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流傳千年的技藝,十幾道工序打造銅佛像,千錘百煉的匠人精神


在拉薩達孜區白納村,我走進了打製佛像手工匠人索郎次仁的作坊,這是一座不到一百平米的藏式小院落,院子裡很雜亂,各種打製銅像的器械和銅像半成品隨意的堆砌,幾名打製佛像的匠人席地而坐,有的敲打銅片,有的正在焊接,都在低頭專注的幹著手裡的活兒。

索朗次仁,昌都人,一個憨厚的藏族漢子。他10歲開始跟隨爺爺學習製作佛像,13歲跟從家人從昌都搬遷到拉薩,如今十幾人的團隊承接了許多寺廟和個人的佛像製作。

打製佛像是藏族的千年手工技藝,西藏昌都以打製佛像著稱,那裡有龐大的工匠群體。隨著競爭的激烈,許多人開始向外搬遷,拉薩因為是首府吸引了許多匠人至此。拉薩白納村就是匠人們的落腳點之一,這門古老的鍛銅技藝就在這裡不斷的壯大,白納也由此發展成為世界三大手工藏傳佛像打造地之一。

索朗次仁說,具體祖上從什麼時候開始打製銅佛像的,他也說不清楚,至少從爺爺的爺爺就已經在做了。因為人們認為銅佛像的保存比泥塑或石刻的更加長久,所以藏傳佛像都以銅佛像為主,如今這門技藝已經有上千年。

以前他們的接活方式也很特別,誰接到活誰就是老闆,找不到活的就給人當僱工。如今,由於索朗次仁的工藝精湛,因此訂單很多,跟著他的工人每個月能有5000~6000元的收入。

在這裡一般都是客戶提前預定,也有的被邀請到寺廟裡去打製。被邀請的都是有實力的團隊,而小作坊預定的多一些。索朗次仁算是小作坊吧,不過因為他的團隊打製技藝高超,客戶非常認可,所以現在活很多,訂單量也非常大。

打製銅佛像是一項多人合作的工藝,有許多道工序需要分工合作,其中既有細活,也有粗活。打製銅佛手藝既要看悟性,也要看學習的態度,悟性好的三五年就可出師,有的人學東西慢,十年都學不會的也大有人在。

他們不僅打製各種佛像,其他還打製經幢、寶頂、靈塔、屋頂的祥麟法輪、牆壁上的鎏金銅八寶圖案、壇城和各種神獸等等,這些都是寺廟裡用來供奉和裝飾用的。

打製銅像的原材料主要就是紅銅板,根據佛像的大小使用不同厚度的紅銅板,藏傳佛教佛像各部位的比例尺寸都有嚴格的規定,不能更改,但每一尊銅像的大小不同,師傅會根據相應的尺寸按比例縮放大小。

使用的工具很多,有鉗子、鐵錘、鐵砧、電鑽、鏨子、坩鍋、電鼓風機、氧焊機等,有的是買的成品,有的工具是根據需要自己設計製作的。

打製前首先將銅板燒製變軟,冷卻後再捶打,如此反覆。然後師傅會在銅板上用尺子畫出所需的輪廓線,根據打製的物件,刻畫的線條也繁簡不同。一些複雜的需要打草稿,再印到銅板上。

錘打時需將銅板燒紅並晾曬一會兒,使其自然冷卻,這樣銅板變軟易於捶打,敲打到一定程度變硬後,還需要再燒紅。燒紅、冷卻、錘打,這樣反覆多次直至完成。這就是“千錘百煉”的真實寫照吧。

佛像的造型和圖案都是經過捶打出來的,開始在平面的銅板上敲打,打造出簡單的輪廓,然後通過反覆敲打,凹凸越來越明顯,造型也就越來越清晰,平面的銅板就變成了具有浮雕狀圖案的部件。

佛像最難打的是面部,要求比較高,一般口、眼、鼻子部位都有師傅親自下手,細微之處全靠感覺和多年的經驗,水平高的師傅打製的佛像眉目傳神,栩栩如生,似乎有一種內在的精神。另外就是佛像的手勢,是難度僅此於面部的地方。

其他工藝還有鏨刻、鏤空、焊接、鎏金、上紅等,比如焊接的地方就需要用砂紙不斷的打磨,使其光滑圓潤。一尊佛像的完成,也是一個匠人修行的過程,打磨佛像的同時,也在打磨自己的心性。

一尊佛像從選材、燒煉、鍛造成型,再到精雕細刻、精細打磨,十幾道工序,都是幾十年一絲不苟的沉澱和磨練。如佛有知,定會加持所有用心做事的人。

以前銅匠在西藏屬於下等人,現在他們是受人尊重的匠人。如今寺廟開放,有錢人也多了,打佛像的人也越來越多,年輕人也願意學,同時打製銅佛像比打銀飾賺錢,許多銀匠都改行打製佛像了。希望這樣的民族工藝傳承有序,興旺發達。圖文原創,關注路燈攝影,每天為你分享旅途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