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資的“翻倍模式”

融資的“翻倍模式”

原文來自AVC,作者Fred Wilson

原文鏈接:https://avc.com/2019/02/the-doubling-model-for-fundraising/?utm_source=wanqu.co&utm_campaign=Wanqu+Daily&utm_medium=website

上週,我和一個朋友聊天,他正在研究一家處於初期階段的公司,試圖弄清楚如何對其進行評估。

他指出,一家類似的公司公開市值為2.5億美元。

我問他,這項早期階段的業務需要多少輪融資或需要達到多少個重大里程碑,才能達到類似上市公司所處的位置?

他認為,在這次融資之後,要實現這一目標,還需要三個步驟。

然後我說,“這一輪融資後,它大約值3,000萬美元。”

他問:“你是怎麼確定的?”

我說:“假設經過一輪融資,或是達到一個里程碑後,公司市值會翻倍,如果在三輪融資或三個里程碑後,市值達到2.5億美元,那麼在這輪融資後市值應該是3,000萬美元。”

然後我說:“反過來推算,從2.5億美元,到1.25億美元,到6,200萬美元,最後到3,100萬美元。”

我稱此為“翻倍模式”,30多年來,我一直用這個框架來思考初創企業融資中的價值增值。

下面這個簡單的電子表格,展示了這個模式的運作方式。不過它不包括員工權益補助金的影響,如果我把這一點也考慮進去,數字會有一點變化。假設投資退出時,員工擁有20%的股權。

融資的“翻倍模式”

你也可以縮小這個範圍。如果一家公司只需要約2,000萬美元就可以獲得正現金流,估值達到1.5億美元時就退出,你會得到以下這樣的信息:

融資的“翻倍模式”

推動這一框架的兩個主要假設是:公司目標始終定為每輪融資後估值翻一番,並且,股權稀釋率不超過20%。這最大限度地減少了稀釋,也讓現有投資者對公司放心、對未來發展有信心。

如果進展順利,你公司的估值可以一輪接一輪地升高,但根據我的經驗,事情並不會這樣一帆風順,有時下一輪融資後的估值會和上次持平,這對任何人來說都不是一件好事。

最終,一切都取決於總體有效市場的大小、市場在退出時估值如何、以及實現退出的資本要求。這個框架儘可能把以上這些都納入了考慮範圍。

融資的“翻倍模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