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傷膝都有哪些症狀,該怎樣恢復?

盛景難尋


跑步百無一害,唯傷一膝,但是對於一個適量的運動來說,前期的傷害是為了塑造更強的膝蓋,一到這個膝蓋變得更強,不管是下半身還是下半生腿腳都要利索得多,但是對於大部分開始跑步以及開始增量的跑友而言,前期膝蓋的傷痛是不可避免的,這個期間可能在你跑步一年以後都還會存在,只是沒有那麼明顯,對於跑步傷膝具體有哪些症狀,

根據我自己感受來說主要有四種:1、膝蓋外側疼痛,2、膝蓋內側痛,3、膝蓋正前方那個結合處疼,4、膝蓋正前方往下十釐米靠外側地方痛,下面根據自己感受簡單說一下。

1、膝蓋外側疼痛:這個地方專業說法叫髂脛束與膝關節外側摩擦產生炎症,因為跑步不斷提腿邁步過程中,髂脛束來回伸縮就產生了摩擦,這個主要就是因為之前沒有運動過或者大量運動過,導致這個地方像橡皮筋一樣的髂脛束來回伸縮摩擦並且從側面壓住關節,久了之後就會產生一定程度的損傷,外在表現就是覺得疼痛。

這個應對方式,我個人感受最好就是讓它靜養,自個會好的,期間不要去跑步,好得差不多再去,可能前面幾次會反反覆覆痛幾次,但是時間久了基本不會在痛。

2、膝蓋內側痛:這個也屬於正常現象,但是兩種情況需要去看醫生,一種是跑起來疼痛特別明顯,這種可能是因為關節受力不均勻導致的,不過這個現象不常見,還有一種是跑步過程裡面瞬間劇烈疼痛,這個也可能是突然出現損傷,後面繼續疼痛走路都疼的話就去看醫生,其他情況下,是慢慢產生的痛感,基本屬於正常,不要擔心,這個就像機器一樣,好久不用或者平常用的頻率少,突然增加頻率之後短時間還來不及磨合好久會出現疼痛。

面對這些情況,除了上面說的方法外,最好的推薦方式就是靜養,跑休,平常不要隨便搬動重東西上下樓梯。

3、膝蓋正前方那個結合處疼:這個地方一般是髕骨炎,有人會擔心是半月板,這裡要相信我們的半月板沒有這麼脆弱,一般的跑步不會傷害到我們的半月板,除非個人體質問題,但是對於大部分人來說,這個地方痛基本是髕骨炎,包括我自己在月跑量增加到300公里的時候,這個地方跑步也會出現痛,後面降到270公里這個痛感消失,這個現象會出現在跑量增加叫多一級剛剛開始運動的人身上,現在經常一起爬山的同事,平常跑步只有五公里,爬山一次幾天後,這個地方出現疼痛,

具體表現在蹲下以及起來的時候會痛。<strong>

面對這個我個人建議還是別亂做一些動作治療,就靜養,休息,基本會自己好,不要隨便做靠牆蹲,因為會加重傷害,然後我自己出現這個情況,不是很嚴重的時候,我帶上髕骨帶去跑步,感覺有個回彈感,後面也不知道是自己這個地方變得強大了還是髕骨帶的作用,基本不會在痛。

4、膝蓋正前方往下十釐米靠外側地方痛:這個主要表現是上下樓梯特別的難受,就像一個木桶裝滿水一樣,水四周擠壓木桶的木板,上下樓梯的時候覺得裡面的東西要膨脹出來,上下受力,中間外表骨頭難受,這個我在以前一週跑兩個半馬的過程中出現過,後面練習到一定程度之後,基本不會在出現這個現象。

這個我的方法還是靜養,跑休,然後平常基本不管它,自個就好了。

綜上所述,我個人理解,大部分情況下,因為跑步導致的膝蓋損傷,基本都會自愈的,這個期間注意休息,不要隨便去跑步就行,然後為了避免這個情況,最好的方式就是循序漸進,量的增加要合適,當然這個期間也有可能出現這些傷痛,但是一定不要怕,也不要網上隨便找動作來自我恢復,有時候一個動作看似簡單,但是做得不對的時候很容易加劇傷痛,所以我個人建議還是靜養,跑休,很劇烈的疼痛看醫生。

以上就是個人答案,,希望有所幫助。


真叫靜靜


(1)跑步傷痛,就是各種痛和不適,前後左右例外,都有可能。

(2)部位不僅是膝蓋,還有臀部/腳踝等關節,還有肌肉/韌帶等軟組織。


(3)主要原因都是:強度超過了能力。慾望超過能力。


(4)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溼鞋,跑多了多少總會有點不適。


(5)不能完全避免傷痛,只能與傷痛和平共處。

(6)傷痛之後,雖然休息重要,但是不要被動休息,而要主動休息。

完全不動,血脈不暢,反而恢復的慢!


(7)原則:邊調整,邊交叉,邊強化,靜待恢復。

相信人體的自愈能力,我輩只管強化肌肉,不要刻意在意傷痛,不知不覺間居然就好了。


我20個月前,坐骨神經痛,之後減少跑量,調整跑法,調整訓練計劃,居然體能還提高了,連續刷新了全馬,半馬PB。


(8)調整跑法,慢慢跑

不是完全不要跑,如果找到不痛的跑法,不是忍痛而跑,可以邊跑邊治療,邊跑邊恢復。


注意:要在不通的前提下,調整。如果出現傷痛,請不要猶豫,第一時間暫停。


(9)交叉訓練,變不利為有利

很多跑者都忽視力量訓練的,傷了不能跑的話,剛好可以交叉訓練,

同時強化腹部/背部/臀部/腿部的肌肉,

當你肌肉強大了,完全能抵抗著地衝擊力,自然不會傷痛,關鍵體能好了,跑力也會高。


(10)注重身體的保養

一切促進血液循環的都可以,比如按摩,推拿,火罐,針灸,理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