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別人的事,別老掛在嘴邊”,你認同這句話嗎,為什麼?

時光瀲灩滴墨盛放1


人,都是講面子的,及使他們沒權沒勢沒錢沒威望,做人的資格都是平等的,關鍵看怎麼對待這個事,怎樣去理解。每個人的能力都是有限的,沒有那個人天生的就左右逢源啥事都能辦了,所以避免不了要求人辦事,讓別人辦事這也是遇到了困難自己解決不了才去求人,求什麼人呢?當然是求那些本事比自己大的人辦事,因為在心目中那個人就相當於他的偶像,特別信賴他,相信他的人品,才讓他去為自己辦事,這就跟領導考察干部一樣,要提升重用某個人都要考察人品,能力。所以當幫助了別人,沒有必要經常掛在嘴邊,他及然讓你幫他,人家心裡就會感激不盡,人非草木屬能無情,再說了讓你幫的事也是人傢俬密事,老是掛在嘴邊,這不等於洩露密秘嗎?以後誰還敢讓你幫忙辦事,誰還敢用你做事,這樣不就成了無用之人了嗎,大家敬而遠之,後果可想而知,所以不要做出力不討好的事情,要順水推舟,能幫就幫,幫而不語,及使目前得不到回報,慢慢你會發現得到了許多你不開口就有人為你做任何事的朋友!


農村人張亮


由於所有人心裡都期望自身是受人毫無疑問和認同的最強者,而並不是被別人憐憫、必須協助的弱小。許多人協助了人們,人們會感謝他,會想方法回報他,但假如他一直提示人們“無我有的協助,就沒有今日”,一直注重人們被協助的歷史時間,堅信沒有好多個人內心會感覺舒適。

由於在人們的心中中,必須協助的人就是說沒有能力、沒法的,就是說被別人憐憫的弱小。沒人想要被別人當作被協助的弱小,沒人想要被別人小瞧。

你能接納他人的養育恩,你能接納他人的協助,你能認可一時沒有方法,但再也不會認可自身是始終的弱小。但是,這些給予你養育恩和協助的人之中偏要一些堵塞為人處事、不明白受助人心理狀態的人,要想在受助人眼前抬高自己的鐵架子,要想讓受助人認可自身是始終的弱小。因此,作為受助者的你能好似遭受了某類汙辱,因而會心生怪怪的、未滿、厭倦,乃至惱怒。

以誠待人,人們就能瞭解一直把對別人的養育恩掛在嘴上的孩子氣。因而,當你幫助他人或給他人益處的那時候,要需注意到他人的體會,千萬別一直提到這種事兒,最好是將這種事兒忘記。


暮然一笑終成夢


您好,贊同這個觀點!

人與人之間都是需要互相幫助的,因為我們隨時都有可能遇到困難,我們需要朋友的幫助、同事的幫助、親戚的幫助。很多東西都是摻雜很難去計較的,所以我的看法如下:

1、要麼不幫,幫了就別求回報!如果幫助別人是為了要別人給予相同的回報,那就不是幫助別人了,而是一場交易,還不如直接去談條件反而光明磊落一點。每個人都有困難的時候,多幫助別人,種善因得善果,如果自己遇到了困難,如果您幫助過的人知道感恩,也一定會向您伸出援助之手。

2、施恩莫念!老是掛在自己嘴邊,老是和別人說你幫了幫了誰。是想提醒當事人他欠了你人情,還是想告訴別人你幫了他就應該永遠向你一樣把對你的感謝放在嘴邊?既然你幫助了他,我相信這兩點都不是你的目的。所以,施恩莫念,就是這個道理。我相信每個人伸出援助之手的時候,並沒有考慮那麼多。

3、真正感恩的人,會記住你對他的幫助,不需要你掛在嘴邊時時刻刻提醒。真正感恩的人,對每個人的滴水之恩都是會記在心裡的。這樣的人擁有高尚的品格,在你遇到困難的時候,他也是不吝惜自己的時間、精力和金錢來回報幫助過他的人。

如果一個人幫了別人,卻掛在嘴邊,要麼一開始就不是誠心幫助他,或者自己想得太多。也有可能是被幫助的人,確實有點“忘恩負義”。很多人可能接受過別人的幫助,但是轉眼就忘記了,所以遇人不淑,這個我們是沒有辦法的。但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就是這樣一次次經歷去促進的,或變好或變壞,都是正常。多結交感恩的人,與自己相似的人,畢竟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和讓自己舒適的人生活在一起,幫沒幫過別人要不要人報答這種事情可能也就是無所謂了。


老年生活大百科


今天我給大家回答,幫助別人的事,別老掛在嘴邊,是對的,下面我具體回答一下。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72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2f2630003d0c75fa5095a\

重生者的春天


不要以為幫助別人只要你願意就行了,其實也需要一定技巧和了解受助者的心理。否則,你幫助了別人,別人還不一定會記得你的好處,需要注意的一點,幫了別人切莫自居。不要使對方覺得接受你的幫助是一種負擔,這樣你希望別人感激的虛榮心就會給接受者造成一定的心理壓力。在這種壓力下接受你的幫助,其心情可想而知。

在正常情況下,不到萬不得已,人都是不願意求別人。如果別人答應幫你,你就欠了一個人情。這個世界,唯有人情債最難還的。如果別人拒絕幫助,自己臉上不好看,別人心裡也不舒服。彼此徒增尷尬。

所以,如果有人有求於你 你又有能力幫主他,只要是不違反原則和底線的事,那麼最好不聲不響給予幫助。

這反而讓受助者感激不盡,會記在心上。你幫助他的姿態讓他舒服。

但是偏偏有些人,有很強的虛榮心得失心,一旦幫了人,就把簡單的說成複雜的,小事說成大事,圖眼前報,生怕人家忘了,你這樣會使得幫助別人的美好初衷變質,所以才有了後來的所謂‘忘恩負義’。

人際往來,幫忙幫助是互相的,切不可像做生意一樣赤裸裸,把每件事擺放地清清楚楚。而忽視了感情的交流,會讓人興味索然。

要麼就不幫,幫助也不要勉強,當然也不是綁架你幫助別人。

你幫人的‘姿態優美’,讓彼此舒服。放心,人家也有數的。

授人以玫瑰,手有餘香!






六六六的六小姐


幫助別人的同時也需要了解被幫助的人怎麼樣,其次就完全認同這句話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1088,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2edd2000efa03dfb7b6a9\

橫店追夢小夥


是的,我同意。

經常掛嘴邊會讓人覺得心眼小斤斤計較。

但是如果做了成績也不能什麼都不說,邀功要掌握技巧,適可而止。最好是讓別人幫你來說。不經意間的話會讓別人有驚喜,如果自己老掛嘴邊就和祥林嫂一樣,後面人們只有反感。不敢再找你幫忙。

幫助是自己的善意,不要讓這樣的善意被誤解,也別讓這樣的善意被埋沒。


深漂不二同學


既然你選擇幫助了別人,就不要帶有目的性的去幫助,你幫助了別人,你老在別人面前說我是怎麼怎麼幫你的,別人可能也會有想法,感覺你這個人幫他,是想要從他那裡得到些什麼。懂得感恩的人即使你不說,人家也會感謝你。所以別老把幫助別人的事掛嘴邊。



單身小薛哥


自己能力所及幫助別人,應該是發自內心而不是炫耀的資本。但凡開口向你求助的無非是親人、朋友、同事、同學、戰友等,這些人伴隨著我們的一生一路走來,是良師也是益友,每個人都有遇到困難的時候,開口求助已是卑微到極致,你能幫別人渡過難關別人心理總會感恩銘記於心,他日有機會總會傾情回報的。所以幫助別人的事別總掛在嘴邊就是對親情、對友情最好的呵護。


胭脂扣1934


在現實生活中,其實大多情況下幫助一個人本來就是發自內心的,如果還老掛在嘴邊,一顯得自己很斤斤計較,二也顯得自己不夠真誠。如果受助的那個人真的會感恩,那麼你不說他也會回報你,如果不懂感恩,說不定還會在後面說你小氣。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144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5f6afa9779a440f391db3d1abfa0d1d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