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春樹,“歲月漫長,值得期待”


村上春樹,“歲月漫長,值得期待”

村上春樹,“歲月漫長,值得期待”

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一片森林,也許我們從來不曾去過,但它一直在那裡,總會在那裡。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逢的人會再相逢。——《挪威的森林》


用村上春樹《挪威的森林》中的文字,作為開頭,是因為這本書暢銷了1000萬冊,甚至出現了“村上現象”,你也許應該看看他的《挪威的森林》,也許能看到他那片森林。

村上春樹我們對這個名字都已經不陌生,日本當代作家,也是日本後現代主義作家,在1949年出生於京都伏見區。

他在29歲開始寫作,第1部作品就是《且聽風吟》,這個作品一經推出就受到了人們的關注,還獲得了日本群像新人獎,他的第5部長篇小說《挪威的森林》,讓更多的人認識到這位作家。

村上春樹,“歲月漫長,值得期待”

村上春樹,“歲月漫長,值得期待”

“每天跑十公里,堅持了30多年”

愛跑步,堅持跑步是村上春樹的標誌符號,而且一跑就是30多年,有媒體報道是35年,有媒體報道是37年。

村上春樹跑步一開始是為了鍛鍊身體,戒掉吸菸等不好的生活習慣,到後來就成為一種生活方式,甚至是生活哲學。

他在一次採訪中說:“跑步進入我的日常生活,是在很早以前,準確說來是1982年的秋天。那時我33歲。打算作為小說家度過今後漫長的人生,就必須找到一個既能維持體力,又可將體重保持得恰到好處的方法。”

他那本“只寫自己”的《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一書中提到,由於在這之前,過著不規律、不健康、大量抽菸的生活,體力下降,體重增加。

《日本新華僑報》總編輯蔣豐撰文說:“一直以來,村上春樹在大眾面前都保持著神秘的形象。人們往往津津樂道於村上為了保持寫作精力而堅持練習馬拉松的事,卻不知道他練馬拉松是為了身體不被拖垮。”


村上春樹,“歲月漫長,值得期待”

他都是每週跑六天,每週跑六千公里,平均每天近十公里。他還參加鐵人三項,除去跑步還有游泳、自行車,在運動的時候,他說不僅豐富了大腦,還鍛鍊了肌肉體魄。


他說:“在長跑過程中,如果有什麼非要戰勝的,就是我過去的自己。”


其實他不止堅持跑步,寫作也是一樣。

五點準時起床,不睡回籠覺,吃完早餐立刻寫作,持續五六小時,一張紙四百字,每天寫完十張紙。

十張紙寫滿後,即刻停筆。十張未寫滿,繼續寫,不完不休。這就是執著又著名的村上春樹先生的跑步、寫作風格。每個人的成功都有自己的堅持。


村上春樹,“歲月漫長,值得期待”

村上春樹,“歲月漫長,值得期待”

諾貝爾獎的“陪跑者”


有人說,讀村上的作品會令人感到孤獨,把一代人的孤獨、迷惘刻畫得淋漓盡致。其實並非是村上的作品令人孤獨,可能恰好你的孤獨都能在他的小說中找到共鳴。因為他的小說出產量確實很大。

關於諾貝爾文學獎的評判標準,每個人心中的標準不一,但基於諾貝爾的遺囑:在文學領域,在理想主義方向上創作出最傑出的作品的人,才能獲得此獎項。

他的小說飽受歐美文化浸染,文字輕盈、約、節制、流暢,其代表作《挪威的森林》曾傾倒了無數中國文青。村上春樹是近年來諾貝爾文學獎的熱門人選,連續多年入圍預測榜前列,但遺憾的是每一次都與諾獎擦肩而過,被媒體稱為“永遠的陪跑者”

中國讀者喜歡村上,村上也對中國情有獨鍾,在他的小說裡經常看見中國元素,《且聽風吟》、《1973年的彈子球》、《尋羊冒險記》等都有中國人的形象。


在《去中國的小船》中,“我”丟失了楚楚可憐的中國女孩,只能每天坐在港口遙望地平線,苦等去中國的小船;還有小說《天黑以後》,講述了一箇中國女孩在東京6個小時的故事,發人深省。


對於自己作品中的這些中國印跡,村上春樹解釋:“我是神戶人,那裡有不少中國人,我的同班同學中有中國人,我生活的周圍一直有中國人”


村上春樹,“歲月漫長,值得期待”

村上春樹之所以在中國大陸受到眾多讀者的推崇,除去其作品本身精彩的原因外,還與翻譯有著很大的關聯。


村上作品的體中文譯者林少華曾對媒體說:“是較好的中文譯本賦予了村上文學第二次生命。很難設想蹩腳的翻譯會使村上熱銷二十五年之久。這也是學界和讀者中的主流看法。”

對於村上春樹能否獲得諾貝爾文學獎,許多學者、專家也持類似看法。

還有一種觀點認為,村上的作品過於通俗,與諾獎評委的審美趣味背道而馳。對此有學者說:“他的作品是具有智性和審美追求的嚴肅文學,表面雖然也存在通俗的元素,但內涵並不通俗。”


知名文學評論家李敬澤曾經說過這樣一段話:“我也希望,在諾貝爾獎獲得者的行列中有這樣一位作家,一位輕逸的作家,他不是靠強勁寬闊的敘事,他只是富於想象力地表達人們心中飄浮著的難以言喻的情緒。他的隱喻和修辭,豐富和拓展了無數人的自我意識。總的來說,諾獎的習慣性錯誤就是錯過輕逸和輕盈的作家,比如博爾赫斯、卡爾維諾,一定程度上還有卡夫卡。現在讓我們看看,它是選擇巨獸還是選擇飛鳥。”


讀者心目中的“飛鳥”其實就是村上春樹,諾獎沒有選擇這隻“飛鳥”。


其實村上春樹自己曾經講過這樣一句話:“諾貝爾獎並不重要,讀者才是重要的。”


在他自己的心裡,永遠清晰方向在那裡。


村上春樹,“歲月漫長,值得期待”

村上春樹,“歲月漫長,值得期待”

《挪威的森林》的“孤寂冷”

1987年村上春樹完成了他的高峰作品:《挪威的森林》。這部作品裡面愛情故事,讓人看到了孤獨、寂寞、冷漠……那時寫作的村上在創作時,哪個角色更能代表自己。

《挪威的森林》是一部回憶性的小說,所有的故事情節起始於1969年,那時主人公渡邊20歲。

整體則以倒敘的方式,1987年的某一天,渡邊在飛往歐洲的航班上,開始了他對於青春的回憶,對於直子、對於綠子、對於木月、對於永澤等等,那些曾經路過他青春生命的人的回憶。

每當敘事進行到一定階段,渡邊便以一個歷經滄桑的中年人口吻,懷念或者說去感傷。

他曾在採訪中說道了,創作這本書的背景:“生活在都市的人們像無根的浮萍,孤獨、虛無、失落,卻又無力面對強大的社會壓力。都市的繁華,掩飾不了人們內心的焦慮。而甲殼蟲樂隊唱出的曲子《Norwegian Wood》給了作者很大的靈感。那是一種微妙的,無以名之的感受。”

《挪威的森林》中的直子和她最初的戀人木月所以採用自殺的方式結束生命,無非是兩人一直處於近乎於與外界隔絕的環境,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更無法同紛繁複雜的外界溝通。


村上春樹,“歲月漫長,值得期待”

在發現自己無法融入現實生活的時候,木月在沒有任何徵兆的情況下選擇了自殺;而直子在木月死後一直在拼命掙扎,想從木月之死的陰影中走出,想敞開胸懷接納更豐富的世界.

書中有對直子所在的療養院優美自然風光的大段描寫,在這個如詩如夢的意境中,出色地烘托和渲染了直子心中渴望的另一個世界,一個與現實對立的陌生的心靈世界。

某種意義上可以說,這個世界對於直子只是一個夢,儘管直子在這個夢中掙扎,但現實世界與夢的世界的對立、糾纏,使直子內心深處的痛楚和靈魂掙扎得更辛苦。


最後只能以結束自己生命的方式來逃避這種痛苦;就連活潑好動的綠子,也在家庭和學校兩個環境中感覺被拋棄的孤獨,不止一次訴說。

青春散場,各自獨舞……

《挪威的森林》自1987年在日本問世以來,在日本已銷出1500餘萬冊,這是2011年統計的,平均每6-7個日本人就有一人有這本書。在中國的統計數字不一,但常見說法是三百多萬。

美國華人學者李歐梵教授在他的散文集《世紀末的反思》將《挪威的森林》列為20世紀對中國影響最大的十部文學譯著之一。

評論家白燁:“《挪威的森林》以紀實手法和詩意語言,注重表現少男少女在複雜的現代生活中,對於純真愛情和個性的雙重追求,超出了一般愛情描寫的俗套,而具有更為深刻的人生意義。”


村上春樹,“歲月漫長,值得期待”

村上春樹,“歲月漫長,值得期待”

他的風景,是否和從前不一樣了

“不必太糾結於當下,也不必太憂慮未來,當你經歷過一些事情的時候,眼前的風景已經和從前不一樣了。”村上春樹的《1Q84》裡面的一段話。

那麼村上春樹的原來的風景時怎樣的呢,只能從他的成長說起了。

近70歲的村上春樹總是會說,對於他的全球聲譽,他既不期盼也不排斥。

與之相反,他的觀點是,他是一個充滿好奇而略顯困惑的旁觀者,他觀察著現實的這個世界,觀察著因作品故事中吸引的數百萬讀者。


安靜、社交上很孤僻、堅持也許是他個性的寫照。

他在接受一次採訪中談到,一個女人在中央公園攔住了正在晨跑的村上春樹。

“打擾一下,”她說,“您不會是一位著名的日本小說家吧?”一個略顯奇怪的提問方式。

但是村上春樹還是用平靜語調做了回答,“不,其實我只是個作家。但是,仍然很高興見到你。”

“接著我們握了握手。當人們這樣攔住我的時候,我會感覺很奇怪,因為我不過是個普通人。我實在不明白人們為什麼想見到我。”

村上春樹不理解,他已然成為別人眼中一道“耀眼的風景”。

他的作品提供了一個入口,有時候幾乎成了讀者的鎮定劑。

情節發展的奇異被情感上的平淡所抑制,讀者會感到從現實世界的極端狀態逃了出來,在他的作品中獲得了安慰。

他曾告訴記者,他喜歡棒球是“因為它很無聊”。他讚美了跑步的愉悅,如果這是個準確的詞,因為跑步時他可以擺脫任何感受,暫時得到休息。


村上春樹,“歲月漫長,值得期待”

“掌管爵士俱樂部時,我的生活特別失序和混亂,老是要到凌晨三四點才能上床睡覺,所以當我變成一名作家,我決定過一種非常穩定的生活:早起早睡,每日鍛鍊,”他說。

“我的信念是,為了寫堅強的東西,我要在身體上變得強壯。”他也許只是個管道,但是讓管道保持良好的工作狀態是他的責任。

從外表來觀察,這種生活確實一直有效果,他現在的樣子常被人認為剛剛50歲,打破了人們對文字工作者的認知,不是夜深人靜的時候才有靈感,把自己弄憔悴才激情四射。

“這種生活是快樂的生活,所以越多快樂的生活,越多愉悅,書頁也就越厚了,”他說,“我真的不知道為什麼人們喜歡讀我的長篇作品,但是我現在特別受歡迎。”他說這句話時,不帶有一絲傲慢色彩。

其實,沒有深刻了解村上春樹眼中的風景如何,但知,他仍是他,他仍在堅持自己的寫作工作。風景如何,已不重要。


村上春樹,“歲月漫長,值得期待”


村上春樹,“歲月漫長,值得期待”


受家庭薰陶,自幼喜歡讀書

村上春樹1949年1月12日出生在日本京都市伏見區,為國語教師村上千秋、村上美幸夫婦的長子。出生不久,家遷至夙川。

他曾在著作《村上朝日堂的捲土重來》中提到:“我生在關西長在關西,父親村上千秋是京都一和尚之子,母親村上美幸是船場一商家之女,可說是百分之百的關西種。自然每天講的是關西方言。所受教育帶有相當濃厚地方色彩。那是這樣一個世界:棒球投球手則非村山莫屬,食則清淡為主,大學則京大為貴,鰻魚則烤製為上。”

受家庭薰陶,村上春樹非常喜歡讀書。

他回憶說:“我家是非常普通的家庭,只是父親喜歡書,允許我在附近書店賒賬買自己中意的書。當然漫畫、週刊之類不行,只限於正經書。但不管怎樣,能買自己中意的書實在讓人高興。我也因此得以成為一個像那麼回事的讀書少年。”

1955年4月,入西宮市立香櫨園小學就讀。


身為教師的父親有意識培養村上對日本古典文學的興趣,但他卻始終未能入道,相反對西方文學卻情有獨鍾。


1961年4月,入蘆屋市立精道初級中學校就讀,然而這位讀書少年卻不是個愛學習的好學生,進入中學後,他常因不用功而挨老師的打。


後來他承認當時自己內心相當叛逆。


讀高中後村上的逆反心理更嚴重了,整日和女生廝混,抽菸、逃課。但他的文學素養很高,他經常在校刊上發表文章,還翻譯自己喜歡的美國驚悚小說。


村上春樹,“歲月漫長,值得期待”

也就是在這段時間裡,村上瘋狂地迷上了爵士樂,常常餓著肚子將午餐錢省下來買唱片,他對爵士樂的痴迷一直延續到了現在。


在早稻田大學讀書期間,村上春樹遇見了後來成為他妻子的高橋陽子,經過一段時間的交往,他們決定廝守終生。1971年,22歲的村上決定休學與陽子註冊結婚。小夫妻白天到唱片行做事,晚上在咖啡館打工。

  

1974年25歲,在國分寺開爵士樂酒吧,白天賣咖啡,晚上當酒吧。

開店資金500萬日元,250萬為夫婦打零工存款,其餘由銀行貸款。店名取自在三鷹寄居時養的一隻貓的名字,後移店至千馱谷。這是村上春樹一生中最靜謐、幸福的時光,他一邊經營,一邊讀書,一邊觀察,生意也越來越順利。

  

1975年3月,從早稻田大學第一文學部戲劇專業畢業。畢業論文題目是《美國電影中的旅行思想》。

  

1979年,在澀谷區千馱附近的神宮球場起了寫小說念頭,隨後每晚在餐桌上揮筆不止,寫罷投給“群像新人獎”評審委員會。投稿的原因在於“有字數限制”。

同年6月,《且聽風吟》獲第23屆“群像新人獎”,7月,《且聽風吟》由講談社印行。然後,他一直創造著持續。

些只是他人生森林中幾棵樹,進入他的森林,唯有作品。

用村上春樹的這句話結尾:“總之歲月漫長,然而值得等待。”

村上春樹,“歲月漫長,值得期待”

村上春樹,“歲月漫長,值得期待”

村上春樹,“歲月漫長,值得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