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的滅亡是宋徽宗一手造成的嗎?

歷史一書生


宋徽宗雖然無能無道,但是北宋亡國不是他一個人的問題!

我們客觀的去看待問題:

1.北宋亡國始於元佑年間

元佑初年,司馬光上臺,廢黜一切新法歸還宋夏戰爭所得之利益。將神宗朝變法所得,富國強兵攢下的一點實力和取得好處消耗殆盡。



2.北宋亡於黨爭

司馬光上臺之後,貶謫一切新法派,守舊派內部分裂,造成激烈黨爭。

3.北宋亡於過分重文輕武

宋太祖立國後,鑑於五代時期武人作亂,立下了重文輕武的基本國策。


宋太宗得國不正,且北伐燕雲失敗,所以對軍隊十分忌憚。在他的統治時期,武人可與文人抗衡的樞密院變成了文官的天下。

在仁宗朝,一帶名將狄青,本為一大好男兒,堂堂樞密使,卻被東華門唱名的文官集團活活嚇死。



4.當政者的折騰

在宋神宗去世後,北宋政局不穩,一直在守舊與變法之間來回折騰。


5.北宋末期社會矛盾尖銳

在整個北宋時期,其政治基本寬厚,民眾安居樂業。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士大夫集團尾大不掉,日益僵化墮落,對民眾巧取豪奪。所以,北宋時期,除了初期的王小波起義之外,只有到了徽宗時期才爆發了大規模的起義。

6皇帝不務正業非天下之福

在中國歷史上,凡事其它方面非常出色的皇帝,都不是一個好皇帝!

這其中,李煜和宋徽宗二位,是其中的佼佼者。二位
都是大才子,都是亡國之君。





才疏學淺,不喜勿噴!







哈密瓜談歷史


北宋末年,名義上是國家承平百年無事,實際上積累下來的體制弊病, 就和明朝末年一樣,早已經是積重難返,不可救藥。

靖康之恥,宋徽宗、宋欽宗這淪為敵寇俘虜的兩代皇帝,在兵臨城下時,驚慌失措,父子爭權,決斷失策,固然有絕不可推卸的責任,但是難道其他文武百官就沒有自己的責任?可以全往昏君頭上一推了事麼?

宋朝每年耗費當時全世界最多的軍費,然而汴京城那八十萬只存在賬面中的所謂禁軍,每年國庫要為此開支上千萬貫,錢都進了各方權貴的口袋,百年來卻沒有任何一個皇帝宰相有膽量有魄力,去裁撤去整編。

真正可戰之兵,就只有陝西各路那近二十萬西軍,他們在和西夏的百年戰爭中,已經世代傳承、父子相繼,半軍閥化了。西夏蹙爾小國,不過幾百萬人口,地方偏僻,國土半是荒沙,竟能與北宋長久抗衡,無非是西軍籍此豢養賊寇,歷次戰爭出工不出力的緣故。

就說當方臘起兵造反時,這些軍爺被調往江南去平叛,乾的都是什麼好事?

【臘之起,破六州五十二縣,戕平民二百萬,所掠婦女自賊峒逃出,倮而縊於林中者,由湯巖、椔嶺八十五里間,九村山谷相望。】

「幾萬被賊寇劫掠的婦女,裸奔八十五里上吊自盡,屍體山谷相望」這種鬼話,虧他們還就真好意思就這麼記在奏摺和軍報裡,寫在史書上了,也不知究竟是侮辱誰的智商。

身為國家的武力支柱,在自己的國土,對自己的百姓,也把在西夏境內燒殺搶掠的那套做派帶來,幾萬名江南婦女,都被他們玩膩了就殺人滅口,然後往叛軍頭目方臘的身上一推了事。

不能嚴明軍紀,長期沉溺於低水平的戰爭是結果,就是宋軍戰鬥力極具下滑。一離開了關中鄉土,調他們去其他地域作戰,戰力更是大打折扣。在燕京城下,耶律大石憑城死戰,以數萬遼國殘兵大破二十萬宋軍。而也是這個耶律大石,可是被金國女真軍打得兵敗被俘,僥倖脫身的。

當時的金軍,一千女真軍馬就敢迎著遼軍三萬精銳騎兵正面衝擊,生生將敵陣打垮,打出了“女真滿萬不可敵”的神話。而宋軍在聯合攻遼戰爭中表現太不爭氣,只能用錢贖買金軍打下的燕京空城,也讓金國人對宋軍戰力蔑視到了極點,滋長了他們對中原花花世界的巨大覬覦之心。

宋朝買回燕京後,宋徽宗對郭藥師這麼一個只有數千戰兵的原遼國降將委以重任,扶植他成為燕山府的藩鎮,更把燕雲各州的幾萬漢人百姓送給金國當做奴隸,作為贖回郭藥師所部”常勝軍“的代價。滿朝百官就一心指望靠這個郭藥師來招兵買馬,擋住金人鐵騎南侵了,可見當時的大宋已經虛弱到了何等程度, 才會如此病急亂投醫。

等到金軍終於南下時,宋徽宗最後甚至不惜下血本,對郭藥師開出裂土封燕王的價碼,可是這隻在幾年時間擴張到幾萬人馬的”常勝軍“,還是一戰而降,當了金軍南下侵宋的帶路黨和急先鋒,宋徽宗砸在他們身上的鉅額軍費,也盡數打了水漂。

太原之戰,宋朝以最精銳的西軍十八萬投入解圍,卻在完顏宗翰、完顏銀術可的磨盤戰術下,被三萬金軍圍點打援,打光西軍精銳約十五萬人,幾乎盡數被殲。戰略要地河東地區也淪入敵手。此戰慘敗,並非是金人有高達, 而是宋軍自己太不成器!看看西軍名將”小種相公“种師中,是如何戰死的?

當時,宋軍神臂弓手的弩箭連發,已經把金軍騎兵壓制了幾個時辰,射殺敵騎無數了, 然而大宋軍中的規矩,一向是步軍列陣發射神臂弓,每射一輪便該有一輪的賞賜,提前幾百年實現了計件工資制, 而此時射完上百輪後,种師中大帥打賞弓手的銀碗已經用光了。

於是上萬步軍弓手們,只因為得不得新的臨陣賞賜,竟立刻一鬨而散,只留下自己的大軍統帥和他的數十個親兵,當然瞬間就被敵軍鐵騎湮沒……

到了汴京守衛戰,城下雲集各路勤王兵馬號稱百萬人,卻面對兩路區區六萬金軍束手無策,不敢與之野戰,只敢憑城防守。

皇帝、大臣、將軍,政事堂、樞密院、禁軍和西軍統領,滿朝上上下下各層統治精英,其實誰不聰明?誰對朝局積弊沒有清醒認識?無奈種種革新體制的設想,都被方方面面的既得利益集團牽扯,只能坐以待斃,得過且過。 如宗澤這等人才、年近花甲之年,卻因不肯同流合汙,只能空負大才而沉淪下僚。

“靖康之變”固然是國家之恥,民族之辱,卻也因為這種阻礙政治革新的既得利益集團,都被金軍破城後徹底砸得粉碎,幾千臣僚都跟著宋徽宗父子被打包帶走,因此也猶如一場大手術一般,把從前宋朝的百年積弊挖了乾淨,讓宗澤趙鼎等良相得以主持中樞,才有岳飛、韓世忠、吳玠、吳璘兄弟這些中下級軍官的出頭之路。

南宋初年之所以有“中興”一說,並非指丟了一半國土還能保住另一半,還恬不知恥地自誇, 而就是指當時朝局的嶄新氣象和清明政治,和北宋暮年截然不同,可惜隨著奸相秦檜一黨的上臺,註定只是曇花一現,宋徽宗也只能作為金人的“昏德公”,屈辱地死在白山黑水,留下千古罵名。——【天遙地遠,萬水千山,知他故宮何處。怎不思量,除夢裡、有時會去。無據。和夢也、有時不做!】


狐狸晨曦


其實我想說怪不得宋徽宗,本來就是一個藝術家的料卻被推上了皇帝的位置,就像我一個文科生卻被迫上了理工科的專業一樣。這件事我覺得三七開吧。

這裡我就不詳細介紹歷史了,不喜歡複製粘貼百科的內容,有興趣瞭解這段歷史的讀者可以百度一下,這裡主要談談我個人對題主這個問題的看法。在宋徽宗執政初年起用韓忠彥等守舊派,打壓蔡京及其黨羽,極力去平衡新舊兩派之間的矛盾。為了能夠讓向太后還政於自己表現得十分隱忍,乃至言官陳瓘看不下去皇帝被向太后及其親屬上書彈劾,徽宗為了取得最終的勝利忍痛把陳瓘貶至揚州糧料院。當然功夫不負有心人宋徽宗最終奪回了執政之權。哦對了,他還平反了前朝受冤的蘇東坡等人,並且從新召回朝廷為官,只是蘇東坡死在了回來的路上。在其執政期間鎮壓了方臘起義,招安了宋江等起義,這說明他還是有點本事的,只是這點本事還不能作為一個皇帝,尤其是在那個隨時可能被金或者遼滅掉的時代。

靖康之恥。靖康元年,金太宗名東、西兩路大軍南下攻宋,宋敗請和不允。同年十一月金兵再次南下攻破汴京,擄徽、欽二帝及後宮佳麗等人北上,北宋滅亡。

回到開頭說的北宋滅亡三七開上,在宋朝建立之初就實行重文輕武,導致宋朝戰鬥力遠遠不及秦漢隋唐時期,而且腐敗問題嚴重,黨爭問題嚴重,前人改革失敗等一系列原因是導致北宋滅亡的最主要原因,這是是佔到了7成的。為什麼這樣說?舉明朝的歷史,萬曆帝長達30年不上朝,國家還不是一樣運轉,這時期還出現戚繼光等名臣武將,打了諸如抗倭援朝等一系列戰爭。所以北宋滅亡真的怪不得宋徽宗。人家是藝術家一個,你讓人家是幹皇帝的事情不是為難人家嗎?

雖然北宋滅亡不是宋徽宗作的,還是他還是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在位期間政治腐敗,好玩享樂導致宋朝進一步衰敗下去。所以姑且認為他要負3成責任。


小凌說史


嚴謹點說,任何一個王朝的滅亡都不可能讓某一個人背鍋。翻一翻“高大上”點的歷史書,都會告訴你,一個王朝的興衰背後都有歷史規律的支配:農業社會的固有矛盾、土地對人口的承載量,不可逆的階層板結規律等等。打個簡單的比方,王朝就像一輛汽車,而皇帝一般就是汽車駕駛員,管你寶馬奔馳都會有散架報廢的那一天,但是汽車駕駛員如果技術高超點,平時愛惜汽車一點,那車子的使用壽命肯定就長一點。

回到問題上來,要說北宋滅亡是不是徽宗的原因,我可以告訴你,他是一個如假包換的爛司機。他爛在哪裡呢,我們可以到查一查他劣跡斑斑的違章記錄。

眾所周知,徽宗是一個藝術家皇帝。論繪畫,他水平堪比專業畫家,尤其擅長花鳥畫編了,成立了翰林書畫院,編了《宣和畫譜》,還把繪畫當成了考試項目。論書法,他有獨具一格的“瘦金體”。論詩詞,他也有不少佳作,比如《宴山亭》,當然還有一些少兒不宜的詞作,都不稀罕說他。玩點藝術本沒什麼,但太會玩就成問題了。

如果光玩藝術,倒也不會太折騰,關鍵徽宗還很會玩。修艮嶽,從政和七年(1117)一直幹到宣和四年(1122),各地搜刮奇花異草、怪石珍樹,為修這個私人樂園,耗費大量民脂民膏。玩蹴鞠,人家是出了名的,據說國腳水平。好女色是他的必備項目,宮內玩玩不夠,甚至還到外面找新鮮,這種內容就不多說了。最最勞民傷財的是玩花石綱,一車車、一船船破石頭、爛樹木從各地往開封運,本身耗費人力不說,搜刮的人還要趁機斂財,整得民怨沸騰,甚至成為方臘起義的重要誘因。看到起義鬧得猛了,徽宗才稍稍停止了花石綱,等事態稍有好轉,又故態復萌。連人品不怎麼樣的童貫都看不慣了,憤怒地告訴徽宗:人家飯碗還沒端穩,你又要幹這破事了?!(東南人家,飯鍋子未穩,復做此邪)

說完徽宗自己,在看看他身邊的人。徽宗身邊最出名的奸臣有六位,分別是蔡京、王黼、童貫、梁師成、朱勔、李彥,人稱“六賊”。蔡京是頭號極品,政治投機分子,仗著書法水平高得到寵信,提出“豐、亨、豫、大”之說,就是鼓勵徽宗多享受、少幹活,結果把國庫揮霍一空。王黼是主持應奉局的,朱勔是玩花石綱的,主業就是幫助徽宗蒐羅花石草木。童貫、梁師成、李彥都是宦官,梁師成經常替徽宗起草政書號令,人稱“隱相”;李彥為大內總管,主業是強佔民田;童貫更不用說,以宦官執掌兵權,甚至還被封了王,人稱“媼相”。這些人無不仗著權勢貪贓受賄、中飽私囊、荼毒百姓。徽宗身邊的挫人不止這些,比如民間名聲挺大的高俅只因劣跡不夠,就沒有入選“六賊”組合。


在徽宗和一幫“好朋友”的努力下,北宋的國力也被迅速掏空了。更要命的是,徽宗在折騰之餘還想著領點虛功,貿然和金國合作攻擊遼國,花費巨大代價只收回幽州空城,卻反而招來了金國的窺伺,最終釀成靖康之亂。

至此,挫司機徽宗直接把一輛車開進了溝裡……


野狐狸


公元1126年金人打進京城,宋徽宗和宋欽宗父子成了敵人的俘虜,宋徽宗作為北宋倒數第二位皇帝,他和北宋的滅亡有著密切關係。

但是要說北宋的滅亡是宋徽宗一手造成的就不合理了,其實北宋建立初期,就註定無法長久。

第一,重文輕武,軍事力量薄弱。

趙匡胤原本是後周大將,可是後來卻取代後周自立,趙匡胤清楚,手握重權的武將是很可怕的,他們一旦起了反叛之心,君主往往沒有任何辦法。

因此,在北宋建立後,趙匡胤用了一招“杯酒釋兵權”,解除了武將的權利,久而久之,朝廷中就形成了一種重文輕武的風氣。



趙匡胤的這一做法,不只讓那些開國大將心寒,更是讓天下志士心涼。天下習武之人,很多都放下手中刀劍,開始學習四書五經,這樣一來,時間久了,北宋也就沒幾個會帶兵打仗的將軍了。

北宋後來與西夏和遼的對峙中也是經常吃敗仗,所以這也是北宋最終滅亡的一個重要原因。

第二,宋欽宗軟弱。


宋徽宗是一個不怎麼樣的人,他在位時曾重用蔡京等人,以至於民怨四起,後來還爆發了方臘起義和梁山起義。在宋徽宗這裡大宋確實已經十分危險了,不過北宋的真正滅亡,與他的兒子宋欽宗也有關係。

在大宋危亡之際,宋徽宗也知道自己沒有力量挽回一切了,所以在危亡時刻讓位給兒子宋欽宗。宋欽宗上位後,馬上處理了蔡京等人,但是他也並不英明,他後來用的一群人,也都不是什麼好人。宋欽宗還聽信讒言,甚至妄想通過與金人和談,保住大宋。

北宋滅亡,宋徽宗確實要負很大的責,但是如果說是他一手造成了北宋的滅亡,還是不合理的。


斯幽說歷史


金軍攻陷東京開封府俘虜了徽、欽二帝之後,很快康王趙構在南京應天府(今河南商丘)繼承皇位,後又遷往臨安府(今杭州)建立偏安政權,史稱南宋,而金滅亡的宋則稱為北宋,宋徽宗則是北宋第八位皇帝,也是倒數第二位皇帝。

徽宗其人

宋徽宗趙佶,北宋第八位皇帝,在位二十六年。他生於元豐五年(公元1082年)十月初十,是宋神宗趙頊第十一子,是宋哲宗趙煦的弟弟,母親是陳皇后。

宋哲宗病死於元符三年正月十二日(公元1100年),年僅34歲,在位16年。因為哲宗死的時候,沒有兒子,後繼無人。好在哲宗有五個弟弟。本來是輪不到趙佶繼位的,但是,神宗朝的皇后——向太后主張一定要立趙佶為帝。於是大臣們隨聲附和,就把這個事情給定了下來。於是就把趙佶這位愛好藝術的風流才子推上了皇帝寶座。

徽宗繼位後,年僅18歲的徽宗毫無政治經驗,國家大小政事幾乎都是取決於向太后。向太后僅聽政半年之後,就還政與於徽宗。徽宗開始重用蔡京、縱容童貫,還幾次任命蔡京當宰相,蔡京以新黨的身份作為政治號召,在官場上投機取巧,迎合徽宗,迫害異己,拉幫結派,把國家朝政搞得烏煙瘴氣。蔡京從公元1102年到1125年,一共24年間,4次出任宰相,權傾朝野。

徽宗這個風流天子,繼位以後不僅生活糜爛,荒淫無度。而且還窮奢極欲,大搞建設滿足私慾。而且徽宗在位的時候還崇尚道教,打壓佛教,大建道觀,大封道官,還自稱為教主道君皇帝。

徽宗被俘

11世紀中葉,女真完顏部崛起,並聯合女真各部組成聯盟。公元1114年,女真部首領完顏阿骨打起兵反遼,次年完顏阿骨打稱帝建元,立國號為金,以會寧府(今黑龍江省阿城縣南)為都。

金人為了徹底打敗遼國,北宋政府為了奪回燕雲十六州,雙方於是一拍即合,締結聯盟,共同抗遼。

宋金雙方共同伐遼,宋朝組織軍隊去收復燕雲十六州,結果由於宋朝軍隊的腐敗,軍隊戰鬥力低下,數十萬大軍被遼軍打敗,使得遼軍取得意想不到的勝利,也讓金人看到了北宋的軟弱無能。

很快,作為新興勢力的金朝滅亡遼國之後不久,就調轉大舉南下攻宋,各路宋軍抵抗不力,使得金軍長驅直入,橫掃中原。

宋徽宗眼看大禍臨頭,於是決定要南下避難,連忙把太子趙桓任命為開封府尹,後來又傳位給太子趙桓,是為宋欽宗。宋徽宗扔下爛攤子不管不顧逃往鎮江避難,開封守軍在尚書右丞李綱的指揮下數次擊退金軍的圍困,這才短暫解圍。

靖康元年閏十一月金兵再次南下,開封被圍三十日,城破,徽欽二帝被俘。

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初夏,徽欽二帝被金人虜往東北的五國城,淒涼地渡過了餘生。

北宋之亡

北宋的滅亡,當然在一定程度上和宋徽宗有著莫大的關係。宋徽宗作為一名藝術家他是非常成功的,但是他作為一名皇帝,就不僅給他自己,也給整個國家和整個時代帶來了極大的悲劇。

宋徽宗在位期間施政昏庸,重用奸臣,給國家朝政了非常混亂的局面。他為滿足一己之慾,荒淫無度,窮奢極欲,大肆營造,給國家財政造成了極大的破壞。

但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徽宗只是摧毀北宋的最後一根稻草,總的來說,北宋之亡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一、政治上,北宋建立者在總結前代教訓的基礎上,為加強中央集權,建立起了一個龐大的官僚管理機構和機制,造成了大量的冗官,效率低下,不思進取。宋仁宗慶曆年間,范仲淹開展變革新政,對這些問題進行變革,結果卻是曇花一現。到了宋神宗元豐年間,王安石又對經濟上進行了變革,神宗在王安石變法的基礎上開展“元豐改制”清理三冗改革官制,結果隨著神宗逝去,變法也相繼失敗。加上新舊黨爭此起彼伏,朝堂之上鬥爭失控,加劇了政治上的動盪,改革派和保守派沒辦法真正調和去對國家積弊進行改革,導致了北宋吏治徹徹底底無法挽救。

二、經濟上,北宋在經濟發展上發展迅猛,取得了一系列的極大成功。但是在國家的財政上,冗官冗兵成為極大的包袱,為了養官養兵就必須不斷增加財政收入,為了增加財政收入就必須不斷的開源,而作為國家機器開源最快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增加賦稅,於是北宋的苛捐雜稅和前代相比變得異常多而複雜。等到了宋徽宗執政的時候,前期的各種積弊已經到了非常危險的邊緣,加上宋徽宗更加大手筆的花錢,國家財政幾乎崩潰,而蔡京的重用,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他能為皇帝搞更多的錢,來去滿足皇帝的各種花銷。

三、軍事上,鑑於北宋的建立者是“陳橋兵變”馬上得天下,於是“杯酒釋兵權”,採取強幹弱枝的方法,重文輕武嚴防武將,實行募兵制,軍隊兵不識將,將不識兵。北宋建國之後,對外戰爭頻繁,為了應對較為惡劣的國際環境和地緣政治,也需要維持數量龐大的軍隊。由於兵員數額龐大,高峰時期甚至達到了一百多萬人,這給薄弱的財政帶來了非常大的負擔,造成了嚴重的冗兵現象。另外從戰術上來說,由於對於中原來說兩個非常重要的產馬區——西北、燕雲分別被西夏、遼佔據,直接造成了軍事戰術上的不利局面。

總而言之,北宋到了徽宗時期已經是積重難返,徽宗不過就是北宋的最後一根稻草,在各種因素的推動下,帝國忽然崩塌。


本文為原創作品,我是善發,愛發歷史說,喜歡的朋友請給予關注、點贊或轉發,並歡迎朋友們評論,感謝


善發歷史說


不是。北宋的滅亡,更多是因為宋欽宗被大臣們所坑的。

宋徽宗為什麼禪位給宋欽宗?主要是因為金國認為他是違反金宋兩國盟約的首腦,他認為他禪位給兒子宋欽宗,能給北宋和金國重新開始新盟約關係的機會。

確實如同宋徽宗所預料的一樣,金國在完顏宗望第一次包圍汴京時,宋欽宗和金國達成了新的盟約關係。可宋欽宗耳根子軟,沒有自己的主見,在一幫主戰派大臣的鼓搗下,反悔了,沒有執行和金國的盟約。於是宋徽宗禪位而帶來的金宋兩國重新和平的機會,就這樣因為宋欽宗的耳根子軟而浪費。

金國第二次發兵攻打北宋,討伐宋欽宗的背盟行為。宋欽宗要求主戰派的代表李綱領軍去救太原。口口聲聲抗金的李綱回了宋欽宗一句:我一介書生,怎麼能率領軍隊上戰場呢?宋欽宗一下子就懵了——不會打仗,你口口聲聲的抗什麼金?現在誰來率軍出征?

最後李綱死在沒有辦法,只有硬著頭皮率軍出征,救援太原,結果到了半路,太原被金軍攻下,原路返回。

因此簡單說,北宋的滅亡,就在於本來北宋和金國雙方都同意了的盟約,硬生生的給主戰派給撕毀了,但在金軍進攻時,所謂的主戰派無人率軍出戰。所謂的主戰派都是口頭抗金。

宋欽宗撕毀和金國的盟約,是隱瞞宋徽宗的。宋徽宗的犧牲是白費了。


歷史哨聲


北宋滅亡有其歷史淵源,就是王安石變法失敗導致黨爭迭起,加劇了宋朝政治環境的惡化,也為一些別有用心打著新政變法的不法之徒(如蔡京之類)提供了可供鑽營的環境,而不懂政治愛藝術,不愛江山愛文華的宋徽宗則直接傾覆了宋朝,任用六賊,不恤民生,好大喜功,輕啟戰端,臨危逃難,毫無擔當,把重任扔給自己兒子宋欽宗,卻又時時遙控掌權,對於時局的敗壞無疑起到了巨大作用,是北宋滅亡的第一負責人,其次宋欽宗不聽宗澤李綱等主戰派之言,輕易相信金人,致使戰和不定,不利於抗擊金軍,最後聽信道士天降神兵之言,導致東京門戶大開,金軍不費吹灰之力就進入開封,是為北宋滅亡的直接責任人。


yuone1238


宋徽宗繼位之初,為使朝政清明,曾任用了一些有威望的人,如用韓忠彥為吏部尚書,李清臣為禮部尚書,黃履為資政殿大學士兼侍讀,龔央為殿為中侍御史。

可是,由於他重用了蔡京,便出現了冰火不可同爐的情況。徽宗繼位後,蔡京以恢復王安石變法為幌子,打擊元右(哲宗年號)諸大臣。蔡京將文彥博、司馬光等22人,蘇軾等35人,秦觀等48人,武臣王獻可等4人,共109人議罪,建議宋徽宗御書刻石,以懲石人。這個宋徽宗竟欣然命筆,揮揮灑灑寫下了《元右黨籍碑》5個大字,令石匠刻於碑額,立於文德殿端禮門。後來,蔡京又感不足,奏請宋徽宗再題字,令天下路、府、州、軍都刻《元右黨籍碑》。這一次是蔡京大顯書法威風,以頒天下。蔡京又奏請銷燬"三蘇"(蘇洵、蘇軾、蘇轍)、黃庭堅、張末、晁補之、秦觀、馬涓等人的文集以及範祖禹《唐鑑》、範鎮《東齋記事》、劉頒《詩話》、文瑩《湘山野錄》等在社會上影響很大的書籍。宋徽宗這個醉心於文藝創作的皇帝,竟然也同意這種不得人心的“文字獄”。對韓忠彥、李清臣等初期被重用的忠直之士,在蔡京的挑唆下,宋徽宗又一一把他們趕出朝遷,就毫無道理了。

宋徽宗任用奸邪,蔡京居其首。還有5個人,他們是:王甫、童貫、梁師成、李彥、朱力。由於蔡京等6人作惡多端,老百姓稱他們為“六賊”。

“六賊”之外,還有一個人被宗徽宗所看中。這便是蔡京的兒子蔡攸。這個蔡攸,同乃父相比,更會討皇帝喜歡,因而封為大學士,成了御用文人。有一次,宋徽宗在宮中為群臣設宴,蔡攸位列其中。酒過三巡,菜過五味,宋徽宗出了一副了聯,讓蔡攸對下聯。上聯是:“相公公相子”,蔡攸頭腦聰明,立即對道:“人主主人翁”。這真是藝術性思想性俱佳之對。宋徽宗龍顏大悅,特賜一大碗御酒給蔡攸。滿座大臣紛紛討好祝賀蔡攸。宋徽宗玩興大起,又接連灌了蔡攸數大杯御酒,蔡攸喝得狼狽,癱倒在地。蔡攸支支巴巴從地上爬起還不忘逗宋徽宗高興,說:“陛下,臣鼠量已窮,以至委頓(跌倒),願陛下憐憫為臣。”宋徽宗最喜這般嘻鬧,便說:“使卿若死,朕又灌殺一司馬光矣。”這時的司馬光已被打成元右黨人之首,宋徽宗竟開這種政治玩笑,大失為君之體。

為君者不自重,為臣者便會隨便。一時間,朝中簡直成了耍笑逗樂的俱樂部。宗徽宗因喜歡蔡攸會逢迎,任命他同強敵遼國作戰的總司令。蔡攸在出師之前竟說:“臣凱旋之日,懇請陛下將念五都賞給為臣。”念四、念五是宋徽宗的兩個寵妃。欲將皇帝之寵妃攫為已有,這是大逆之罪,可是宋徽宗不但不生氣,還對蔡京說:“太師之子英氣若此。”簡直成了一個無恥的皇帝!

宋徽宗與北宋亡國原因有何關聯?

金軍十萬鐵騎都打到汴梁城下了,他才把皇位傳給欽宗.欽宗任用李綱組織汴京保衛戰,打退了金軍的進攻.後來金軍再次南下才又攻克汴梁,北宋亡國。只能說宋徽宗留給欽宗的是一個爛的不能再爛的攤子。


沙克C


是的,北宋立國才100多年而已,金本來滅不了北宋,宋徽宗父子瞎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