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人容易患有頸動脈斑塊,要如何預防?

多彩1205


段醫生答疑在線🌵頸動脈斑塊的預防🌵

全身動脈自兒童時期時就開始硬化,只不過有些人進展緩慢,有些人迅速進展並形成斑塊,所以很早就發生血栓疾病,比如心梗、腦梗。那麼,哪些人更容易出現頸動脈斑塊、又該怎麼預防呢?



動脈粥樣硬化斑塊是心腦血管疾病最常見的發病原因,嚴重威脅著人類的健康。

我們經常提到的冠心病,就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腦梗塞的發病基礎最常見的也是動脈粥樣硬化。全身的動脈相通,又因為頸動脈位置淺,檢查方便,所以常通過檢查頸動脈來推測全身動脈的情況,作為動脈斑塊的“窗口”。

正常動脈壁分為內膜、中膜、外膜三層,管壁光滑、堅韌、富有彈性。動脈粥樣硬化斑塊是在內膜和中膜之間沉積大量的脂質物質,使管壁硬化、變脆易損、管腔狹窄,如果斑塊破裂出血還能形成血栓堵塞管腔,造成供血臟器缺血缺氧疾病。

哪些人更容易發生動脈斑塊呢?

(1)高血脂:硬化斑塊的最主要成分就是脂質,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升高,而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升高具有減輕動脈粥樣硬化的作用。

(2)糖尿病:斑塊的成分除了脂質外,還包括各種複合糖類,所以血糖高也容易發生動脈粥樣斑塊。

(3)高血壓:血壓自115/75開始,高壓每升高20,低壓每升高10,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就會成倍增加。

(4)吸菸:菸草中的尼古丁可以使血管損傷、血壓升高、加速動脈粥樣硬化。

(5)酗酒:長期大量飲酒者會使血壓升高、血液處於高凝狀態,容易導致動脈粥樣硬化斑塊。

(6)超重或肥胖者:超重和肥胖者常常同時伴發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

(7)體力勞動和體育活動少,長期靜坐的人。

(8)家族中有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心腦血管疾病史。

(9)年齡較大:男子從45歲以後,女子從55歲以後會迅速的進展。



在動脈斑塊形成前,積極改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控制各種危險因素,可以推遲動脈斑塊,延緩甚至不發生心腦血管疾病。

(1)積極的治療各種加速動脈斑塊的疾病:控制血壓、血脂、血糖。血壓儘可能<130/80,血糖<7.0,儘可能<6.0,控制低密度脂蛋白正常。

(2)戒菸、限制飲酒量。

(3)控制體重:將體重和腰圍控制在正常範圍並長期維持。

(4)合理膳食:不要過多的攝入高脂肪、高膽固醇、高食鹽、高糖等可以促進動脈粥樣硬化的食物。營養要均衡。

(5)適度的體育鍛煉:適度的鍛鍊可以改善心腦血供,還能夠控制血壓、血脂、血糖和體重。

(6)定期檢查:建議40歲以上的人群,每年查一次血壓、血脂、血糖和頸動脈。有異常者積極治療,無異常者注意維持。

(7)對於已經發生動脈粥樣硬化斑塊者,建議長期服用抗血栓藥,預防斑塊破裂形成血栓。建議長期服用調脂藥,穩定斑塊,並儘可能使斑塊縮小。斑塊嚴重者還需要手術治療

段醫生特別提醒:

(1)希望通過這篇文章能增加大家對動脈斑塊疾病的瞭解,從生活中的點滴來預防疾病。


(2)隨著年齡的增加,動脈粥樣斑塊不可避免的加重,但是如果我們積極預防,可以延緩發生,提高生活質量。

👇關注段醫生,健康又養生!👇


段醫生答疑在線


頸動脈斑塊是中老年人常見的血管疾病。出現頸動脈斑塊以後,不僅會加重頸動脈狹窄、減少大腦血供,不穩定斑塊還可能破裂,誘發血栓形成,形成腦梗死。因此,中老年人應定期關注有無頸動脈斑塊。那麼,頸動脈斑塊易患人群有哪些呢?如何預防?接下來,醫學莘將為您解析。

頸動脈斑塊是血管老化的一種病態表現,隨著年齡的增加,其發病率會逐年升高,多見於40歲以上的人群,49歲以後病變會加快加重;未絕經女性,由於受雌激素的保護,出現頸動脈斑塊的幾率稍低於男性,但絕經以後發病率也會逐漸增加。因此年齡是頸動脈斑塊不可避免的病因,但同樣是中老年人,部分患者可僅表現為動脈粥樣硬化,部分患者卻出現了斑塊,甚至發生了斑塊破裂、出血等嚴重繼發性病變,究其緣由,還是和高危因素、生活方式密切相關。合併的高危病因越多,不良生活方式越多,出現頸動脈斑塊的幾率就越高,出現時間就越提前。

  • 在高危病因中,血脂異常是促進頸動脈斑塊形成的主要原因,低密度脂蛋膽固醇與甘油三酯的升高,以及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降低,都會導致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加速斑塊形成;除開血脂異常,其它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糖耐量異常等,均可損傷動脈內膜,病程越長,發生動脈粥樣硬化的幾率就越高,病情越重,斑塊形成的幾率也就越高;其次,重要器官功能不全的患者,如腎功能不全,也較易出現動脈粥樣硬化及斑塊形成。
  • 在不良生活方式中,吸菸可損傷動脈內膜,增加動脈病變及斑塊形成,當然,病變的嚴重程度與吸菸量、吸菸時間呈正相關;超重與肥胖由於會引起代謝紊亂,出現動脈斑塊的幾率相對較高;長期高鹽、高脂、高膽固醇飲食,使損害動脈的因素增加,新鮮蔬菜水果攝入過少,使保護動脈的因素減少,以及長期缺乏運動均易出現動脈斑塊;除此之外,患有心理疾病的患者也易出現動脈斑塊,如長期焦慮、抑制等。

綜上,患有血脂異常、高血壓、糖尿病、腎功能不全的患者,以及吸菸、肥胖、高鹽-高脂-高膽固醇飲食、缺乏運動、患有心理疾病的患者易出現頸動脈斑塊。因此,在預防上,有高危病因的患者,應控制好血脂、血壓、血糖,戒菸、減輕體重、低鹽-低脂-低膽固醇飲食,增加運動、保持心態平衡,可有效延緩頸動脈斑塊的進展。

感謝大家的閱讀!

醫學莘期待大家的關注,呈上更多健康知識!

注:本文圖片來源網絡,若侵及版權,請聯繫刪除。文內容僅作為健康科普,不作為醫療建議或意見,不具備醫療指導條件。


醫學莘


現如今,健康的管理越來越火熱,對於疾病,人們想更多的去了解他,而不是單純的知道他。越來越多的人有斑塊,但是對於我為什麼長斑塊?能去掉呢?我用吃藥嗎?都不是很清楚,今天就開簡要介紹一下。

其實周身動脈系統大同小異,頸動脈斑塊、冠狀動脈斑塊其實都是一個形成原理。簡單說就是因血管內皮損傷,脂質沉積,形成斑塊。

那麼什麼人容易長斑塊?



1、高脂血症:脂質沉積,越是血液中油脂含量高,越是容易沉積形成斑塊,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高是心腦血管疾病的獨立危險因素。所以嚴格控制血脂尤其重要。

2、糖尿病:糖尿病的病人血管內皮損傷嚴重,更易發生斑塊狹窄,

3、高血壓:血管壓力持續較高,加速動脈硬化,使脂質沉積更為嚴重

4、吸菸、飲酒:吸菸使肺內缺氧,亦容易損傷血管內皮,長期飲酒的病人更是加快動脈硬化腳步

還有像環境、遺傳、年齡同樣也是危險因素。

那麼我們如何去預防呢?其實就是如何去預防上述問題。

低鹽低脂低糖飲食,無論是否有相應高血壓糖尿病,其實都是需要一個健康的飲食習慣,少油,多食用新鮮蔬菜,飲食中每週加兩次深海魚,以及每日食用堅果等。

還有就是戒菸戒酒,保持良好的運動習慣,每週有三次有氧運動,每次一小時左右,當然也在於自身心肺功能情況,不要強求,心肺功能不好的病人,簡單的散步就可以了。管住嘴邁開腿其實不止用於糖尿病。



如果已經發現斑塊怎麼辦?

發現斑塊,如果狹窄小於50%那麼無需過度擔心也不會有臨床症狀,建議定期複查監測血脂就可以;如果50-69%那麼建議口服他汀,隨診斑塊情況;如果大於70%那麼可能需要介入治療。

對於斑塊的治療,不要掉以輕心,小於50%的病人就要嚴格要求自己哦;需要口服他汀的病人不要過分焦慮藥物副作用,畢竟比起治病,副作用畢竟是少數;大於70%的病人也不要諱疾忌醫,頸動脈一旦閉塞,那麼整個一側大腦半球沒有血供,致殘致死率極高。

明明可以預防就不要得病,明明可以治療就不要拖延,才是正確的態度。


心血管王醫生


我是醫者良言,是一名住院醫師,專為普及醫學知識造福人類健康,若想了解更多,請關注我,有疑問可留言,必回應!

哪些人容易患有頸動脈斑塊?要如何預防?

說起頸動脈斑塊估計很多人都或多或少聽過,因為很多人在體檢後都發現有頸動脈斑塊的存在。但是估計沒有多少人真正瞭解頸動脈斑塊的,今天我來分享一下頸動脈斑塊的相關知識。

1.為何很多中年人都有頸動脈斑塊?

其實這個沒有什麼好奇怪的,我在醫院呆久了就感覺沒有什麼驚訝的;之前我咋內分泌科輪轉的時候,我接診一個很胖的婦女,35歲檢查的頸動脈和雙下肢彩超都顯示有斑塊,這個就和她的肥胖有很大的關係,再加上她平時不注意控制飲食,所以容易出現斑塊形成的現象;

2.什麼人容易有頸動脈斑塊?

很多的老年人都有頸動脈斑塊,說明它和年齡有很大的關係;另外一些生活習慣不好的人也容易有頸動脈斑塊,比如長期吸菸、喝酒、熬夜、高鹽高脂高糖飲食,另外一些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症等也會增加頸動脈斑塊形成的風險;也有一些研究表明如果父母有頸動脈斑塊形成的,其子女相比正常人來說也容易形成頸動脈斑塊;

3.如何預防頸動脈斑塊?

頸動脈斑塊最大的危害是它脫落隨著血流阻塞某些血管,比如堵塞腦血管可形成腦梗死,堵塞肺部血管可造成肺栓塞;預防頸動脈斑塊主要通過改善生活習慣比如不吸菸、不喝酒、低鹽低脂低糖低能量飲食、控制體重在正常範圍內、堅持運動、積極治療高血壓和糖尿病及高脂血症等基礎疾病。

最後小結:頸動脈斑塊主要見於年齡大一些的、生活習慣不好的人群;想要預防頸動脈斑塊的形成需要注意控制飲食、堅持運動、戒菸酒、積極控制血壓和血糖以及血脂等。

以上是我對該問題的解答,純屬手打,實屬不易,若覺得寫的還可以就賞個讚唄,如有疑問可在下方留言……


醫者良言


頸動脈斑塊是血管淤堵動脈硬化嚴重到一定程度後出現的可以外界明顯檢查到的血管功能改變的體徵,“不通則痛”,血管淤堵動脈硬化是一切疾病發生的基礎。

多見於公務員、辦公室、寒涼、勞累、久蹲久坐、暴飲暴食等人群易患頸動脈斑塊

一、頸動脈斑塊是由血管內堵塞物聚集而成。

二、血管堵塞物是應該正常代謝的人體利用後廢棄物,如脂類、鈣類、鹽類、各種有機物等。

三、血管堵塞的根本原因是“寒致血凝”,“勞汗當風”。

寒涼使毛細血管收縮,應該正常代謝的物質由於毛孔收縮閉合,而留存在毛細血管內,隨時間的延長,堵塞物留存的數量不斷增加,使血管的通透性、彈性、韌性和潤性不斷降低,堵塞不斷加重,直至堵塞深層大血管,引發血管動脈硬化,堵塞物留存在頸動脈,即可形成頸動脈斑塊。

輔助因素:勞累,久蹲久坐,製冷設備,不良的生活習慣和飲食習慣,其他與人體有關的各種因素。

四、從引發的原因即可找到預防方法。

五、避免寒涼和勞累,減少久蹲久坐時間,避免在製冷空調處長時間停留,養成良好的生活和飲食習慣,戒酒限煙。

六、飲食管理:參見《心腦血管病高危人群的飲食管理》,《肖氏推拿理論實踐與保健養生》,或《健康資本論》(第六章)


用戶63338294359


每天胡吃海喝的人更容易得,但這也只是容易,很大程度上還是與先天有關。這沒辦法改變,你看有的人抽菸喝酒活到99歲,你問他秘訣,他告訴你抽菸喝酒,但你要去抽菸喝酒只怕是很快就要生病了。

但已知的因素,抽菸喝酒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更容易得頸動脈斑塊的。

頸動脈斑塊是頸動脈粥樣硬化的表現,動脈粥樣硬化是在中型和大型動脈的內膜有斑塊形成,斑塊內含有脂質、炎性細胞、平滑肌細胞和結締組織。

容易患有頸動脈斑塊的人群有:

1、血脂異常:血液內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偏高,容易沉積在血管內壁形成斑塊,造成動脈的硬化,管腔的狹窄。高甘油三酯血癥在動脈粥樣硬化發生中的作用複雜,儘管可能有很小的獨立於其他血脂異常之外的作用。

2、高血壓:血壓偏高,造成血流對血管的衝擊力增大,易造成血管內壁細胞的損傷,是高血壓的最大危害,當血管內壁細胞有損傷,血管的表面就變得凹凸不平,使血脂易於沉積,造成動脈硬化形成斑塊和狹窄。

3、糖尿病:糖尿病患者的脂肪代謝會出現問題,血液中運送脂肪的蛋白質會產生變性,在運送過程中脂肪容易沉積在血管內壁形成脂肪斑塊。

4、吸菸(被動吸菸):香菸的煙氣中含有尼古丁和其他對血管內皮有毒的化學物質會損傷動脈內壁,受傷的動脈內壁會卡住膽固醇,引起血小板堆積形成脂肪斑塊。同時,抽菸也會引起冠狀動脈收縮痙攣,減少血流量。

5、肥胖:肥胖的人群血脂高的幾率要高於正常人群,而其心臟的負擔也較正常為大,因此,肥胖人群患動脈粥樣硬化的風險更大。

6、長期缺少運動:運動能夠使體內的高密度脂蛋白升高,而低密度脂蛋白降低,有益於血脂的控制,同時還會強壯血管,增強血管壁的彈性,減少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長期缺乏運動的人,更易出現動脈粥樣硬化的問題。

7、壓力過大:壓力會增加人體腎上腺素的分泌,腎上腺素使血壓升高,血流增快,容易損傷血管內壁,導致血脂沉積,動脈硬化。

8、家族遺傳:有部分患者,如有家族型高膽固醇血癥的患者,易於早期就患上動脈粥樣硬化病,這是某些基因和家族遺傳導致的。

如何預防頸動脈斑塊:

1、控制好血壓、血脂、血糖

2、戒菸: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吸菸都增加動脈硬化斑塊形成的風險

3、控制體重:如果體重超標,要積極進行控制體重

4、體育鍛煉:有規律的體育鍛煉,包括有氧運動的鍛鍊

5、飲食健康:少鹽少脂肪,多吃水果、蔬菜及全麥穀物等

6、注意調節:學會調節工作和生活的節奏,減少壓力

7、定期體檢:早發現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等與動脈硬化相關的身體健康問題

發現斑塊後的治療措施因人而異。如果斑塊很小,頸動脈沒有明顯狹窄(狹窄程度<50%),並且沒有腦缺血的症狀,一般不用對斑塊本身進行處理。主要治療措施就是長期堅持控制血壓、控制膽固醇、控制血糖、戒菸、控制體重等。這是避免斑塊增長的有效措施。

如果斑塊較大,導致頸動脈管腔狹窄沒有超過50%,但伴有輕微症狀,則需要立即在醫生指導下應用藥物治療,並且要長期堅持治療。

如果頸動脈狹窄超過50%,並且伴有症狀,應該立即治療,當狹窄程度超過百分之70%無論有沒有腦缺血的症狀,均應立即到正規醫院接受治療,必要時進行手術或支架治療。

有關於腦血管疾病與偏頭痛的問題,可以私信或者給我留言,儘量回覆大家。謝謝支持。



隨著健康意識和健康知識的不斷普及,很多朋友都知道了頸動脈斑塊這個問題,於是有的朋友非常擔心,我頸動脈有沒有斑塊?哪些人容易出現頸動脈斑塊問題呢?頸動脈斑塊又如何預防,出現了頸動脈斑塊又如何應對呢?今天我們就來探討一下這些方面的問題。

在探討這些問題之前,我們先來簡單介紹下頸動脈斑塊的形成過程,之所以出現頸動脈斑塊的問題,與頸動脈的硬化過程密切相關。頸動脈是人體位於頸部的主要為腦部頭部供應血液的主要動脈,在某些不良因素的影響下,頸動脈內膜細胞出現受損時,血液中的脂質就易於在頸動脈內膜下方形成沉積,沉積的脂質會被氧化和修飾,最終形成一個脂質核心,同時脂質核心上方,會形成一個有纖維蛋白以及增生的血管平滑肌細胞等組成的“纖維帽”,這樣就是頸動脈斑塊形成的簡單過程。

由此可知,要說哪些人容易出現頸動脈斑塊方面的問題,頸動脈同樣也是身體的動脈血管之一,因此一般說來,動脈硬化的高危人群,同樣也是頸動脈斑塊出現的高危風險人群,那麼到底哪些人容易出現動脈硬化和頸動脈斑塊呢?如果要評估頸動脈斑塊的出現風險,不妨先看一下12個方面——

1. 年齡,年齡越大,頸動脈斑塊出現的風險越大;

2. 是否有高血脂

3. 是否有高血壓

4. 是否有糖尿病

5. 是否肥胖

6. 是否吸菸

7. 是否長期大量飲酒

8. 是否經常熬夜

9. 是否長期精神緊張,焦慮

10. 是否經常久坐不運動

11. 是否經常高脂高糖高鹽飲食

12. 是否經常暴飲暴食

這12個方面,都是導致動脈硬化,出現動脈血管斑塊的重要風險因素和影響因素,如果上述因素,你符合的越多,出現頸動脈斑塊問題的風險幾率就越高,同樣的,你出現其他方面的動脈硬化,如冠狀動脈硬化狹窄,腦動脈硬化等方面的幾率也越高。

但與其猜測自己是否有頸動脈斑塊的問題,不妨我們更簡單直接一些,去醫院做一個頸動脈彩超檢查,通過彩超檢查,就能夠明確判斷是否有頸動脈斑塊的問題,還能夠初步判斷頸動脈斑塊的穩定性情況,血流情況等,但如果想要判斷頸動脈斑塊的引起的頸動脈具體狹窄程度,就需要進一步的進行血管造影檢查了,通過造影檢查,可以明確判斷頸動脈的狹窄程度,以及血管斑塊的具體情況和血管病變情況等,但造影檢查有創,費用昂貴,一般在非確實需要的情況下,一般不推薦進行造影檢查。

對於如何預防頸動脈斑塊的問題,前面我們講清楚了高危因素和發生原因,當然答案也就很明確了,首先是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控制好體重,戒菸限酒,健康飲食,堅持運動鍛鍊,保持良好作息,保持樂觀平和的心態,這些方面,都是有助於心腦血管健康的良好生活習慣,也是預防頸動脈斑塊的健康生活方式;除了保持健康良好的生活方式以外,對於有三高問題的朋友,還要積極的對三高進行調理控制,控制好相關慢病,對於減少頸動脈斑塊的發生風險,也是非常重要的方面。

對於已經發現有頸動脈斑塊情況的朋友也不要驚慌,頸動脈斑塊問題並不是都是對腦部的供血產生影響,絕大多數的輕微的,導致頸動脈狹窄程度不超過50%的頸動脈斑塊情況,都不會對腦動脈供血產生影響,但如果不注意積極的干預控制,這種斑塊是有可能不斷進展的,因此,對於頸動脈斑塊的問題,如果不是特別嚴重的情況,也應該積極的予以應對。

控制好頸動脈硬化進程,控制好斑塊穩定性,是控制好頸動脈斑塊風險的重要方面,一般說來,對於狹窄程度不超過50%的頸動脈斑塊情況,控制好血脂血壓血糖,把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控制到2.1以下,根據情況,適時的服用抗血小板藥物(如阿司匹林)進行血栓的預防,生活上堅持健康生活方式,這些方面,也是減少已有頸動脈斑塊問題相關健康風險的重要方面。絕大多數的頸動脈斑塊問題朋友,通過生活方式干預和合理的藥物控制,都能夠保證頸動脈斑塊的穩定性和安全性,而如果情況較為嚴重,頸動脈斑塊引起狹窄超過70%,並嚴重影響腦供血,通過藥物干預無法有效治療的情況下,可以考慮通過手術剝脫頸動脈斑塊或介入手術放支架等方式來進行干預和治療。


李藥師談健康


您好,頸動脈相當於我們全身動脈系統的一個窗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我們全身動脈系統的健康狀況。如果頸動脈發現了動脈粥樣斑塊,那麼身體其他部位如冠狀動脈、腦動脈等均有可能也存在斑塊。那麼到底哪些人群容易發生頸動脈斑塊呢?

一般來說,導致動脈斑塊的因素有10種,其中3種是不可改變,即有家族史的人群、男性性別、年齡較大的人群。另外7種是可以防控的,分別是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吸菸、肥胖、缺乏運動、持續精神緊張的人群。

因此,預防頸動脈斑塊平時一定要注意合理飲食、不要吃太多高熱量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多運動、控制體重、不酗酒、不吸菸、保持充足的睡眠、生活規律、心情放鬆,降低三高的形成,切斷斑形成的源頭。如果已經發生了高血壓、高血糖和高血脂,就要積極治療,把它們控制在理想範圍內,減少動脈斑塊形成的機會。


王藥師心血管講堂


人類在追求如何攻克心腦血管疾病的路上,一直在不斷努力。很多經典的試驗其實時至今日,人就對我們有巨大的啟示意義。其實如果我們看過這些試驗,就可能更加了解如何預防頸動脈斑塊了。

今天張大夫給大家介紹的是--赫爾辛基心臟研究。看完這個試驗,可能你就明白應該怎麼生活了。

赫爾辛基心臟研究也是在上個世紀做的,試驗入選了4081例沒有任何症狀的高血脂患者,這些患者都是中年男性(40-55歲),都是因為生活方式不好導致的血脂高。對於這些入選的高脂血症患者,採用隨機雙盲的方法,分為兩組,一組給予生活方式的改變,同時給予藥物干預降低血脂,另外一組不管他們,讓他們繼續可勁造。隨後隨訪5年時間,看看這些人到底會有什麼變化。

在隨後的5年裡,給與生活方式改變和藥物干預的這一組男性,冠心病發病率降低明顯。而沒有任何處理的那一組,冠心病發病率明顯高於處理組。

其實,在做這個試驗的時候,還沒有他汀這類經典藥物的出現,使用的是其他藥物。如果當年有他汀類藥物的話,可能試驗結果更加理想。

總之,這個人類醫學史上的經典試驗對於大家的啟示作用是很大的,希望大家讀完了之後能夠有所收穫,能夠開始管理自己的生活方式和血脂、血壓、血糖。


張之瀛大夫



頸動脈斑塊是頸動脈粥樣硬化的表現,好發於頸總動脈分叉處,頸動脈斑塊其導致的頸動脈狹窄是缺血性腦血管病的一個重要危險因素,隨著頸動脈硬化的進程加重,管腔會進一步狹窄和斑塊增大或脫落,而導致腦缺血或腦梗塞。因此,中老年朋友應認知和關注有無頸動脈斑塊,以防患於未然。

頸動脈斑塊容易發生在哪些人群呢?

1.有高脂 高糖 高鹽飲食習慣的人, 平時喜歡油炸物 甜品等 。

2.久坐不運動和肥胖的人, 如上班開車,到單位一坐就是一天,晚上臥在沙發裡看電視、手機等。

3. 焦慮、壓力大、精神高度緊張、抑鬱等因素導致的代謝異常、紊亂導致高血脂,動脈硬化。

4. 經常熬夜、吸菸喝酒的人。

5.“ 三高”人群中,尤其是中老年人。

6. 家族中有心腦血管疾病的患者、家族型高膽固醇血癥的患者,這與家族遺傳基因有關。

7. 服用特殊藥物的人群 有些藥物長期服用可導致人體血脂代謝紊亂,常見的藥物有類固醇和某些避孕藥等。

8. 代謝功能紊亂,腎類疾病,甲狀腺功能減退,糖尿病等。

有以上情況的人群一定要注意定期體檢,做好相關檢查,以儘早發現潛在的危險。

頸動脈斑塊的危害

研究表明,頸動脈內膜中層厚度每增加0.1毫米,心肌梗死危險增加10-15%,卒中危險增加13-18%。尤其是超聲顯示低迴聲的軟斑塊即不穩定斑塊,更容易脫落導致腦卒中。

研究還表明,歸因於高血壓、心房顫動,吸菸和高膽固醇的卒中風險分別為:大於95%,24%(取決於患者年齡和其他危險因素),14%和9%。

如何預防?

1.日常生活中要堅持合理的膳食結構:低鹽、低脂、低糖飲食,多吃水果蔬菜粗糧;堅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和生活方式,如不熬夜、戒菸戒酒、平和心態等。

2. 合理科學的有氧運動,控制體重。

3. 積極治療“三高”等慢性疾病,認真控制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尤其要提高治療與達標率。特別是對血脂中的低密度脂蛋白必須嚴格控制,研究證實:低密度脂蛋白控制在2.1mmol/L以下可有效預防斑塊形成,並對早期形成的斑塊有一定的逆轉作用;已經發生了動脈斑塊時,則低密度脂蛋白必須控制在1.8mmol/L以下,在阻止斑塊進展的同時,起到穩定斑塊避免其破裂而形成血栓。

4. 有適應症的患者服用中、小劑量他汀,必要時聯合半片~1片依折麥布。

我是執業醫師橙子醫生,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到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