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用飛機能否達到軍用飛機的速度?

請求擊落


我是航空君,擅長軍事及航空方面,下面我來解答下這個問題。

商用飛機當然可以達到軍用飛機的速度,不過既然是商用飛機了,就得看這個速度,或是這個性能有沒有商業價值,說白了,就是能不能盈利。

在螺旋槳時代,商用飛機和軍機的速度一直差不多,軍用的活塞式發動機螺旋槳戰鬥機和運輸機,客機的速度差異很小,甚至一些多發運輸機客機的速度和戰鬥機一樣。比如美國的洛克希德L-1049星座式客機,四臺活塞式發動機,巡航速度達到了500公里/小時,這和當時的活塞式發動機戰鬥機相差無幾,只是極速比戰鬥機慢。

進入噴氣時代後,情況發生了很大變化。軍用飛機的速度迅速提高,F--100,米格-19開創了超音速戰鬥機時代,從F-104,米格-21開始進入兩倍音速。而SR-71,米格-25可以達到三倍音速。軍用飛機的速度和商用飛機的速度差異被迅速拉大。

為了提高速度,就要付出成本,這對於斤斤計較的商用飛機是非常大的挑戰。英法聯合研製的協和,蘇聯的圖-144,都批量生產,向民航飛機的速度極限發出了挑戰。從技術上來說,兩者都成功了,特別是協和,從1969年首飛,到1976年投入商業運行,直至2003年才全部退役。協和能夠以兩倍音速巡航飛行,跨越大西洋的倫敦至紐約航線,協和只需不到3小時就能完成。這個巡航速度和時間長短,比其它軍用機型還優秀。

但是,協和和圖-144在商業上都未取得成功,沒有獲得相應的盈利。速度提高後,各種技術問題相應出現,作為一種商用飛機整體非常複雜,且耗油量驚人,維修耗時耗工。除了牽頭研製的英國法國,協和沒有外銷過一架。英航和法航的勉勵維持更多的在於顯示實力和維持國家象徵。圖-144則根本沒有進行過週期性的載客飛行,只是運送郵件證明自己,很快就銷聲匿跡。2003年的空難更是給了協和重重一擊,成為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到現在,商用飛機中已經沒有可以超音速飛行的型號,雖然超音速在技術上沒有任何難度,但在商業上海還不到盈利的可能性。


航空君


超音速飛行對於商用飛機而言不難實現,至少在上世紀60年代末期就實現了,協和式、圖-144就是典型的例子,這兩款飛機都能以兩馬赫速度飛行。可是,客機主要是用來載客和盈利的,需要考慮的是載客量和燃油經濟性。

協和式採用了4臺奧林匹斯593型渦噴發動機,每臺可產生18.7噸的推力。起飛的時候,四臺發動機開加力以提供額外推力。升空後飛行員再次點燃加力燃燒室以達到超音速飛行。兩馬赫的飛行速度帶來的問題是,協和式的單位耗油量3.5倍于波音747,可速度並沒有達到後者的3.5倍(747的典型巡航速度0.85馬赫)。這是不經濟的第一個方面;想要超音速,不僅要有動力強勁的發動機(某種程度上,這也意味著高油耗),還得克服空氣動力學的難題。相對較窄的機身——這意味著低載客量,低展弦比的三角翼——這意味著低效的機翼、起飛和降落需要更長的跑道以及高燃油消耗率。這是不經濟的第二個方面。

除了不經濟之外,還要解決結構強度的問題,通常商用客機的結構強度無法支撐其超音速飛行。而伴隨著超音速飛行出現的則是音爆和客艙舒適度的問題(噪音)。再有就是可維護性,後勤維護耗費大量時間和工時,於航空公司而言就是無形損失。軍用飛機不一樣,不需要考慮省油,更不用考慮載客量。當然了,如今的軍用飛機追求的也不是純粹的速度,米格-25的遭遇很能說明問題。

當然了,技術始終在不斷進步。美國一家名為“Boom Technology”的公司就打算在2023年推出2.2馬赫55座的超音速運輸機,航程8300千米。這款名為“Overture”的客機保留了協和式的三角翼佈局,機身採用複合材料建造,由三臺幹推67~89千牛的渦扇發動機提供動力。這款飛機能否順利面世還不好說,至於未來是否會出現超音速客機,筆者認為這只是一個時間問題。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這玩意兒即使搞出來也是精英人士專享,票價肯定不會低,一般人是坐不起的。好比協和式當初,那都是社會名流才有機會搭乘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