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言:願你歷經滄桑,內心安然無恙


星言:願你歷經滄桑,內心安然無恙


我們總說,越長越孤單,越成熟越不安。但我們時常忘了,從出生那刻起的初心,活著這回事,本來如此單純。

我很喜歡豐子愷,他的散文讀起來平易純樸,寬仁雋永,還時常帶著點童真,每次心情不好的時候,隨便拿來一篇看看,總能在他那些日常平和又包含人生哲理的小事中,體會到生活的本意。

就像他說的,因為有心,哪怕是一盆水仙,也照樣能讓你看到生機。深以為然,我是特別喜歡花草的人,總覺得那些綠色裡充滿了生命的希望。家裡出事兒以後,心情低落,家中的氛圍也一直不好,每每開門進屋都似乎被一股負能量籠罩。

於是我去花市買了幾盆植物,其中有一顆是琴葉榕。很多人說這是南方的植物,在北方不好養,可我偏偏喜歡它的樣子。琵琶狀的葉子驕傲地向上揚起,一起擺出一副欣欣向榮的姿態。

買回家以後,它似乎很萎靡,僅有的幾片葉子也不太豐盈,逐漸開始低頭。後來把它放到屋子裡陽光最好的地方,然後悉心澆水、施肥,有天忽然長出嫩綠色的葉苞,低下的枝葉也漸漸恢復上揚,那一天,欣喜若狂有種舊疾得以痊癒的愉悅。

再後來它已經快長得和我一樣高了,把一株小苗養大,看它茁壯成長的成就感一點都不比任何其他的成功小,每每看到這株琴葉榕,就又覺得家裡充滿了生機。越是心情不好的時候,越是願意去買花,看到它們生機盎然的樣子,就好像自己的人生也充滿了希望。人間事很多亦如花草,只要生機不滅,即使重遭天災人禍,暫被阻抑,終有抬頭的日子。

當我被現實世界的複雜搞得筋疲力盡的時候,看看豐子愷的文章,會明白他說的“不要因為世界太複雜,而背叛了你的單純”。若你也在成長的過程中迷茫無助、找不到意義,讀讀他的文章,你會明白他說的“你若愛,生活哪裡都是愛”。

星言:願你歷經滄桑,內心安然無恙

每年做年終總結的時候,除了列數一年的得失,更刻意去規避一年心態的變化,或者說得直白點,是妥協。似乎越長大越變成了我們從前最討厭的那種人。曾經嗤之以鼻的心態,忽然就從自己的頭腦縫隙中冒了出來,這到底算不算是一種悲哀?

年輕時候,自己的狀態特別像《追夢赤子心》裡唱的那樣:“用力活著用力愛哪怕肝腦塗地,不求任何人滿意只要對得起自己,關於理想我從來沒選擇放棄,即使在灰頭土臉的日子裡。”

25歲以後的時光過得特別特別快,最明顯的是身體素質的下降。好像25歲以前,無論怎麼折騰、怎麼熬夜、怎麼疲憊,只要好好睡上一覺,第二天還能容光煥發,滿滿膠原蛋白,少女氣十足。於是覺得自己好像進入了中年不得不服老的時期。

從來不喜歡把年齡設限,但仍清楚知道,為什麼那麼多人會以某些年齡作為節點。人的自然變化,是自己能清清楚楚感覺得到,卻又很難向他人言說的東西。跨過這道年齡的坎兒以後,第一個掉隊的是身體。緊接著是心氣兒,而這也是最可怕、最無奈的地方。

夏目漱石說:“人生二十而知有生的利益,二十五而知有明之處必有暗,至於三十的今日,更知明多之處暗亦多,歡濃之時愁亦重。”

三十歲以後,我常常陷入自我糾結的迷茫中,有種即將人到中年的不安定感。一方面還捨不得二十幾歲那個既天真又熱血的自己,一方面又有點懼怕那個必須要成熟起來,扛起全家重擔的未來。

心態和豐子愷在《秋》這篇文章裡提到的一樣。他把自己三十歲之後的心境比喻成秋天。他說,三十歲時人會有更多的對生死的感悟。“就好像在飲冰揮扇的夏日,不能體會圍爐擁衾的冬夜的滋味。你必須得等入了秋,身穿單衣打過寒戰,手摸過法蘭絨的衣服感覺到舒適的時候,才真的能體會冬的滋味。”之於我的三十歲經歷,真的分外貼切。

三十歲,因為生活的磨礪,不得不面對人生的各種悲歡離合,荊棘坎坷。好像在盤山路上行車,一路爬坡完全沒發覺前方的急轉彎,稍不留神就會被慣性的力量帶跑偏,然後連人帶車摔下山谷,時常感覺驚險又疲憊。

支撐自己一直堅持的,是心底的某種信念,是那個在很小的時候就播下種子,然後默默生根發芽,直到長大卻連自己都不曾發覺的東西。或者說通俗來講,曾被“向前跑迎著冷眼和嘲笑,生命的廣闊不歷經磨難怎能感到,命運它無法讓我們跪地求饒,就算鮮血灑滿了懷抱”這種熱血歌詞洗腦過的人,很難失落一顆赤子之心。

我很慶幸,自己一直都有。


星言:願你歷經滄桑,內心安然無恙


周國平老師曾說:“喜歡談論痛苦的往往是不知愁滋味的少年,而飽嘗人間苦難的老年貝多芬卻唱起了歡樂頌。” 對此深有體會,人只有經歷過一些世事滄桑,才能發覺自己平時並未注意的生活細節,甚至是生活的真諦。

越來越發覺,內心真正葆有純真的人往往歷經滄桑,很多看起來不諳世事、恬淡優雅的人,其背後可能都有一段疾風勁舞不可迴旋的往事。喜歡高談闊論自己人生沉浮的人,通常並未經歷太多的磨難,而那些真正有人生閱歷的智者,往往是在一群人中,笑看他人侃侃而談而自己卻沉默淡然的人。

我最喜歡的詞人是蘇東坡,最喜歡他的一首詞是《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小時覺得這首詞寫得特美特有意境,放在作文裡顯得很高級,也欣賞他“一蓑煙雨任平生”的灑脫。長大以後仔細再一品,發現其中有“看淡世事滄桑,內心安然無恙”的妙境,也和自己成長後的心態不謀而合。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蘇軾當年19歲中了進士,正值春風得意之時,卻遭到了一連串的人生打擊,一生顛沛困頓,卻依然可以有怡然自得的心態。在經歷過人生磨難之後,仍能保有一顆赤子之心,在體會生活的各種艱難不易之後,仍能胸懷坦蕩超然面對,這是我最喜歡他的地方。

有人說,“心有東坡詞,人生無難題”“人生緣何不快樂,只因未讀蘇東坡”。你經歷過的困頓,他都經歷過,你體驗過的世事人情,他都體驗過。但再多的風雨,在他的筆下,都變成了一片晴空,別有深意。寵辱不驚,去留無意,我想這便是我們最該學習的人生境界。

你能盛下多少悲傷,就能輸出多少力量。人活一世,要學會自我調節,享受生活。所以,我還是會因為一餐美食而心情大好,還是會在崩潰之前給自己一段旅行,哪怕只是在山裡放空幾天,還是會因為某天陽光灑在臉龐上而擁有簡單的喜悅,還是願意相信,任何一段經歷終會不負期待,只要內心擁有光芒,就能穿越黑暗,直抵遠方。

每個人的人生經歷各不相同,每個人拿到的生命考卷亦有差別,無論你正在經歷何種坎坷浮沉,即便歷經滄桑,“看淡世事滄桑,內心安然無恙”是種極為難得的能力和境界。

願我們,都能如此。


星言:願你歷經滄桑,內心安然無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