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茶,生活才豐滿!


有茶,生活才豐滿!


塵世喧囂,留一個角落給這個疲倦的內心,這個角落,可以是城市裡的一間小屋,也可以是家裡的一間小茶室,可以讓這個心靈有個安放處。茶室不必大,也不必奢華,簡樸乾淨足以。

古人有“斯是陋室,唯吾德馨”的拈提,室,陋不陋,如何定義?更多時候,還需看主人吧,畢竟室是為人所用。如果,主人自己清心寡慾,室陋不陋,都是豐滿的,如果,主人不往自心的修養上下工夫,使內心豐富,再多的物質,也是窮人。

有茶,生活才豐滿!


蔬筍可以讓腸胃清爽,而茶呢?茶,可以讓心豐滿;茶,有味,有趣。

茶,什麼時候,進入人們的生活?其實不必糾結,那是考據學的領域,關鍵它給你的生活,帶來什麼樣的改變?

有人吃茶之後酒少喝了,生意都在茶席之間談成的,這也是一種有意義的轉變。有人吃茶之後,碳酸飲料少喝了,這也不錯。茶,能為我們的生活,增添什麼?是健康,是生活方式,還是精神的昇華?這裡,唯茶主人,自己體得。筆者自己,吃茶多年,記得吃茶的習慣,在孩童時就養成了。先問一句,各位看官,你還記得,最早為你煮過茶的人是誰嗎?

筆者最早吃茶的記憶,要回到兒童時代,記得那時候,祖母喜歡喝茶,每天早晨的第一件事,就是燒水煮茶,當然與現在的吃茶方式有些不同,那時簡單樸實,是融於生活的一種習慣。

有茶,生活才豐滿!


記得那時候,祖母特別早起煮飯,古早的灶臺特別的大,在大灶臺的邊上還有一個小灶臺,這個小灶臺是用來專門燒水煮茶的,當大灶臺裡的木頭燒成了炭,就把炭挪到小灶臺,用炭火煮茶。想起那個小灶臺,還蠻留戀的,留戀的不僅僅是故人,留戀的是那時簡單的生活方式,樸實的生活理念,以及飄蕩在空氣裡的那股“煙火味”。

有茶,生活才豐滿!


印象中,那時候的茶,比較簡單。一個大大的茶壺,往裡投些茶葉,然後灌水出湯,就是如此的簡單。沒有莊嚴的儀式感,也沒有製作精細的茶器,更沒有圍觀的茶客。一個平凡的農婦,一個平常的早晨,一壺平淡的茶,就這樣展開了一天平靜的生活。一個個平常的早晨,一壺壺平淡的茶,一天天平靜的生活,一幕幕流逝的煙火倩影。如今,那一幕幕煮茶的畫面也隨著時光的流逝,越來越模糊了。人生中,第一個為我煮茶的人,就是祖母,隨著時代的變遷,吃茶的形式也越來越多樣化了,吃茶的理念也越來越多元化了,無法給茶下一個定義,總之,契什麼緣,就喝什麼茶。正因為多元的喝茶理念,多樣的喝茶方式,如此,有茶,生活才豐滿。

緣,不可思議。若此生遇見了那個願意為你煮茶的人,應該好好的珍惜。別讓轉瞬即逝的美好,擦肩而過。

聚於一席,應須諸緣具備,當緣散去時,對面喝茶的那個人,也許就不是原來那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