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產重組與違法犯罪,社交電商被指偽命題!

(原標題)熱評:破產重組與違法犯罪,社交電商被指偽命題,透支商業信用會是怎樣的下場?

阿里的社交夢,騰訊的電商夢,雙方都想進入對方的領域去分得一筆羹,但經過這麼多年的努力,最終都未能實現,但這一格局卻被後來居上的拼多多給打破了。正由於拼多多的成功,社交電商這個概念被炒的沸沸揚揚,因此有人羨慕,就會有人瘋狂燒錢追隨或者低成本模仿,但是並不是所有社交電商都能成為第二個拼多多。

去年10月,淘集集宣佈破產重組之後,又一家自稱社交電商的平臺倒下,該平臺名為“易網購”,如果說淘集集採用的是“現金補貼+分銷返利”的模式,那麼,易網購則採用的是“買東西就賺錢”的高額返利模式。

如今,兩家社交電商平臺均以失敗落幕。由此來看,對於淘集集和易網購來說,“社交電商”或許根本只是他們蹭熱度的方式,而其中的“社交”看上去更是隻體現在老用戶分享新用戶拿佣金的階段上,而這樣的“社交”關係,或許我們將其稱為“發展下線”會更為合適。

我們見證了從2018年的社交電商的發展高峰期,到2019年的發展逐漸疲軟,社交電商行業的營銷模式重合性高也導致越來越多的社交電商企業發展遇到瓶頸。社交電商公司集體陷入經營和增長危機,這既有各自公司戰略出現問題的原因,也繞不開整體競爭格局和經營背景的變化。

而縱觀電商市場諸多打著“社交電商”旗號發展的平臺不難看出,淘集集學習拼多多的概念,模仿拼多多而起家,但沒有獨特的創新能力,僅靠模仿難以超越其他巨頭,增長迅猛、勢頭逼人但而後便是突然隕落。除了淘集集之外,眾多社交電商平臺都模仿補貼,拼團等策略來獲取用戶,聚焦下沉市場,如阿里推出的“淘寶特價版APP”,京東的“京東拼購”,蘇寧的“樂拼購”改為“蘇寧拼購”,網易嚴選在APP中推出了“嚴選一起拼”的板塊。

除了燒錢與巨頭模仿之外,部分社交電商平臺的焦點又集中在小成本上。原理上看,小程序仍然有效的社交裂變思路,也將成為在微信電商平臺極為重要的工具。平臺化留存,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商戶對於運營效果的擔憂,從而進一步激發社交電商的活躍度。以中心化吸收流量、以社交關係拉流量、以內容帶流量、以平臺化保有流量,但這些可能只是停留在理論家的空想中。

社交電商平臺被不少商家看中,那麼究竟什麼是社交電商呢?不少人士認為,所謂的社交電商,核心在社交,而非電商上。傳統電商依託於中心化的平臺和體系積累,形成的是一個完備的商業體系;而社交電商目前來看更像是一種聚客手段——通過社交平臺的流量優勢和分享裂變機制低成本獲客,用戶積累到一定程度後,就有希望成為另一箇中心化的電商平臺。從這個角度說,社交電商目前只是為了打破傳統電商壁壘而採取的方式。

但無論是熟人社交還是陌生人社交,其本質都是非營利性、無交換性、有一定信任性的。這點卻與電商的交易導購本質完全相悖。

試想,一旦足夠數量的人意識到我們處在社交與電商相交雜的環境中,社交的基本信任屬性就會開始動搖,我們就會陷入不斷的懷疑中去:社交到底是什麼功能?是人際交往還是導購?是套路還是真誠?是分享還是促銷?

所以,社交電商作為聚客手段,低成本而有效,消費者與商家願打願挨毫無問題;但作為電商模式卻完全是偽命題。一旦把社交電商當成一種新的電商模式去推崇,不但無法對現有電商技術與平臺優勢起到積極作用,反而會反噬社交信任本身——當有一天人們不再相信微信裡看到的推薦和分享,不再相信抖音裡刷到的購物鏈接,社交平臺不但會失去電商,更會失去賴以生存的社交本身。

社交電商自從拉開大幕之時,有人認為這是未來電商的發展趨勢,而有人則認為社交電商本身是個偽命題,社交只是一種引流方式,不是一種電商模式,不符合大眾日常消費習慣,但無論怎樣?通過燒錢或者模仿其他平臺想“後發制人”似乎很難實現,歷史已然證明燒錢的淘集集走向了破產重組,易網購走向了犯罪,也許下一個社交電商平臺會以什麼方式結束,我們只能拭目以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