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像攝影,什麼情況使用大光圈?什麼情況使用小光圈?除了解答,能否添加圖片說明?

攝影微談


先說大小光圈:大光圈時,帶來的是小景深,也就是景深很淺,淺到甚至只有人物主體清晰,前後景都虛化;小光圈時,帶來的是大景深,也就是景深很大,大到前除人物主體外,前後景都清晰。

所以,在完全以人物為主體的人像時,基本是以大光圈為主,以淺景深、虛實對比的手法,讓人物主體突出,這是以人物的表情、動作、肢體語言等為主要表現目的,以表情、動作、肢體語言的瞬間抓拍,反映人物的內心、情緒等;而如果帶有環境表述時,人物有可能就成了畫面的點綴或視覺中心,這時就需要以小光圈來拍攝,以大景深將環境作清晰表述。

以人物主體,通過人物的表情、動作等作為表述對象,展現人物情緒、情感等內心世界時,大都以大光圈、小景深為表達方式,讓人物處於一個突出的主體地位。小景深的前後景虛化,更可以讓畫面簡潔、色調統一,這都是突出主體的表現手法之一。

在帶有環境表述時,人物或已成為畫面的點綴,周圍環境抑或成為表達主體,這時就需要對環境作清晰表述,這就需要小光圈、大景深,讓前後都清晰。這種拍攝,就是大家常說的環境人像。環境人像可能就是以“景”為主、人為輔。

但在環境人像時,前景後景不一定非得非常清晰,稍加虛化還是可以的,只要能讓人看得出所處環境即可,這樣即可以交待環境,還可以突出人物。

這種所謂的環境人像,你就把它當成旅遊照就行。旅遊照兩個主體(兩個主體,哈)一是要人,二是要有景,缺一不可。除光圈的大小適當外,要合理安排人與景的關係,人物太大,佔畫面比例太大,就沒了景,成了純粹的‘人像’;人物太小,光有景找不到人也不合適,所以要有一個合適的“度”。所以很多大媽出行,各種顏色的絲巾是必帶也算是聰明之舉:鮮豔的色彩足以抓住人們的眼球!

可能說到這裡,有人同學就需要問光圈的大小了。這個沒有一定之規,景深除光圈外還有跟焦距和物距相關,但可以有個範圍:人像的光圈可以控制f/5.6或更大(最大光圈f/2.8),環境人像可以控制在f/8~f/11,讓環境得以比較清晰的展現。


南方之南


人像攝影,什麼情況使用大光圈?什麼情況使用小光圈?除了解答,能否添加圖片說明?

玩攝影的朋友都知道,光圈的大小應用在攝影中是相當重要的一個調節項目,它或許決定著畫面的整體效果的作用。

題目中詢問,人像攝影中,什麼情況使用大光圈?什麼情況使用小光圈?下面我們共同來交流一下這個問題。

在人像攝影中,光圈的大小應用更為重要,因為光圈的大小直接與景深及背景的虛化有關。

本人在拍攝中一直有這樣的想法:

如果只是表現人物的服裝、面部等拍攝,一般情況下本人是用大光圈拍攝,一方面大光圈可以襯托人像的細節,把觀眾的重點引向人物主體。如果我們要表現人物的內心及面部細節神態的刻畫,最好是用大光圈,將重點更加突出。

在雜亂場景下拍攝。有時我們拍攝人像,背景難免會不太理想,這時我們可以用大光圈進行拍攝,把雜亂的場景過濾掉,拍攝出有意義的人像。

總的來說,如果以純人物的刻畫為重點的畫面,那麼建議用稍大光圈來拍攝,因為有了虛化背景或前景,會更好的突出人物重點。

如果拍攝主題人像作品,就是我們常說的環境人像,我們可以用略微小點的光圈來拍攝,既可以拍攝到清晰的人物主體,又可以從畫面中瞭解到周圍的景緻,讓畫面有一定的表達內容性。

如果我們去拍攝旅遊人像等,也建議用稍小光圈進行拍攝。

其實光圈大小在人像拍攝中應當靈活應用,我們可以根據畫面主題需要或是現場光線等情況來調整相機光圈,大小沒有一個定值,熟練掌握了,你一定會拍攝出優秀的作品的。

以上就是本人的一點看法,歡迎各位朋友補充或評論。

劍舞影像,攝影愛好者,期盼關注、點贊,您的支持是我前進的動力

文中圖片引用於網絡,只為表題意,版權歸原作者並誠摯致謝。


劍舞影像


要突出人物時用大光圈以減少背景對主體的影響。如果人像需要讓人瞭解主體與環境的關係,就是需要深景。這時就需要小光圈。簡單的說:虛化好,光圈大;光圈小,清晰範圍大。要背景清晰用小光圈,背景模糊用大光圈

下圖可以讓你看懂大小光圈的原理









俄羅斯油畫


在攝影中,大光圈和小光圈的合理使用能為照片增色許多。大家都知道,光圈原本是控制相機進光量的機構,通常大光圈適應暗的景物,小光圈則對應亮的景物。但是,除了這點基本功能外,大小光圈的使用還可以創作出獨具視覺魅力的新穎畫面效果,這就屬於攝影語言的應用了。

大光圈的使用

1.適應暗環境。在拍攝夜晚或室內的時候,由於環境光較弱,我們都會習慣於使用大光圈來獲得足夠的曝光量,這屬於最基本的功能。(圖為:使用大光圈和1/500秒以上的快門速度拍攝的運動畫面)

2.獲得小景深效果。所謂景深是指所拍攝的畫面中景物的清晰範圍。清晰範圍大稱其為大景深;清晰範圍小稱其為小景深。景深的大小與光圈有著密切關聯,光圈越大,景深越小;光圈越小,景深越大3:.利用高速快門來凝固瞬間。如果想把高速運動的物體“凍結”在畫面中,就需要提高快門速度,只有選擇大光圈才能獲得高速快門,但是景深會變小。當然也可以提高感光度ISO來提高快門速度,這樣用較小光圈就可以凝固瞬間,還可以保持景深較大,但是過高的感光度會降低畫面質量,噪點會增大。利弊關係,大家自己選擇

小光圈的使用

1.由於光照太強而使用小光圈。這個非常好理解,景物很亮當然允許使用小光圈,同時還可以獲得大景深,甚至能夠達到前景和背景全清楚的畫面效果。2.使用小光圈獲得大景深。即便是很弱的光照,只要有三腳架就可以使用小光圈來獲得全景深的清晰效果。在拍攝風光和建築時,經常需要從最近處到無限遠處都清晰的畫面,小光圈結合廣角鏡頭就能實現這種效果。

3獲得慢門攝影效果。所謂慢門攝影就是利用小光圈獲得較慢的快門速度,拍出一些生活中沒有的奇異畫面。經常會出現在拍攝流水和浮雲時,能把水和雲扯動的像霧和紗一樣。根據流水和雲彩運動的速度來選擇快門速度,通常會使用最小光圈來獲得幾秒鐘到幾十分鐘不等的快門速度

4.拍攝焰火、星軌和車燈軌跡。利用小光圈獲得較長的快門時間來“作畫”,此處的小光圈不見得是指最小的光圈,有可能是F11、F16和F22,這要根據具體情況決定。帶有光亮的運動物體,可以在畫面中留下光亮的運動軌跡,這就是我們創作的主要目的。我在拍攝這些題材時,通常在選擇光圈之後,採用光圈優先的模式AV拍攝,並且為了提高照片的亮麗色彩,還會增加一級曝光補償







幽蘭壽山石


人像攝影,什麼情況使用大光圈?什麼情況使用小光圈,?除了解答,能否添加圖片說明?

人像攝影中,光圈的應用確實是個很有技巧的,我們都知道大光圈所形成顯著突出主題的虛化效果,大多數情況下,拍攝人像會追求虛化的背景而透出人物的主體,從而我們在拍攝人像的特寫、藝術照時都用大光圈來拍攝已達到背景虛化的效果。


而小光圈可以獲得更大的景深或更好的畫質.也就是說遠近景都很清新;所以我們在外出旅遊、拍合影照等都用小光圈來獲得全景清晰的照片效果。
總結:人像攝像時,當你需要透出人物主體就用大光圈;當你要人物與背景都要清晰時就選擇用小光圈。


新藝影像


圖文【人像攝影:大光圈與小光圈的運用】



人像攝影和其他方面的攝影,大光圈與小光圈從學術上也很好理解,但對剛入門的新手來說,特別是在“實戰中”對於人像和不同的場景下運用時,不知道如何運用大光圈與小光圈,忙的手忙腳亂。



一.在人像攝影和場景攝影時,運用小光圈的效果。

1.小光圈:可以讓陽光更加突出,而且保持前後景於景深範圍內,人像攝影同理;

2.人像攝影和場景攝影,如果運用小光圈:

(1) 可減少光線進入,讓其可以放慢快門;

(2) 可讓光點變成散射狀,就是光芒;

(3) 可讓景深深度變得更突出,讓場景人臉不容易模糊,始終保持清晰。



二.在人像攝影和場景攝影時,運用小光圈的效果。

1.大光圈:在實景光線不足的情況下,大光圈加大攝影,可帶來滿意的清晰度;



2.大光圈的凝固時間:由於進入的光線增加,其快門變得更快,令人臉和飛快移動的物件,在最短的時間內“凝固”,特別是在拍攝人像、淺景深和暗黑環境下手持拍攝,也會用上大光圈。

謝謝!


趙大


人像攝影,什麼情況使用大光圈?什麼情況使用小光圈?除了解答,能否添加圖片說明?

其實在人像攝影中,大光圈和小光圈都會被用到。但是總的來說,大光圈的使用頻率明顯高於小光圈。那麼人像攝影中,在什麼情況下使用大光圈,什麼情況下使用小光圈呢?





大光圈在拍攝寫真人像時最常用。一般在大光圈下,鏡頭的景深會變得非常淺。而這種淺景深往往會帶來很好的虛化效果。合理利用大光圈的虛化效果能讓主體清晰,而焦平面以外的地方呈現出模糊的效果。這對錶現人像來說確實是一種很好的藝術表現效果。





大光圈在影像拍攝中還有一種應用場景,那就是低照度環境下的人像拍攝。我們在拍攝人像時,當現場光線比較弱。這時候我們既不想開太高的ISO值,又不想降低快門速度,此時的大光圈就顯得非常有用了。光圈值越大,其進光量就越足。比如我們經常會在光線比較暗的室內或者夜景環境中拍攝人像時,使用大光圈。





那麼我們又會在什麼場景下使用小光圈呢?小光圈的好處就是能帶來非常大的景深效果,讓主體和主體所處的環境都變得清晰起來。






一般來說,我們拍攝紀實類人像時比較常用小光圈。特別是新聞類的技術攝影更是如此。因為新聞類的紀實作品,講究記錄現場的故事性,所以拍攝的時候交代清楚環境是非常重要的。而且小光圈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對焦方便,不容易虛,這也是新聞紀實拍攝中比較實用的。




還有我們在影棚裡面拍攝人像時,也經常會使用小光圈。因為在影棚裡面,基本上都是採用人工布光,而且小光圈也能很好的表現出模特兒的服裝以及配飾等等。





室外人像寫真拍攝是也常常用到小光圈。小光圈拍攝的人像基本上都屬於環境人像。環境人像往往表現的是人與自然,人與環境之間的和諧之美。所以拍好了環境人像也是非常有味道的。





總之,不管是大光圈也好,還是小光圈也好。我們都應該根據拍攝的主題而定。


好了,關於這個話題就聊到這裡。喜歡我的朋友可以關注我的頭條號:蘇州三憶影像。


蘇州三憶影像


近距離拍寫真人,使用大光圈背景都是虛化的,拍大場景的時候人物和風景都是清晰的


攝影之-辛


大光圈遠景虛化而近人清晰,小光圈攝取人物的清晰背景。



小馬筆刀


背景需要虛化的就用大光圈,我一般用3.5~5.6,再大不一定好。背景需要清晰的比如風景人像,就用小一點的光圈,我會用到8左右。當然這不是絕對的,還要考慮到相機與人物及人物與背景的距離。現在數碼很方便,用各擋光圈多拍幾張,然後選一張。供您參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