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越來越近了,不知今年故宮是否還會張燈結綵過大年


去年雙十一的時候旮旯兒在故宮書店買了一大批的半價圖書,近來有些閒暇陸續讀了幾本。《清宮述聞》是民國年間章乃煒等人編纂的一部反映清宮歷史的書籍,該書蒐集了大量古籍中有關清宮帝后生活、典章制度、園林建築等方面的描寫,堪稱是一部清宮歷史的百科全書,此書對於喜歡故宮的朋友來說絕對值得一讀。

前天夜裡北京下了2020年的第一場雪,可惜昨天又是週一,故宮照樣無法進入。這不禁又讓旮旯兒想起了去年春節期間下的那一場雪,當時故宮內張燈結綵好不熱鬧,尤其是在乾清宮前還重新恢復了已經消失了一百多年的萬壽燈和天燈,而在《清宮述聞》中正好有一段描寫了清宮的這個習俗,在此旮旯兒擷取書中一小段內容並選配幾幅自己去年拍的照片與朋友們分享一下。

與其他介紹北京歷史的書籍不同,《清宮述聞》是以紫禁城內各個宮殿為索引,分別羅列各種古籍之中與之相關的內容,讀來甚是有趣。其中花了很大篇幅用來介紹乾清宮,有一段是這樣寫的:乾清宮清襲明制,順治元年興修,十二年重建,康熙八年修,嘉慶二年災,同年修,三年工成。書中不僅詳細介紹了千叟宴等宮中趣事,還特別提到了過年時在乾清宮內張燈結綵的場景。


《清宮述聞》中的這段史料選自《國朝宮史續編》,書中寫道:歲十二月二十四日,總管內務府大臣率員役由乾清門舉燈杆進,安設天燈于丹陛下左右,安設萬壽燈于丹陛上左右。如果要是在從前,旮旯兒讀到這裡可能會有一些茫然,自從去年春節在故宮親眼見到了複製的萬壽燈天燈實景後,對書中的描述才有了些感同身受。

旮旯兒先來說一下書中提到的天燈,所謂天燈是一高達十多米的楠木高杆,頂部有一小亭,其下是龍狀燈託,用來懸掛彩燈。去年春節乾清宮仿製的天燈並非楠木材質,但是外觀基本上是按照史料製作的,因此遠看效果還可以。按照書中《欽定內務府現行則例》介紹,每年的臘月二十四也就是小年兒一過就開始掛燈,直到二月初三才撤去。

在《欽定內務府現行則例》中還提到了燒製古銅色銅回回八個,但對此並無詳細描述,看過乾清宮實物復原才弄明白原來所謂的銅回回其實就是幾個銅製的人偶,其作用是用來固定固定天燈燈杆的。每邊四個,兩個燈杆正好是八個。看這張照片會發現故宮去年豎立天燈所用的底座乃是故宮原物,說明牌上介紹這是清代之物,但旮旯兒覺得年代可能還會早些。


說完天燈我們再來看看萬壽燈,萬壽燈是立在丹陛之上的,同樣為左右各一。去年故宮恢復的萬壽燈其實並沒有掛燈,而是在每個燈架上掛起了八幅燈聯。所謂燈聯簡單說就是製作精美的條幅,正反兩面均有二十字的吉語,據說這些對聯上所寫內容均是沿用明代的標準用語。

書中記述燈杆為楠木所制,頂部是一個小亭子,其下是八個雲龍挑頭,而且每個挑頭上還雕刻有一個木製八仙人物,燈聯就掛在挑頭上邊。

《清宮述聞》對於萬壽燈的懸掛時間也有詳細描寫,只有除夕、大年初一、十一、十四到十六日上燈八串,每串燈是八盞,其他的日子則只懸掛燈聯。去年故宮其實只是恢復了萬壽燈的燈聯,至於萬壽燈串是什麼樣子旮旯兒還是沒有什麼感官認識。

最後旮旯兒給大家上一張全景圖,從這個角度可以看到萬壽燈與天燈的具體位置。雖然燈柱早已撤走,但原來的燈座依然放在原位,和複製的燈具相比那可是真正的文物啊,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

今天已經是臘月十三,去年這個時候《紫禁城裡過大年》特展已經開幕,而今年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什麼消息,基本上可以確定今年故宮不太可能會再搞類似的活動了。但是朋友們也大可不必遺憾,今年是故宮建成600週年的大日子,一系列特展將會接踵而來,喜歡故宮的朋友們今年可以大飽眼福了。 有圖有故事,遊覽更有意思的北京城,敬請關注旮旯兒的頭條號【犄角旮旯逛北京】,千餘篇原創照片文字,歡迎閱讀轉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