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鄉村振興迎來“高光時刻”

<table> 東莞鄉村振興迎來“高光時刻”

作為首批生態宜居美麗鄉村示範點的萬江谷湧社區舊貌換新顏。南方日報記者 孫俊傑 攝

/<table><table> 東莞鄉村振興迎來“高光時刻”
/<table>

“特別開心,我們一年的努力終於得到了回報!”近日,東莞市鳳崗鎮雁田村黨工委副書記鄧永昌在得知所在村上榜2019全國鄉村治理示範村名單後異常欣喜。

不止雁田,中堂鎮潢湧村也榜上有名。潢湧、雁田上榜全國鄉村治理示範村名單僅僅是2019年東莞鄉村振興“高光時刻”的一個片段。

回顧這一年,東莞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與城市品質提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產業振興結合起來,通過全域項目化抓重點、補短板,全面推動鄉村振興各項工作深入紮實開展。

2019年,東莞的鄉村面貌發生歷史性變化。農村居民收入水平實現穩步增長,前三季度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3.0034萬元,同比增長11.4%,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5146萬元,絕對值居全省第一。

2020年已至,一曲美麗鄉村的時代之歌,仍將在莞邑大地激昂響起。歲末年初,讓我們一起總結2019年東莞鄉村振興的好經驗、好做法,探討2020年東莞鄉村之歌的新節奏、新旋律。

●南方日報記者 施美

全市一盤棋 繪就東莞美麗鄉村規劃圖

位於東莞東南部的雁田村和位於西北部的潢湧村在地理位置上一南一北遙相呼應,兩村因集體資產收入靠前聞名東莞,也因去年以來,兩村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創新基層社會治理而榮獲全國鄉村治理示範村的殊榮。

在鄧永昌看來,雁田村之所以能夠獲此殊榮,是因為其以村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為目標,花真金白銀,狠抓城鄉美化綠化建設。

“我們村最大的特色之一就是擁有兩個供村民休閒娛樂的公園,雁湖公園和楠木嶺休閒公園。2019年,我們投入不少資金升級改造兩大公園並完善村內基礎設施建設。”鄧永昌介紹說,投入3600萬元對雁湖公園後半山進行全面升級改造,現已正式開放;投入1800萬元對村內主要道路、重點建築物、工業區、商住樓等進行燈光亮化;投資1500萬元建成楠木嶺休閒公園已正式開放,並先後在商住活動繁華地段建設了10個街心小公園;投入2500萬元,對轄區內22條巷道進行升級改造以及實施道路延伸工程……雁田村一樁樁、一件件的鄉村治理實事,美化了村內的環境,也讓村民們心裡樂開了花。

與雁田村的經驗不同,潢湧村將提升鄉村治理服務與經濟升級轉型結合一起。“我們不僅專門聘請華南理工大學專業團隊對村進行全面梳理,對村區域功能進行科學定位、劃分,編制了《潢湧村發展戰略研究》和《潢湧村旅遊發展總體規劃》,還探索出‘產業+文化+環境’的發展新路子,帶動造紙產業轉型升級。”潢湧村委會相關工作人員說。

潢湧、雁田上榜全國鄉村治理示範村是東莞堅持全市一盤棋,優先資金保障,強化規劃引領,助推鄉村全面振興的縮影。早在去年6月,《東莞市鄉村建設規劃(2018—2035年)》出爐,這份被譽為莞版“富春山居圖”規劃涉及32個鎮街、554個村(社區),按照“點有風情、線有風景、面有風光”的思路,至2020年,將建成一批特色精品村莊和連片鄉村群。

2019年,東莞從“市、鎮、試點村”三個層級推動編制“鄉村建設專項規劃”。編制市域、鎮域鄉村建設規劃,對有需求的村(社區)編制單村或連片的村莊建設規劃,並指導村莊高標準建設。除了規劃引領外,東莞市委、市政府還優先鄉村振興的資金保障。2019年市財政預算安排鄉村振興資金29.34億元,同比增長13.7%;2020年起計劃再增加投入9.225億元,用於獎補次發達村、特色精品村和特色精品示範村。

全域項目化 部分美麗幸福村居已完工

在萬江街道谷湧社區,65歲的村民陳阿姨見證了谷湧這一年內的蝶變:社區入口廣場變美了、沿河的水泥路鋪上了瀝青、宗祠變成龍獅訓練基地,一座環保主題的廚餘垃圾處理示範中心建起來了……“變化真大,真好。”她由衷地感嘆。

莞邑的一月,溫暖而又舒適。在東莞市萬江街道谷湧社區的村民眼中,他們將度過一個嶄新的春節。原來,作為首批生態宜居美麗鄉村示範點的萬江谷湧社區於近期迎來了一期美麗幸福村居工程的完工,實現了舊貌換新顏的蝶變。

谷湧社區黨工委書記、居委會主任庾敬欽說,沿著東江支流沿岸一直走,會經過庾氏祠堂、小公園等,為了美麗幸福村居特色連片示範區項目的建設,這條路完成了“休閒路2.0”的升級改造。現如今,這條沿河路已經成了谷湧社區村民休閒娛樂必不可少的場所,河裡的水經過整治變清澈後,便成了村民釣魚的地方。

不僅僅是谷湧社區,東莞近年來湧現了一批美麗幸福村居。不少鎮街更提出要打造全域美麗幸福村居。以黃江鎮為例,黃江鎮財政計劃總投入1億元作為鄉村振興環境提升工程專項資金,並通過獎補並舉等辦法,進一步提高各社區(村)改造環境的積極性,力爭通過3年時間完成各項提升工程,將各社區(村)建設成美麗幸福村居。

美麗幸福村居建設是東莞市以“全域項目化”提升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執行力的一個側面。2018年,東莞確定了項目化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路徑,並取得了良好開局。2019年,東莞把鄉村振興項目化的實施範圍擴展到全市各鎮街,在2018年項目化的基礎上打造升級版,實現“全域項目化”。具體內容上不僅有營造美麗村居環境的生態宜居類項目,還有提升鄉村“文化味”的鄉風文明類項目、突出打造和諧善治鄉村的治理項目以及民生保障類項目和產業興旺類項目,基本涵蓋五大振興的內容。

據市農業農村局相關工作人員介紹,目前全市各鎮街鄉村振興項目共達2117個,總投資額2200多億元。其中203個總投資額達682億元的項目入選“東莞市鄉村振興重點項目庫”,截至目前,已竣工50個,基本完工9個,在建98個,其餘正開展施工設計、立項、招投標等前期工作。

打“擂臺賽” 探索新路子整治人居環境

1月3日,一場關於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巡迴示範村現場會在高埗鎮橫滘頭村舉行。而在去年,已經有18場同樣的活動在高埗鎮的不同村(社區)中落地生根。

整潔的道路、規劃有序的停車位、全面升級的村前河堤、“人、水、村”相依的綠色廊道、“五和”文化主題公園……橫滘頭村的改變讓人眼前一亮。不僅僅是橫滘頭村,2019年以來,高埗鎮打響以提升人居環境為主要內容的綜合整治“擂臺賽”,參賽對象是全鎮19個村(社區)。被考核的19個村(社區)的黨員幹部們從2019年5月便進入“打擂”狀態,他們鉚足幹勁比變化,賽出了人居環境新面貌。

“打從參賽起,我們就全力以赴開展人居環境整治!”蘆村村黨工委書記黃浩培接受採訪時表示。作為高埗鎮首場巡迴示範村現場會的試點村,蘆村將前幾年周邊堆滿雜物、水體發黑發臭的兩個小池塘打通,並修建了停車位、六角亭、坐凳等,公園內的道路也煥然一新。黃浩培說,自打完首場擂臺賽後,蘆村村並沒有停下人居環境整的腳步,該村在下半年又陸續對村內河涌清淤、護堤、兩岸美化,對綠化進行改造等。最終,蘆村村獲得2019年高埗鎮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成果優秀村二等獎,並獲得五次長效管理保持優秀獎,共計5萬元。

高埗鎮委書記嚴繼宗說,藉助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巡迴示範“擂臺賽”,高埗鎮找到了推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的內在機理,讓每一條村都樹立“主人翁”意識、不當“旁觀者”,並設立流動紅旗和獎勵資金讓大家一直保持整治工作的熱情。

高埗鎮以“擂臺賽”的方式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成效顯著,實際工作遠不止於此,一組數據即可體現去年以來東莞對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的重視程度。

2019年,由市領導帶頭實施“行走東莞”專項行動,每月採取步行巡查、以上率下及時發現城鄉人居環境問題並指導督促鎮、村整改。據統計,全年市領導先後深入424個村(社區),帶動鎮、村領導幹部累計行走村(社區)7.4萬次。

除了探索新路子整治人居環境,東莞還發力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數據顯示,去年全年,東莞“村(社區)收集、鎮街轉運、市處理”的三級管理網絡基本建成,城鄉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基本達到100%;累計建成截汙管網5549公里,基本實現全市汙水處理設施全覆蓋;在已建成1811座公廁的基礎上,改造新建鄉村公共廁所1115座,農村衛生戶廁普及率達100%。

念“理財經” 讓農村集體資產保值增值

近年來,在鄉村振興的浪潮下,東莞不少村的道路整潔了、環境優美了,村民的“錢袋子”是否更鼓了呢?

回答這一問題前,需要先了解一下東莞的農村集體經濟。改革開放以來,珠三角“村村點火、戶戶冒煙”為工業化積累了“第一桶金”,遍佈東莞各個鎮街的村集體工業區由此誕生,並催生了東莞龐大的村組集體經濟。數據顯示,東莞的村組兩級總資產佔全省總量約30%,如何引導和促進村組集體資金有效利用,讓農村集體資產實現保值增值就顯得尤為重要。

去年4月以來,東莞市農業農村局聯合市金融局印發了《關於促進村組集體資金有效利用的工作方案》(以下簡稱《工作方案》),並聯合東莞銀行、東莞農村商業銀行、東莞信託等7家金融機構設計推出系列金融產品,多措並舉推動部分鎮村進行了系列資金整合,村組投資理財意識得到強化,農村集體資產實現保值增值。

“我們希望通過制定這一工作方案形成促進村組多元化投資的長效工作機制,促進集體資產保值增值。”東莞市農業農村局相關工作人員表示,“與此同時,鼓勵和支持市屬國企、銀行開發符合村組集體資金需求的理財產品,並引導村組根據自身實際按規定程序參與,拓寬村組集體投資渠道”。

多措並舉下,東莞農村集體經濟正朝著多元化、多樣化的方向發展,並同時實現保值增值。以中堂鎮為例,相關人員介紹,中堂鎮除了購買東莞信託的產品外,還通過鎮辦企業吸納村組閒散資金5.3億元,收益率7%—10%,每年為集體增收4800多萬元。並且,引導村組開展資金互助1.5億元,收益率6%—12%,每年為集體增收1200多萬元。另外,引導村組入股鎮屠宰場等穩健型企業1.3億元,每年為集體增收2200多萬元。

東莞各村組的投資理財意識也越來越強,越來越多的村組念起了“理財經”。據統計,2019年底,全市村組用於購買理財產品以及投資廠房、商鋪、企業、項目等的總金額為301.5億元,其中購買理財產品91.22億元。

■記者手記

東莞鄉村振興的“三度”

翻開2019年的採訪通訊錄,筆者不知不覺已經走訪東莞30多個村(社區),有的(村)社區走訪過還不止一次。

印象最深的便是谷湧社區。去年3月,第一次走進谷湧時,一片熱火朝天的景象:工人冒雨修整枝幹長到沿河路邊的榕樹,挖土機正在緊張作業,在居民樓可以聽到外邊轟隆隆的機器聲……如今再踏入這片土地,綿長蜿蜒的水岸、鋪好瀝青的嶄新路、一河兩岸的棧道景觀、重新煥發活力的庾氏宗祠……這一切無不告訴來者“谷湧變了”。

僅8個月不到的時間,谷湧社區舊貌換新顏,彰顯東莞鄉村振興的速度。一組數據能反映東莞正駛入鄉村振興的快車道上:2019年,全市已完成新建、升級改造村級公共廁所1115座,超額完成1000座的年度目標任務;啟動10個魅力小城建設示範片區的建設,完成南城水濂景觀路等28條示範道路的改造提升工程;大力推進“三清三拆三整治”,截至2019年11月底,全市治理違法建設面積約2858萬平方米,提前完成年度目標任務。

速度快反映東莞建設美麗鄉村的急切心情,力度大則體現東莞推進鄉村振興的堅定決心。

2018年,東莞就成立以市委書記任組長、市長任常務副組長的市委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領導小組,出臺《關於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意見》等一系列政策文件。2019年以來,進一步強化統籌協調,調整增加領導小組成員單位至56個,組建市、鎮兩級的鄉村振興工作專班,建立黨委牽頭、專人負責、運轉協調、調度有效的工作機制。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擺在優先位置,列入市委、市政府“灣區都市 品質東莞”36項重點任務和9大攻堅戰之一,多次召開全市性會議和專題會議進行研究部署。這一切無不彰顯東莞高位謀劃統籌、健全協調機制,紮實推進鄉村振興落地生根的力度。

有了速度和力度,缺少角度也不行。角度準便是東莞鄉村振興的第三個度。東莞作為高度工業化城市,城鄉早已融為一體,城中有村,村中有城,如何確立鄉村振興的實施路徑成為東莞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繞不過的命題。為此,東莞提出以全域項目化引領,全市各鎮街建立2117個鄉村振興項目,將五大振興分解成項目表,並定好“施工員”,使鄉村振興工作抓得住、幹得實、看得見。

回顧2019,東莞鄉村振興做到速度快、力度大、角度準。踏入2020,東莞鄉村振興還需做到“三個量”。已竣工、基本完工或將要完工的鄉村振興重點項目能否做到質量優;東莞農村集體資產是否繼續高速增長,是否有越來越多的人才向鄉村流動聚集,這些增量需努力;人居環境整治、鄉村治理、鄉村文明水平提升等能否繼續湧現新經驗、好做法,這些變量需把握。

質量優、增量大、變量新,東莞鄉村振興的2020還有更廣闊的道路,讓我們共同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