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蟲,選吡蟲啉還是噻蟲嗪?哪個藥效更強

為了減少蟲害對作物的損害,我們大量生產了不同的殺蟲藥出來,種類繁多的殺蟲藥看著作用機理是一樣,那我們該如何挑選真正適合自己作物使用的呢?今天我們來說說作用機理相似的兩款藥——吡蟲啉、噻蟲嗪。

對於吡蟲啉我們廣大農戶都非常熟悉了,那麼噻蟲嗪是殺蟲新星,它比老一輩的優勢在哪裡呢?

吡蟲啉、噻蟲嗪差異分析

儘管兩者的作用機理相似(可選擇性抑制昆蟲中樞神經系統煙酸乙酰膽鹼酯酶受體,進而阻斷昆蟲中樞神經系統的正常傳導,造成害蟲出現麻痺進而死亡),但噻蟲嗪具有5大優勢:

殺蟲,選吡蟲啉還是噻蟲嗪?哪個藥效更強

噻蟲嗪活性更高

在昆蟲體內噻蟲嗪的主要代謝產物是噻蟲胺,其對昆蟲乙酰膽鹼受體的親和力高於噻蟲嗪,因此具有更高的殺蟲活性;

而吡蟲啉的羥基化代謝產物活性均有所降低。

殺蟲,選吡蟲啉還是噻蟲嗪?哪個藥效更強

噻蟲嗪在水中溶解度高

噻蟲嗪在水中溶解度是吡蟲啉的8倍,因此,即便是在乾旱環境中,也不影響小麥對噻蟲嗪的吸收利用。

研究表明,在正常的潮溼土壤中,噻蟲嗪表現出與吡蟲啉相似的防治效果;但在乾旱的情況下,則明顯優於吡蟲啉。

殺蟲,選吡蟲啉還是噻蟲嗪?哪個藥效更強

噻蟲嗪抗性水平低

吡蟲啉自上市至今將近30年,害蟲的抗藥性發展也日趨嚴重。

據報道,褐飛風、棉蚜、韭菜遲眼覃蚊等均已對其產生一定的抗性。

而噻蟲嗪與吡蟲啉在褐飛蝨、棉蚜等害蟲上交互抗性風險非常低。

殺蟲,選吡蟲啉還是噻蟲嗪?哪個藥效更強

噻蟲嗪能增強作物的抗逆性,促進作物生長

噻蟲嗪還有一個其他殺蟲劑無法比擬的優勢,就是具有促根壯苗的作用。

研究表明,噻蟲嗪可以激活植物抗逆蛋白,同時對植株體內的生長素、細胞分裂素、赤黴素、脫落酸、過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苯丙氨酸解氨酶產生影響,噻蟲嗪進而使作物莖杆和根系更加健壯,增強抗逆能力。

殺蟲,選吡蟲啉還是噻蟲嗪?哪個藥效更強

噻蟲嗪持效期更長

噻蟲嗪具有很強的葉片傳導活性和根部內吸性,藥劑能快速、充分被吸收。

當它被施用於土壤或種子上時,噻蟲嗪很快被根部或剛萌芽的種苗吸收,通過植物體內的木質部向上輸送到植株體各部,在植株體內滯留時間長,降解緩慢,同時其降解產物噻蟲胺殺蟲活性更高,因此噻蟲嗪相比吡蟲啉持效期更長。

殺蟲,選吡蟲啉還是噻蟲嗪?哪個藥效更強

噻蟲嗪防治對象

1.防治稻飛蝨 每畝用25%噻蟲嗪水分散粒劑1.6~3.2克 (有效成分0.4~0.8克),在若蟲發生初盛期進行噴霧,每畝噴液量30~40升,直接噴 在葉面上,可迅速傳導到水稻全株。

2.防治蘋果蚜蟲 用25%噻蟲嗪5000~10000倍液或每100升水加25%噻蟲嗪10~20毫升(有效濃度25~50毫克/升),或每畝用5~10克(有效成分 1.25~2.5克)進行葉面噴霧。

3.防治瓜類白粉蝨 使用濃度為2500~5000倍,或每畝用10~20克(有效成分2.5~5克)進行噴霧。

4.防治棉花薊馬 每畝用25%噻蟲嗪13~26克(有效成分3.25~6.5克)進行噴霧。

5.防治梨木蝨 用25%噻蟲嗪10000倍液或每100升水加10毫升(有效濃度25毫克/升),或每畝果園用6克(有效成分1.5克)進行噴霧。

6.防治柑橘潛葉蛾 用25%噻蟲嗪3000~4000倍液或每100升水加25~33毫升(有效濃度62.5~83.3毫克/升),或每畝用15克(有效成分3.75克) 進行噴霧。

常見農作物推薦劑量

作物 典型害蟲 種子處理

馬鈴薯 馬鈴薯桃蚜、馬鈴薯長管蚜、馬鈴薯葉甲 4-7.58Al/kg

大豆 Stemechus Subsignatus、Ceretoma Arcuata、termites 17.5-150gAl/kg

水稻 稻象甲、飛蝨、南美玉米苗斑螟 50-100gAl/kg

棉花 棉蚜、煙薊馬、粉蝨、牧草盲蝽、灰濛象屬 70-350gAl/kg

玉米 線蟲、縊管蚜、麥杆蠅、黑異蔗金龜 40-315gAl/kg

穀物 禾穀縊管蚜、線蟲 35-70gAl/kg

甜菜 桃蚜、豆衛矛蚜、凹脛跳甲屬、甜菜泉蠅 60eAl/100粒

高梁 玉米縊管蚜、線蟲、麥叉蚜 100-200gAl/ke

油菜 甘藍蚜 400-420gAl/ks

豆類 豆衛矛蚜 52gAl/kg

甘薯 粉蝨 70-1008Al/kg

向日葵 桃蚜、豆衛矛蚜、棉蚜 350eAl/ke

花生 花生薊馬屬 150-200gAl/ke

以上比較可以看出,噻蟲嗪在生物活性、水溶性、抗性、促進作物生長、持效期等方面的優勢明顯,噻蟲嗪更好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