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人生》:愛和想象力創造的奇蹟

一直想知道為什麼有那麼多人喜歡肖戰,好象從來沒有哪個偶像明星象他一樣掀起如此狂熱的追捧。很多粉絲,還有一些圈內人士都用了一個詞形容他:

乾淨。乾淨的臉、乾淨的笑容、乾淨的形象,象白月光一般的美好。

《美麗人生》:愛和想象力創造的奇蹟


見多了無底線無下限,見慣了中年油膩少年膚淺,本著缺什麼就呼喚什麼的定律,人們內心都渴望著簡單、乾淨、純潔而美好的事物,而肖戰正契合了這所有的載體。


即使身處黑暗、泥濘之中,即使身處生死邊緣,依舊無法阻擋人們對美好事物的想象、嚮往與追求,正如於近期剛剛上映的4K修復版經典電影《美麗人生》中說的:沒有人的人生是完美的,但生命的每一刻都是美麗的。

《美麗人生》:愛和想象力創造的奇蹟


1997年上映的意大利電影《美麗人生》,由著名導演、演員羅伯託·貝尼尼執導並主演。該片豆瓣評分高達9.5,並榮獲70項國際大獎 51項提名,其中,包括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最佳男主角、最佳配樂3項大獎和4項提名,戛納評審團大獎等,而羅伯託·貝尼尼,也成為了奧斯卡歷史上第一個憑外語片收穫影帝獎的演員。

《美麗人生》:愛和想象力創造的奇蹟


影片片名的意大利文直譯為“一個快樂的傳說”,因為它就象一場童話一樣美好,而背後卻充滿了殺伐與血腥。正如人生,A面很殘酷,但你要自己去發現B面的美好。


一、追求美麗


影片講述了一對猶太父子在納粹集中營裡,父親利用自己的想象力騙兒子說他們在做一個遊戲,努力保護兒子的童心沒有受到傷害,而自己卻慘死的故事。

《美麗人生》:愛和想象力創造的奇蹟


影片前半部分有多美麗動人,後半部分就有多殘酷驚人。前半部分的“追求美麗”,與後半部分的“守護美好”,互相應和,卻是完全不同的感情體驗。


樂觀幽默的猶太青年圭多和朋友駕車經過一個農場時,邂逅了少女多拉。“早安,公主”,成為全片的第一句經典臺詞。

《美麗人生》:愛和想象力創造的奇蹟


此後,圭多為了追求美人,使出渾身解術。冒充從羅馬來的督官去學校視察,還被校長邀請上臺演講。在威尼斯劇院,兩個人雨夜漫步,瓢潑大雨中,紅毯順著臺階一路滾下,圭多牽著“公主”走過,彷彿開啟了自己的美麗人生。

《美麗人生》:愛和想象力創造的奇蹟


“美麗”的高潮出現在多拉要和門當戶對的政務官訂婚時,圭多假扮侍者進入訂婚宴現場。他騎上被民族分子塗成具有歧視性的綠色大馬,長驅直入走進大堂,在眾目睽睽之下,環抱公主而去,政務官原地懵圈。

《美麗人生》:愛和想象力創造的奇蹟


二、守護美好


然而,美好的生活在兒子喬舒亞五歲的時候戛然而止,二次大戰期間,意大利國內局勢緊張,猶太人受到納粹的攻擊和抓捕,商店門口也貼著“猶太人與狗不得進入”的廣告牌。

《美麗人生》:愛和想象力創造的奇蹟


喬舒亞5歲生日當天,圭多和兒子被抓進納粹集中營,隨後趕來的多拉,堅定地要求軍官將自己一起帶走,一家人要永遠在一起。在前往集中營的路上,為了不讓喬舒亞害怕,圭多笑嘻嘻地告訴兒子,這只是一場為你安排的生日旅行。

《美麗人生》:愛和想象力創造的奇蹟


在集中營的牢房,圭多一方面要想盡辦法與關在女牢的妻子聯繫,一方面要保護幼子。他告訴喬舒亞,他們正在進行一場盛大的遊戲,規則是不能說話,不能要果醬麵包,把自己藏起來,不遵守規則就要扣分,而贏得1000分的孩子,可以獲得一輛真正的坦克。

《美麗人生》:愛和想象力創造的奇蹟


圭多想盡辦法讓喬舒亞相信,這只是一場遊戲。納粹軍官來講牢房規矩,被他翻譯成了遊戲規則;在高溫如火的工房裡拼命勞作,他對兒子說這是在造坦克。父親用各種謊言化解喬舒亞強的飢餓、恐懼、寂寞和惡劣的環境。

《美麗人生》:愛和想象力創造的奇蹟


當解放來臨之際,納粹準備逃走,圭多將兒子藏在一個鐵櫃裡,告訴他這是遊戲勝敗的重要時刻,只要喬舒亞不出來他們就贏了。當他準備趁亂到女牢去救妻子時,被納粹發現。

《美麗人生》:愛和想象力創造的奇蹟


電影裡最經典的鏡頭是:納粹押著圭多經過喬舒亞的鐵櫃時,他樂觀地、大步地走過去,還衝兒子做鬼臉暗示他不要出來。一聲槍響,圭多死在德國納粹的槍口下。

《美麗人生》:愛和想象力創造的奇蹟


天亮了,喬舒亞從鐵櫃裡爬出來,站在院子裡,這時一輛真的坦克車隆隆地開到他的面前,上面下來一個美軍士兵,將他抱上坦克。


喬舒亞是幸運的,父親用謊言和生命為他編織了美麗的童話,保護了他美好的心靈。而這段童話,是貝尼尼根據其父親的經歷寫出來的。


三、活著,就是最美麗的事情


有人說,只有蘸著真實人生的血液,才能寫出震撼心靈的作品。《美麗人生》裡是貝尼尼父親的親身經歷。


1943年,在德國的漢諾威西北的貝爾根和貝爾森兩村莊附近,建立了一座納粹集中營。貝尼尼的父親就是這個時候被送進去的。寫出《安妮日記》的女孩安妮·弗蘭克,就是因傷寒死於這個集中營。

《美麗人生》:愛和想象力創造的奇蹟


而身為農夫、木匠、泥瓦工的貝尼尼還算幸運,被關押兩年多後獲救。他經常用從容不迫的態度和詼諧幽默的修辭,去調侃這一段晦暗的生活,他教育他的4個孩子,要能在黑暗中,去發現生活閃光的一面。

《美麗人生》:愛和想象力創造的奇蹟


得益於這樣的成長環境,羅伯託·貝尼尼很好地理解並貫徹了父親的生活哲學。即便從小生活在沒有電沒有水的小屋裡,和母親與3個姐姐的擠在一張床上,這種窘迫也沒有令他喪失樂觀。最終,他成長為一名優秀的喜劇演員和導演。


儘管貝尼尼在《美麗人生》中仍然用的是喜劇、滑稽的表演手法,可很多觀眾都看哭了。他永遠的笑容背後,是殘酷的成人世界的陰霾。那些謊言的背後,是一顆父親的心和血淋淋的現實。

《美麗人生》:愛和想象力創造的奇蹟


孩子能在陽光下歡笑,是因為有人為他們擋住了黑暗,而這群人裡最重要的就是父母。成人世界裡沒有童話,真正的英雄主義只有一種:就是認清了生活的真相後,仍然熱愛生活。

《美麗人生》:愛和想象力創造的奇蹟


在充滿了屍臭味和死亡威脅的地獄門前,每一分每一秒都是恐懼的煎熬。可偉大的父親仍然會笑著對兒子說我們在做遊戲。


在生命的最後時刻,圭多像一個木偶,邁著滑稽的正步,被劊子手帶進地獄之門。他仍然笑著對兒子做鬼臉,將充滿樂觀與溫暖的那一面,永遠留給了孩子,那是他最珍貴的遺物。

《美麗人生》:愛和想象力創造的奇蹟


正如影片最後所說的:無論什麼樣的災難降臨,只要生命還在,生活始終要繼續。 活著,就是最美麗的事。


《美麗人生》在戛納電影節試映落幕後,全體觀影者起立鼓掌長達12分鐘。這掌聲既是送給影片的,也是送給我們自己的,為這份愛和想象力創造的奇蹟,也為正在努力美麗地活著的每個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