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興起“偽過年風”,親戚不走,朋友不見,初三離家,年味呢?

新大風歌


過年啊,一年一年又一年,我父母今年60多歲,他們那一代人,因為各種原因,條件都不是特別好,就造成了他們對年節的一種期盼心裡,為什麼,平時好吃的不多,新衣服少等等,好東西都攢到過年,那麼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心理狀態有所好轉但是不會改變,而且他們那一代人兄弟姐妹多,真是一大家子人圍在一起過大年,而像我們80後這一代多少有一些回憶,過年的新衣服,好吃的糖果,好玩的鞭炮,但是我們也是獨生子女比較多的一代人,我們長大了,工作,家庭,子女等等伴隨而來的更多的是“麻木”過年意味著什麼,送禮,長輩,平輩,領導,同事等等錢是一方面,勞心又勞力,過一個年送這不置可否的禮,說這不知緣由的吉祥話,反而比平時更累~


那說那了G


說的好輕巧!

很多單位,上班上到臘月二十九,二十九班上完後放假。正月初三正式上班不是離家。

哪有時間走親戚,哪有時間會朋友?能看一眼爹媽就不錯了。

誰沒有個三朋四友?誰沒有三親六戚?哪個不想過年串串門呢?

可是年終獎還在單位壓著呢,家裡上有父母要養,下有兒女嗷嗷待哺。總不能因為一時的歡娛,把責任都丟在一旁吧!

社會發展到這地步,層層高壓下,不是人無情,是社會出了問題。這個社會發展很快,可是我們有沒有考慮過:我們發展這麼快是為了什麼?就是為了快而快?為了幾個數據比別人好看?

我們往往只顧奔跑,而忘了我們出發的目的!


月半彎222


馬上要過年了,過年是全家高興的日子,但是最近幾年,對過年沒有親切感,尤其是歲數大的年輕人,對過年是有反感的,因為每次回到家裡,到親戚家去串門兒,都會有親戚朋友們問,在外邊工作什麼樣,外邊買樓房,搞對象了嗎?這跟盤查戶口一樣的,被盤查了一番。



在外打工的大齡青年們,最不願意在家過年,在外地磨磨蹭蹭,等到29才回到家裡,因為他們在外面混得不太好,錢也掙得不太多,對象也沒有,房子也沒買到,所以他們親戚也不願意走,只能窩在家裡玩兒手機,在家陪陪父母,他們就害怕到親戚家去串門,他們會遇到很多老一輩兒的人,大姑和二姑,還有老姑,都是盤查他,使他有的時候很尷尬,因為在外面確實混得不太好,沒辦法在家裡待著吧。


但是也得到,老姥姥家去串門,因為父母都不得去了,不能自己在家裡待著,只硬著頭皮跟他們去,到那裡又一批人在盤查,大姨,二姨,還有表姐表妹,都會關心的問,在外邊工作怎麼樣?起媳婦兒了嗎,買汽車了嗎,買房子了嗎,這些千篇一律的盤問,其實我認為這是對你的關心,為人誰都不問這些的,但是有的時候也是煩透了,因為自己沒有在城市買房,按照自己的目標一個沒實現,這可怎麼辦呢?只能初三急匆匆的往回趕,說班上怎麼忙?

初三就匆匆忙忙回單位了,因為這些大齡青年們,受不了這個年味兒的,這個年對他們也是挺辛苦的,因為畢竟他們沒做出什麼成績了,值得回到單位上班兒了,一點兒年味兒都沒有。

三農剛子


28000元的壓歲錢,賺了啊!

昨天,我帶著5個孩子走親串戚。

很丟人,但是不愁孩子們的學費了嘛,面子沒有孩子上學重要。

賺錢五步曲如下:

首先,我準備了5個紅包,每個800元。

選擇提前拜訪五個親戚,他們家條件都很好,都只有一個孩子,只需要每家投資800元即可。

表哥家裡有礦,平時我沒少給他做事。前天我就提前去他家給侄女發了800元的壓歲錢,表嫂也跟著批評我,手裡不方便就不要硬撐裝大方,還說我人太老實,不像表哥那樣老奸巨猾。

臨出門時,表嫂再三吩咐,一定要抽空帶孩子們來家裡坐坐,讓小傢伙們多多交流感情。今天一大早,我領著家裡的五個“吞金獸”,浩浩蕩蕩向表哥家出發。做人要有誠信嘛,答應了表嫂帶孩子們去他家坐坐,必須兌現我的承諾,越快越好。

結果不錯,五個小朋友每人拿到了1200元的紅包。

回家的路上,我收到了8800元的微信轉賬,表哥還給我留言囑託:

“好好安排過年,年後安心工作,這算是表哥給你的壓歲錢,不是借你的。”

臨出門時,表嫂一再挽留多耍一會兒,我一刻也不敢停留,還有四家人需要回訪,實在太忙了。

然後以此方式回訪了二表哥家、堂哥家、乾親家和富豪同學家,把五個孩子累得大汗淋漓,我倒是撐得住。

回到家裡清點一下,合計帶回32000元,除去4000元的本錢,賺了28000元。

誰說年味淡了,對我來說,比烈酒還要濃厚。

過年了,不走親串戚不對,需要趁此機會多溝通感情。沒有感情可溝通,溝通鈔票也行。

過年了,初三別急著出門,與親戚朋友相互串串門,喝喝酒打打麻將也行,你來我往,才有過年的味道。

寫在最後:

一天賺了28000元的紅包,這是我的神操作,大家別亂效仿。

第一、你有這麼多孩子嗎?

第二、送出去收不回來別怨我。

第三、平時你為人怎樣,這是關鍵。

第四、預祝大家新年快樂。

回答完畢。

我是秋一刀,每天一定出現在頭條。


秋一刀


有人懷念幾十年前的年味,我到希望這種年味再也不要重反農村。我認為那時的所謂年味實際上是一年沒有嚐到的肉味,一年沒有吃過飽飯終於可以嘗一次吃飽白飯的飯香味。一年沒零食吃終於可以嗑個頭能換來一把零食味道。這種物質文化絕度貧乏的情況下終於可以揮霍一次,所以人們對它期待,特別是小孩不知道這次揮霍可能是父母一年的血汗,而對家裡當家人來說年就是一道關,即年關。現在不論城裡還是農村很多人每天的生活就比幾十年前過年吃的要好,穿的要好,玩的要好。幾十年前的貧窮的年味沒有了更好。


大象9592


轉眼還有幾天就過年了,過年本就是全家人高興的日子,但是近幾年過年已經沒有了“氛圍”,以前還有一個月才過年,鄉鎮上買賣新年用品的人非常多,紅紅的燈籠,大氣的春聯,還有形狀不一的鞭炮,但是今年,卻出奇的平靜,再也聽不到小孩子偷放鞭炮的聲音。

有人說現在的過年已經成為了“偽過年風”,確實是這樣,隨著農村禁止使用鞭炮以來,農村過年的氣氛就開始變得非常的微妙,本來過年就少了過年的味道,這再把鞭炮禁止了,過年已經沒有了年味,甚至農村的很多年輕人過年已經實行了“偽過年風”。



那麼什麼是偽過年風呢?

偽過年風其實就是指的當下農村過年存在的現象,這種現在是普遍發生的,比如很多農民朋友千里迢迢地回家過年,而回到家中的第一件事不是多陪陪父母,妻子和孩子,而是整天去和三五好友約上打麻將,據不完全統計,農民工回鄉過年,有百分之50的時間在打牌,有百分之30的時間在吃席,有百分之20的時間在陪家人,所以說現在過年氣氛已經徹底變了。


過年必須要過完十五才算過年,很多農民工在臘月二十九才回家,然後又在初三或者初四繼續外出務工,這也導致了初一後人口流動基數大,最主要的還是假期時間,假期時間直接決定了過年的質量。
偽過年風在現在看來已經屬於一種常年,過年這種獨特的節日已經由於各種原因改變了,過年最初的目的是家人團聚,而現在更多人是為了敷衍了事。


達人陳可可


我也想走親戚,我也想朋友聚會,可是錢呢?沒有錢靠嘴去拉進關係嗎?七大姑八大姨會請帶吃飯糰聚,招待時候也會七碗八碟葷素有質,可我知道這一頓飯的錢夠他們倆口子半個月的伙食費了;我也想和朋友去K歌飲酒痛快談當年,可我知道他家裡的寶寶還在流感打點滴,正拮据準備向父母開口要錢,我說的不只是自己,而是看頭條的每一個人,或許您的生活會高出層次,您面對的難過都和我一樣!



蘇信維176


每次過年臘月二十五六回家,到家後再一起去老婆娘家一趟,然後接下來的幾天就是朋友喝酒聊天,大年初一去自己家長輩挨個磕頭拜年,初二在家迎接姐姐們回家拜年,初三去姥姥家給長輩拜年,初四和老婆孩子到丈母孃家拜年,至此拜年基本完成,初五忌諱拜年一般都會同學聚會,初六有的會去關係好的朋友家裡拜年,初七以後基本沒啥事兒了,初八開工上班也準備走了,晚幾天走的基本也是在家聚聚會吹吹牛。但是也有一部人回家除了拜年,幾乎天天晚上沒事兒就是打牌賭博,有的輸幾萬十多萬一年白乾(因本人不喜歡打大牌和扎堆賭博,也只是聽說而已),所以過年回家對於一些人來說就是機會或者噩夢。

現在由於環保原因,禁止了煙花爆竹的燃放,雖然缺少了過年的味道,但可以給空氣治理做一點貢獻也是可是接受的。

以前過年大街上人來人往,敲大鼓的,練習扭秧歌的,爆竹聲、小孩子們的追鬧聲、村委會安置的臨時又簡單的娛樂設施,好不熱鬧,尤其是晚上,大街上的人跟趕集似的,都是三五成群轉圈閒逛的,有個十幾個人一夥的都感覺好威風。

如今過年什麼也沒了,白天走親戚拜年,晚上大街上比平常還靜,幾乎看不見人,不打牌的自己在家看電視玩手機,就算想去別人家玩兒,到那也是一群人在打牌也沒人理你,還不如不去。

孩子們也不鬧騰了,因為有手機玩,現在孩子玩手機是社會一大問題,孩子一哭鬧就拿手機哄,不讓玩給你鬧的更厲害,甚至寫著作業還想著手機小遊戲的事兒,背個書幾天都背不過,玩個手機遊戲咱大人還搞不懂呢,人家一會兒就玩透溜兒了,你說氣人不氣人。

現在過年感覺沒以前好了,我個人認為,是因為我們80、90後都成為了社會主流,家庭的支柱,社會進步很大,物價飛快上漲,經濟壓力過大,小時候的無憂無慮、快樂童年誰不懷念,如今網絡上吐槽的都是憶當年,甚至有的沒聽過的老歌都火了,我想連他們自己都不會想到吧!

我們小時候就喜歡過年,因為可以吃好吃的,可以看敲大鼓扭秧歌,可以不用寫作業到處瘋跑。如今小時候的東西什麼也沒啦,步入社會的勾心鬥角、明爭暗鬥等等都使你精疲力盡,掙不到錢怕別人嚼舌頭,掙不到幾個錢又怕別人借,借了怕不還,不借說你沒情義,人心叵測啊!我都不知道說些什麼好了,隨便說說而已,有哪裡不好的請原諒!


A王鵬351


這個問答就是一個偽命題,我想問你,提問者是通過何渠道得出的結論?全國農村天地廣闊,各省各市,千變萬化風格迥異,各有千秋,你這個“農村”又是代表何地?你憑什麼就以點概面一概而論?

每逢佳節倍思親,有錢沒錢回家過年。改革開放以來,國家開發開放謀發展,廣大群眾也與時並進趕上時代潮流,人員流動外出務工就業相對頻繁。由於平時的工作關係,不能長久的陪伴在親人身邊,親戚朋友之間也逐漸減少了走動,已經是不爭的事實。

但是,血永遠濃於水,親情關係永遠是親情,無可替代,雖然平時見面機會顯少,但親情並不會淡莫的,親戚關係也是永遠牽掛在懷。

因此,過年之際走親訪友當然必不可少。

春節,自古以來都是中國人民的傳統文化中重要的團圓節日,不管是生長在中國的任何地方,人們對於春節這個傳統佳節來說,都是萬家團圓,親朋好友歡聚一堂的重要時節。

農村不是垃圾桶,不要有事沒事的什麼垃圾都往裡扔。

相反,我倒覺得城市近些年來過年真的實實在在的在“偽過年”。

上海這裡的人,春聯不貼,煙花爆竹無鳴,在看看近年來的出國旅遊,今天晚上我還看到上海浦東機場的出國旅遊高峰期數據。想想他們這些人,大過年的家裡黑燈瞎火冷冰冰,銅匠看門鴉雀無聲,何來親朋好友竄門?


樂在不惑


為什麼非要年味呢?打工賺錢不容易,過年走親戚要花好多少錢!特別是農村親戚特多,七大姑八大姨走下來要花好多錢,而且還特別累人,說白了是社會發展了,生活不易了,房子,車子,孩子上學,醫療養老,壓力山大啊!總有一天現在的日本就是我們的以後,低欲社會或者無慾社會,當然那是很多年以後的事了,現在的大部分人還在攀比,張三家買這個了,李四家買那個了,所以要花很多的面子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