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帝汶和亞齊都想從印尼獨立出去,為何東帝汶成功,亞齊失敗

我們知道,在二戰以來的東南亞歷史中,亞齊和東帝汶,針對印尼的獨立運動,一直以來都深受關注。經過多年的抗爭和努力,最終東帝汶在2002年正式宣佈獨立。而幾乎同一時間發起的亞齊獨立運動,卻在2005年宣告放棄。相同的鬥爭目的,結果卻完全不同,這是為什麼呢?。

東帝汶和亞齊都想從印尼獨立出去,為何東帝汶成功,亞齊失敗

(印度向亞齊武裝開戰)

一、從和印尼歷史上的關係上來看,東帝汶和亞齊不同。

作為世界上面積最大的群島國家,印尼歷史上曾長期飽受西方國家的殖民統治。早在1596年,荷蘭入侵印尼,佔領了包括亞齊在內的爪哇群島,並於1602年成立代表殖民統治的東印度公司。而當時的帝汶島,卻是早在1520年,就被葡萄牙捷足先登搶先佔領了。

1613年,荷蘭人進入帝汶島西部區域,搶奪葡萄牙的殖民統治地盤。雙方衝突不斷,最終實力不敵荷蘭的葡萄牙人,只能被迫講和,雙方於1859年簽訂條約,西帝汶落入荷蘭之手,葡萄牙繼續佔領東帝汶。

二戰結束後,印尼抓住荷蘭無暇顧及的機會,宣佈獨立。荷蘭在東南亞群島中僅剩下西帝汶一塊殖民領地。1949年,荷蘭將西帝汶政權交給印尼。

未受二戰衝擊的葡萄牙,對於東帝汶及其西北的阿陶羅和歐庫西島的殖民統治,一直延續到1975年。當年,東帝汶內部三方勢力發生內戰,印尼藉機出兵東帝汶,將其列為印尼下轄的第27個省。

由此看來,在歷史上,東帝汶一直相對獨立,從未與印尼有過政權從屬關係。而且,宗教信仰方面,東帝汶以天主教為主,印尼則是以伊斯蘭教為主。

對於既無歷史從屬繼承淵源,又無宗教共同信仰的印尼,出兵接管東帝汶政權的行為,其性質可定義為赤裸裸的入侵。

而亞齊,不僅歷史上和印尼其它島嶼同屬於荷蘭殖民地,有著共同的被統治歷史。地理上也和印尼的北蘇門達臘緊密相連,都以伊斯蘭教為主要信仰。荷蘭撤出後,印尼作為獨立國,對整個荷蘭殖民統治範圍完全繼承,並無不妥。

東帝汶和亞齊都想從印尼獨立出去,為何東帝汶成功,亞齊失敗

(印尼獨立戰爭)

二、東帝汶和亞齊國際身份的區別,導致國際支持不同。

印尼出兵東帝汶後,已退出殖民統治,著手安排東帝汶獨立的葡萄牙,在國際上率先聲討。聯合國多次審議並通過決議,譴責印尼的侵略行為,敦促印尼撤軍,尊重東帝汶領土完整和人民自決權利。

多年來,在聯合國斡旋下,葡萄牙與印尼政府就東帝汶問題進行了十幾輪談判。

印尼對獨立呼聲進行了殘酷鎮壓,東帝汶並沒有屈服。當地獨立運動組織利用險峻的山林地形,利用游擊戰奮起反抗。這期間,把東帝汶作為印尼緩衝帶的澳大利亞等國家,通過軍事及經濟援助等方式,幫助東帝汶不斷推進獨立進程。

反觀亞齊,當年為了脫離荷蘭的統治,積極參與印尼爭取獨立的鬥爭。實現統一後,印尼對亞齊的政策。不過,由於從最初的自治,到併入北蘇門答臘省,讓亞齊有了被剝削的感覺,這才有了脫離印尼獨立的想法。

一個在國家獨立之初沒有表示反對,因分配問題鬧獨立的下轄省,在國際上看來,這屬於印尼內部矛盾。

東帝汶和亞齊都想從印尼獨立出去,為何東帝汶成功,亞齊失敗

(東帝汶區位圖)

三、東帝汶和亞齊經濟回報差異,造成印尼掌控決心不同。

自從佔領東帝汶以來,來自國際的道義譴責,使印尼倍感孤立。而東帝汶游擊隊的反擊,又讓印尼軍隊深陷泥淖。資源匱乏一窮二白的東帝汶,每年的財政預算,九成以上要靠印尼政府補貼。

印尼內部覺得,東帝汶成了一個腫瘤,把整個印尼渾身弄的痛苦不堪。在內外多重壓力下,印尼最終同意聯大由東帝汶全民公投,來決定東帝汶的未來。

同樣為獨立苦苦戰鬥的亞齊看到了希望,但是印尼軍方是亞齊獨立的堅決反對者。對於亞齊人全民公投的要求,印尼明確表示公投只能在自治和實行伊斯蘭法之間進行,絕不允許把獨立列入公投選擇。

至於原因,一方面因為亞齊各類資源非常豐富,是印尼主要的財政收入來源,它不像東帝汶,是個填不滿的無底洞。另一方面,如果允許天主教為主的東帝汶獨立有情可原,那麼和印尼有著共同信仰的亞齊的分裂,相當於對整個伊斯蘭的叛逆。

1999年,印尼同意東帝汶全民公投,在獨立和自治選項之間,78.5%的東帝汶人選擇獨立。在聯合國統一管理協調下,2002年5月20日,東帝汶民主共和國正式成立,成為世界上最年輕的國家。

在經歷了2004年的巨大海嘯之後,飽經戰亂和自然災害摧殘的亞齊,再也難承其重,與印尼簽署了和平協議。在進行了長達30多年的抗爭後,亞齊人並沒有獲得渴望的獨立,最終以一種所謂的“特殊自治”而收場。

(參考資料:《印尼自由亞齊運動》《東帝汶問題的來龍去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