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貸款對於每一個人來說意味著什麼?

懂社保


房貸意味著什麼?如果說從剛開始懂按揭開始,那意味著人們面對一個新事物還處於懵懂狀態。那會人們還不懂,住房市場化改革之初,人們的觀念剛還沒有那麼開化,剛從福利分房時代走出來,很難接受到市場去買房,大概任何新事物誕生出都會呈現這樣的景象吧。年齡稍微大點的或許還記得當年總是有人勸你買房時順便給你講一個故事,即美國老太太和中國老太太買房的故事。

房貸意味著什麼?到後來,人們學會了一個詞那叫加槓桿。能用房貸的絕對不用自己的錢。有錢人如此,沒錢人更是如此。那會的房貸意味著有錢人可以套更多的房子,沒錢的可以買得起房了。

房貸意味著什麼?它又意味著一種風險。慢慢地,當所有人都懂得買房賺錢時,而且還不用自己出成本,對於一些炒房者而言完全可以空手套白狼,滾動式炒房,就連普通老百姓也要動用家庭6個錢包,甚至一些家庭超過80%的收入都用在了買房上。買房沒錯,貸款買房也沒錯,但是當前新的導向更沒錯,現在是必須糾正這種“過度”。家庭住房資產佔比過高,擠壓了金融資產配置,更是擠壓了其他實體經濟的消費和發展。在“萬般皆下品,唯有買房高”的時代,大家對於房產的態度是:“買到就是賺到”。在房住不炒時代,人們的觀念依然沉浸在過去,這本身就是一種可怕的現象,有數據顯示,當房產淨值是家庭財富50%時就是一個警戒線了,更何況80%有多危險!

現在的首套房貸利率都提高,那不是沒有根據的,一些毫無還款能力的所謂剛需也都紛紛加槓桿。然而在房子是用來住的而不是用來炒的這個定位下,在嚴厲的因城施策調控下,信貸政策收緊的背景下,我們過度把房地產投資屬性放大,把加槓桿發揮到極致這種風險在逐步得到釋放,調控的目標也不是把市場從一個極端引向另一個極端,而是最終實現軟著陸。

那麼在防風險的房貸利率調整後,意味著部分所謂的剛需買不起房了,或者成本更高了,但這並非退步,而是市場更加追求高效和穩定,長遠來看,也將更加體現公平。


光宇吐樓市


房貸了意味著你為國家作出了貢獻,房地產開發,地方和國家從中可以收到鉅額稅款。

房貸了意味著你將成為房奴。為了還貸,你要努力賺錢,還要勤儉節約。

房貸了意味著你敢於擔當,為家人幸福你勇於面對壓力。

房貸中外大多數國家都一樣。在倫敦,我曾在一戶年輕夫婦家住宿。夫妻人都是中國東北人,在中行工作,她老公說每個月要付還按揭貸款一半夫婦倆的工資。買的房子面積不大,兩層樓總面積大約只有一百平米,前後有私人花園,總價40多萬英鎊。那天晚上他老公到機場接我而後再乘地鐵到家。第二天我才知道他把房間讓我休息,而他一家三口人當晚是在樓下客廳睡覺。在愛爾蘭首都都柏林,房屋面積大一點而總價還便宜,一百三、四平米還不到40萬元(歐元)。外國買房的特點是年經人自力更生,父母沒有幫助。應該說在中國真好,孩子買房父母要傾其所有,這叫一一一切為了下一代。

作為下一代,買了房雖然有負債,但大多數人還是可以接受的。努力吧!


手機用戶5222239545一


房屋貸款意味著壓力增加,生活品質下降。

但是,如果你已經厭煩了租房整日搬家的日子,那在首付可以湊夠的情況下,你可以由租戶變房東啦!也由此變成房奴啦!😁

根據人民幣貶值的規律,恭喜你,就算月供吃力,你在未來三十年也是賺到了,貸款買房是國家政策給你唯一的一次能從銀行以低利率貸出這麼多錢的機會。所以要珍惜,富人買房也許不用貸款,可普通大眾你如果不是買房,你自己可以去銀行問問會不會貸給你這麼多錢。

只要看準行業踏實付出,你的收入一定會增長,所以耐得住寂寞的人會越來越好,這也是你可以按揭貸款買房的必要條件。有安定的居所才會有家的感覺,才會好好規劃你的未來,更何況房子與孩子就學,醫療,等好多實際的事關聯太多,所以按揭貸款只是給你增加了走向幸福的開端,生活品質下降都是暫時的,有壓力才有動力,你的付出定會有收穫。

在此不想聽槓精說租房和回農村這樣的對比,本人說的是你打算落戶所在的城市,今後生活工作都在此城,而手裡也不夠全款付,那還是貸款買房好。貸款買房並不丟人,丟人的是想當然的混日子。

儘管貸款意味著壓力,但對於沒錢的我們,真的意味著安定的開始。


五月榴花123


這個問題應該分成三個層面:

1、為什麼貸款買房?

2、貸款與收入比例多少合適?

3、對於未來,當下的貸款額度會有什麼變化?意味著什麼?

首先我們一個問題一個問題的回答。

1)為什麼貸款買房?

房子在中國人心目中是一個大物件,中國傳統幾千年都是這樣,哪怕是農村也是這樣,每一輩都會在房子花大量的心思並且都會窮盡幾乎所有積蓄。而目前中國的房價相比較而言已經相當高了。對於普通老百姓而言全款買房已經變成一種需要掏幹家裡六個錢包都不一定能夠完成的事情,所以通過銀行加上合理的槓桿就成為可能。

你只需付一個首付就可以。減少了前期支付大筆資金的壓力。

當然對於通過金融槓桿來買房進行投資的不在我們的討論範圍之類。

2)貸款與收入比例多少合適?

一般家庭買房的原因都是準備結婚,結了婚就要有孩子,有了孩子就要有教育撫養的責任,這是一個長達20年的過程,剛好和一般家庭房貸還款週期類似。

所以這個時候要考慮三個層面的問題:(1)工作的穩定性。未來預期的成長空間。如果雙職工家庭需要考慮孩子出生後的撫養問題,也就是可能會少一份收入。(2)孩子的撫養費和未來教育的投入,這是一個比較嚴峻的話題。這花銷可大可小,但總體上孩子越大花銷越大。(3)老人的健康狀況和收入情況。雖然有醫保但很多醫療保健還需自費的。

綜合考慮房貸最好佔到家庭收入的25%-35%比較好,這樣生活質量也有保障。

3)對於未來,當下的貸款額度會有什麼變化?意味著什麼?

對於當下來說房貸會有壓力但隨著時間推移房貸就會越來越輕鬆,因為我國每年的貨幣發行量都是高位增長,也就是貨幣貶值是一個常態的過程.

2013年M2(廣義貨幣)是13萬億。而到了今年2019年五月末M2達到了189萬億。這是一個相當大的增長速度。所以長期來看貸款買房在不考慮社會動盪的話,是一個比較理想的安居方案。

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可以關注我的頭條號。謝謝。


用戶51188414787


房貸對於不同的人意義也許不一樣。對於我來說,房貸也許意味著以下幾點:

1,我用了明天的錢做了今天的事情,用了房貸這個金融工具讓我提前擁有了這套房子。因此我得好好珍惜我的房子,讓她的價值最大化,無論投資或自住,我將倍加珍惜,會幫助我的房子好好完成屬於她的使命;

2,有了房貸,就讓我有了一定的壓力。權利和義務是統一的,我得好好工作或投資,創造更多的社會價值,完成更多的工作,創造更多的現金流,好好還按掲;

3,從投資的角度看,用了房貸,意味著我用了財務“槓桿”。無論房價漲跌,我的收益和損失都會被這個“槓桿”更進一步放大。因此我也將做好了收益和風險已被放大的心理準備;

4,有了房貸意味著生活工作,都與房子房貸,家庭社會,責任等等,牢牢捆綁在一起了,不能偷懶,不能懈怠,如開弓之箭,只能勇往直前!

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