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131家券商有多慘?

“我們130多家券商,比不過一個美國的摩根大通。”證監會副主席閻慶民日前公開表示。

131家國內券商與歐美大型銀行、投行差距到底在哪裡?

從摩根大通最新財報來看,其去年第四季度的營收和淨利潤均超市場預期。

具體指標方面:2019年第四季度,摩根大通經調整後營收292.1億美元,同比增加9%,高於市場預估的279億美元;淨利潤達85億美元,同比增加21%;每股收益2.57美元,上年同期為1.98美元,也高於市場預期的2.36美元。

摩根大通去年第四季度固定收益交易營收比分析師的預期高出10億美元,因為該行受益於去年最後幾周交易活躍以及證券化產品和利率上漲。這標誌著摩根大通從2018年第四季度的低谷徹底捲土重來,當時市場波動狂野令客戶望而卻步,摩根大通的債券交易部門錄得金融危機以來的最低季度營收。“他們真的打出了全壘打,”彭博行業研究分析師艾麗森-威廉姆斯(Alison Williams)說。“另一個關鍵的積極因素,這個因素似乎更具可持續性,即利息收入看起來在企穩。去年這是個大麻煩。”

從全年業績情況來看,公司2019年盈利創下歷史新高,也打破有史以來美國銀行業最好的年度盈利紀錄。2019年其收入增長6%至1156.3億美元,利潤增長12%至364.3億美元(約合2500億元)。

除了摩根大通之外,摩根士丹利、高盛均實力強勁。“中國131家券商的資產加在一起,只相當於高盛一家所坐擁的資產。”業內稱。

中國131家券商有多慘?


從資本金實力來看,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三季度末,國內131家券商總資產為7.02萬億人民幣,摩根大通同期數據為資產規模接近2.8萬億美元(約合20萬億元),高盛、摩根士丹利資產規模均在1萬億美元左右。

總資產不敵海外投行巨頭,亦遜於國內龍頭銀行。國內券商還需面對外資入華後的“步步緊逼”。

在2019年年底,摩根大通中國控股券商獲批開業,其佈局中國的步伐仍在加快。1月15日,有消息稱摩根大通計劃收購上海國際信託持有的全部股份,以直接獲得100%所有權。

去年麥肯錫發佈報告《展望2019中國證券業:把握五大趨勢六大主題》,麥肯錫判斷,僅依靠自然增長,中國出現航母級一流投行至少需要20年。

證券業五大發展趨勢

結合成熟市場的經驗及數字時代的新特徵,麥肯錫認為,證券行業未來有五大發展趨勢。

一是行業分化整合。行業集中度上升,出現整合機會,未來將形成大型全能券商與特色精品券商共存格局。

二是客戶機構化。投資者機構化提速,對券商行業專業度和產品服務的豐富多樣性提出了更高要求。

三是業務資本化。重資本業務能力將成為券商的核心競爭力,要求券商具備更強的資產獲取、風險定價和主動管理能力。

四是全面數字化。端到端數字化和金融科技的應用將成為行業常態,券商應從組織、人才、理念等方面進行全方位的數字化轉型。

五是運營智能化。行業業績下滑,合規成本上升,券商必須持續降本增效,並推進運營智能化。

券商轉型六大關鍵

在行業變革背景下,中國證券公司也面臨如何轉型的難題,結合與各類券商的合作經驗,麥肯錫認為,券商應圍繞戰略、業務、數字化、運營、風控、組織六個議題,明確和落實未來的轉型方向。

首先是要明確差異化戰略方向。全國131家券商應分化定位,除少數幾家大型全能券商之外,大多數券商應摒棄大而全、小而全的定位,向行業專業化轉變,進行戰略聚焦。

麥肯錫認為,券商應抓住行業整合的機會,通過併購實現跨越式發展,尤其是大中型券商,應將適時併購納入未來戰略。

其次是要打造有特色的業務模式。抓住財富管理業務轉型、重資本業務和機構服務業務快速發展之機。再次,要擁抱數字化和金融科技。加大數字化應用、適時佈局金融科技,並從組織、理念和文化方面加以促進。

第四,要精細化運營。當前市場形勢下券商利潤率會進一步惡化,必須儘快推進運營提升和成本優化,開展降本增效,提升人均創利。

第五,要管理和經營風險。國內券商應從三方面提升風控能力。一是完善風控體系、明確分工;二是加強風控和業務的結合;三是加強風控系統建設。

最後,要重塑組織和文化。券商需要通過組織轉型,解決總部官僚、各自為政、不協同、不擔當等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