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馥留給袁紹二員大將四位謀士,可惜一位王佐之才歸了曹操

節選自《三國那些事兒》第十章:儲蓄資本(下)

冀州版“隆中對”

袁紹不費吹灰之力得到了冀州,從一個外來戶搖身一變,變成了一個大戶人家。

當了冀州牧的袁紹,非常高興,以天子的名義任命過期的冀州牧韓馥為奮威將軍,領著一份工資,什麼事情都不讓他幹,更不用說讓他沾手軍政事務統率軍隊了。

就這樣,韓馥被徹底架空了。

韓馥留給袁紹二員大將四位謀士,可惜一位王佐之才歸了曹操

新三國 袁紹

當然韓馥手下的人不是白痴,看見韓馥已經喪失冀州集團的話語權,一點股份也沒有了,便紛紛辦理跳槽手續,到了新老闆袁紹那裡辦理入職手續,並且簽下一個保證一輩子絕對忠誠袁氏集團的合同。

反正都是打工,給誰打工都是一樣,只要錢給到位就可以。

連原先反對韓馥拱手相讓冀州給袁紹的騎都尉沮授,也去袁老闆的辦公室辦理了入職手續。袁紹選拔沮授為別駕,當了他的秘書長。

歡喜,皆大歡喜!

冀州集團換了一個新老闆,員工升職加薪了,舊董事長韓馥也回家休閒了。

該幹嘛還是幹嘛,一個集團不會因為換了一個董事長就垮掉的。

我們知道,一個集團更換新的老闆,他總會進行一番人員更換的。

魏郡人審配、鉅鹿人田豐,他們胸有謀略,但均因正直不被韓馥重用。

袁紹當了冀州集團的董事長後,就提拔田豐為別駕,審配為治中,對他們很是信任和器重。

再加一個辛評,袁紹從韓腹這裡共得到了四位出色的謀士。

另外還得到了兩位大將,分別是:鞠義和張郃。

韓馥留給袁紹二員大將四位謀士,可惜一位王佐之才歸了曹操

三國演義 田豐

我在前文已經說過,袁紹是一個有志向的人,他當了冀州集團的新老闆,當然想有一番作為。

袁紹便問秘書長沮授:

現在奸臣董卓作亂,朝廷遷都,皇上四處流浪無家可歸。

我家歷代蒙受皇上恩寵,立志儘自己的力量和生命來振興恢復劉漢天下。

然而齊桓公沒有管仲不可能成就霸業,越王勾踐沒有范蠡不可能保存越國。現在我想與您同心合力,安定國家,您用什麼計策匡正幫助我呢?

袁紹秘書長沮授向他進言說:

董事長您在二十歲的時候就被朝廷重用,入朝做官,名揚四海;

後來董卓入京廢立皇帝,導致朝政混亂奸臣當道,又是您正義剛直主持公道,阻止亂臣賊子的胡作非為。您單騎奔出洛陽,隻身振臂一揮,諸侯討伐董卓,使得奸臣終究懷有恐懼之心;

您渡黃河北行,勃海郡吏民百姓誠摯歡迎您的到來。如今您擁有渤海郡的軍隊,又新增加了冀州的土地和百姓,統率著天下的精兵強將,真是威震河朔,名重天下。真是無法用語言來描述您啊!


接著沮授又向袁紹逐一分析道:

一、雖然現在黃巾反賊到處襲擾,黑山草寇猖狂,但只要您揮師東征,則青州的黃巾反賊可以一舉殲滅;用勝利之師掃蕩黑山,可以輕鬆幹掉黑山賊頭子張燕。

二、調轉兵力向北,鋒芒指向幽、燕,公孫瓚必會覆滅;武力威脅戎狄地區,匈奴也必會俯首稱臣。

三、掃蕩完草寇和幹掉公孫瓚後,這樣您橫掃黃河以北,合併幽、冀、並、青四個州的地盤。

然後藉此廣納天下英才,麾下擁有百萬雄師,到長安迎接天子,把天子和文武百官從長安接回來,在洛陽重建都城和恢復宗廟。

接下來您就可以朝廷的名義,向天下發號施令,征討那些不肯歸附的叛將亂臣。憑藉這樣的條件爭決勝負,如此之氣勢,天下誰人敢與您為敵?

戰略結論:建立功業指日可待,用不了幾年,這樣的蓋世功業就要在您的手中完成了。

袁紹聽了沮授的話大為高興,對他說:“這正是我心裡所想的,你說出了我心中的報負和志向啊!”

韓馥留給袁紹二員大將四位謀士,可惜一位王佐之才歸了曹操

三國演義 沮授

於是袁老闆馬上啟奏皇上,任命沮授為奮武將軍,提升了沮授職位,讓他督察眾將。

這樣看來,沮授不愧為一流的謀士與戰略家,冀州這個黃金地段實在是人才濟濟,並不比其他地方的人才遜色,何冀州之多才邪!

沮授為袁紹分析了天下形勢,提出了“三步走”的具有遠見卓識的戰略方針。

01 近期戰略目標:提出先剿滅冀州黃巾餘賊,解除後顧之患;

02 中期戰略目標:然後幹掉公孫瓚,奪取北方四州為根據地,威震戎狄地區,讓匈奴俯首稱臣; 

03 遠期戰略目標:“挾天子而令諸侯”,憑藉軍事優勢和政治優勢,向天下諸侯發號施令,光復漢室,一統天下,建立蓋世功業。

該戰略構想為袁紹展開了一幅波瀾壯闊的事業藍圖,先打掃乾淨屋子解除後顧之患;然後立足北方幽、冀、並、青四個州,鞏固內部統治;最後“挾天子而令諸侯”,光復漢室,一統天下。

這是一個長遠的的戰略,符合袁紹幹大事業的想法,並且還是一個可行之策,這堪稱冀州版的“隆中對”。

沮授這個戰略比諸葛亮後來的“隆中對”早提了十六年,不知道孔明先生有沒有借鑑沮授這個戰略?

但可以肯定,諸葛亮一定沒有給沮授付過專利借鑑費,因為沮授在官渡之戰兵敗被俘,拒絕投降後欲回河北,事敗被曹操所殺了,離孔明先生出山還早的呢。

韓馥留給袁紹二員大將四位謀士,可惜一位王佐之才歸了曹操

曹操和沮授

當然,以上這段話是削皮話,我相信以諸葛亮這種天才來說,“隆中對”是他的研究天下局勢的成果。

在當時傳媒落後消息堵塞的時代,他一個十歲的小學生不可能像現在一樣通過網絡瞭解到沮授這個戰略,自然就不太可能借鑑沮授這個戰略來構建他的“隆中對”了。

寫到這裡,我不禁想起了小龍女跳斷腸崖留下的十六年之約的叮囑。

十六年,說長不長,說短也不短,也就是一個人的青春的時間長度。

估計沮授也想不到,十六年後,居然有一個青年在南陽鄉下的一間茅草屋中,提出了與他這個戰略相似的“隆中對”出來。這並不是天意,可以看做是一種戰略思想的傳承與完善。

但可惜的是,袁紹並沒有真正按照沮授這個戰略來大展宏圖。

曹操的第一桶金

袁紹坐擁了有“天下糧倉”之稱的冀州,家裡有的是糧,成了真正的大戶人家。

而兒時的玩伴曹操,自董卓討伐戰之後,帶著他的曹家班到揚州募兵,回到龍亢縣時,大部分兵士都叛逃了,到了輊縣、建平縣,又重新招募一千多名士兵。

韓馥留給袁紹二員大將四位謀士,可惜一位王佐之才歸了曹操

三國

此時的天下像著了火的柴草,這丁點士兵可謂杯水車薪。

自己只有這點兵力,能解決得了什麼問題?。

曹操真實的感受到了自己的渺小,感受到了自己力量的單薄。但沒有辦法,只得暫時進駐河內郡,等待機會的到來。

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曹操很快就抓住一個機會。

於毒、白繞、眭固等黑山賊頭子率領十多萬人到魏郡、東郡搶劫,面對著氣勢洶洶的草寇,東郡太守王肱無力抵抗。

於是曹操領兵趕往東郡救援,在濮陽碰到了白繞。對付白繞這種草包賊頭,曹操沒有和他硬碰硬,而是設計大破賊兵,把白繞部隊打得落花流水。

曹操順利的進入了東郡,成了這塊土地的主人。

見此情形,袁紹做了一個順水人情,上奏朝廷,舉薦曹操為東郡太守。

至此,曹操才有了立足之地,再也不用帶著部隊露宿街頭。

更讓曹操欣喜的是,他得到了一個大人才。這個大人才的名字叫荀彧。

荀彧早年就負有盛名,具有非凡的治國能力,被稱為“王佐之才”。這不是一般的人才,而是輔助帝王成就霸業之才,張良這一類人啊。

此時的袁紹騙取了韓馥的冀州,袁老闆正當重用人才之際,所以他對人才給予厚待。荀彧作為袁紹的座上賓,袁紹待之甚厚。

但讓人想不到的是,當荀彧聽說曹操來東郡了,他便連辭辭職報告也懶得向袁老闆打一個,就屁顛屁顛跑到曹操那裡當差了。

荀彧時年二十九歲,正是風華正茂的年紀。

韓馥留給袁紹二員大將四位謀士,可惜一位王佐之才歸了曹操

軍師聯盟 荀彧

自然,家無餘糧曹操不可能像財大氣粗的袁老闆一樣,付得起那麼多的薪水給荀彧的,但荀彧就是不在乎這一點。

誰人去給老闆打工,不是看重高工資好待遇?養家餬口就得有錢啊,但荀彧就是一個例外。

其實荀彧去曹操那裡當差的原因很簡單:預料袁紹最終不會成就雄圖霸業。原話是:彧度紹終不能成大事。

荀彧這個舉動無疑就是表明:曹操一定會成就雄圖霸業!

但在此之前,荀彧與曹操並沒有什麼交集,憑什麼能判斷曹操能成大事?

憑的就是他的內心判斷與看人眼光,僅此而已!

如此看來,王佐之才就是為明主而生的。

當曹操聽到荀彧放棄高薪跑到他這裡來當差了,大喜過望的說:“荀兄弟就是我的張良啊!”

荀彧的到來,帶給曹操的驚喜超乎他的想象。荀彧推薦了一大批的人才給曹老闆,開始為曹操組建了智囊團,這一舉措,為曹操的雄圖霸業奠定下人才基礎。

無論哪朝哪代,人才永遠是最珍貴的財富!

於是荀彧成了曹操的大管家,為他制定了一系列具有卓識遠見的戰略方針,規劃制定了統一北方的藍圖和軍事路線。

順其自然,荀彧也成為了曹操統一北方的首席謀士和功臣。

韓馥留給袁紹二員大將四位謀士,可惜一位王佐之才歸了曹操

荀彧和曹操

初平三年(公元192年)春,曹操駐軍頓丘縣。黑山賊頭於毒等人進犯東武陽,曹操沒有正面與他們交鋒,反而統兵向西,襲擊於毒在黑山的老窩。

於毒聞訊大本營被襲擊,急忙放棄東武陽回師救援。曹操要的就是這個效果,於毒這種土包子果然中計了。曹操部隊輕鬆大敗於毒部隊。曹操又伏兵阻擊了另一個黑山賊頭眭固,把他的部隊打敗了。

曹操在東郡連續大敗黑山賊首白繞、於毒、眭固,所向披靡,一時名聲大噪。

緊接著,曹操又在內黃縣擊潰匈奴人首領於夫羅,把所有威脅東郡安全的勢力全部擊潰。這個時候,曹操完全平定了東郡,遂以東郡作為根據地,開始自己的偉大事業。

偉大事業一旦開始,就不會停止它前進的步伐!

曹操是這樣想的,也是這樣做的。

他的前半生貢獻給了國家,後半生開始為自己的事業奮鬥。

前進,前進!一切障礙都不會阻止我前進的步伐!

這一年,曹操三十八歲。

曹操在發展壯大的同時,河北袁紹和公孫瓚的一場大戰,即將拉開序幕,他們勝敗會如何呢?請看下回:

恩怨未了

《三國那些事兒》陸續更新中……

韓馥留給袁紹二員大將四位謀士,可惜一位王佐之才歸了曹操

完整版更新於:公眾號【三國故事】的「三國那些事」 專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