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擊型潛艇和戰略導彈潛艇分別有哪些用途?

奮鬥中的95後


核潛艇按照功能和搭載的武器不同分為攻擊型核潛艇(包括巡航導彈核潛艇)和戰略核潛艇,一般情況下戰略核潛艇的噸位要比攻擊型核潛艇大,航速、機動性等方面也略低於攻擊型核潛艇,主要執行海基戰略核威懾/核打擊任務,自身也具有較強的常規攻擊和自衛能力;攻擊型核潛艇顧名思義主要是用於攻擊敵方水面艦艇、潛艇等目標,而且不少先進型號也裝備了對陸打擊巡航導彈等,攻擊性能強大,也是反制敵方核潛艇的重要手段之一。


4.23海軍節閱艦式上亮相的094最新改進型戰略核潛艇
同樣在海軍節閱艦式展示的093改進型攻擊型核潛艇

1)戰略核潛艇:戰略核潛艇的“戰略”性主要體現在其搭載的潛射洲際彈道導彈上,目前裝備戰略核潛艇的國家有6個,即聯合國五個常任理事國和印度,其中,印度裝備的‘殲敵者號’戰略核潛艇目前所搭載K-15潛射導彈射程只有700公里,還稱不上真正意義上的戰略核潛艇。目前各國裝備的戰略核潛艇中威力最大的是美國“俄亥俄級”戰略核潛艇,該艇水下排水量約18000噸,可搭載24枚攜帶8-12枚47.5萬噸TNT當量分導式多彈頭的“三叉戟IID5”潛射彈道導彈,自1981年服役以來,一直都是全球威懾力最強的戰略核潛艇;排水量最大的戰略核潛艇是俄羅斯的“颱風級”,該艇水下排水量達46000噸,但是隻能搭載20枚P-39潛射彈道導彈,不論是導彈數量、核彈頭數量還是射程等都弱於美國‘俄亥俄級’。
全球海基戰略核威懾/打擊平臺(部分國家為常規潛艇搭載核導彈)


俄羅斯“北風之神級”(前)和“颱風級”戰略核潛艇

美國“俄亥俄級”戰略核潛艇

2)攻擊型核潛艇:攻擊型核潛艇主要執行常規反艦、反潛以及對陸打擊等任務,目前裝備攻擊型核潛艇的國家也是“五常”和印度,不過印度裝備的是從俄羅斯租借的“阿庫拉級”攻擊型核潛艇,而美、英、法也是全球實現潛艇全部核動力化的三個國家。攻擊型核潛艇中戰鬥力最強的是美國的“海狼級”和俄羅斯的“亞森級”,二者不僅都裝備有先進的聲吶探測系統、重型魚雷及潛射巡航導彈等武器系統,而且自身噪音也都達到了極低水平,據稱“海狼級”的噪音只有95分貝左右、而“亞森級”也達到了100分貝以下水平。攻擊型核潛艇的噸位一般都在6000噸以上,遠超常規潛艇,但是也有一個例外,那就是法國的“紅寶石級”攻擊型核潛艇,該艇水下排水量只有2700噸左右,還比不上某些常規潛艇,但是在隱蔽性、戰鬥力等方面核潛艇相對於常規潛艇具有巨大的先天優勢。
被稱為全球最先進核潛艇的美國“海狼級”攻擊型核潛艇


俄羅斯“亞森級”攻擊型核潛艇正在以至少2艘/年的速度“下餃子”的

美國最新一代攻擊型核潛艇“弗吉尼亞級”

不論是戰略核潛艇還是攻擊型核潛艇,都是大國身份地位的象徵,也是國家軍工實力與整體科技水平的體現。雖然自世界上第一艘核潛艇“鸚鵡螺號”於1954年服役以來,歷經60餘年也只有聯合國的五個常任理事國擁有完整的核潛艇設計、建造技術(印度尚未成熟),這本身就是核潛艇特殊地位的體現。我國的核潛艇雖然也有40年的發展歷程,但是整體上還與世界最先進水平存在一定差距,隨著國力的不斷增長,該領域的進步也在快速提升。
下一代095攻擊型核潛艇和096戰略核潛艇效果圖


威吶解析


是核平艦隊還是核平地球,這是一個問題!

如果從本質來說,現代攻擊核潛艇和戰略導彈核潛艇有很多相似之處,當然,核心就是一個“核”字。都採用核動力作為整艘艇的動力源,這使得核潛艇幾乎具備了超長的續航能力。只要人員能夠貓得住,在水下呆3個月都不是問題。而攻擊核潛艇和戰略和核潛艇也都有魚雷發射裝置,最大的差異還是在是否有潛射洲際導彈的發射系統。

其實,在歷史上戰略導彈核潛艇的前身基本都是攻擊核潛艇改進而來。最明顯的例子一般都是在第一核潛艇上。例如我軍的092型戰略導彈核潛艇就是在091型攻擊核潛艇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美軍“華盛頓”級彈道導彈核潛艇,其艇體是在“鰹魚”級攻擊核潛艇的基礎上設計的。所以,在這個角度上來看攻擊核潛艇和彈道導彈核潛艇之間有一定的技術淵源。

但是就日常任務來說,攻擊核潛艇(蘇俄最早翻譯為:魚雷核潛艇),擔負遠海巡航和對敵水面、水下艦艇進行打擊的任務。到了現代,攻擊核潛艇還可以執行對地打擊任務,這是在有巡航導彈出現之後。而一般時候,攻擊核潛艇也會作為彈道導彈核潛艇的”保鏢”,在相同海區執行護衛任務。再就是現代攻擊核潛艇一般都擔負著戰場前置偵查的任務。值得一提的時,攻擊核潛艇在早期都會安裝核魚雷來執行對敵艦隊的反艦任務。因此,它至少可以“核平”一個艦隊。

而戰略核潛艇,無論在什麼時間都要擔負戰備值班和戰略威懾的任務。其核心是避免被對手偵測到,同時保證跟基地的通訊已確認隨時執行戰備反擊任務。因為這樣的特性,所以彈道導彈核潛艇也被認為是最可靠的二次核反擊力量。只不過要動用它的時候,那就是“核平”地球的時刻了。

以上為個人對這個問題的粗淺的認識和資訊整合,僅供拋磚引玉,歡迎更多深入討論。

軍事天地


核潛艇和常規動力潛艇最大的區別在於核潛艇擁有核反應堆,這種反應堆技術可以源源不斷地為核潛艇提供高水平穩定的動能,一般情況下反應堆只需要十幾二十年更換一次,質量好的核潛艇甚至全週期不用更換反應堆。由於反應堆輸出的功率好,因此核潛艇體積一般也造得比較大,其航速也高於常規動力潛艇。

資料圖

而核潛艇本身又區分為攻擊型核潛艇和戰略導彈核潛艇,其中攻擊型核潛艇的排水量一般小於戰略導彈核潛艇,不過攻擊型核潛艇的航速和潛深能力均比戰略導彈核潛艇要出色。通常情況下攻擊型核潛艇主要裝備魚雷發射管和潛射魚雷、導彈,一些比較先進的攻擊型核潛艇比如弗吉尼亞級核潛艇,也會配備巡航導彈發射筒,發射筒中裝載有戰斧式巡航導彈,這種巡航導彈最大飛行距離可以達到2000公里以上,使得核潛艇具備對陸縱深打擊能力。

資料圖

戰略導彈核潛艇則是一種專門裝填潛射洲際導彈的核潛艇,這種核潛艇擁有較大的排水量,比如俄亥俄級戰略導彈核潛艇的排水量可達18750噸,而颱風級核潛艇的排水量更可以達到46000噸。俄亥俄級戰略導彈核潛艇擁有24具導彈垂髮裝置,可裝填24枚三叉戟C-4/D-5洲際導彈,每枚導彈可搭載8枚分導式彈頭,總彈頭數量達到192枚;而颱風級核潛艇則擁有20座發射裝置,可搭載20枚P39型潛射導彈,總彈頭數量為200枚。

資料圖

攻擊型核潛艇一般情況下都會定期執行遊弋任務,同時也會開展偵察工作;而戰略導彈核潛艇通常都會處於隱蔽狀態,因為它們的任務主要就是攜帶導彈站崗值班,洲際導彈擁有10000公里以上的飛行距離,戰略導彈核潛艇只需要在安全的地方遊弋,就可以充分體現其戰略保障價值。


白虎堂


現代攻擊型潛艇與戰略導彈潛艇這屬於從用途上來區分的,這不是技術問題。攻擊型潛艇,無論採用核動力,還是常規動力,其任務都是執行水下作戰,其任務就是主動攻擊,故有攻擊的說法。潛艇從來就不是什麼防禦性武器,一直以深入大洋作戰為核心。

這就要求潛艇提高隱蔽,可以無聲無息的接近目標,具體辦法減振降噪,潛艇活動於水下,在水中自然無法使用雷達、紅外等技術來探測潛艇,唯一的手段就是:聲吶,水體為聲音的良導體,潛艇在水中免不了要發出聲音,反潛探測技術就憑藉這一點把潛艇找出來,那麼潛艇自然要想辦法,讓自已的聲音越低越好。 可以無聲無息的佔據發射陣位,在敵方意想不到的時間與地點發動攻擊,至於動力上的區別,常現與核動力只是各具優點,

核動力潛艇擁有核反應堆,可以源源不斷地的動力,輸出的功率高,航速也高於常規動力潛艇。但是成本太 高,噪聲也要一點。常規動力則正好相反,要便宜許多,也安靜許多。

戰略導彈潛艇屬於另一個類型,它採用核動力,沒有常規動力之說,也強調隱蔽性,但是它不是作戰力量,而是核威懾力量,準備打核戰爭用的。它的任務就是能在接到命令後,可以對目標發動起核動力,所以它的最大意義為存在,它自身沒有主動參與作戰的權利,甚至可以說,那是犯錯的。無論是和平時期,還是戰時,它只需要把自已隱藏起來,做為一支存在的力量威懾對方即可,為三位一體核力量的組成之一。


南國軍情


彈道導彈核潛艇是以彈道導彈為主要武器的核動力潛艇,又稱為戰略核潛艇或戰略導彈核潛艇。彈道導彈潛艇除前蘇聯第一代潛艇外,其餘均為核動力推進。目前,世界上共有150餘艘彈道導彈潛艇,前蘇聯最多,其次是美,英,法三國。它是核三位一體當中最為關鍵的一環。潛艇的噪音降至90分貝左右就可以“淹沒”在浩瀚的海洋背景噪音中,就不是當代聲納所能偵測的。彈道導彈核潛艇是以洲際彈道導彈為主要武器的核動力潛艇,又稱為戰略核潛艇或戰略導彈核潛艇。世界上僅有少數國家擁有彈道導彈潛艇。彈道導彈潛艇除前蘇聯第一代潛艇外,其餘均為核動力推進。彈道導彈核潛艇歸海軍建制和指揮,但戰略性調防,部署和導彈發射的批准權限在國家最高指揮當局。彈道導彈核潛艇與陸基彈道導彈和戰略轟炸機一起構成國家三位一體的戰略核力量。因此,平時主要遊弋於水下,對敵實施戰略核威懾;戰時,作為高生存力的核反擊力量,負責摧毀敵岸基戰略目標,政治經濟高度集中的大中城市,主要交通樞紐和通信設施,大型軍事基地和港口等重要目標。

攻擊型核潛艇是沒有裝備戰略核導彈,不是用於執行戰略核打擊任務,而主要以各種常規彈頭的潛射戰術武器為主要武器,用於執行搜索,護航和攻擊等任務的核潛艇。 與之區別的是戰略核潛艇,即裝備戰略核導彈,主要用於執行戰略核打擊任務的核潛艇,航母戰鬥群和水面艦艇編隊,為戰略導彈潛艇、航母戰鬥群或海上機動編隊掃清航道,以及戰略戰役偵察、海上護航、破壞敵方交通線等。攻擊型核潛艇的噪音降至90分貝左右就可以“淹沒”在浩瀚的海洋背景噪音中,就不是當代聲納所能偵測的。


迷彩派軍事


潛艇按照作戰任務主要分兩部分,即攻擊型潛艇核戰略型潛艇,按照動力又分核動力和常規動力之分,按照噸位細分為大中小和袖珍,對應噸位為>2000>600>100

攻擊型潛艇被世界大多數國家所裝備,其任務不言而喻,和平時期作為國家力量時長拋頭露面,日常艦隊航行主要執行水下護航任務,同時也執行水下航線勘測,摸索水下絕佳藏匿狙擊點,跟蹤他國艦隊或潛艇等,戰時除了執行護航外,更是攻擊敵人的急先鋒。

作為攻擊型潛艇其火力配置除了標準的魚雷外,還有反潛導彈,反艦導彈和巡航導彈,小型潛艇還能攜帶水雷在近海港口布防。攻擊型潛艇發射方式除了水雷管發射外,大型攻擊潛艇還擁有垂直髮射能力。我們熟悉的基洛級有六具魚雷發射管,魚雷艙儲彈12枚,加上魚雷管內魚雷攻擊18枚,當然也可以換成潛射反艦導彈或24枚水雷,在潛艇浮航狀態下還可以發射雞肋的防空導彈。而尺寸更大的庫爾斯克號核攻擊潛艇還擁有24枚遠程反艦導彈垂髮能力。

戰略潛艇確切應該稱之為戰略核潛艇,因為世界所有戰略潛艇都是核動力,它的曝光率就不如攻擊潛艇高。戰略核潛艇都具備彈道導彈(核彈頭)發射能力,不再是像攻擊潛艇僅擁有垂髮巡航導彈能力,戰略核潛艇一般不隨艦隊巡航,和平時期其主要執行水下勘測任務,作為國家基石,其一般不會執行對抗性和危險性較高任務,日常潛伏水面以下,一旦上浮暴露也就代表危險解除。

戰略核潛艇因為需要長時間潛伏海底,其噸位也是所有潛艇中最大的,配備導彈同樣型號眾多,和攻擊潛艇的急先鋒不同,戰略潛艇主要執行二次核打擊力量,甚至最後的互相毀滅打擊,也就是說戰爭不到一定程度戰略潛艇是不會動手,如果戰略潛艇動手說明戰爭已經到了失控風險。

最後還要說一艘似驢非馬的潛艇,印度殲敵者號核潛艇,他即被稱為攻擊潛艇,同時因為具備發射彈道導彈能力也被稱為戰略核潛艇,這艘俄羅斯幫忙設計的核潛艇彈道導彈比較雞肋,雖然具備此能力但彈道導彈射程不到1000公里,基本不具備核威懾力。


用戶63414881631


你好,我是齊奧爾科夫,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核潛艇按使命又可分為攻擊型核潛艇和戰略核潛艇。攻擊型核潛艇沒有裝備戰略核導彈,不是用於執行戰略核打擊任務,主要以各種常規彈頭為主要武器,而戰略核潛艇裝備戰略核彈導彈,主要執行戰略核打擊任務。

美軍俄亥俄級核潛艇戰略導彈核潛艇

美軍海狼級攻擊型核潛艇

由於導彈技術的發展,採用導彈攻擊敵方成為一種非常有效的武器。因此出現了戰略導彈潛艇——這是一種使用艇載的核導彈對敵方陸上重要目標進行戰略核襲擊的潛艇。它大多是核動力的,主要武器是潛對地導彈,並裝備有自衛用的魚雷。戰略導彈潛艇與陸基戰略導彈、戰略轟炸機共同構成目前核軍事大國核威懾與核打擊力量的三大支柱,而且戰略導彈潛艇是其中隱蔽性最強、打擊突發性最大的一種武器裝備。

“冷戰”期間,分配給美軍攻擊型核潛艇的許多枯燥尤味的任務之一是跟蹤蘇聯軍艦,特別是核潛艇,取得諸如對方艦艇噪聲的特徵及其出動的情況等情報這個任務稱為“尾隨”,意味著擔負跟蹤任務潛艇的艇員需要在許多口子裡高度集中注意力。而切斷敵人海上補給線和通信是攻擊型核潛艇的常規作戰使命。核潛艇攻擊力強、隱閉性好的特點.從水下突然襲擊敵方的艦艇。特別是攻擊敵方沒有自保能力的運輸船和油船,可使敵方經濟遭受重創。攻擊型核潛艇另一項任務就是快速攻擊。這是指攻擊型核潛艇利用其自身裝備優良的各種武器,特別是巡航導彈,從遠處對敵方發動突然襲擊,摧毀敵方重要軍事目標和重要軍事設施的行動。


齊奧爾科夫


圖注:攻擊型核潛艇主要以魚雷為武器,圖為俄羅斯海軍“亞森”級攻擊型核潛艇下水發射魚雷效果圖


攻擊型潛艇,是指主要以各種常規彈頭的潛射戰術武器為主要武器,用於執行搜索,護航和攻擊等任務的潛艇,既可以是常規潛艇,也可以是核動力潛艇。

其中攻擊型核潛艇,由於核動力裝置具有續航力幾乎沒有限制的巨大優點,所以這種潛艇可以長期在水下航行,跟蹤敵方潛艇或水面艦艇,必要時發起突然襲擊。早期攻擊型核潛艇武器單一,主要是魚雷武器,後來發展到可以裝備各種導彈之後,成了一個綜合多用途的水下攻擊平臺,實際上它完全可以取代戰略導彈潛艇、巡航導彈潛艇、常規潛艇等各種潛艇,所以發展前景非常廣闊。在冷戰後歷次局部戰爭中,美國攻擊型核潛艇都參加了作戰,所用的武器就是大名鼎鼎的“戰斧”巡航導彈。

圖注:戰略核潛艇主要以戰略彈道導彈為武器,圖為美國“俄亥俄”級戰略導彈核潛艇,水下發射戰略彈道導彈想象圖


而戰略導彈潛艇則是以洲際彈道導彈為主要武器的潛艇,彈道導彈潛艇除蘇聯第一代潛艇外,其餘均為核動力推進。目前,世界上共有150餘艘彈道導彈潛艇,俄羅斯最多,其次是美國,英、法、中三國也擁有彈道導彈潛艇;印度的國產核潛艇“殲敵者”號也已建成下水,預計2018年可服役。

彈道導彈核潛艇與陸基彈道導彈和戰略轟炸機一起構成國家三位一體的戰略核力量。因此,平時主要遊弋於水下,對敵實施戰略核威懾;戰時,作為高生存力的核反擊力量,負責摧毀敵岸基戰略目標,政治經濟高度集中的大中城市,主要交通樞紐和通信設施,大型軍事基地和港口等重要目標。


兵工科技


攻擊型潛艇通常多為核動力,用來執行偵查、護航以及打擊、破壞任務,使用戰術核彈和其他潛射武器作為主要攻擊手段。

而戰略導彈潛艇通常是核動力,專門用來執行戰略核打擊任務,通常攜彈射程超過上萬公里的核彈。該型潛艇的日常任務就是隱蔽於大洋之中的發射陣位中,隨時準備執行核打擊任務。

由於任務、用途上的不同,使用上就有很大的區別。比如我們常見的攻擊性潛艇,分為常規型和核動力兩種。執行的都是偵查、打擊、破壞、突襲、護航等任務,由於常規潛艇使用柴油機航程較短,動力受限,所以只能執行短程護航任務。而給航母編隊水下護航的任務大多交給核動力潛艇,由於無需補給燃料,相對來說水下自持力更強,航速也更快,攜帶的武器、補給也更多。

至於戰略核潛艇,它沒有其他別的任務,就是使用潛艇攜帶的核彈毀滅敵國的。據悉美國某型戰略核潛艇一次出航就攜帶了288枚核彈,一次就可以毀滅世界上絕大多數的國家甚至整個地球。

由於戰略核潛艇的強大的威懾力和可怕的核威力,所以矛盾之爭始終存在。事實上該潛艇的任務就是日常戰備值班,在水下隱蔽、隱蔽、再隱蔽。它就如同水下的幽靈,只有在發射的時候它才會出現。它的使命就是隱蔽到最後,直至完成核彈發射,這才是它最重要的任務。


霹靂火防務


題主問的很微妙啊,攻擊型潛艇與戰略導彈潛艇,沒有特別指核潛艇。所以我就按攻擊型的常規動力潛艇與攻擊核潛艇,彈道導彈潛艇與彈道導彈核潛艇,巡航導彈核潛艇分類,大概介紹一下每個類型潛艇的用途。

1.攻擊型常規動力潛艇,是很多國家裝備的一種常規動力潛艇,以魚雷、反艦導彈與水雷為主要武器。攻擊型常規動力潛艇可以進行破壞交通線作戰(破交作戰),在預設陣地伏擊敵水面艦隊,需要的時候也可以進行反潛作戰,不過進行反潛作戰的能力較低。

2.攻擊型核潛艇,使用核動力,續航力能達到十幾到幾十年,而且下潛時間也沒有限制。同時攻擊型核潛艇的排水量較常規動力潛艇大得多,攜帶的武器類型與數量都更多,一般來說重型魚雷、潛射反艦導彈、潛射巡航導彈、反潛導彈與魚雷等都可以搭載。

攻擊型核潛艇可以進行反潛作戰,一般是伴隨航母戰鬥群或專門獵殺敵方的彈道導彈核潛艇;反艦作戰,以自身的高速、高潛深與武器跟隨並攻擊敵方艦艇。對陸打擊,攜帶巡航導彈時,可以進行對陸精確打擊任務。

3.彈道導彈潛艇,是常規動力的可以發射彈道導彈的潛艇,蘇聯的629型(北約代號Golf級)、中國的031/032型、朝鮮前一陣試射潛射彈道導彈的潛艇。由於彈道導彈體積極大,所以這類潛艇排水量通常較大,不過也只能搭載不到10發彈道導彈。

彈道導彈潛艇,根據國家不同其任務也不同。蘇聯大量服役的彈道導彈潛艇是為了補充其彈道導彈核潛艇數量的不足,以對敵方進行核打擊為主要任務。中國和朝鮮的彈道導彈潛艇是多以實驗武器、裝備等為主要任務,是實驗平臺性質。

4.彈道導彈核潛艇,是核動力的搭載彈道導彈的潛艇。是進行核打擊與核反擊的主力,絕對的大國重器。彈道導彈核潛艇搭載了超過10枚的洲際彈道導彈,所以排水量是所有潛艇中最大的,能達到一萬噸以上,最大的941型(北約代號颱風級)排水量高達3萬噸以上。而且由於核潛艇的隱蔽性與續航能力,使得其重要性在60年代甚至超過了核動力航母戰鬥群。

彈道導彈核潛艇主要用途就是使用彈道導彈進行戰略核打擊,摧毀敵方重要的軍事目標、殺傷人口等。而平時的巡航任務,則是威懾潛在敵人不要輕舉妄動。

5.巡航導彈核潛艇,是以巡航導彈為主要武器的核潛艇。主要是蘇聯的一系列以反潛飛航導彈為主要武器的若干型號核潛艇,例如670型(查理級)、949型(奧斯卡級)核潛艇;另一類是美國的俄亥俄級改,攜帶多達154枚戰斧巡航導彈。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進入90年代後隨著971型(阿庫拉級)、海狼級、弗吉尼亞級和093B型攻擊型核潛艇的服役,攻擊型核潛艇也具備了發射巡航導彈的能力,所以攻擊型核潛艇與巡航導彈核潛艇的區別越來越模糊。

巡航導彈核潛艇根據國家不同,其任務也不同,蘇聯系的巡航導彈主要使用反艦導彈對敵艦隊進行飽和打擊,也可以進行反潛作戰。美國的巡航導彈核潛艇主要進行精確對地打擊任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