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大眾在中國喜歡用雙離合,而在美國市場用的都是at變速箱?

小飛86465741


其實並不存在大眾在中國用雙離合,而在美國就用AT變速箱的情況。之所以有人這麼說,大多是一廂情願的臆想,題主這麼問無非也就是想挑起 “大眾就愛坑中國人,不敢坑美國人”之類的言論,但凡事我們都要客觀看待,不要人云亦云。


中國賣雙離合,美國賣AT的說法實屬謠言

汽車的設計是一個系統性工程,尤其是動力總成這塊可謂牽一髮動全身,不可能像搭積木一樣隨隨便便想換什麼變速箱就換什麼變速箱。一款車型的設計研發週期很長,一般要3-5年,從市場定位、敲定草圖、油泥模型、整車佈局、配置選擇、成本核算、零件設計、樣車試製、實驗優化、生產線設計等等環節一環扣一環,所以說同一款車型不可能在不變更其他設計的情況下想換什麼變速箱就換什麼變速箱。

隨便舉個例子,就拿上一代帕薩特為例,同樣的配置下,國內搭載的是雙離合,在美國同樣也是雙離合。雙離合和AT變速箱不管從尺寸、機械特性還是調教方式等角度都完全不一樣,如果有哪個汽車廠家能做到同款同配置的車型,能根據不同國家的市場隨意搭配不同類別的變速箱,那絕對是黑科技中的戰鬥機,全球的車企高管都應該去他們家取經,反正至今我是沒聽說過。總之,說大眾在中國用雙離合,在美國用AT就是謠言。


雙離合是新技術嗎?

雙離合是近些年才開始普及的自動變速箱類型,因此很多人會誤以為雙離合變速箱是新科技,其實不然。雙離合早在二戰前就由法國人發明了。直到1980年,它才被運用到福特Fiesta Mk1、福特Ranger和標緻205的原型車上。同樣是在80年代,保時捷在Porsche 962C賽車上使用了雙離合,並且一炮成名,那時雙離合變速箱才引起大家的重視。不過由於雙離合的結構天生可靠性不足,因此到21世紀才開始在批產車型上進行推廣。


大眾集團是較早一批開始推廣雙離合變速箱的。2003年大眾在高爾夫R32上搭載了第一代雙離合變速器,這是世界上最早投放在家用量產車上的雙離合。後來就是大家所熟悉的DQ250和DQ200,也就是俗稱的6速溼式和7速乾式。

雙離合變速箱在結構上並不複雜,簡單來說就是兩套手動變速箱換擋機構分別控制奇數檔和偶數檔,相比AT而言要簡單很多,因此它的優缺點也是明顯的。


雙離合的優點

1. 相比AT變速箱,雙離合在發動機和變速箱之間沒有液力變矩器,因此不會因為變矩器而損失過多的傳動效率。所以只要在換擋機構的邏輯上下足功夫,雙離合的燃油經濟性就比AT強。

2. 由於結構簡單,因此雙離合的造價成本相比AT更低廉,這也是為什麼大眾這種主打經濟性的汽車品牌更加青睞雙離合。

3. 因為換擋時是奇偶數檔輪流工作,所以換擋速度非常快,僅次於序列式變速箱。


雙離合的缺點

1.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正是因為沒有液力變矩器這個柔性連接,因此雙離合的離合片也會在車輛低速情況下出現半聯動的情況,如果廠家對變速箱的換擋邏輯調教不好,就容易因為頻繁跳檔和長時間半聯動出現離合器片過熱,從而產生問題。

2. 中低端的雙離合故障率相比AT更高。

3. 雖然結構相對簡單,但是雙離合的維修費用並不便宜,後期維護成本反而會高於AT變速箱。


綜上所述,大眾在中國用雙離合,在美國用AT實屬謠言。雙離合並不是什麼新技術,只是近些年才開始由大眾領頭推廣。雙離合的優劣勢很明顯,車主可以根據自己的事情用車需求進行選擇。

只講真話的硬核系說車,關注“馬頭人車庫”


馬頭人車庫


大眾在中國喜歡用雙離合,而在美國市場用的都是AT變速箱,這句話流傳已廣,但是事實真的這樣嗎?反對樓上某位優質汽車創作者說的“美國大眾用的是雙離合加AT的組合“,你是從哪裡來的信息?你真的查了美國大眾的官網嗎?我們去大眾美國官網一輛車一輛車去驗證。

大眾捷達即國內速騰,美國市場除了6速手動,全系都是8速自動變速箱,而國內除了手動,全系都是7速雙離合變速箱,看來確實區別對待。

大眾帕薩特即國內的邁騰,美國市場全系都是2.0T+6AT的動力組合,而在國內為1.4T+7速乾式雙離合,2.0T+7速溼式雙離合的組合。

這是美國途觀,看到了清楚寫明的8AT嗎?

這是golf,也是手動變速箱加8AT。

這是美國版本的Atlas,即國內版本的途昂,美國版本全系8AT,而國內呢,依舊是7速雙離合。怎麼樣?臉疼嗎?還需要看嗎?

從上面可以看出,大眾在美國市場用AT,國內用雙離合的傳聞所言非虛,那麼為什麼大眾要這麼做呢?

1、雙積分政策壓力

雙離合和手動變速箱結構很像,沒有液力變矩器的傳動損失,動力傳輸很直接,而國內對廠商的油耗標準要求很嚴格,要於2020年百公里實現平均油耗降低至5升。在這種情況下,雙離合成為了無奈選擇。

2、雙離合成本更低

請大眾粉別再科普大眾研發雙離合花了多少多少錢了,如果大眾選擇研發AT變速箱,要花多的多的錢來研發。並且雙離合變速箱的製造成本也要比AT變速箱更低,特別是乾式雙離合,誰會嫌錢多呢?特別是有這麼多股東要分錢的情況下。

3、技術獨立、愛信產能等原因

大眾是沒有自己控股的變速箱供應商的,以前全部用愛信變速箱,但是愛信不止供貨大眾一家,並且產能有限,這樣情況下就很容易出現被愛信掐脖子的情況。大眾選擇自己幹變速箱,但是技術專利已經被愛信等廠商壟斷,大眾只能選擇技術相對簡單的雙離合。

4、國內購車觀念

即使大眾雙離合問題不斷,大眾還是賣的一樣好,年年佔據國內汽車廠商銷量排行第一名,所以對於國內的消費者來說,面子更重要,配置更重要,全景天窗皮質座椅更重要,至於大眾用不用雙離合重要嗎?因為大眾車就是高級,鋼板就是厚,就是安全,行駛質感就是厚重,雙離合,who care?但在美國,你給人家個雙離合,你看人家買不買賬。說白了,國內消費者買車為面子看標。

最後,傳聞稱多廠商在美國因為雙離合是吃了官司的,這個只是傳聞,暫時不作為我們的論據。但是美國市場和國內市場的區別對待也是顯而易見,這背後有著排放政策、節省成本、國情等很多原因,至於要不要選大眾的雙離合變速箱,坦白說在市面上一大堆雙離合裡面,不可否認,大眾雙離合的綜合表現是最好的,只是在低速擁堵路段仍有頓挫異響的問題,建議試駕之後或者聽一下老車主的反饋再做決定,接受不了市面上還有很多的AT變速箱和CVT變速箱的車型可以選擇。

以上,希望可以幫到您。


老司機侃侃車兒


座標洛杉磯。2015款大眾高爾夫1.8TSI S一手車主路過(頭像就是)。我這臺車是6AT,配置清單上寫著是的德國產的,品牌型號不知道。但是據我所知2015款往後幾年至少高爾夫GTI,高爾夫R,CC都用了6速DSG。剛才又去官網看了一眼,2019款高爾夫和速騰(Jetta)以及SUV車型都用了8AT,GTI和高爾夫R用了7AT。官網上看到的資料裡,所有2019車型都沒有DSG或DCT字樣。2018款高爾夫R還有7速DSG。

(上圖是2019款速騰(Jetta)的變速箱選項,可選6MT或8AT,2018款的選項是5MT或6AT(高爾夫與速騰變速箱一致)。2019款帕薩特只有6AT可選)

至於為什麼美國市場用AT變速箱,我個人推測是因為美國大眾銷量一直不高,故障率又趕不上日系,2016年又出了柴油機排放門事件。為了提高品牌形象和產品可靠性,現在開始用更可靠的零部件,比如速騰(Jetta)和高爾夫開始使用1.4T EA211發動機替換之前的1.8T EA888來降低油耗(不過馬力也降了不少),用DSG的車型換裝AT變速箱。與此同時整車保修從原來的3年3.6萬英里整車保修加動力總成5年6萬英里(這個組合是美國要求的最低保修標準)提高到了整車6年7.2萬英里(11.6萬公里)(叫“The People First Warranty”),這個新的保修政策其實已經比幾乎所有品牌都要高了(吉普在2015之前有過10年10萬英里動力總成保修,2016年開始降低到最低保準)。美國大眾在經歷了負面事件以及抗衡日系及美國本土品牌的過程中算是有了實質性的大跨步。


傲林霹客MW


大眾之前使用的是豐田的愛信AT變速箱,平順性和耐用性都很好,後來豐田認為大眾的威望日益增大,所以覺得不能再為大眾提供愛信AT變速箱了,而且日產也壟斷了CVT變速箱技術,所以迫使大眾研發使用雙離合變速箱,而且雙離合變速箱的研發性實際上並不是那麼困難,只不過剛推出時沒有配套的電子控制系統來匹配,所以感覺平順性欠佳,然而當tsi+dsg黃金動力組合出現時,人們看到了雙離合的優勢,大眾更是將這方面的優勢發揮的淋漓盡致。至於美國更多的使用AT變速箱,首先國內外對於汽車缺陷的管理機制不同,美國更嚴格,汽車廠商最怕的就是車輛出現大範圍的故障缺陷,不然會面臨嚴重的懲罰。其次,國內外消費者們消費意識不同,在國內,除非是維修次數太多仍然無法修好才會採取過激手段,例如堵店門之類的,真正有效維權的案例少之又少,但是在美國就不同了,消費者們的維權意識很高,一旦出現車輛產品缺陷,能告到汽車廠商賠償高昂的罰款。所以尚未完善的雙離合在美國市場中這些廠商不約而同採取了相對穩妥的策略。


賣車小飛xxf00168


為什麼大眾在中國喜歡用雙離合,而在美國市場用的都是at變速箱?

原因大家已經說得很清楚了!

主要是大眾在美國混的不好,一年才賣一二十萬輛,再出問題就只有退出美國市場了。

但是在中國不一樣,用戶群體大,口碑好,即使失敗了,付出的代價很低。

其實自動變速箱的製造和匹配是當前汽車行業最複雜的技術之一,個人認為,只有日系的AT,寶馬的AT,奔馳的AT,韓系的AT既好用又可靠,其他所有變速箱都要慎重選擇。

尤其是自主品牌,請務必購買手動擋。

AT的駕駛體驗是最好的,但是生產難度極高,成本高,只有寶馬,奔馳,豐田,馬自達,現代起亞,本田(冠道的9AT除外),調校的好,與發動機匹配的好,耐用性也不錯,其他的AT都一般,尤其是美國品牌(通用和福特)的變速箱。

DCT耐用性一般,如果不堵車,駕駛體驗還是不錯的,但是自主品牌的DCT最好還是別買。

如果非要買DCT的車,保時捷PDK是首選,但是太貴。

如果不是經常擁堵的路況,大眾的DSG也可以考慮。(如果市區開得多,不建議)

說CVT不打滑的都是鍵盤俠,只要錐盤的傳動比發生變化,鋼帶一定會和錐盤之間產生滑動。

CVT的耐用也性很一般,可以去修理廠問問,CVT壞的不比DCT少。

CVT駕駛感受垃圾,最可笑的是有些廠商為了模擬加速換擋的快感,居然給CVT標定了固定速比的檔位,簡直是不要臉!

那你幹嘛不用AT?

無非是CVT成本低罷了!


車兔寶


雙離合變速箱現在都快成為高科技的標籤了,關於變速箱技術方面,很多懂技術的大佬已經給大家講的很明白了,我也就沒必要湊這個熱鬧了,我就從另一個角度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觀點。汽車的變速箱簡單來說就是為發動機傳遞動力的單元,既然是傳遞動力的單元,首先傳遞效率和與發動機匹配度很重要,然後是可靠程度。汽車發展到今天,雙離合變速箱早就不是什麼高科技了,完全不需要汽車廠家自己費盡去研發,直接找個可靠的變速箱廠家代工就可以。別說日系車了,連奔馳寶馬輕易都不用雙離合變速箱,而是用AT,為什麼呢?是人家不願意用嗎?當然不是,寶馬M車型用的就是DCT的雙離合變速箱,但是這臺變速箱的調校以及換擋邏輯完全就是為性能而打造的,雙檔速度快,技術穩定成熟,但是日常開起來並不舒服。

日系車也是如此,被大家視為“神車”的本田飛度不僅沒有采用雙離合變速箱,也沒有采用AT變速箱,用的是CVT變速箱。很大一部分原因是CVT變速箱的穩定性比較高,至少不會像某些廠商為了趕時髦,用一臺乾式雙離合變速箱,然後老出問題強很多。大家自己想一下,那些為了雙離合變速箱去買一臺車的消費者,最出了問題去索賠的還少嗎?巖哥的觀點:變速箱是一個結構複雜的部件,它肩負著為車輛傳輸動力的重任,所以那些所謂的噱頭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匹配度和可靠性,以及傳動效率。

我是巖哥,如果您有任何關於汽車方面的問題,歡迎隨時向我提問,記得點贊和關注。


巖哥侃車


我們都知道大眾在國內民用車型最普遍應用的就是DSG的雙離合變速箱,而在美國則主要是更加穩定的AT的變速箱,這究竟是重視國內市場,開發新技術呢?還是拿中國市場做實驗呢?

可以肯定的是雙離合變速箱的穩定性目前來說是不如傳統的AT變速箱的,雙離合的技術也不是特別前沿的技術,以前最早應用於賽車,後來被大眾應用於民用車型,雙離合變速箱不是一無是處的,換擋更加的迅速,成本更加的低廉,重量也更輕,油耗也更加的低廉。



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技術壁壘的限制,AT的變速箱有愛信,ZF這些大巨頭!CVT也有技術的限制,這些東西大眾可以用,也能生產,但是不好意思,我有專利,請交錢!

在這種技術壁壘下,還想獲取更大的利潤,還特別看中中國的市場,沒辦法只能另闢蹊徑,開發DSG的大市場。


最早的時候雙離合技術,尤其是乾式雙離合確實非常不穩定,也有死亡閃爍的時間,尤其是堵車情況下變速箱過熱,頓挫等等,不過現在的7速乾式和溼式雙離合技術有很大的提高,問題有但是絕對不是不能開的程度。

所以大眾應用雙離合在國內,主要是為了成本,而且現在技術熟練了以後,也慢慢會成為了自己的優勢。


66號車坊


大眾不僅在中國推雙離合方案,在歐洲也和中國一樣,都是推雙離合方案。

綜合看這兩個市場和美國市場的差異,那就是,中國和歐洲是大眾最主要的市場,而美國市場只佔大眾很小的份額,是次要的、邊緣的市場。

有哪個廠商會重視次要邊緣市場,而忽視其主要市場?稍微有點腦子的人,也會知道廠商不可能這麼做,因此,說大眾重視美國市場,而忽視中國、歐洲市場的,要麼是收智商稅別有用心,要麼是智商不夠。

每一種新技術方案推廣,都有一個產能逐步爬坡過程,而老的方案因為舊有供應商合同,穩妥的方式也是慢慢逐步退出,雙離合作為一種新的傳動方案,也是如此。

因此,大眾在美國主要推AT,不是因為AT好,而是美國這個大眾次要市場,對新技術不敏感,油耗高一些低一些無所謂,所以用這個次要市場維持老供應商關係。

當然,美國並不是所有人都對新技術不敏感,對於這部分客戶,大眾也提供雙離合方案,但需要買更貴的產品,比如高爾夫GTI,高爾夫R,CC等高檔車型,在美國同樣用的是雙離合方案。

總之,說大眾重視美國市場勝於中國、歐洲,大眾在美國沒用雙離合方案的,要麼壞,要麼傻。


魚眼貓眼鷹眼


大眾幾乎所有帶渦輪增壓的車型都配備了雙離合變速箱,這是由於大眾最早宣傳的TSI+DSG黃金動力組合,如今已經深入人心。即使問題再多缺陷再多,強大的公關都能解決。大眾摸準了中國人的心理,不懂車的消費者還是遠遠多於懂車的。

大中低端車型上採用了愛信6速變速箱,增壓車型配備了DSG變速箱。愛信減速箱是大眾從愛信買的,國產大眾不願意花高價買愛信的高端產品,而且愛信供應量也達不到大眾的需求,於是就在大多數車型上配備了速雙離合。而大眾的DSG變速箱結構簡單,技術落後,成本低,穩定性可靠性都不如傳統自動擋,不過在國人眼裡就成了好東西。

美國為什麼不用DSG,大眾在美國受到的挫折太多了,比如排放門、斷軸門、等等。美國這方面的法律非常健全,大眾根本賠不起,前幾次大事件已經讓大眾虧損了很多,大眾不敢在美國造次,所以國外大眾配備的車身零部件都是最好的,遠遠高於國產大眾。



由於大眾在中國是全球銷量最高的國家,大眾認為國人離不開這個品牌,所以在中國大眾有些肆無忌憚。近幾年大眾因各種大事件虧損嚴重,所以在中國車型上開始無底線的簡配,甚至生產標準都已經地低於全球標準。不知道各位有沒有發現,無論是DSG事故還是燒機油等等這些事故,都只出現在中國。所以我勸大家,買車一定要理性選擇。


車動態


中低端市場使用雙離合,說白了就是轉嫁成本問題!

雙離合沒有液力變矩器,少了緩衝,雖然動力損失大大降低,但低速檔頓挫情況時有發生。成本相較at和cvt大大降低,低端雙離合駕駛稍微激烈則會出現過熱燒損。

打個比方,車子賣出去了,變速箱不穩定,但是維修成本轉嫁消費者,賣車之後變速箱出了什麼故障都可以規避責任,要麼是你消費者駕駛技術不好操作不當,要麼是你加的變速箱油有問題。眾所周知,雙離合三年異響五年頓挫。新車基本感覺不出來。三五年了開始出問題了送四兒子修,又可以撈一筆工時費和零整比。對廠家來說何樂而不為?

在變速箱選擇問題上,我還是傾向於穩定壓倒一切。at和cvt為首選,不排斥渦輪增壓或者自然吸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