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年齡越大,越感到快樂”你怎麼理解?為什麼?

合肥寶迅


年齡大了生活沒質量,身體沒質量,花錢也沒質量!請問?快樂個啥呢?有啥快樂的呢?青年即使乞丐也比老年富翁要強百倍,年輕就是本錢!人以老變成精,根本就沒有真正的快樂了!但是現在有些人把人生精華年齡白白浪費,當身體老化了,有多少金錢都買不來,後悔了也沒辦法挽回,純粹是在人世間白走一遭,人老了能幹什麼呢?哎!普通人難上加難!權勢富貴之人,用權與錢買不來生命往回反轉的年輕。再有什麼!都會被人毫不留情的取而代之!老了就是老了,沒有什麼快樂而言了,誰說老了快樂,簡直純粹是自欺欺人!其實是越老越自私,而不是越老越快樂!


生死線4



梅里一了


年齡越大,感覺時間過的越快 我在雜談看有個人說,28歲之後過得越來越快,後面有不少人也附和說有這樣的感覺,但說不清楚為什麼。 我也經常聽老一輩人說,這日子過的真快,比以前感覺快多了。 你想想,你晚上睡覺是不是覺得時間過的比白天快?反證我感覺是這樣的。還有,你喝醉酒以後是不是覺得時間一下子就過去了?我以前喝醉過,有這樣的感覺。有一次,好像是上大學的時候,晚上和哥們出去喝酒,似乎是為了某女子。當時也許是收到平生第一張好人卡,就很鬱悶。喝了大概比較多吧,就醉了。醉了以後,也知道別人說什麼,還答話來著,結果回到宿舍,宿舍人說你喝酒怎麼喝了5個小時啊。我說不可能,我覺得最多兩個小時,結果一看時間,果然過去了5個多小時。所以我經驗上認為,喝醉的時間也過的比較快的。 那我就分析了,這到底是為什麼呢,時間按理說是均勻流逝的,為何我感覺不同呢。我的感覺是怎麼被扭曲的呢? 我首先想到莊子說過的一個話,他說人喝醉了,坐著飛快的馬車跑,不小心掉下了,卻沒有受傷。我小時候睡覺不老實,經常從床上掉下來,卻從來沒記得受過傷。當時也不覺得有多疼。(我的記憶力是非常好的,或者說,至少我對於記憶的記憶是非常好的)那時候家裡的地面是很硬的磚塊地好像。 我就聯想了,是不是睡覺或喝醉的狀態,人不容易受傷呢?比如老子說,摶氣至柔,能如嬰兒乎?好像也有人說修道修到一定程度,手細軟如綿,就是被什麼重物壓到,也不容易受傷的。而嬰兒恰恰是最喜歡睡覺的。而中國武術裡有一派叫醉拳,好像也跌跌爬爬卻不容易受傷的。我歸納這些現象,就猜想其原理:是不是人在睡眠或喝醉的情況下,人體會形成一個自我保護的機制呢?只有這樣,才可以解釋為何在這些狀態下人不容易受到傷害啊。 結合開頭提出的問題,我就大膽做了這樣一個分析:人越大,就越類似睡覺。所以他會覺得時間過的比較快。 我觀察老年人不喜歡睡覺,睡眠時間很短,因為他們白天也事實上是在睡覺。那麼,為什麼睡呢?這是身體的正常的自我保護作用。因為人大了,喜歡的東西,以及不得不做的事情就越多,越雜,事實上就處於種種被壓迫的狀態。壓迫你的不光是你的老闆,甚至還有你自己的種種慾望。人在這種劇烈的壓迫下,生理上自然就會動用保護機制,就是讓自己的思維和感受不那麼敏銳,類似於睡覺了。在類似睡眠的狀態下,你就會覺得時間過的變快了。 基於這種假設,我猜想另一個角度,我觀察啊,在下雨的時候,很多人沒帶傘,就拼命的跑,似乎這樣就可以躲開雨點。但上高中的時候,我們計算過,由於運動速度的關係,你跑的再快,落到你身上的雨點數量是不變的。那麼,為什麼人還要不由自主的喜歡跑,而不是閒庭信步雨中漫步呢?我想,這可能是人的痛苦感覺程度,和時間密切相關的緣故。比如說死刑吧,你會選擇被一刀砍死呢,還是被人撓癢癢,癢死?我覺得刀砍的痛苦比撓癢癢劇烈,但是呢,快。所以大部分人犯喜歡說:給老子來個痛快的!所以我覺得時間因素不可不加以重視。所以,感覺時間變快,從另一個角度說,同樣是人體自我保護機制的作用。 比如說睡覺吧。我們知道睡覺恐怕是世界上最無聊的事情。就躺在那裡呼吸啊,打呼嚕啊,流哈喇子啊,無聊透了。所以人體的自我保護機制會讓它顯得快點,一下子就度過了,否則人每天睡七八個小時,還不累死? 恩,說的大概就這麼多。可能有點亂,反正我是想到哪裡說到哪裡,您看明白就得。核心思想是:成人世界痛苦,所以身體自我保護,自我保護靠睡眠或類似睡眠的狀態,而睡眠狀態使人覺得時間變快。同時,時間變快也減少了人的痛苦程度。這也屬於自我保護機制的一種。 最後我再提一個現象。去年過年我看侄子們玩鞭炮,覺得無聊透了。但我記憶中,或者說我對於記憶的記憶中,我小時可喜歡玩鞭炮了。為什麼現在我覺得不好玩了呢?用上面的理論的一個推論,我覺得是自己變的遲鈍了。也就是說,我對於快樂的感覺不明顯了,正如我對痛苦的感覺也不明顯了一樣。所以,敏感的兒童所覺得快樂的,我卻覺得索然無味啊。但我還是有我喜歡的東西的,比如我以前特別喜歡漂亮女人,感覺比鞭炮有意思多了。但現在我覺得也沒那麼多意思了,也就是說,身體的自我保護機制讓我睡覺,所以我感覺不明顯了。當然,我還是要換一個感覺明顯的,比如發帖子讓人叫好吧,至少,我目前還覺得它挺有意思的,比看美女有趣多了。至於以後,痛苦的人生會不會讓我自我保護的睡覺,以至於我對這個也覺得無趣呢。





小豆JJ


好像什麼都沒幹,一轉眼又過一年。你有沒有一種感覺:似乎年齡越大,時間過得越快?

有人說,從1歲到10歲彷彿過了很久,10歲到20歲還是覺得做了很多事,20歲到30歲,時間就開始過得很快,而中年的日子,簡直像坐上了火箭。

實際上,這種體會幾乎所有人都有。而它背後真的有科學和心理學依據。

你安定了,值得紀念的事變少了

對於童年甚至青春期的你,許多經歷都是前所未有的。

第一次品嚐某種食物,第一次去遊樂園,第一次參加生日派對,第一次上臺表演,第一次上學,第一次畢業,第一次喜歡某個人,第一次換城市。

有太多太多記憶猶新的第一次,在你的回憶裡插下標杆,所以印象尤其深刻。

但隨著年齡漸長,我們把自己活成了例行公事。

生活中出現的新事物越來越少,我們終於“安定了下來”,不斷重複著舊的體驗。

有人說,小時候的感覺是,小時候的一年,是每一天都不同的365天,長大後的一年,則是把一天重複過了365遍。

所以回首一年,就好像沒什麼特別能記住的。

“每一次看見附近的建築和街道,每一次重訪相同的商店和酒吧,每一次執行當日的工作,甚至每一次出門遛狗,脫敏機制都會緩慢地過濾掉每一絲的真實感。”

由於類似的事件會被大腦合併,最後這就成了人生在我們腦海中的模樣。

你長大了,一年在你生命中的比重減少了,

經歷過的時間越多,每份時間在你所經歷的人生中,佔的比例就越少。

一個十歲小孩感受到的一年,是他人生的1/10,當然會覺得是很長的時間。

當你到了30歲,一年在你的已有的人生中,所佔的比例就下降到了1/30。

而當你到了50歲,一年就只是你生命的2%,變得那麼微乎其微,所以很多發生的事情也就無足輕重了。

要操心的事多了,你對時間的關注變少了

如果你是一個孩子,會掰著手指頭數日子,日夜盼望放假,盼望生日;

如果你是一個大人,就會更關注工作、生活開銷、家庭關係、旅遊計劃、節日購物等煩心事,沒辦法留意時間悄悄流逝。

同時有研究發現,壓力大的人感覺時間過得更快。年齡在20~59歲的人,普遍感到無法在既定時間內,完成自己要做的事情。

這個年齡段的人大多處於職業生涯之中,又需要承擔家庭責任,容易感到不勝負荷,就會覺得時間不夠用。

生物鐘慢了,體溫低了

身體對時間都沒那麼敏感了

在衰老的過程中,體內的生物鐘隨著年齡增長而變慢。而客觀的時間沒有變慢,所以就感覺時間好像變快了。

此外,體溫的升高會讓人對時間流逝的感受減慢,減慢的比例甚至可能達到20%。

小孩的體溫比成人高,所以這可能也是,他們覺得時間過得更慢的原因。

有沒有辦法,活得更恰同學少年呢


風度要溫度


個人對“年齡越大,越感到快樂”有同感。

看到“年齡大”三個字,很多人想到的是老年人,其實也不一定只是老年人,我今年30+,能感覺到時光如梭,也能感覺到現在和以前的不同,這種不同也可以叫快樂。

之所以叫快樂,是因為我這幾年經歷了一些事,真真切切的傷心過,痛苦過,煎熬過後是解脫輕鬆的感覺,感覺自己比以前變得豁達通透了,現在平和而又平凡的生活我就很知足,也真正體會到了什麼叫歲月靜好。

這算是我這幾年的一點兒心得,看看身邊的人,其實也是這樣一個規律,隨著年齡的增長,歲月的磨鍊,沉澱下來的不光是皺紋,最主要的是越來越看得開,活的越來越明白,不知不覺讓自己提高了境界。可以說歲月不饒人,但是我們也沒饒了歲月哈哈,都不白活。

也許未來的路上還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麻煩,但現在的內心已經足夠堅強,有信心面對以後的美好或者考驗。

祝開心!



強迫策


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

現在的我24歲,反觀我的成長過程,我覺得我的開心程度是越來越低的

小時候,過年能買一件新衣服就很開心;在炎熱的夏天裡,能吃上一根冰棍就會開心一整天;同桌買了零食,給你分享一點點就很開心;考試成績提升一點點,老師的表揚,也足以讓你開心。在學生時代,同學關係,朋友關係,師生關係,都很單純,喜歡就是喜歡,不喜歡就是不喜歡,我不喜歡他,那我不跟他玩就可以;在學生時代,我只需要好好學習,把重心放在學習上,不用管一日三餐吃什麼,也不用愁沒有零花錢。

學生時代的快樂很簡單。

曾幾何時,一張三點式的圖片讓你面紅耳熱,愛不釋手,後來多少G的各種姿勢、制服、劇情都難以讓你盡興,味同嚼蠟。

第一次進自助餐廳,我的天,居然可以隨便吃!現在進自助餐廳,如同吃食堂,轉一圈只拿了幾塊水果,覺得沒什麼可吃。

我父母47歲,他們尚且還沒有說能夠活得很快樂。在我的學生時代,他們擔心我學習不好,擔心我學壞,擔心不能夠給我很好的成長條件;現在我參加工作,他們會擔心我上班累不累,每天有沒有好好吃飯,擔心我不能找一個好對象。雖然我常常說,我長大了,也不需要你們養,不用擔心什麼,我可以照顧好自己,你們怎麼開心怎麼過就行,也不用扣扣索索,想買啥就買,平時吃好點。他們說好,但還是依然會擔心我,會努力去工作,以備我有需要的時候他們可以拉我一把。

每個年齡段的人都會體驗到生活的酸甜苦辣,誰不是在艱苦的生活中尋找樂趣呢?生活再苦,也要含著淚微笑,畢竟生活都得過。


醒著做夢的小哼哼


我們分階段的解讀這個問題,也是我個人的意見!

少年階段的我們,快樂對於我來說就是和同學一起去爬山摘果子,摘完果子回到教室裡一群同學每人分一些,那時候大家拿著手裡果子的時候非常開心,感受到了快樂、

童年的我們很單純就是一顆小小的糖果,或者是抓迷藏也很快樂、

直到初中的時候我們上完學後都齊聚電子廳,那時候的拳皇,一人一個幣可以玩上個把小時,雖然冒著父母的揪耳朵和手裡的被磨破的繭子但是感覺到很快樂、

有人跟我這樣說過少年的我們快樂?我感覺非常的快樂。

我們畢業了工作了,雖然工作對於我們來說很多時候都是很艱難和難熬的,但是和美麗的女同事一起唱K的時候感受到非常快樂開心,還有發工資的時候也是非常的快樂。

直到成家,剛開始我們在結婚的快樂中度過,但是過了一陣之後迎面而來的是工作和不肯回家的結局,直到寶寶的誕生,那一刻雖然是老婆在產房裡但是我在外面還是非常的緊張!這種緊張程度在準備迎接寶寶的那段時間是前所未有的,當直到懷了寶寶的那一刻心情是開始的驚訝,到後面的快樂,這個變化感覺自己像個演員幾種滋味都在臉上表露出來!

當寶寶出生的那一刻我非常的快樂,那一刻我發現眼前一片空白,但是嘴角卻不經的往上揚,這一刻我才知道什麼叫做快樂而這種快樂是沒有夾雜任何雜物的。

寶寶雖然半夜讓我睡不著,但是我非常享受這種快樂也是心甘情願的快樂

人生每個階段都充滿了快樂,自己的孩子長大成人 取了老婆 生了孫子,直到自己老死之前,眼前想的一切都充滿的快樂。


爆炒呆呆獸


年齡越大越快樂,主要看什麼時期?人生要分四個時期。第一個時期是青年時期;第二個時期是中年時期;第三個是中老年時期;第四個是夕陽紅時期。

青年時期的快樂,來自於婚姻和孩子。有恩愛的夫妻生活,有可愛的寶寶陪伴,自然會感到很幸福。

二是中年時期,兒女已長大成人,上大學的上大學,上中學的上中學,夫妻互相關心體貼,事業有成或者是基本有成,這時候要比年輕時候生兒育女時的辛苦少一些,能一心撲在事業上,也會感到很幸福。

三是中老年時期,老人有退休金,兒女有工作,能幫助兒女們照顧孫子,做家務,雖然辛苦一點兒,但是再也不用急著去上班,現在畢竟兒孫滿堂,在家享天倫之樂,也是特別幸福的。

四是暮年時期,一生辛苦勞作的毛病,都凸現出來,腰疼腿疼不方便,這裡有病那裡不舒服,不但自己不舒服,還有拖累兒女,老人們也有苦難言。這時候的老人。就不會再感到幸福了,他們只知道自己活一天少一天,想吃什麼就吃點兒。自己生不帶來,死不帶去,能享受幾天生活就享受幾天生活,能想得開的人,覺得自己的一生還可以,走就走了吧,現在活著,活一天快樂一天,才是自己該做的。

人生都得經過這麼幾個時期,再有錢再富裕的人,到暮年的時候,也不是十分快樂的。!





五子龍女


這個問題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快樂與痛苦是一對相輔相成的矛盾。一是快樂。年齡越大的老年人。絕大多數的老年人都是事業有成。離退休之後享受國家豐厚的待遇。吃喝無憂無慮。兒孫滿堂,享受著天倫之樂。不用上班操心費力。每天自由自在,非常逍遙。二是快樂之後隱藏著許多難言之隱的痛苦。社會的福利非常好。而身體卻每況愈下。越年紀大的人越怕死。都知道來日無多了。感到錢財都是身外之物。健康長壽才是最大的財富。因此老年人明知道上當受騙,也買一些保健品。也有的老年人。因為上午和離婚,表面上在兒女面前很快樂。實際上非常孤獨和寂寞。還有極個別的老年人兒孫後代不成才。讓老年人不省心。不怕啃老。就怕後代沒有出息。三是快樂與痛苦交織在一起。老年人越老越不想給兒女們帶來不必要的麻煩。而現在的社會福利院老人還不太放心。有待進一步的加強和鞏固。老年人最擔心的就是彌留之際的一段時間沒人照料。是所有老年人的最大的後顧之憂。久病床前沒孝子。因此陪老弟保姆應運而生。多數保姆照顧老年人都不盡如人意。這一點老年人都心有餘悸。總而言之,老年人的快樂與痛苦參半。這既是一個社會問題,又是一個家庭問題。又直接涉及到老年人的個人問題。這三個方面的問題最好能夠綜合起來。讓老年人真正的快樂走完餘生。這是所有老年人的最終期盼。


慈音1


最懷念的是童年的生活,,那時沒別的想法,只知道開心的玩耍,沒有一切煩惱,有了好吃的獨享,見了好玩的就要,那可是家裡的小皇帝,媽媽不答應就撒嬌。隨著年齡成家立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