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新能源獨角獸前十名中國佔8位!電池形成“三國鼎立”

導語:

當前新能源已經成為全球的熱點,特別對於中國意義重大,產業行進過程中,現在中國已經出現了一大波重點企業,包括吉利,長安,比亞迪,長城、蔚來、拜騰等等。前不久,胡潤研究院發佈了“2019胡潤全球獨角獸榜”,榜單顯示,全球新能源前十名獨角獸名單前十位中國佔據了8位。

獨角獸榜單,中國品牌獲得“令人驚喜的高估值”

在這張排行榜上,Rivian(美國)就以350億美元的市場估值佔據第一名的位置,Faraday Future法拉第未來(美國)、威馬汽車、小鵬汽車、奇點汽車、遊俠汽車、拜騰汽車、車和家、愛馳汽車、天際汽車分別佔據前十,這一成績讓國外媒體評價為讓人驚喜的成績。

但是作為國際最為強勢的特斯拉並沒有上榜,最新的消息是特斯拉在中國上海建廠,新M3開始交付車主,對於中國來說是一個很大沖擊,對國產新能源汽車無疑起到了“鯰魚效應”。

同樣的,中國新勢力造車的蔚來也沒有上榜。

全球新能源獨角獸前十名中國佔8位!電池形成“三國鼎立”

“彎道超車”催生新勢力造車

中國擁有全球最多的新能源汽車群體,也是從政策上發力新能源汽車最早的國家,主要是因為中國在傳統汽車領域起步太晚,儘管擁有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但國產車競爭力較弱。因此新能源革命時代實現“彎道超車”。

2019年,全球新能源汽車產業呈現出前所未有的主動。

目前,中國新能源汽車企業大略可以分為三個陣營:傳統自主品牌、互聯網造車新勢力以及外資品牌。近幾年中國汽車市場似乎被打了雞血,一大波造車新勢力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出來。除了我們比較熟悉的蔚來、威馬、小鵬、愛馳、拜騰等品牌外,還有好幾十家造車新勢力在這短短的幾年間出現。

全球新能源獨角獸前十名中國佔8位!電池形成“三國鼎立”

傳統車企業提升核心競爭力 迅猛提升新能源水平

除了新勢力造車以外,新能源更大的基礎還是來自於傳統汽車推出的新能源造車。包括比亞迪、上汽、北汽、吉利、長安、江淮、長城、奇瑞、廣汽、華晨等,並規劃在 2020 年推出較多新能源車型並達到相應的量產目標。

不過,有國外媒體指出,雖然它們有一定的資金和技術優勢,且有了一定的市場規模,也能夠藉助已有的銷售渠道和售後服務系統,但它們在車輛設計、生產以及品牌塑造等方面,依然是傳統車企的套路,與特斯拉、造車新勢力相比,產品不酷,未來感不足,吸引力不高,而且這些車輛很大部分是政府採購、出租公司以及其他集團客戶。但是近幾年這一情況發生了翻天覆地變化,各家汽車巨頭紛紛推出了非常具有競爭力的產品,讓中國新能源汽車正提升猛然跳躍上了新臺階。

國際巨頭加入廝殺,市場競爭將非常激烈

在中國本土傳統車企及造車新勢力持續活躍的同時,跨國車企巨頭紛紛針對中國市場,開發適銷對路的純電動車型,折射出這些企業對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樂觀預判。

同時,在補貼政策逐漸退出之後,新能源汽車產業也將進入“公平決鬥”的全球化競爭的新階段。

全球主流車企也紛紛將新能源汽車作為發展重點。以通用、大眾、戴姆勒為代表的眾多全球汽車巨頭投入大量資金,加快推進其電動車戰略。

這樣的局面導致的結局就是,中國市場將成為全球競爭最為激烈的市場,由國際巨頭、中國傳統汽車巨頭、以及新勢力造車形成的混戰局面將成為未來一段時間的市場局面。

全球新能源獨角獸前十名中國佔8位!電池形成“三國鼎立”

電池競爭:三國鼎立與四強爭霸

新能源車已經成為全球汽車行業現在和未來的發展方向,而作為汽車“心臟”的電池也自然成為白熱化的焦點。

目前來看,電池的全球競爭格局形成了中日韓三國鼎立局面,即全球動力電池產能集中於中、日、韓三國,2018年三國合計全球佔市佔率達97%。其中,中國發展最為迅猛,2015年趕超日本成為全球最大的動力電池生產國,2018年中國動力電池出貨量約65GWh,全球佔比61.3%。

從品牌上來說,出貨量方面,從2017年到2018年,寧德時代、松下、比亞迪、LG是前四位;論增幅從2016年--2018年來,最大的三家則是寧德時代、松下、LG Chem。但有媒體指出,就全球競爭力企業來說,只有松下、LG Chem、CATL、三星SDI“四強爭霸”。

全球新能源獨角獸前十名中國佔8位!電池形成“三國鼎立”

寫在最後:

全球化的新能源產業革命時代已經來臨,而在中國,則競爭最為激烈,中國車企業面臨革命性的時代機遇,也面臨巨大的挑戰,未來中國汽車企業該如何殺入國際市場與國際巨頭博弈,期待中國汽車品牌在逆境中涅槃重生,走向全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