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大夫告訴您:為啥總是崴腳,是哪裡出了問題呢?

踝關節扭傷俗稱崴腳,

是日常生活或運動中最常見的損傷之一。

很多人一生中都有過崴腳的經歷,

也有很多人一朝崴腳,

就常常崴腳,

也就是所謂的習慣性崴腳

骨科大夫告訴您:為啥總是崴腳,是哪裡出了問題呢?

習慣性崴腳,專業名叫慢性踝關節不穩,指踝關節周圍韌帶損傷後恢復不良,導致最終踝關節不穩定,引起踝關節頻繁扭傷,進入“扭傷—不穩—再扭傷—更不穩”惡性循環。

研究數據顯示

踝關節扭傷的患者中有40%會發展成為習慣性崴腳;

踝關節扭傷的複發率為42%;

約有47%的踝關節扭傷患者報告在相同的踝關節發生重複性扭傷;

專業運動員踝關節扭傷的複發率高達70—80%

骨科大夫告訴您:為啥總是崴腳,是哪裡出了問題呢?

老是崴腳,是哪裡出了問題?

至於為何“一朝崴腳”就“常常崴腳”了呢?這就需要從功能和結構兩方面來說:

1、功能性不穩

腳踝韌帶、肌腱中存在著大量神經感受器—本體感受器,有點像導航用的GPS,它們會隨時隨地的把身體的空間位置及時向大腦彙報,大腦會發出指令來調節每條韌帶肌腱及每塊骨頭的位置,從而使腳踝、肢體處於最佳體位位置,才能站的穩、跑的快。

嚴重崴腳後,踝關節中連接大腦的“本體感受器會因此受損,於是當再次崴腳時,感受器沒辦法很快地將信息傳遞給大腦,因此身體不能及時地做出保護動作。

往往是已經崴腳了,大腦才收到消息:“不好!要崴腳了!我要制止!”然而為時已晚,扭傷已經再次發生。

2、結構性不穩

多是因為嚴重崴腳不僅僅損傷了關節周圍的軟組織,連韌帶也發生了拉傷或者斷裂。若後續治療、保養不當,韌帶會持續鬆弛,關節也會不穩,造成此後頻繁崴腳。於是你會有一種腳踝“鬆了”的感受。

骨科大夫告訴您:為啥總是崴腳,是哪裡出了問題呢?

如何避免習慣性崴腳?

正確及時的治療+康復鍛鍊,可以顯著降低反覆崴腳的發生率。

崴腳急救,記住五個關鍵詞:
休息:停止走動,靜止休息,防止二次損傷,減輕組織滲出、腫脹。

冰敷:急性期24~48小時可冷敷,每次10~20分鐘,每兩次冰敷間隔最好超過2小時。

加壓:使用彈性繃帶或彈性大的衣物(例:絲襪),適當加壓包紮(鬆緊適度)減輕腫脹,過度加壓會加重腫脹、缺血。

抬高:高於心臟水平。增加血液迴流,減輕腫脹,促進恢復。

就醫:及時就醫。現場處理後需要儘快去正規醫院就診,拍攝X線片檢查,以排除踝關節骨折,必要時行踝關節MRI檢查!

骨科大夫告訴您:為啥總是崴腳,是哪裡出了問題呢?

康復鍛鍊很重要

適當的康復鍛鍊能加強踝關節周圍肌肉力量的訓練,減少損傷再次發生的可能性。

康復訓練的前提條件是受傷的部位的發紅、變腫、發熱、疼痛,等症狀消失完全消失以後,否則極易造成二次傷害。

需要強調的是,何時開始鍛鍊以及用多大的強度鍛鍊,一定要由專業醫生決定和指導。

骨科大夫告訴您:為啥總是崴腳,是哪裡出了問題呢?

如何預防崴腳?

1.平時為了預防崴腳的發生,要加強腳踝力量及平衡能力的鍛鍊非常重要,如負重提踵,足尖走,足尖跳。

骨科大夫告訴您:為啥總是崴腳,是哪裡出了問題呢?

負重提踵


骨科大夫告訴您:為啥總是崴腳,是哪裡出了問題呢?

足尖走


骨科大夫告訴您:為啥總是崴腳,是哪裡出了問題呢?

足尖跳

2.儘量避免穿高跟鞋或在不平整的路面行走。

3.儘量少騰空跳起。

4.運動前後注意熱身、拉伸。

5.適度運動,避免過度疲勞。

6.崴腳後,一定要及時檢查,確診,以免誤診導致習慣性崴腳。


總結

崴腳是最常見的運動損傷,傷後約四分之一的人會留下後遺症,最常見的後遺症就是慢性踝關節不穩。平時加強踝關節功能鍛鍊,傷後及時就醫正確處理,早期康復鍛鍊可以早恢復、減少後遺症的發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