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煉丹皇帝,皇位來的太容易,不懂得珍惜

大明王朝自建立以來,國力一直都比較強盛,但滅亡的原因可以總結出幾點:一是宦官的影響,二是制度的失敗,三是統治者的懈怠。今天說說大明軟弱的皇帝,一度沉迷煉製神丹靈藥,不理事務,聽信小人,寵信宦官,他的事蹟能夠流傳千古。

明朝煉丹皇帝,皇位來的太容易,不懂得珍惜


朱見深生於正統十二年(1447年),是英宗與周貴妃之子。正統十四年(1449年)八月,朱見深才2歲,父親英宗就在“土木之變"中被瓦剌首領也先俘虜。祖母孫太后為了穩定朝中局勢就冊立這個小長孫為太子,並由皇叔郵王朱祁鈺監國。

朱見深當太子還不到1個月,因為也先用英宗來要挾朝廷,所以明朝大臣們就擁立了郵王朱祁鈺為新帝。1年之後,受盡屈辱的英宗被也先送回了北京。不過代宗朱祁鈺已經坐穩了皇位,根本不願讓位,他將英宗幽禁在南宮。

朱見深失了父親這個靠山,太子之位自然坐不穩。景泰三年(1452年),朱見深廢為沂王,改立朱見濟為太子。但是隻過了一年,朱見濟就死了。代宗只有這一個兒子,太子之位空缺,可他又不想傳位給侄子,就拖著不再立太子。

朱見深自小生活在鬥爭漩渦中,無知無覺,整天只會玩樂。英宗做了8年的囚徒,自然無法管教這個兒子。朱見深對權勢並不感興趣,當不當太子,也無所謂。他在後宮長大,與母親周貴妃和皇叔朱祁鈺的汪皇后比較親近。

汪皇后因反對朱祁鈺廢掉侄子而被廢了後位,為此朱見深對這位皇嬸十分感激。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皇宮中發生了"奪門之變",幽居7年的英宗重新登上皇位,病中的代宗朱祁鈺則被貶為郵王。

代宗因受不了這個打擊,幾天後就去世了。英宗對這個弟弟充滿怨憤,不僅以親王之禮安葬他,還下令他所有的妃嬪殉葬。朱見深聞訊後,立刻去請求父親饒恕了汪氏。後來汪氏被允許出宮居住,得以壽終。朱見深很顧念親情,時常去探望汪氏。

明朝煉丹皇帝,皇位來的太容易,不懂得珍惜


英宗復辟後,朱見深再次被冊封為太子。天順八年(1464年)正月,英宗病逝,朱見深就繼位稱帝,即明憲宗,次年改元成化。

憲宗18歲稱帝,初期,為了穩固內部,他留用了父親晚年信任的一大批臣子。這些人頗有才幹,尤其是李賢,憲宗對他們十分器重,基本做到了言聽計從。在這些老臣的輔佐下,憲宗清理了4000多名當年藉著“奪門之變”混入官僚隊伍的投機者,又陸續選拔了一批正直之士補充進來。

憲宗的這些措施使得朝綱振興。成化元年(1465年),南方出現嚴重的旱災,湖廣、河南、陝西等地的流民飢寒交迫,紛紛起義。憲宗接到奏疏後就立即派兵治理,用了一年時間,明軍終於平定了起義。

接著憲宗又出兵平定了廣西境內大藤峽的瑤民叛亂,不久之後又擊退了北方蒙古對河套的入侵。這些征討雖然都帶有治理百姓的性質,不過確實鞏固了明王朝的統治。朝野上下對這位年輕有為的皇帝大加讚賞,可惜憲宗接下來的作為讓大家大失所望了。

憲宗幾乎一生都被萬貴妃左右,他對這位寵妃言聽計從。萬貴妃在後宮弄權後,又想控制前廷,就向憲宗推薦了自己的心腹宦官汪直。汪直很會察言觀色,憲宗與他相處了一段時間後,就漸漸覺得自己離不開他了。汪直有了皇帝和貴妃的寵信,權勢日盛。

明朝煉丹皇帝,皇位來的太容易,不懂得珍惜


成化十三年(1477年),憲宗成立了自己的私人機構-西廠,就任命汪直掌管。汪直利用手中的權力,大肆培植黨羽,並殘酷陷害忠良,製造了一系列駭人聽聞的冤獄。朝臣們人人自危,紛紛向皇帝舉報汪直。

後來憲宗迫於巨大的社會壓力,取消了西廠,對汪直的處理十分寬大,只是讓他回御馬監任職,大臣們對此十分失望。不過汪直心胸狹隘,時刻尋找機會報復舉報他的大臣商鉻等人。

沒過多久,商輅就遭汪直誣陷,然後辭官,告老還鄉了。憲宗又重開西廠,汪直也官復原職了。汪直重新得勢,更加橫行,野心也越來越大了。大臣們再次苦苦勸諫完宗,憲宗也逐漸對汪直有了疑心。

1479年秋,憲宗讓汪直出使邊境,後悄悄使人監視他。汪直依就趾高氣昂,不懂收斂,奢華浪費。憲宗得知後,還是冷落了他。汪直留在邊陲2年,憲宗也不召他回京,把隨行官員都召回了。

官員們看清楚了皇帝的態度,就紛紛上書,揭發了汪直的許多罪行。憲宗就藉機詔回汪直,不過沒讓他回北京,而是打發到南京的御馬監。不久之後,憲宗又取消了西廠,還將汪直的親信黨羽都驅逐出去,又召回了曾被汪直陷害的兵部侍郎馬文升等人。

大臣們見了皇帝的這些舉措,都以為憲宗打算勵精圖治了。不料趕跑了汪直,憲宗又開始寵信宦官梁芳和僧人繼曉等人,實在令群臣失望。

憲宗對國事不關心,對床笫之歡十分熱衷,還十分迷信求道煉丹。太監梁芳見憲宗如此,就趁機推薦了僧人繼曉。繼曉對房中術很有研究,又能研製靈丹,憲宗聽從繼曉的指導,又服用靈丹後,果然很有成效,就離不開他了。

明朝煉丹皇帝,皇位來的太容易,不懂得珍惜


此後憲宗終日聲色犬馬,連大臣的面都不見了。為了傳達旨意,他就隨意讓宦官們任命"傳奉官"。宦官弄權,將許多術士、和尚、優伶等人都任為傳奉官,人數竟達3000多人。

朝臣們對此非常擔憂,成化二十年(1484年)和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他們聯合發起了兩次上疏運動。憲宗稍有感悟,下詔將國師繼曉革職為民,又淘汰了500多名傳奉人員。時候,憲宗並無作為。

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萬貴妃死於肝疾,憲宗終於擺脫了這個掌控自己23年的女人。不過憲宗還是感念萬貴妃生前的許多好處,以皇后之禮安葬了她。同年八月,憲宗也染上重病,不久就去世了,時年41歲

他死後,葬於茂陵,諡號"純皇帝",廟號"憲宗"。太子朱祐模繼位,即明孝宗。憲宗在位23年,平庸無為,不懂得珍惜眼前的一切,聽信小人,寵信貴妃和宦官,造成朝野混亂,社會危機日益嚴重。

大明朝帶領在他的帶領下日益衰敗,難怪他的後人會感嘆到:”江山怎會如此破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