頌揚師父師孃沒問題,只是不要太粗鄙肉麻


頌揚師父師孃沒問題,只是不要太粗鄙肉麻


這兩天,一個學界的笑話刷屏了。2013年發表在中科院核心學術期刊《冰川凍土》上一篇論文被人用洛陽鏟挖出來了。這篇論文的主旨是“闡述了導師的崇高感和師孃的優美感”,通篇文章讀下來,足可使人噴飯。

論文名為《生態經濟學集成框架的理論與實踐》,分為《集成思想的領悟之道》與《理論框架與集成實踐》上下兩篇。在《集成思想的領悟之道》中,作者先分析了“美與道”,認為“求道和尋美是一致的,如果你能找到大道,也就尋到了大美”。如何尋美和求道呢?要找到一個具備崇高感和有美感的“佳人”?作者發現,這個“佳人”其實就是自己的導師和師孃,然後徐徐展開,深入論述之導師如何具有崇高感,而師孃如何具備優美感。作者還精心地做了圖表,有沒有實驗室的數據支持,就不得而知了。


頌揚師父師孃沒問題,只是不要太粗鄙肉麻


論文作者徐中民是中科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研究員,湖南華容人。我大湖南有此別開生面、不拘一格的學術人才,還真是失敬,我以為可與論述世界文明起源於湖南的杜鋼建教授媲美爭雄。其導師程國棟先生是中科院院士,也可以說是中國寒旱環境學科、凍土學科的帶頭人。

我相信程先生的學術水平很高,其夫婦的美德懿範令人稱道,也應該相信徐研究員對導師和師母的真摯情感,發自內心稱頌導師和師孃沒問題。公眾吐槽的是這種頌揚師父師孃的文章,不應該裝扮成一篇學術論文發表在核心刊物上,而其導師是這個刊物的主編,而且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資助。這就難免讓人浮想翩翩,甚至認為有學術腐敗之嫌疑。我和多數網友的了看法有些差別,用國家各種基金資助的奇葩課題、奇葩論文還少嗎?

頌揚師父師孃沒問題,只是不要太粗鄙肉麻


前不久網上流傳一篇論文,題為《通過靶向腸道菌群調控人體的物質需求慾望有望提高廉政文化建設效率》,論文主旨是用生理學的方法,讓人物質需求降低,然後自然減弱了貪汙腐敗的慾望。這讓我想起五代十國時割據嶺南的南漢,該國一個皇帝劉鋹閹割群臣。此人登基後,認為因百官有妻兒老小,對自己忠誠度不夠。於是下令官員向太監學習,去勢。今後凡是考中進士的人,只有閹割後才能做官。 ​

反正現在各種科研經費很多,不差錢,產生的垃圾論文、奇葩論文何其多也,增加徐研究員這篇也不算什麼。作為一個文科生,我更覺得難以接受的是,他頌揚導師和師孃,實在是太粗鄙和肉麻了。這個不能忍。

文章的結尾寫了首詩如此誇讚導師與師母:“導師上海人,國棟之名實,手持倚天劍,學海駕雲濤;師孃慈溪女,容德美如玉,守著芙蓉劍,廚房舞翩躚。”

直呼導師的名諱,懂不懂規矩呀?師孃在廚房裡“舞翩遷”又做何理解?比擬也不是這個法子。這種文采的頌揚,我以為《天龍八部》中“星宿派”的弟子用來稱頌師父師孃,也會被星宿老仙打回去重寫。

《笑林廣記》中記載一個秀才寫《屁頌》的故事。一位秀才氣數已盡,去見閻王,閻王偶放一屁,秀才即獻屁頌一篇曰:

高聳金臀,弘宣寶氣,依稀乎絲竹之音,仿弗乎麝蘭之味,臣立下風,不勝芯馨之至。

閻王大喜,為這個秀才增壽十年,即時放回陽間。十年限滿,再來見閻王。此秀才志氣舒展,望森羅殿搖擺而上,閻王問旁邊這是何人,小鬼回答:“就是那個做屁文章的秀才。”我覺得徐先生這首打油,文才遠不如秀才的《屁頌》呀?

如何拍老師和師孃的馬屁?我手頭恰好有一套《合肥相國七十賜壽圖(附壽言)》,裡面有不少範文。清光緒十八年(1892)正月初五,太子太傅、文華殿大學士、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李鴻章七十歲生日,他的續絃夫人趙氏則做五十大壽。李鴻章當時權力、聲望處於巔峰,又是夫婦雙壽,前來祝壽的門生故吏很多。大家都是讀書人,祝壽除了送禮之外,恭恭敬敬寫壽序和壽聯,是一件足以表達誠心的雅事。

李大人的合肥小同鄉、四川布政使、自稱“受業門生”的龔照瑗在壽序中寫下這麼一段話:

年年如意,沐賜福之疊來;歲歲平安,感御書之久賁。茲者時逢春首,年屆古稀。天使遙臨,拜便蕃之錫齎;衢歌遍頌,願純嘏之綿延。


德配一品夫人,淑聞夙彰,壼(KUN)儀自穆。雞鳴勖夫子久諧,雜佩於珩璜;鵲巢美諸侯尤潔,扶筐於蘋藻。諸郎足備皇華之選,快婿亦傳斧藻之名。

壽序要用四六對仗的駢體文體,頌揚對方不能赤裸裸,多用典故顯得雅馴。這段文字首先突出政治意識,站位很高,強調太后和皇帝頻繁地賞賜李大人的禮物,並專門派宮中使者來到天津北洋大臣衙署頒賜太后和皇帝寫的壽聯與壽禮。可見皇恩浩蕩,尤顯李鴻章在帝國中的尊隆地位。

接著龔照瑗稱頌師孃了,說她美好的聲名早就傳開了,師孃能恪守婦人的德範。壼,原意是後宮中的小路,後用來指代閨闈之德。師孃能夠協助、勉勵老師,夫婦和諧,勤於內政,將府內的事情管得很有條理。“雞鳴”典出《詩經.雞鳴》,有“雞既鳴矣,朝既盈矣。匪雞則鳴,蒼蠅之聲。 ”之語,妻子催促丈夫早早去上朝,朱熹《詩集傳》以為是讚美賢妃,可以用來泛指妻子鼓勵丈夫一心撲在事業上。“鵲巢”亦出自《詩經》,“維鵲有巢,維鳩居之。之子于歸,百兩御之。 ”《毛詩序》說:“《鵲巢》,夫人之德也。”朱熹《詩集傳》說:“南國諸侯被文王之化,其女子亦被后妃之化,故嫁於諸侯,而其家人美之。”“扶筐於蘋藻”還是用《詩經》的典故,夫人在郊外採集蘋、藻,以備祭祀祖先,“於以盛之?維筐及筥。”裝在筐子裡。作為直隸總督和一等伯,李鴻章就是一位諸侯,賢夫人以德相助。

誇完了老師和師孃,龔照瑗又誇讚老師的兒子和女婿。“皇華”指天子的使節,當時李鴻章長子李經方為出使日本大臣。“斧藻”指文飾,可以用其形容文采斐然。李鴻章的乘龍快婿張佩綸,張佩綸和李中堂的小女李鞠耦後來有個著名的孫女張愛玲。

徐中民那篇論文要表達的也無非龔照瑗壽序中的意思,以文字向恩師和師孃致敬也是中國的傳統。可惜可嘆的是,斯文已斷,傳統難以續接,何止是稱頌老師師孃,讚揚上司、領導亦如此呀,只能畫虎不成反類犬,成為笑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