房價上漲是早晚的事。所以當時就直接告訴他可以買,他說他自己存了一點,加上在外面借了一點,湊了15萬,當時剛好夠付20%的首付。然後朋友算了一下貸款,30年大概要多還%45,當時臉就變色了。然後筆者就告訴他關於通貨膨脹,上漲空間的等等問題,他幾乎完全聽不進去,反而覺得本人像個騙子,後來的事大家都能猜到了。《我不是藥神》這部電影有一句臺詞特別經典:“世界上只有一種病,叫做窮病”,窮人之所以窮,想著一夜暴富,又不肯努力,至少得花錢買彩票吧!機會來了,又開始打起了自己的小九九算盤。就是說白了擺明送錢給他,他一定當你是騙子,甚至還有連自己領路人都坑的,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道理都不懂嗎?所以筆者覺得窮人之所以窮最多的原因出自環境和智慧,就像一個真正年賺過億的老闆告訴工地上搬磚的大爺:“來,跟我幹,包你年賺百萬”大爺:“你TM當我是白痴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