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的發展潛力比成都大嗎?

用戶5413651390224


武漢與成都按發展趨勢,未來將是同一級別的城市,在北上廣深之後並列第5名。因為前四的地位己非常穩固,又前5必須要有一個西部城市,但中部前5又不能缺席,否則中國中部塌陷影響全局。所以無論從哪方面看兩個城市並列中國5大城市第5名實至名歸。第6至10的城市依次為南京,重慶,天津,鄭州。因為鄭州發展比武漢還猛,大有超越武漢之勢,進入前10大勢所趨。


老鄉2439


既然比較的是潛力,比的是未來的發展前景,那比較兩座城市的現在的經濟體量意義不大。

個人覺得,一座城市的發展潛力取決於這三大因素:地理位置、國家政策定位以及科教實力。

地理位置,這個就跟一個人的身高長相一般,自孃胎裡帶出來的,先天無法改變,你屬於四通八達的交通要衝,你位於大西南的天府之國,這都是自城市誕生後就註定的,以後也幾乎不可能發生變化。

國家政策定位,這是另一個影響城市發展潛力的決定性因素,就像一個人出生後,家庭的重視程度,成長過程中給予的扶持和付出。

科教實力,一個人一生的成就,在於他的大腦和智慧,一座城市的發展潛力,它擁有的人才、智力因素,也起著重要作用。

1、地理位置

先說地理位置,成都位於大西南的四川盆地,自古富饒,沃野千里,號稱天府之國,它四周被青藏高原、秦嶺大巴山、巫山和雲貴高原包圍,自成一體形成相對封閉的環境。

古語說蜀道難於上青天,對成都來說,這樣的地理位置造成的交通不便,是劣勢,也是優勢。劣勢是物資、人員等經濟要素的流動受到影響,而且因為地理位置太偏,很難成為全國性的交通樞紐,不過在幾條重要的出川高鐵通道建成,以及航空運輸越來越發達的今天,這種劣勢被相當程度的消減,尤其是成都雙流機場,因地面交通的不便,反而成為全國前幾名的樞紐型機場之一。

成都地理位置的優勢也在於它的相對封閉性,幾千年封建社會里,四川就因此很少受到戰亂波及,成為不少封建王朝統一全國過程中的基地和大後方,在現代,雖然導彈、飛機的出現,讓戰略縱深顯得不那麼突出了,但相對武漢以及東部沿海城市,成都依舊要安全得多。

這也是成都備受國家青睞的原因之一:除了是西部大開發的重要支點之外,一旦有戰事,成都作為戰略後方,某些對國家至關重要的工業企業,必須得有。

對於武漢,它的地理位置之重要,根本不需要文字描述,京廣線與長江,這水路兩大交通要道的交匯,足以說明一切。水陸交通的樞紐地位,毫無疑問是武漢未來發展的最大依仗之一,而且不同於國家政策和科教實力,這別人想搶都搶不走,別的城市國家想給也給不了。

武漢地理位置的劣勢在於它太便捷、太重要的,同鄭州一樣,這種無與倫比的便捷性,如果城市自身沒有足夠的實力和腹地,很容易造成它成為人員、物資等要素的中轉地,而不是最終的目的地,換言之,就是留不住人,也留不住物。而且地理位置的重要,容易讓武漢成為四戰之地,和平時期還好,一旦有戰事,容易受到波及。

總體來說,在地理位置方面,成都與武漢是各有千秋,兩座城市各自的地理特性,決定了國家必須重視他們,必須發展他們。

2、國家政策定位

再說國家政策和定位。

成都與武漢,都是中西部的強省會,城市級別都是副省級,都是國家中心城市,可以說難分高下。

我們先看成都,成都國家中心城市的定位是四川省省會,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國家重要的高新技術產業基地、商貿物流中心和綜合交通樞紐、西部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打造成都-重慶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

武漢則是湖北省省會,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中部地區的中心城市,全國重要的工業基地、科教基地和綜合交通樞紐,建設武漢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

二者對比,成都多的是國家重要的高新技術產業基地,反映的是上一條因素中成都地理位置上的獨特性,而武漢則是全國重要的科教基地,這是下一條因素中武漢科教實力的反映。

單說國家政策和定位,兩座城市也是伯仲之間。

3、科教實力

最後一個,如果這是場三局兩勝制的比賽,毫無疑問第三局才是決勝局,而在第一個決定城市發展潛力的科教實力因素上,成都與武漢,究竟誰佔據優勢呢?

提起科教實力,當然關鍵要素在於重點大學的數量和質量,一所好的大學,需要實力、資源、名氣以及底蘊的積累,絕不是短時間用金錢就能堆起來的,所以說,用重點大學去衡量城市的科教實力,也有其科學性。

先看成都,成都有5所211院校,分別是四川大學、電子科技大學、西南交通大學、西南財經大學和四川農業大學(本部在雅安,在成都設有成都溫江校區和都江堰校區),有2所985院校:四川大學、電子科技大學,重點大學的數量和質量方面,成都在全國城市中應該是名列前茅的。

再看武漢,武漢有七所211大學,華中農業大學,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理工大學,華中師範大學,兩所985大學分別是武漢大學和華中科技大學。

其實不用我比較分析,單是看到兩座城市重點大學的名字,高低強弱大家心裡都有數了,很明顯,武漢的重點大學,無論數量、質量還是知名度,都要遠勝於成都。

鐵打的學校流水的學生,武漢雖然面臨著留不住大學畢業生的問題,但我們比較的是城市的潛力以及未來,只要學校還在,學生總會一茬一茬的來,相信隨著將來兩座城市的發展,自身吸引力增強,總有辦法留住這些人才,兩座科教實力的差距,終究會有所顯現。

最終結果:成都VS武漢,在地理位置和國家政策定位差不多的情況下,武漢強大的科教實力成為決定兩座城市發展潛質的關鍵因素。

很顯然,成都憾負,武漢的發展潛力要大一些。

其實這個結果,從兩座城市中遠期的規劃定位中已經表現出來了。

短期目標:

2021年,武漢市基本形成國家中心城市框架,地區生產總值達到兩萬億左右。

2020年,成都市高標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基本建成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國家中心城市。

中期目標:

武漢:2035年,初步建成在全球範圍內具有一定競爭力和影響力的國家中心城市。

成都:2035年,加快建設美麗宜居公園城市,全面建成泛歐泛亞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國際門戶樞紐城市。

長期目標:

武漢:2049年,在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走在全國前列,建設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力、全球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的世界亮點城市;

成都:全面建設現代化新天府,成為可持續發展的世界城市。

可以看出,武漢的中遠期規劃,相對成都,總是稍微領先一步,這也是兩座城市政府對自身發展潛力的一種認識吧。

最後,一家之言,只代表我自己的看法,歡迎表達意見。


全城探秘


我是頭條號賀千城財經的作者,我來回答。

武漢和成都,一個在中部一個在西部,都是國家的中心城市,省內的政治、經濟、交通中心。近年來在GDP的排名上,兩市更是並駕齊驅,你爭我趕的,可以說是綜合實力相近。

既然如此,未來武漢與成都誰的發展潛力更大?

武漢與成都的全面比較,誰更有潛力

經濟方面

作為2座大城市,武漢和成都在GDP方面可以說是不相上下。2018年,成都以15342億元稍微領先於武漢的14847億元排名中國GDP榜的第9位,差額是495億元。

2019年上半年GDP,成都為7702.37億元,武漢是7478.94億元,還是幾百億元的差距,看來未來的一些年還會保持這個數值。

截至2019年,在全國城市的上市公司在100個數量以上看,北京、深圳、上海、杭州,、蘇州和廣州排在前6,其他城市再也沒有突破100個。

其中成都排名前10位列第8,上市公司數量達到79個,武漢則排在天津之前列第13位,有58個上市公司。武漢與成都的兩地上市公司數量上有著21個的缺口,這也拉大了與成都的差距。

在經濟往來上,武漢的位置會好一點,畢竟有九省通衢的名號,距離東西南北的距離都比較適中。

人口方面

在2018年的常住人口數量方面,成都有1605萬人,武漢有1112萬常住人口與成都存在幾百萬的數量。同為大城市的武漢與成都如果未來要論城市的發展潛力的話,人口多誰的人口紅利就多。

面積方面

在面積上,武漢8494平方千米與成都14605平方千米是差了一大截啊,土地資源多對未來城市的空間擴容是幫助很大的。

政策方面

成都陸港型貨運

2018年成都在陸地空港物流貨物吞吐量上,在國內僅次於廣東深圳排國內第5位,成都也向著陸空經濟型在發展。

在武漢和成都已有國家中心城市的基礎上,近日國家定位了成都陸港型物流樞紐的城市地位,而中部的武漢卻沒有奪得此重要發展機會。顯示了國家在西部大開發的戰略下,成都被委以重任,成為和重慶在西南的雙核發展引擎。

綜合我的分析

成都在已有經濟優勢的情況下,又是在各新一線城市排名榜首,在商業文化、旅遊和陸空交通上並不輸於武漢,所以我認為成都以微弱的優勢比武漢更有發展潛力一些。

如有不同見解,歡迎點評。


賀千城財經


首先強調一點,成都長期依賴西部大開發減免稅扶持政策發展。而武漢是靠自己的實力(科技+實業)全面無短板一步一個腳印強勢復興。成都政府對標先進城市向武漢學習,並有具體文件及追趕目標,每年選派各類機構到武漢學習取經。

成都GDP總量靠9個代管縣市和天府新區重複計算注水超過武漢,而GDP與財政收入卻形成嚴重倒掛(武漢財政總收入2900億,成都2337億,歸屬地方財政收入武漢1528億元,成都1424億)。

成都科教文體、醫療、工商、央國企、軍工產業、國家戰略產業、高新產業、國際影響力、城市資金總量、財政收入、GDP(市屬區)、可支配收入、消費、公民資產、購房能力、交通、城鎮化率、城區人口、城建以及各種人均數據等沒有一項能與武漢匹敵。

除了成都與第一財經戰略合作搞的(新一線城市榜單)外,其它所有正規機構綜合實力榜都客觀的把武漢排在全國第5~6位。











璀璨江城6


無論現實的發展水平,還是未來的發展潛力,武漢都比成都大多了,這是全方位的差距。

武漢目前都已經是京滬武三大全國性一線城市成員,論城市規模甚至是世界第一大城市!而成都只是偏安一隅的西南省會,二線城市。

武漢的經濟實力遠遠雄厚過成都,成都以兩倍多於武漢的戶籍人口,才能勉強和武漢比比經濟實力。況且,武漢發展幾乎沒有短板,無論工業、商貿、科技、教育、文化都是發展均衡。而成都今天還是一座產業空白的消費型城市!就在總部經濟就可見一斑,武漢有著數家的世界五百強企業總部,比如東風、武鋼、日產、萬科、綠地等等,而成都世界五百強企業總部至今為0。林林總總,成都相比武漢幾乎只有差距沒有超越。

而決定未來發展潛力和趨勢的,成都和武漢差距就更為懸殊。

武漢作為國家的心臟,四通八達的交通中心,以及東半球的水資源中心,特別適合發展工農業生產。而成都偏安一隅,周圍缺水,都是窮山惡水,蜀道難舉世聞名,甚至還處於地震活躍區!成都這樣的區域談何生產力的發展?單單從區位地理氣候條件來看,就是秒殺成都。

武漢又是世界上最大的科技教育中心,每座的未來發展趨勢取決於科技、教育和人力資源。這方面,武漢足足比成都高十個檔次!至今,成都除了一些軍工沒有太拿得出手的高新技術產業和企業,而武漢,通信、光學、建築、半導體、微電子等產業領先於全球!

交通上,武漢四通八達,水陸空交通齊全,四個小時的高鐵幾乎可以通達中國90%經濟和70%人口的地區,武漢兩大機場同時連接世界。成都除了航空發達,其他的交通都是短板。這樣的交通條件對比之下,兩座城市的前景高低立見高下。

還有,成都是一座休閒的城市,市民們都是瀰漫著散漫悠閒的基因。而武漢,則是最拼搏的城市,歷史往往是在武漢改變中國。所以,從市民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力來看,武漢也遠勝成都。

其它不用一一對比,足以證明無論現實還是潛力,武漢都遠勝成都五個檔次!

未來武漢是比肩紐約東京的世界大都會,成都則是一座普通的中國區域性中心城市。


武大東湖


武漢和成都做比較,很有可比性,也是很多網友喜歡做對比最多的兩個城市!看兩個城市的發展潛力可以從以下幾點來看:

第一交通區位:武漢市是中部的交通樞紐,也是全國的綜合交通樞紐城市!武漢作為中國經濟地理中心,武漢素有“九省通衢”之稱,是中國內陸最大的水陸空交通樞紐和長江中游航運中心,其高鐵網輻射大半個中國!成都是中國西南的交通樞紐,也是全國的綜合樞紐城市!論通達度,武漢勝成都;

第二常駐人口:武漢常駐人口是1100多萬,成都常駐人口是1600多萬,成都勝武漢;

第三地區生產總值:武漢14800億元,成都15342.77億元,成都勝武漢;

第四高校數量及在校大學生數量:武漢高校數量為84所,在校大學生數量超過100萬人,成都高校數量64所,在校學生91.3萬人,武漢勝成都

第五科研機構及世界500強企業數量:武漢地區科技研究機構111個,武漢世界500強企業數量266家;成都有國家級科研機構30家,國家級研發平臺67個,世界500強企業落戶285家。武漢科研機構上略勝,世界500強企業數量成都略強;

另外,鄂州順豐機場落戶,穩步建設中,鄂州併入武漢已是時間問題,綜上所述,武漢較成都發展前景大些!





大黃石圈


這麼對比一下吧,武漢從毛澤東時代就是國家重鎮,毛主席對武漢的建設是青睞有加,而成都是從西部大開發才開始發展的,這發展就比武漢少了幾十年,但現在成都武漢已經是不分伯仲,成都甚至已經有了爭奪新一線城市之首的實力(成都重慶武漢西安蘇州杭州,不分先後,應該是中國內地,排名第五至第十的城市了)你說說,誰的發展潛力大?

其實成都平原的地理位置,是他的優勢,也是他的劣勢。劣在於,是中國幾乎所有線路的最西端了,還在盆地裡面,再往邊上就是青藏高原,離沿海地區太遠,不像武漢處腹地,還是很多重要線路的交匯點,自身也是長江流域城市。而優在於,成都平原自古便是天府之國,田美民富,金城千里,周圍地理空間寬闊,可拓展空間巨大,而武漢則難以留住人才。所以要比發展潛力,成都不敢說比武漢大多少,但也不會比武漢弱太多。

要比發展,就要比經濟和科技。這兩點成都唯一比不過武漢的,那就是科技中的大學這一塊。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都是中國頂尖高校,武大更是有排名前十的實力。而成都的大學值得驕傲的則就是川大華西醫學院和電子科大(但不得不說這兩座大學實力又太強了,都是各自領域內第一第二的存在)。也就是說除了電子信息通訊領域和醫學科研領域,成都在其他的大學科教實力比不過武漢,這也就是成都不足的地方了。其他如經濟實力,科研院所,等等,成都都是不遜色武漢。

綜上,我覺得要比發展潛力,成都可能比武漢大那麼一丟丟。不過兩者作為新一線城市領頭人,誰發展的好誰潛力大都是好事。

至於比較兩座城市誰好誰不好,我不想在這裡引戰。每個人有每個人的觀點,而網絡上成吹武吹也不少(重慶人最喜歡看到成都武漢吵架)。我兩座城市呆過的時間都挺長,只能說從美食,天氣,交通上面更喜歡成都一點。因為武漢小吃沒成都多,作為四大火爐之一天氣太熱而且變化無常(這一點成都作為天府之國不是吹的),並且太堵車!當然成都也有劣勢比如溼氣比較重。其他的,就不發表言論了,免得武吹成吹打鍵盤大戰。


元素之夢


說實話,我真搞不懂為什麼非要拿成都去比這個城,比那個城市!

成都連續幾年都排新一線城第一名,成都經濟發展迅速,引來別的城市嫉妒,所以,一提到成都就立馬引來馬窩蜂般的噴子,這樣不好!

以後少拿成都與別的城市比較,這是成都人的心願!

讓成都靜靜地發展吧!



手機用戶何光明


武漢、成都兩個城市發展潛力均很大

  • 接近的特點

  • 兩個城市均是九個國家中心城市之一

  • 兩個城市均是十五個副省級省會計劃單列市之一

  • 兩個城市均是八大鐵路監管局駐地,鐵路局駐地,全國八大綜合交通樞紐之一

  • 成都是西部戰區機關駐地,武漢市聯勤保障部隊聯勤保障中心

  • 相對城市綜合實力較弱的在校大學生情況。兩家擁有足夠的大學教育體系

  • 單個城市擁有太多的大學教育機構對本城市綜合實力影響不是很大

  • 看看,深圳、青島、大連、蘇州、寧波、廈門等城市在校大學生數量。

  • 在看看每萬常住人口在校大學生數量

影響一個城市的核心競爭力主要是服務人口數量

  • 首先是社會功能的醫療、文化、教育、交通。

  • 交通主要是終達服務,不是路過或跨越。

  • 看看我國曆史形成的特大型城市,沒有一個在四通八達的平原地區

  • 巨型城市為什麼在大江大河與峽谷的交匯處?核心是具有關塞效應,很難跨越!

  • 例如:卡主平原與東北咽喉的北京,長江、嘉陵江交匯進入峽谷的重慶,長江、漢江、湘江交匯進入峽谷的武漢,平原地區丘陵與大河交匯的濟南、南京等

  • 另一個就是海洋時代,大江、大河衝擊平原海港城市,例如:上海、天津、廣州等。

  • 越是平原地區,交通越是便利,越容易被跨越,越無法形成巨型城市,金角、銀邊、死肚皮更加明顯。

城市競爭已經由單個城市向都市圈、城市群發展,成渝城市群與長江中游城市誰發展更快!

  • 武漢,處於中心地位的交通看起來非常強大

  • 但武漢恰恰在現代科技發達的情況下掉入極易被跨越的陷阱之中

  • 北面的隴海大通道,南面是滬昆大通道,東面有京滬、京九,西面有呼南、包海,大交通的背後實際是被大跨越。

  • 成渝城市群

  • 成渝近年抓住西部大開發、國家平衡發展、一帶一路等政策優勢,驅使區域向全國第四極發展

  • 陝西漢中,甘肅青海的蘭州、西寧、天水、隴南、甘南,貴州貴陽、遵義,雲南昆明、昭通與成渝地區交流明顯加快;

  • 成渝積極推動的西部陸海雙向通道建設得到廣西、貴州、雲南、陝西、甘肅、寧夏、青海、新疆,新加坡、泰國等地區積極參與;

  • 成渝在國際大交通格局中南向陸海通道與歐亞大陸橋南線交匯

  • 成渝向區域國際化城市群發展

  • 長江中游城市群,安徽合肥全力融入長三角,長株潭都市圈、環鄱陽湖城市圈、武漢都市圈各自一體,沒有形成成渝城市群清晰的發展格局。

  • 城市群發展將成為城市競爭的核心,單個城市攤大餅模式將成為落後模式


天佑中華紫氣東來


個人認為武漢的發展潛力比成都大。下圖是我以前拍的神奇美麗的成都天府廣場

具體原因大家前面議論了很多,都是從GDP總量和交通以及科技之類的來比較,所以這方面的比較這裡就不累述了,這裡本人就不從經濟交通等等指標方面去比較兩個城市了,我們從發展一個大都市的基礎條件進行科學的分析:

一、成都防震減災任務繁重,科學的城建必須考慮防震成本,武漢此包袱很輕

  1. 成都處於我國南北地震帶中斷,境內主要分佈有三四條地震斷裂帶,其中蒲江-新津-成都-新都-德陽斷裂帶通過成都主城區。1996年後成都兩次被國務院確定為國家級地震重點監視防禦區和防禦城市,至於近年來市區的地震資料大家請自行搜索相關資料。每次地震發生的時候,我們都非常擔心,也十分驚喜成都和四川在抗震防震方面上取得的進步,但是實際上,成都的地震安全責任重大,防震減災任務確實繁重。
  2. 武漢處於非地震帶,自身防震包袱很輕。成都在這方面與武漢相比屬於戴著鐐銬揹著包袱在跳舞,其防震成本比武漢重很多。
  3. 對於這樣的基礎條件,假如你是一位城市規劃師,會優先考慮成都建築的防震措施,儘量避免無謂的投入,還是不顧成都的實際情況,一味追求城市的高樓大廈?
  4. 如果你是一位理智的實業家,請問在同等條件下投入鉅額資本,你是願意選擇成都還是武漢?

二、武漢淡水資源豐富,成都淡水資源看似豐富,實則緊缺

  1. 我認為成都水資源很豐富,但是成都十三五水務規劃中定義成都為缺水城市,詳見下圖,不信的可以自己去查資料:
  2. 武漢就非常坦然的自稱大江大湖,然後默默的改造和完善用水環境,武漢的水務規劃則十分務實。
  3. 同樣的,假如你是一位城市規劃師或者大實業家,在兩個城市同等競爭條件下,你先考慮誰?
總之,中國的城市建設經過了幾十年的摸著石頭過河,現在的城市規劃和管理應該進入科學規劃時代了,至少要趨於科學規劃,何為科學,我覺得那就是順應自然。遠古時代很多消失的輝煌文明其實就是在暗示我們這一點。
最後再說句題外話,成都和武漢都是中國的城市,經濟上誰發展的好對中國都是利好,都應該高興,勸大家愛家鄉的同時各自保持理性,不要做很low的地域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