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胤礽第一次被廢,康熙雖然痛心,為何仍準備復他太子之位?

小說:胤礽第一次被廢,康熙雖然痛心,為何仍準備復他太子之位?

第三十一回

意難消存心欺君父 穩大局復辟再還宮

廢太子胤礽穿著一身絳紅天馬皮裡的袍子,也沒有套褂子,由兩個太監導引著從乾清門徐步入內,進了上書房。這個地方過去是他來得最多的地方,乍別不到兩個月,中間又經了一番驚濤駭浪,雖然這裡一切和過去相同,但他卻有恍若隔世之感,連疊在條几上司空見慣的奏本匣子都瞧著陌生了。因見康熙坐在案旁,胤礽略微遲疑了一下,多少有點不知所措地搓了一下手心,上前俯身跪倒,說道:“有罪兒臣胤礽恭叩阿瑪福康萬安!”

“起來吧。”康熙淡淡說道,“昨兒朕叫你讀《易經》,你可照朕指的篇章細看了?”胤礽又打個千兒起身,一哈腰答道:“夜來喘嗽些兒,功課沒讀完。昨兒兒子讀到‘下經鹹傳第五’,‘䷞’。這本是否卦,因柔上剛下二氣交感,所以咎而復正,滯而復亨。卦象說‘聖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以兒子體味,無論獲咎蒙恩,皇上都為的天下後世。‘君子以虛受人’,兒子反躬自省,頗覺受益良深。”康熙聽了頷首微笑,轉臉問張廷玉:“胤礽講的可對?”

張廷玉和馬齊對望一眼,從這父子和諧的對話中,看得出他們之間不知已經談了幾次,彼此的怨隙早已冰消瓦解。馬齊不由暗自懊悔,沒來由趁什麼八阿哥的熱灶窩,如今怎麼處二阿哥?張廷玉卻道:“二爺解得極是。這卦中‘九五’之象,雖說有‘無悔’的意思,但是從‘九四’中‘貞吉悔亡,憧憧往來,朋從爾思’中來,所以串連起來,吉利(無悔)還‘從悔亡’、‘過而後思’中來。這是臣一點小見識,不知對不對?”說著便拉了馬齊,道:“咱們多日不見二爺了,就便兒給二爺請個安吧!”

“我是有罪的人,而且父皇在這裡,怎麼敢受你們的禮?”胤礽早已知道,張廷玉是少數幾個保薦自己的臣子之一,見他這樣,早已紅了眼圈,一手扯起一個,含淚說道:“快起來!”

康熙呷了一口茶,微笑道:“實在是張衡臣見得更徹。你受人魘魅,混沌迷亂,做出許多不是,自己都不曉得的事,朕能體諒。但你細察一下,古往今來,有幾個正人被妖法制住了的?所以你的病根還在你自己,德不勝妖。蒼蠅不抱沒縫的雞蛋。說俗了,就是這個意思。”胤礽忙道:“阿瑪聖訓極明。兒子一定好好閉門思過,多讀些養性修德的書。”

“眼下還不能復你的太子位。”康熙沉吟道,“但奏章你還可看看,防著荒疏了政務。朕心裡最怕的是你存了恩怨心。比如眼前這兩個人,馬齊保薦的就不是你,還有朝裡那麼多的臣子,各有所保,你打算怎麼處呢?”胤礽忙賠笑道:“這是兒子想得最多的一件事,昨兒王師傅、朱天保、陳嘉猷也問過兒子,兒子想,憑兒子犯的過失,就是永不逢赦,也不能怨及別人。臣下不推舉兒子上頭合著天心,下頭合著民意,本是忠於朝廷忠於大清的義舉。王掞講天下為公,不得一人而私之,細思這話確是至理名言。兒子若不失德,大阿哥奸謀怎能得逞?繼之百官怎麼會離臣而去?所以不但群臣,就是胤禔,兒子也不敢心存怨恨。這裡馬中堂做個見證,我若違心而言,必遭天誅!”

胤礽娓娓而言,痛心疾首地一味自責,馬齊聽著心頭一寬,暗自舒了一口氣,康熙也頻頻點頭。只張廷玉玲瓏剔透的心思,覺得他過分“光明磊落”,未免不合人情,卻哪裡敢點破這一層?

“但願你心口如一。”康熙順著自己的心思說道,“朕已下旨鎖拿八阿哥九阿哥十阿哥。倒也不為懲戒,是想壓壓他們的野心,叫他們有點自知之明。你要反過來想想,胤禩有些長處也得學。這麼多人保他,必定有過人之處,他性子溫善,和平處事,學問識見,都是阿哥里一等一的;三阿哥讀書做學問,很安分;四阿哥你熟悉,公忠廉能,就是做事太認真了些;十三阿哥十四阿哥是兩個千里駒,任俠勇武,外頭百事指望得著……手足同心其利斷金……”

康熙生怕胤礽記仇,一個一個如數家珍長篇大論地講述阿哥們的好處,正說得興頭,見張五哥從外頭進來,便問:“什麼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