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問一下,有結婚十年沒叫過婆婆一聲媽的嗎?

小胖城的全職媽媽


看了這個問題,還是覺得挺詫異的。結婚十年都沒有叫過婆婆一聲媽的,那婆媳關係一定是很惡劣了吧。可是後面又說婆媳關係是不好不壞,距離也是不遠不近的那種,那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呢?

如果說十年生活中因為各種矛盾,媳婦對婆婆心有不滿,不願意喊聲媽,倒還能理解。可是剛結婚時呢,那時婆媳還在蜜月期時,媳婦也沒喊過婆婆一聲媽嗎?還是在結婚前,雙方就已經鬧的不愉快啦?想想都覺得挺難受的!

在我們這裡,結婚時有一個程序,就是改口叫。新媳婦給公婆奉茶,喊一聲爸媽,公婆給新媳婦一個紅包,說聲“乖”。自此後,新媳婦就要改口叫了,以前喊叔叔阿姨的,以後就要改口叫爸媽了。

也許是有的女孩,對公婆有牴觸情緒,覺得又不是自己親生父母,憑什麼要喊他們爸媽,想著隨便用別的稱呼,糊弄過去算了。但是,個人認為,這一聲爸媽很重要,它不僅是一聲稱呼,更是一種關係的確認,身份的肯定,還是一種提醒。

換位思考,如果丈夫結婚十年,從不喊岳父母一聲爸媽,妻子心裡是何感受?而且,對於媳婦不喊自己母親一聲媽,沒有男人會不介意的,他只是暫時不說而已。

我們這裡有句俗語:“舌頭打個滾,喊人不折本”,特別是我們在教育小孩子要嘴甜,見到長輩時要主動和長輩打招呼的時候,就會說這句話。其實嘴甜一點,對人態度好一些,真的是一種不需要花費成本,但受惠頗多的交際方式。

在現實生活中,兒媳婦不願意喊婆婆一聲媽的不少,可是女婿不願喊丈母孃一聲媽的,的確不多。還有好多小夥子,為了追求女朋友,為了討得老丈人丈母孃的歡心,還沒結婚,就喊女朋友的爸媽的也不在少數。我覺得在這一點上,女性應該學學男性的思維,不能憑情緒行事。該遵守的禮節,該有的禮貌,還是要有的。

牛姥姥經常說一句話:“人人都要做人長輩,人人都會做人下輩”,她還經常說“是樹高於草,婆婆是樹,你就是草”,把這兩句話也送給那些不願喊婆婆一聲媽的人。


牛媽聊生活


我的一個女鄰居,從結婚一直到她婆婆幾年前去世,三十多年了,從沒喊過婆婆一句媽。

我問她因為什麼,她說不因為什麼,就是喊不出口,剛結婚時,說話就你我他,結婚有了孩子以後,就喊孩子奶,時間長了,也沒感覺有什麼不好。

其實,婆婆對她挺好的,大女兒剛滿月就給婆婆在一起,各種費用都是婆婆出,一直給她女兒帶到出嫁,她對婆婆方方面面也不錯,婆媳關係也可以,就是不喊婆婆,誰勸她也不聽,說習慣了,喊不出口。

前些年,她也做婆婆了,我們問她,你媳婦怎喊你媽了,為什麼不稱呼自己的婆婆呢?她說,她愛喊喊,不喊拉倒,我又沒讓她喊。

真的不知道這樣的人怎麼想的。


清風秋月


我的嬸嬸是個典型的例子!嬸嬸跟我叔叔結婚將近二十年了,從沒有把我奶奶叫過一聲“媽”,原因很簡單,她說那不是她的親媽,只是她的婆婆!這麼多年,我的堂弟怎麼叫的奶奶,嬸嬸也跟著一樣的叫奶奶,從未開口叫過奶奶一聲“媽”!我們老家把奶奶叫做“婆”,而嬸嬸也是口口聲聲的只叫“婆”,不叫媽!

嬸嬸的孃家離我們家很近,就在我們村對面!每次回孃家,走個半個小時的路程,或者騎車十分鐘,就到了!後來,嬸嬸的親弟弟因為交通事故離世了,她孃家因沒了兒子,兒媳婦又改嫁了,只剩下一個小孫女跟著她的爺爺奶奶過日子。再後來,嬸嬸的親生父親也患病去世了,一大家子人就只剩下那個小侄女和嬸嬸的親孃!於是,嬸嬸和叔叔做了決定,最後去她孃家,用她弟弟的田地建了新房。從此以後,叔叔的家就在他岳母家旁邊,奶奶跟著我們家一起吃住,時不時的,叔叔才抽空回去看奶奶!

如今,我的奶奶將近九十歲了,每天,什麼事都不用做,每天都準時準點的有村裡的老太太們過來和奶奶一起嘮嗑聊家常。後來,有一次我發現,叔叔回來看奶奶,正是一大早,我還未起床,就聽到叔叔在奶奶的房間後門叫道:“老媽媽,老媽媽,開一下門,我給你送點東西過來!”咦,叔叔什麼時候改口了。我猜想,大概是奶奶年紀大了,又年邁體虛的,所以叔叔叫“老媽媽”也不為過!但是,無論叫“媽”還是隻稱呼為一聲“婆婆”,都要有一顆孝順長輩,尊重長輩的心!


星星的路


有啊,一輩子不叫的都有!我剛結婚對我婆子特別好,買衣服,買化妝品,生病帶她去醫院,前前後後一口一個媽,當時想著和公婆處好關係,一家人和和美美的,不讓親朋好友看笑話。後來,讓我大吃一驚啊,我婆子人前一套,人後一套,揹著我到處說我的不是,處處看我不順眼,我公公更可笑,作為一個男人不管管自己媳婦,真是兩口子,跳起來一起罵我!後來懷孕生孩子,矛盾不斷,忍無可忍爆發了,現在已經把他們趕走了,他們也被我收拾的服服帖帖的!從那以後再就沒叫過他們。這輩子都不會叫。


沙漠玫瑰z


看到這個問題,想起一件真事,有對老兩口共有兩個兒子,大兒子結婚後,兒媳和婆婆處的不好,一直不叫婆婆媽,後來老二結婚後,大兒媳又鼓搗妯娌不叫婆婆媽,說婆婆有多麼不好,可二兒媳和公婆處的挺好,該怎麼叫就怎麼叫。

所以說,就事論事,題主所說的和婆家關係不好也不壞,距離又不遠,我想叫句婆婆媽也少不了什麼吧,畢竟她是長輩。


花果山HW


你想問問有沒有結婚十年沒叫過婆婆一聲媽的。還說關係不好不壞距離不算太遠的那種。

我不想說你什麼,這種關係的話,不應該讓你十年不叫一聲媽媽啊。你是金口玉言嗎,沒經歷過你的生活不能評價你什麼。

今天看過頭條上的那個婆婆摔小孫子的視頻裡,那個婆婆真不是省油的燈,可以說那個婆婆還真是歹毒,假如是個這樣的婆婆,一輩子不用叫她都不為過。

不管什麼原因,她能那樣對待她的小孫子,就不是善良之輩。

我們村裡的一個家庭,現在他們的婆婆早已經去世很多年了。

這個婆婆從小就是個痴巴,什麼活也不會幹,她公公家窮,娶了這個痴巴媳婦。痴巴生了三兒三女六個孩子,都很聰明。她的三個兒媳婦從沒有因為婆婆是痴巴而慢待她,都叫娘叫的很親熱。

我想說的是,要不是你不善良,要不就是你的婆婆為老不尊,要麼怎麼能結婚十年不叫婆婆一聲媽呢。

我想告訴你的是,這種情況真沒聽說過,都說家醜不外揚,你怎麼好意思說呢。


幸福掌握在自己手中


謝謝好友“昂寶媽媽”的邀請。關於有沒有結婚十年沒有叫過婆婆一聲媽的媳婦之問題,我的回答是有,而且還不少。我個人認為叫不叫婆婆為媽,不能作為婆媳關係好壞的“分水嶺”。


媳婦不叫婆婆為媽,也很正常。有的說“婆婆沒生我沒養我,憑什麼讓我叫媽”;有的說“我只有一個自己的媽,叫婆婆為媽那也是假的”,有的還說“我叫她媽,她能真的把我當女兒待嗎”……這樣的話也是大實話。怎樣稱呼不重要,重要的是彼此都善待對方,有的親兒女還不叫媽呢!

有不少天天叫婆婆為媽的媳婦,也並不是“善茬”。有一種“當面叫哥哥背後摸傢伙”的人,陰奉陽違,當面一套背後一套,這樣的媳婦還不如不叫媽的好。不過,當初嫁過來的媳婦也不是不想對婆婆好,只不過是媳婦的好換不來對方的感激回報,所以“以牙還牙”才有了婆媳的不和。



再說了,媳婦不叫婆婆為媽,用其他稱呼也不為過。有的媳婦在未正式過門前一直都叫婆婆為“阿姨”,後來習慣了就改不了口了。有的直接稱婆婆為“婆婆”,這樣名符其實也好。在很多家庭裡,媳婦還以自己的孩子名下叫婆婆為“奶奶”,也比較親切。還是那句話叫不叫媽不重要,只要善待對方就好!【圖片來自網絡,不妥通知可刪】


言勸


我們同事就沒叫過公婆,她的說法是叫不出來,她的性格就是從來不違背自己的意願,不想叫就不叫!但是婆婆給她帶孩子,生活在一起了,總得有個稱呼吧,她就以她家孩子的身份叫公婆“爺爺奶奶”!一開始我們聽到她打電話叫“爺爺奶奶”還納悶呢,後來明白了也就習慣了!


無雨落花


有呀,我就是!因為他們不照看我的孩子,卻看他們侄子的小孩,我的老公找他們理論,他們把我老公打了一頓,還青灰攔門,說什麼他們沒兒沒孫,就是不給照看孩子,有本事你們試試!為此驚動了半截莊子的人們,村裡人都說他們的不是,可他們還振振有詞,說老了不用我們養老!還罵別人多管閒事,為此我的老公一氣之下喝了農藥,差點死了!從此以後,我再也沒叫過爹孃,從心裡怨恨死他們了!在我心裡,他們不如老莊鄰!


勿忘我145344703


在這兒我也想把埋藏在心裡幾十年的原因說出來,我是從小就沒媽的孩子,也是從小都沒有叫過媽媽,媽媽這個字眼從來都不存在,所以也特別羨慕有媽疼愛的孩子,到我長大後我處對象時我就想從這方面來彌補我這一生的缺憾,一定不能男方沒媽!可是事與願違別人的媽你再怎麼努力也無法走進她的心,想當初剛進他家我是懷著無比感恩的心來和他們相處的,一直把婆婆當親媽看待,可婆婆一次次對我們的傷害把我們往死裡整逼的我們無家可歸在外帶著小孩過流浪的生活好多年,直到我們日子好過了,後來她被小兒媳小兒子整的沒法過下去才想到我們對她的好,可是我受傷的心怎麼能這麼輕易的放下,現在婆婆年紀也大了,我肯定不會以冤報冤來傷害她!我會盡可能在她有生之年讓她過好餘生,但是我再怎麼也不會跟以前一樣一句一個媽的叫她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