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與解讀|2019國家政策為人工智能產業持續加碼

現如今,人工智能成為時下熱門高頻詞彙,人工智能產業也影響著社會生活和經濟發展的方方面面。自2015年人工智能在國內快速發展以來,國家就陸續出臺了相關扶持政策助力人工智能技術與產業的深度融合和落地應用。

在2019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人工智能繼2017、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後第三次被提及,從2017年的“加快人工智能等技術研發和轉化”,到2018年“加強新一代人工智能應用”,到今年“深化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研發應用”這一系列關鍵詞的出現,可以看出我國人工智能產業從初步發展步入了快速發展的階段。

人工智能發展是製造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推動力,是賦能實體經濟的新動能。2019年國家針對人工智能產業又陸續出臺過哪些相關政策呢,跟著工控小編一起來梳理一遍。

2019年3月

國務院《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

“推動傳統產業改造提升,圍繞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強化工業基礎和技術創新能力,促進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加快建設製造強國。打造工業互聯網平臺,拓展‘智能+’,為製造業轉型升級賦能。促進新興產業加快發展。深化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研發應用,培育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生物醫藥、新能源汽車、新材料等新興產業集群,壯大數字經濟。

解讀:人工智能從2015年發展至今,相應出臺的國家政策分別經歷了智能製造時代(2015年—2016年)、“互聯網+”時期(2016年—2017年)、國家戰略規劃期(2017年—至今)三個階段,當前人工智能發展進入國家戰略時期,並作為一項重要的國策,可見人工智能對各產業的推動力越來越被重視,從最初的人工智能初發展,注重技術研發到現在的注重落地應用,人工智能在製造業領域融合發展逐步走向成熟。

2019年3月

中央深化改革委員會《關於促進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指導意見》

“促進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要把握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的特點,堅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產業應用為目標,深化改革創新,優化制度環境,激發企業創新活力和內生動力,結合不同行業、不同區域特點,探索創新成果應用轉化的路徑和方法,構建數據驅動、人機協同、跨界融合、共創分享的智能經濟形態。”

解讀:當前人工智能發展從宏觀到微觀逐步滲透到各行各業,它的最大特點是與應用實踐的結合,與實體經濟的融合,而推動製造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是實體經濟發展的重中之重,這對於提升我國科技實力和產業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同時更是中國經濟由高速發展轉變為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助推力。智能製造是新一輪產業革命的核心內容,未來製造業與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等工業互聯網深度融合應用是主流趨勢。

2019年6月

科技部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治理專業委員會《新一代人工智能治理原則——發展負責任的人工智能》

“全球人工智能發展進入新階段,呈現出跨界融合、人機協同、群智開放等新特徵,正在深刻改變人類社會生活、改變世界。為促進新一代人工智能健康發展,更好協調發展與治理的關係,確保人工智能安全可靠可控,推動經濟、社會及生態可持續發展,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提出和諧友好、公平公正、包容共享、尊重隱私、安全可控、共擔責任、開放協作、敏捷治理等八條原則。”

解讀:人工智能熱潮興起至今,一方面在深刻地改變人類生活和世界,另一方面也經歷著人工智能法律、倫理等社會問題的考驗。提出人工智能治理的原則實際上是從長遠利益和發展的角度考慮的,是為了讓技術更好地服務於人類社會,真正實現人工智能對人類、社會、生態的發展有效有益。

2019年8月

科技部《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實驗區建設工作指引》

“開展人工智能技術應用示範、人工智能政策試驗、人工智能社會實驗,積極推進人工智能基礎設施建設。到2023年,佈局建設20個左右的實驗區,創新一批切實有效的政策工具,形成一批人工智能與經濟社會發展深度融合的典型模式,積累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做法,打造一批具有重大引領帶動作用的人工智能創新高地。”

解讀:該文件指出人工智能發展試驗區依託地方開展技術示範和政策試驗,這樣利於充分發揮地方主體作用、創新體制機制、集成優勢資源。人工智能在中國的市場需求較高,各行各業搶抓人工智能快速發展的窗口期,努力實現突破,尤其是實體經濟發展的主體——製造業領域,建設人工智能創新發展實驗區有助於形成產業集群優勢,加快人工智能在該區域各大場景的落地應用,並推動該區域和城市的轉型升級,進而通過示範帶動來推動整個中國經濟的高質量發展。

2019年10月

工業和信息化部《加快培育共享製造新模式新業態 促進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

“到2025年,共享製造發展邁上新臺階,示範引領作用全面顯現,共享製造模式廣泛應用,生態體系趨於完善,資源數字化水平顯著提升,成為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驅動力量。支持平臺企業積極應用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發展智能報價、智能匹配、智能排產、智能監測等功能,不斷提升共享製造全流程的智能化水平。推動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加強5G、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擴大高速率、大容量、低延時網絡覆蓋範圍,鼓勵製造企業通過內網改造升級實現人、機、物互聯,為共享製造提供信息網絡支撐。”

解讀:共享製造業即圍繞生產製造各環節,運用共享理念將分散、閒置生產資源集聚起來,彈性匹配、動態分享給需求方的新模式新業態,發展共享製造,是促進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製造業融合的重要過程。在製造業轉型升級過程中,信息化是數字化的一個重要指標,而數字化是實現智能化的前提,通過加強5G、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提升智能化水平和速度,從而更好地實現人、機、物互聯。

2019年11月

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關於推動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發展的實施意見》

“到2025年,形成一批創新活躍、效益顯著、質量卓越、帶動效應突出的深度融合發展企業、平臺和示範區,企業生產性服務投入逐步提高,產業生態不斷完善,兩業融合成為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推進建設智能工廠。大力發展智能化解決方案服務,深化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等應用,實現數據跨系統採集、傳輸、分析、應用,優化生產流程,提高效率和質量。加快工業互聯網創新應用。以建設網絡基礎設施、發展應用平臺體系、提升安全保障能力為支撐,推動製造業全要素、全產業鏈連接,完善協同應用生態,建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製造和服務體系。”

解讀:在新一代信息技術革命催生下,一大批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融合的新模式、新業態正在蓬勃發展。而推進“兩業”融合發展需要深化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等應用,推動製造業和服務業升級,創建完善的產業生態系統,並朝著製造業服務化、現代服務業向製造業延伸拓展、先進製造業和服務業雙向深度融合三個方向發展。“兩業”融合發展一方面利於促進處於製造業上下游兩端的服務業做大做強,另一方面利於提升製造業附加值,提升製造業國際競爭力。

2019年11月

工業和信息化部《“5G+工業互聯網”512工程推進方案》

“到2022年,要打造5個產業公共服務平臺,構建創新載體和公共服務能力;加快垂直領域‘5G+工業互聯網’的先導應用,內網建設改造覆蓋10個重點行業;打造一批‘5G+工業互聯網’內網建設改造標杆、樣板工程,形成至少20大典型工業應用場景;培育形成5G與工業互聯網融合疊加、互促共進、倍增發展的創新態勢,促進製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升級,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解讀:《方案》雖沒有直接提及人工智能等關鍵字樣,但是在“5G+工業互聯網”融合發展趨勢之下,人工智能是促進工業智能化轉型的關鍵。工業互聯網是當下5G網絡較大的一個應用場景,“5G+工業互聯網”應用場景貫穿了工業製造的全過程,覆蓋供應鏈管理、AGV、柔性製造、生產過程控制、機器協作、庫存管理、產品交付管理等各個環節。而工業互聯網的高級計算、分析、感應技術都需要人工智能的廣泛參與,5G網絡下,實現人工智能與製造業的深度融合,就必須要在製造業領域加強數據獲取與整合,做好數字化轉型,發展工業互聯網。

盘点与解读|2019国家政策为人工智能产业持续加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