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嶺“拓荒”人譚霞:發展“綠色產業”成就炫彩人生

“小時候常揹著揹簍走10多里路去金雞坪採茶籽,茶園非常開闊,當時就萌發了一個想法:要是把這變成大片果園,該多好呀!”如今,譚霞這個理想變成了現實,由她開發的1080畝霞飛雲果園,成為了麻陽的一處網紅休閒勝地。

譚霞是麻陽家喻戶曉的“綠色創業明星”,先後被授予第九屆全國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第二屆全國女性創業之星、湖南青年五四獎章,列入2016年度“湖湘青年英才”支持計劃,2019年9月被評為懷化市勞動模範,她的創業事蹟廣為流傳。

不懼豎牌三次,紮根苗鄉

從小在農村長大的譚霞,對土地有深厚的感情,一直夢想著擁有自己的一片農莊和果園。

譚霞2007年6月畢業於懷化學院計算機專業,學業優異的她,成了懷化城裡一中學教師。2008年8月,楠木橋村召集村民代表開會,討論村裡山地開發事宜,譚霞作為大學生代表受邀參加。會後,她想起了兒時金雞坪那個苗嶺上的果園夢,決定放棄城裡安逸的工作和生活,回鄉發展。

回鄉後,譚霞被村民推選為村委會委員。她帶領本村青年和婦女創新創業。那段時間是譚霞最忙的日子。每天天沒亮,她就起床前往本村及周邊村的山地,翻山越嶺搞勘察,晚上就挨家挨戶走訪村民,動員本村大學畢業生回村創業。兩個月後,她與村裡的幾個小青年租賃村裡100畝集體土地,自己挖路、開山、栽苗,當上了“農莊主人”。

2009年9月,她與大學生村官葉為等8人一拍即合,成立了我省首個大學生村官創業園。大學生村官給時任省委書記張春賢寫信,省委書記給他們回信,鼓勵他們大幹一場。

譚霞還牽頭成立楠木橋村生態種養專業合作社,擔任理事長,合作社成員達百餘戶。通過與村支兩委幹部共同努力,2010年楠木橋村榮獲湖南省“巾幗示範村”。

在村裡幹得順風順水之際,譚霞再次作了一次人生重大選擇:借了20萬元啟動資金,自己創業!

創業一路荊棘,譚霞公司剛一掛牌,就“狀況不斷,好事多磨”。幾經磨礪的譚霞說起當年的艱辛故事,如今已能略帶調侃的語氣了。“就是招牌,都豎了三次。”

原來,由於創業初期資金有限,譚霞第一次選用的是木架搭建的招牌,那時正值春末夏初,一陣大風居然把招牌給吹倒了。有人私下議論:譚霞,一個妹子,這事估計搞不成!

不理會這些冷嘲熱諷,一週後,譚霞又重豎起招牌,這次是薄鋼加木條固定。沒想到的是,2個月後,在夏季的狂風暴雨中,招牌再一次彎了、斷了。

這時,譚霞的父母也著急了,覺得這是不好的兆頭,開始質疑女兒的創業。但譚霞深知:開弓沒有回頭箭,信念絕不能動搖。

第三次,譚霞花了1萬多元,用大鋼管支起招牌,再用水泥澆灌築牢。好比這牢固的招牌就是她決心的象徵。

從2010年開始,她租賃農民土地種植柑橘、黃桃、卷丹百合、三葉青等水果與中藥材。“自己和工人們一起幹活,開溝、下種、施肥,什麼都幹。夏天干活沒有任何防曬措施。”譚霞記憶猶新的是那次龍山之行:“當時到龍山買百合種子,租了一臺四輪車,跑了五天五夜。為了省下錢買最好的種子,自己硬是一天兩頓飯,睡在車上,水都沒怎麼喝。帶了4萬元,買了3萬多元種子,其它就是司機的工資和油錢。吃不好、睡不好、沒法洗澡,回來差點虛脫。不過付出總有回報,當年純收入就有5、6萬元。”

2012年,譚霞牽頭成立麻陽苗族自治縣長壽中藥材專業合作社、麻陽苗之靈特色農產品開發專業合作社,在譚家寨等鄉鎮發展產業基地5000多畝,參與農戶達1600多戶。

不畏創業艱辛,引領青年

“創業不可怕,可怕的是安於現狀,不敢創業。”對於創業,譚霞有自己的理解。

2011年3月譚霞創辦麻陽霞飛農業開發有限公司,這是一家集水果與中藥材的種植、育苗、收購、加工、銷售於一體的農產品開發企業。

2013年,譚霞成為當地種百合種得最好的,她自我加壓:要有工匠精神,做任何事都要做到極致!

然而2013年6月和7月兩次洪水差點把譚霞推到絕境。當時她和家人目睹洪水衝倒大棚,投資30萬元的百合基地變成了一片汪洋。父親哭了,譚霞面對這種狀況卻異常冷靜,她執著地認定:人生不會總是最低點,身處低谷,怎麼走都會往上走。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在種植百合的同時,譚霞捕捉到一個商機:當時苗木市場不錯,她投入6、7萬元種植苗木,當年是想做個實驗,不想30萬百合被淹了,當年苗木賣出後收入近30萬,彌補了種植百合的損失。

2014年,基於對市場的預判,譚霞在產業佈局上開始轉型,70%開發水果育苗市場,30%還放在中藥材和百合種植。經歷數年的艱辛創業,譚霞的“綠色產業”取得了突破,2014年—2018年,公司收入3000多萬元,有員工89人,解決了部分農村青年就業。

2015年,麻陽霞飛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被懷化市授予市級龍頭企業;2016年,公司被評為湖南省創新創業帶動就業示範典型——優質初創企業;2018年,公司被科技部確定為第三批全國“星創天地”。

自己的產業發展有了起色後,譚霞卻並不滿足。她認識到做一名合格的共產黨員,不僅要自己帶頭致富,還要能組織帶動青年創業致富。

為此,譚霞積極響應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號召,探索創建青年創新創業孵化基地。累計培育返鄉創業青年300多人,通過培訓與指導成功孵化40名返鄉農村創業青年發展農業公司、合作社、家庭農場、工作室等。

該公司還每季度舉辦一期農村青年參加的農業科技培訓班,聘請湖南省農科院、廣西植物研究所、懷化學院等院所的專家教授上課輔導,已培訓農村青年1200多人次。同時,先後組織260名農村青年到外地學習取經。

夢想揚帆起航,助力扶貧攻堅

2016年,譚霞把目光投向休閒觀光農業產業,建立了“霞飛雲果園”。該果園已成為麻陽知名的“網紅休閒勝地”。

“這裡是隆家堡鄉蠻溪村的一個茶場,這裡離高速入口和縣城近,植被保護較好,而且原來還是一個知青點,交通資源、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都不錯。”選定這裡後,兩年時間,譚霞在苗嶺上搭個棚子,把家搬進深山裡。“挖路、開山、栽樹、除草……這兩年對我是煎熬,也是磨礪!”譚霞坦言,有領導告誡她,要搞好這個地方,準備哭6次吧!實際上,何止6次,起碼哭了30次。

這些眼淚裡,不僅僅是開荒的辛苦,還有土地糾紛等各種意想不到的矛盾。其中,協調最艱難的一次是,村裡一位老人過世,要葬在果園核心區,其家屬完全不容商量。即使是擁有了合法的土地使用權,但架不住村裡的民風習俗,譚霞耐著性子與村民協商了十幾次,終於說服了他們。

果園最初,因為荒無人煙,路也不好走,請人來做工都不願意,只有父親一直在默默幫她打理。下一次雨,雜草比果樹苗長得還茂盛。父親建議用除草劑,譚霞卻堅持用人工除草。父親有時煩了,忍不住衝她吼:“這樣搞,你又要倒臺的!”

譚霞認定:在苗嶺鄉村要做出一番事業,必須克服很多困難,也必須堅持很多原則。無公害果樹培育是自己與眾不同的地方,如果用除草劑,會取得短期效益,長期下去就沒有競爭力。

2018年8月,隨著果樹的長大,綠化和硬件設施的配套,經過梳妝打扮,這個山窩窩像模像樣,還真的飛出來一隻“金鳳凰”!每逢週末和節假日,這裡成為遊客們聚會休閒、摘菜做飯、網紅打卡的樂園。

“2018年10月起,我們將果園與農旅深度結合,既能進一步增加農業附加值,也能更好地帶動貧困人口長久穩定脫貧。”一直主動參與“助力脫貧攻堅”幫扶行動的譚霞介紹。

1月16日,天氣雖然寒冷,但霞飛雲果園苗家吊腳樓裡氣氛熱鬧,有同學相聚長龍宴,有遊客在打餈粑,而“嘎嘎菜園”和“嘎嘎灶屋”裡,遊客自己摘菜、自己做菜,正在體驗農村生活……

原來對譚霞的到來持懷疑態度的村民,如今終於理解了譚霞的事業。40多歲的農戶劉夢花說:“現在我們這裡路好走了,果子更好賣了,譚霞還讓我們來做事,每個月按時領工資。”

雖然創業過程中,發生過村民的羊吃了果園的樹苗,最後還“逼迫”譚霞高價買他的羊等“荒謬”的故事,但譚霞把這些都歸總為是對自己身心的磨礪。

“我是一個農民的孩子,這些年吃苦受累沒白乾。”站在果園高處,愈發沉穩的譚霞說,“下一步,我們準備用一年時間做出最好的文旅產品。那就是以農業生產和果園為基礎,形成山上有果園、山下有苗寨、苗族風情濃厚的立體化園區,成為麻陽新農村建設和脫貧攻堅成果集中展示區。”(記者 李青青)

苗岭“拓荒”人谭霞:发展“绿色产业”成就炫彩人生
苗岭“拓荒”人谭霞:发展“绿色产业”成就炫彩人生
苗岭“拓荒”人谭霞:发展“绿色产业”成就炫彩人生苗岭“拓荒”人谭霞:发展“绿色产业”成就炫彩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